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攻打东吴,为何不见诸葛亮出面劝阻,他究竟是什么态度?

刘备攻打东吴,为何不见诸葛亮出面劝阻,他究竟是什么态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973 更新时间:2024/2/8 19:57:24

刘备夷陵之战剧照

刘备伐吴显然是严重失策,但史书并未提及诸葛亮出面劝阻。那么诸葛亮对此究竟是什么态度呢?我认为他当然是反对,但无力阻止。

一、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的话可以表明态度

首先,我们看看夷陵之战刘备败退永安,诸葛亮说了什么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这是《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痛心疾首地说,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能阻止主上东征。

诸葛亮的战略一向是联吴抗曹,他岂能不知东征的危害,不论胜败,都形同内讧。问题是东吴杀死了刘备的结义兄弟,刘关张三人生死与共的誓言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此仇怎能不报。这时候的诸葛亮虽然已是丞相,却无法让刘备回心转意。

诸葛亮为什么说法正可以阻止这件事呢?因为法正的确是刘备眼前的头号红人。诸葛亮虽然提出了隆中对的目标,占据荆州、益州,三分天下,但实现这个目标的最重要人物是法正。若没有法正的投诚,刘备取得益州还得再等等。

法正剧照

诸葛亮还说,如果法正没死,即使不能阻止刘备东征,至少也不会发生夷陵惨败。这句话中满是诸葛亮的沉痛之情。

二、诸葛亮在战前不见得没有说话

《三国志》记载,刘备决定亲征之时,有两个人出面劝阻,一是五虎将之一的赵云。任何一个政权都免不了山头林立,赵云虽然功劳很大,却一直不能融入关、张的圈子,反而还被他们厌恶。刘备哪里能听得进赵云的话,没有治他的罪就算不错了。

另一个人就因劝谏刘备出征被治罪,蜀地名士秦宓(mì)。如果刘备对赵云这样的大功臣直言劝谏还能够忍忍的话,秦宓就没有如此待遇了。他当即被丢进大牢,直到刘禅继承君位,才获得赦免。

连赵云和秦宓都深知伐吴不可,诸葛亮能不懂得这道理吗。前文说了,这与他的战略背道而驰。诸葛亮到底有没有为此发声反对呢?史料《蜀中广记》中有这么一段话:“先主既称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荆州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

央视老版《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

从“群臣多谏”来看,秦宓被下狱,可能是刘备厌烦劝谏的人太多,采取了震慑措施。诸葛亮极有可能是表达过反对意见的,《三国志》对此语焉不详而已。

三、古代大咖对此事的看法

诸葛亮因其才能和“鞠躬尽瘁”的品质,在后世圈粉不计其数。许多历史名人都很敬慕诸葛武侯,唐朝诗圣杜甫是其中之一。杜甫有一首纪念诸葛亮的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最后一句,是说诸葛亮对刘备东征之败抱恨终生。

清代的大学者王夫之谈到此事,着笔甚多。其中说到,“(诸葛)公之心,必欲存汉者也,必欲灭曹者也。不交吴,则内掣于吴而北伐不振。此心也,独子敬知之耳。”,而“谈君臣之交者,竞曰先主之于诸葛……悲哉!公之大节苦心,不见谅于当时!”

王夫之这段话指出,诸葛亮竭力维持吴蜀交好、联手抗曹的苦心孤诣,只有东吴的鲁肃明了。而后人谈起蜀国君臣关系,首推刘备与诸葛亮,实际上两人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至少法正的话语权就超过了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刘备的五虎将去世以后,蜀中无大将?刘禅还有十大良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禅对五虎大将的评价,刘禅哭赵云,刘备五虎将谁死得最惨

    镇北将军魏延在蜀汉前期就备受刘备重用,刘备称帝以后,还特地封了他为“镇北将军。”就连镇守汉中的时候,刘备直接“舍弃”自己的结义兄弟张飞,而直接让魏延接手,可见刘备对他的信任。但是在刘备病逝在白帝城以后,魏延在军中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了。魏延性子高傲,曾与刘琰不和。在后期,也并没有被诸葛亮所重用。诸葛亮北

  • 安禄山有非常强大的军队,为什么安史之乱仅用十年就被平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禄山安史之乱被谁平定的,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最开始有多少兵,安史之乱安禄山有多强

    安史之乱中,大唐三代统治者昏招连连。拥有不俗战力的安史集团并不是没有机会改朝换代。可是,即便如此,安史集团还是在7年(而非题中的所提的10年)后失败。不错的机会安禄山史思明集团取天下的机会是不小的。起兵前,安禄山经过长期经营,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武装力量。起兵前,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河东节度

  • 唐朝诡事录:外甥是三面间谍,李约擒太子降公主,准备颠覆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诡事录9个故事,唐朝诡事录全集免费,唐朝李约娶妻了吗

    果然,看到公主即将病逝,许多人纷纷投靠到了太子的阵营,公主雷厉风行,准备对这些见风使舵的人处以极刑。万万没想到,一手操盘此事的李约也心怀鬼胎。他祖上出身异域,虽久居大唐,却仍然野心勃勃,企图称王称霸。李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毫无防备的公主和太子引诱到自己府邸,一一干掉,他再发兵直捣长安。面对懦弱无能

  • 武则天67岁才当皇帝,为何还要招男宠?原因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武则天60多岁了为啥非要做皇帝,武则天为什么能得到皇帝的宠爱

    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隋唐史》如果提起历史上最厉害的女人,当属武则天莫属了。以李世民美人的身份进入后宫,后从寺庙中出来再入后宫,且做到了皇后的地位。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不惜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来陷害其她的嫔妃,又自己亲自将孩子从肚子里拿出来,最后几废自己

  • 毁灭盛唐的安禄山结局:双目失明,浑身长满疮疖,死后被埋床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禄山得到杨贵妃了吗,安禄山简历,50岁安禄山认干娘

    安禄山长大之后精通6个国家的语言,也当上了一个买卖人,巧合之下投到了军队当中,因为在作战方面非常的英勇,而被军队里面的一个官员收养成为了义子。开元二十八年的时候,安禄山就已经担任了平卢节度使。安禄山非常的擅长做官,无论身份大小,只要是来往的官员一直都以厚礼相赠。因为这种处事风格,让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

  • 拥有野心的李渊,却因为儿子的原因,并没有长时间的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渊怎么当皇帝的,李渊是不是靠儿子上位的皇帝,李渊的四个儿子暴露野心

    不管是建立唐朝的过程当中还是建立了唐朝以后,最让人关注的就是李世民,其实他的父亲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提起李渊,可能大家的印象并不是特别深,但如果没有他的话,相信李世民也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更不能够得到天下。因为他的父亲李渊不仅有野心更有能力,因为出身很好,世世代代为官的原因,他很小就继承了祖父的爵位

  • 李渊求李世民放过其他子孙,谋士说了5个字,李世民将其全部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渊求李世民放过他的十个孙子,李世民如何处置李渊的30个儿子,李渊临死前对李世民说的十四个字

    无情最是帝王家,在权力面前,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绝大多数情况都经不住考验,这一点在帝王家早已经验证了无数次。历朝历代不乏亲手足自相残杀,甚至父子之间互相迫害,其中最受人诟病的有为之君恐怕当属唐太宗李世民了吧。李世民最大的污点就是胁迫父亲,杀害亲兄弟,甚至连自己的侄子们都不放过。虽然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

  • 几乎一生都在饮酒作诗游历山水的李白,到底是哪里来的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白的游历生涯,李白唱歌一人饮酒醉,李白对月饮酒图

    从李白的身世上来看,李白之父李客是城尉(现在的公安局长),虽然级别不高但却有实打实的权力,想必也是富裕家庭。而且李客曾带领全家不远万里从中亚地区的碎叶城回到四川盆地,这一路耗资巨大当时绝非是平常人家能负担起的。在回到蜀地后李客又从事经营长江上的盐运生意,从古至今和盐沾边的生意都是特别赚钱的行当,所以

  • 《唐朝诡事录》中的美女,结婚2年后离婚,如今38岁却还是单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诡事录公主与卢凌峰,唐朝诡事录卢凌峰和公主的关系,唐朝诡事录戴面罩的是谁

    随着剧情发展,原来胡十四娘原来并非活了一百多年的隋朝老妖怪。她是隋朝余孽,先祖是隋炀帝的宫女采含姑,逃出后,一直想颠覆唐朝。传到她这都第五代了,精神PUA真可怕。所以根本没有什么长生不老!!重要的事说三遍,违反客观规律了。她勾结了胡人或外藩节度使,意在乘着公主和太子争夺皇位之际,制造二者矛盾,扰乱长

  • 隋炀帝:不做皇帝只做诗人,也是影响唐宋诗风的一代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宋八大诗人是哪八位,关于隋炀帝的全面评价,历史学家对隋炀帝的评价

    作为一个身死国灭的皇帝,隋炀帝因此也被扣上了一个暴君的名号,后世史书对他评价不高。其实,隋炀帝“好学,善属文”,并写得一手好诗,他的诗文在我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只不过,作为亡国之君,多被毁誉,他的文学成就一直被其“暴君”形象所掩盖,被后人忽略不谈。隋炀帝出身关陇军事豪族,其生母又是出自拓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