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江苏发现一种文字,距今大约4200年,甲骨文之前果然已有文字

江苏发现一种文字,距今大约4200年,甲骨文之前果然已有文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46 更新时间:2024/1/25 5:19:07

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一幅上古图卷缓缓拉开,让我们得以一窥上古真容。其中,关于中国字演化的部分,虽然如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考古已经可以证实,甲骨文之前已经出现文字,比如本文所谈的内容,江苏就发现一种文字,比甲骨文早了上千年,且极有可能是帝时代的文字。

上世纪90年代,在江苏省扬州高邮龙虬镇北首,考古专家挖掘出“龙虬庄遗址”,这是江淮地区东部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最让人惊喜的是,在一块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上,发现刻有左四右四、排列较为规整的八个符号(见下图)。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敏考证指出,龙虬庄陶文这层遗址的年代“不早于公元前2200年”,正是帝尧时代的遗物。

传说中的帝尧,距今4100年左右,龙虬庄陶文处于帝尧时代。但帝尧到底活跃在处,目前有多种说法,江苏是其传说的故乡之一。曾经担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的学勤,考察龙虬庄遗址之后就曾指出“高邮是古代史中有关帝尧传说的重要地点”。因此,龙虬庄陶文有可能与帝尧关系密切。

1994年,《中国文物报》对龙虬庄陶文介绍时说:“在遗址上采集的陶盆口沿残片上,有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对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亦十分重要。”那么,龙虬庄陶文应该定性为符号,还是文字?

首先,龙虬庄陶文八个符号排列较为规整,左四右四,绝非随意刻画,而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规范刻写。

其次,龙虬庄陶文采用的是连笔刻写,笔画纤细、技法娴熟,反映出作者经为之,已有丰富的经验。

第三,左边有四个字,以直线为主,横平竖直,文字结构有序,在线条使用与文字结构上与甲骨文极为类似;右边也有四个字,与动物侧视图形类似。国学大师饶宗颐推断:左边第二个字是“年”,第三个字是“朱”,第四个字是“尤”;右边第一个似兽,第二个像鱼或鳖,第三个如蛇,第四个若鸟。

第四,从文字组合来看,比较成熟,似成词语,已脱离了早期发现的如仰韵、良渚等文化遗址中代表“原始文字”的单个字节,更接近成熟的甲骨文,或许应该称之为“初熟文字”。

更为重要的是,在探索同时代其他上古遗址时,也有了一些惊人的发现,可以进一步证明龙虬庄陶文的文字属性。

在山东滨州邹平县长山镇丁公村,考古发现“丁公遗址”,其中出土的“丁公陶文”(见上图)距今4200年—4100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早期的东夷文化系统的文字”。

在山东、陕西、河南等地出现的“骨刻文”,形成约在4600~3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

拿龙虬庄陶文与丁公陶文、骨刻文对比时,却会发现龙虬庄陶文似乎兼具后两种风格,左边像丁公陶文、右边像骨刻文,似乎是在两种符号之间进行“对译”。

当然,不管龙虬庄陶文是不是“上古字典”,古文字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鹏飞认为“龙虬庄陶文与丁公陶文应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与商甲骨文也有相似之处。”

令人不解的是,丁公遗址位于山东北部的滨州,龙虬庄遗址位于江苏中部偏南的高邮,两地相距甚远,为何龙虬庄陶文与丁公陶文会一脉相承呢?

实际上,龙虬庄遗址距今7000年—5000年,出土过彩陶纹饰,属于仰韶文化时代的遗址,但龙虬庄陶文属于龙山时代的遗物,距今不超过4200年。

上述李鹏飞教授分析认为,在龙山文化时代,部分上古先民在不停地游走,其中一些山东龙山先民先迁徙到了河南,然后迁徙到高邮龙虬庄,形成了南荡文化(留下一些临时性遗址),再沿古邗沟江苏南京镇江一带迁移,最后融入泛良渚文化,其中高邮龙虬庄遗址是中转站,“龙虬庄盆子口沿残片上的刻画符号,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迁徙文化(或由此交换、寻找、掠夺其他部落的食物、避开北方寒天气等)。”

也就是说,龙虬庄陶文极有可能是山东龙山先民在迁徙过程中留下的,故而在上面才会出现类似丁公陶文、骨刻文的现象,故而帝尧传说才会出现在多地。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正是由于存在这种迁徙文化,所以不同地区的史前遗址中的很多刻画符号,才会有所类似,还有全国各地都存在高度统一的玉文化等,最终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文明。

正因如此,龙虬庄陶文出现之后,随即就被中外不少学者认定为文字: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松丸道雄以《中国四千年前的文字》为题,直接认定为文字;中国古文字学家周晓陆著文说:“这肯定是文字,且为一段完整的文句。”

其实,从文字演化的逻辑上看,在仰韶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等中,考古已经发现很多单个字节的符号或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在距今4200年、乃至更早时期出现一种“初熟文字”,无疑是顺理成章之事。

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网站刊载了《江苏考古新发现:高邮陶文早过甲骨文1000年》一文,其中指出:“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现在的问题是,龙虬庄陶文到底是不是甲骨文的祖先,还是上古时期另一套与后来甲骨文关系不大的文字系统。

参考资料:《专家:龙虬庄陶片刻文或是甲骨文起源 连笔为加密》等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外交纵横家哪些语言艺术?严谨缜密逻辑,精准攻心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有哪七雄,战国七雄历史上的纵横家,战国七雄有什么外交策略

    战国七雄,合纵连横,逐鹿中原,其邦交过程基本上都是通过这些娴于辞令,工于心计的外交纵横家来完成的,他们凭借高超的语言艺术,能敌百万雄兵的三寸不烂之舌,在战国时期掀起一次次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画面。那么,这些外交纵横家家都有哪些外交语言艺术呢?笔者通过详实的史实资料,总结出有以下几点:精心雕琢的辞令,

  • 孔子最杰出的弟子应该是谁?孔子的弟子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最著名的10个弟子,孔子弟子对孔子评价,孔子杰出的弟子有谁

    前几天去了地方上一个颇有点名气的孔庙里游览,看到在大殿里摆着5座塑像,正中是孔子,左边是颜子(子渊)和子思,右边是曾子(子舆)和孟子,大概也可以叫“五贤祠”了。“亚圣”孟子、孔子孙子子思(他也是孟子老师)倒还罢了,其地位不可摇撼;可孔子的七十二大门徒里,放了两位(子渊、子舆)而竟没有子贡,很让我为他

  • 诗人屈原为什么跳河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屈原为什么跳河自尽,屈原电视剧跳河配乐,屈原跳河的故事英语版

    没过多久,屈原打退秦军的消息传到了楚怀王耳朵里,楚怀王对这个果敢勇猛,机智过人的少年赞赏有加,随即将他提拔为鄂渚县丞,两年后又升任左徒一职。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屈原博闻强识,文采斐然,为人刚正不阿,深得

  • 荆轲刺秦时,同去的秦舞阳吓得发抖,为何不安排更勇敢的人做荆轲的副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舞阳把荆轲埋了,荆轲被斩后秦舞阳的下场,荆轲刺秦王荆轲的副手

    然而,让赵政没想到的是,这样一场欢迎仪式会让他胆战心惊,终身难忘。荆轲刺秦王,这段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后期的悲壮历史,曾通过很多形式为世人熟知。其实,这本是燕国和秦国之间的对立,与荆轲这个局外人并无关系。荆轲本是卫国人,只是几经辗转游历到了燕国,被太子丹看中,请进了燕王宫。那么,本可以置身之外的荆轲

  • 一人怒而天下惧,一人熄而天下安,张仪如何成为名震诸侯的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张仪为什么一怒而诸侯惧,宋留根妻子张仪,张仪墓

    他的一张利嘴能退百万雄师,他的三寸之舌能搅动天下风云,他游走于列国之间,出将入相,他也是少有得到善终的纵横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相互称王。韩、赵、燕三国也紧随其后,各自称王。一时间,天下风云骤变,分裂与兼并在各个诸侯国之间相继上演。为了称霸天下,各国君王求贤若渴。不久之后,鬼

  • 赵括好歹也饱读兵书,为什么这么好骗,45万大军跳进白起包围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括有多厉害,纸上谈兵赵括真实情况,赵括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var1]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长平之战的源头是由于赵国接收了韩国的上党地区,赵国接收韩国的上党地区关秦国什么事呢?从明面上看,赵国接收韩国的上党地区的确跟秦国没有什么关系。但从实际上看,赵国接收韩国的上党地区明显就是跟秦国过不去,因为秦国为了上党已经耗费了三年的时间。从公元前265年开始,秦国就已

  • 被秦灭国后,曾经高高在上的六国君主下场如何,结局令人不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灭六国中最惨的国家,王立群读史记秦灭六国,秦灭六国动画

    [var1]第一个被灭的是韩国,韩国最后一个国王是韩王安。韩王安继位氏韩国已经危若累卵,出于灭亡的边缘,再加上他对形势的错判,导致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灭国的国家,公元前230年,秦将内史腾攻打韩国,一路势如破竹,最后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韩王安被软禁于陈县。然公元前226年,韩国贵族发动判断,秦国在平定

  • 六国人才远比秦多,为何最终是秦统一六国?难道人才越多越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统一六国解说,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评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六国公主的下场

    [var1][var1]这在秦国是不可想象的。其实,去秦国的知识分子也是比较少的。去得少,秦国还不怎么欢迎,还发生过秦始皇要把这些知识分子全部撵走的情况。那么,去秦国的人才少于六国,为什么反而最终秦国灭了其他六国呢?难道说,人才对国家的强盛是有害的吗?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把战国时期的人才情况大致

  • 白起如果不被赐死,秦国是否能提前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白起被赐死秦王后悔吗,白起死后秦国是怎样统一的,白起赐死对秦国的影响

    白起这一辈子,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如何为秦国开疆扩土上。由于他的存在,大大加侠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脚步。[var1]当时的楚国作为第二大强国,是谁将它打到迁都的,将它的宗庙毁掉的呢?是白起。无论是韩国,还是魏国,单拿哪一个出来都不会与秦国有一战之力,但要是两个结合在一起,倒是有一战之力。然而这一战之

  • 春申君养着数千门客,权势很大,为何头颅会被人割下扔在街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申君后人分支,春申君为何被杀,史记春申君死因可靠吗

    [var1]历史上,春申君黄歇是个很神秘的人物,他四十二岁之前的记载在史书上几乎没有,有人说他是楚国贵族,有人说他出身寒微,没有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才学非常了得,尤其擅长外交工作,因此得到了楚顷襄王的赏识。黄歇曾作为使者出使秦国,靠辩才阻止了秦国攻打楚国的计划,但他也被秦国给扣留了,期间他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