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六国联手的情况下,所能提供出来的兵力粮草都完全可以碾压秦国。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山东六国的用人战法,团结程度和出兵目的上。
山东六国虽然说是合纵抗秦但是并非每一次都可以联合起六个国家的,每次联合之时用哪一个国家的大将都是问题,纵观整个历史,山东六国犹其实原属晋国的韩赵魏三国和六百年
[var1]
老诸侯燕国对于西部蛮夷之国秦国有些骨子里的鄙视,派出的将领也有发自内心的鄙视,而在六国合纵攻秦这种基本实力天平完全倾斜的情况下,联军将领对于战法的研究就十分懈怠了,这种情况之下军队战斗力普遍不高,而且又是多国联军,来自其他国家的将领不熟悉军情不能够很好的分配任务导致战力大量浪费。
[var1]
而在团结程度上山东六国内部的掣肘是非常严重的,楚国齐国等强国自视甚高认为出力多所有军队都应该听他们的,而燕国韩国等弱国碍于面子不得不出兵,但是每当出兵也是跟在六国楚国等大国身后,能不正面冲锋就不正面冲锋,导致联军中部分战力聊胜于无。而一旦强国对弱国发难联军就是不攻自破,更别提进攻别人了。
[var1]
但最重要的一点并不在用人战法和团结程度上而在于六国出兵的目的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弱国想要保全自己同时不失去强国的庇护,而强国想要吞并更多的国家扩展自己的实力,这从伊阙之战就能看得出来。伊阙之战是山东六国为数不多的全部联合起来的一次战斗,这场战斗选择的时间非常恰当,当时秦
[var1]
惠文王刚刚过世,宣太后和他的儿子赢稷刚刚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回到秦国,接手了发生了内乱的秦国,主少国疑,并且名将司马错被迫出游,张仪也偷偷离开秦国,对外战争秦国尚没有可用的人,这时是最容易攻破一个国家的时刻。但是这次的战争本就是一个阴谋,目的不在于攻打秦国而在于毁灭宋国。战争由齐国发起,齐国也担任了战斗的主力,出兵三十万,
[var1]
但是当战斗达到最激烈的时候齐国突然撤军,三十万兵力转而灭宋,齐国大的好算盘,其他国家牵制住秦国给他灭宋留出时间。
那一战齐国吞并了宋国,可是其他国家联军几乎完全覆灭,这也间接导致了后来山东六国缺乏信任再也没有联合起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