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至高皇权下的影子,锦衣卫是否真如传闻般臭名昭著?

至高皇权下的影子,锦衣卫是否真如传闻般臭名昭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93 更新时间:2024/1/2 6:11:26

天子脚下,诸臣俯首,皇权至上,百官朝拜。除了满朝文武,皇帝还需要一群他足以信任和掌控的下属,一者为太监,负责皇帝的日常起居,另者除了要保护皇帝之外,还肩负着刺探情报,捕捉各种风声的职责。谈起太监,人们总会想到阿谀奉承或者扰乱朝政,但对其却没有太多的敬畏。而谈起后者,通常都是百官色变,生怕哪天就被安以罪名落入狱中,饱受折磨后冤冤而亡。后者像是皇帝身后的影子,让人不敢忤逆。在这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明朝的锦衣卫了。经过多部影视作品的描写,锦衣卫狠毒残酷的形象早就已经深入人心,此三字一出,仿佛就有一场惊天搏杀将要发生。那么,历史上的锦衣卫,究竟是何种情况?

不同朝代中的“秘密警察“

锦衣卫是设立在明朝时期的一个皇权机构,像其它机构一样,锦衣卫并不是毫无预兆,横空出世的。前面说到锦衣卫的职责除了保护皇帝外,更多地肩负着监视百官行为举止以及打听各种地风声的职责,用我们的话来讲,这叫做特务,也就是秘密警察。这类人物一般游离在常规的行政体制之外,权力之大,非皇权难以将其定罪。根据资料记载,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设立了一个名为“校事”的专职,而这个职位已经具备了特务的雏形。熟读三国历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曹操虽然是一代枭雄,但却是个难以揣摩的君主。“宁教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应该就是曹操最真实的写照。在这种极端心理的驱使下,曹操赋予了校事极大的权力,他们不仅可以监察百官,甚至能监察百姓,最重要的是能够直接向曹操汇报,由此可见其权力之大。

时间来到宋朝,宋朝也设立了一处关门刺探情报的机构,名为皇城司。皇城司是宋代禁军官司名。旧名武德司,负责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皇城司最早源于五代,最初设立该官职是为了牵制当时的中央机构如枢密院等。与其它特务机构一样,皇城司不受常规的行政机构管制,唯独听令于皇帝,史书上对其这样描述:“依祖宗法,不隶台察”,体现了皇城司的超脱地位。宋朝虽然经济发达,小农竞技远超前朝水平,但是一直没有形成开明的政治风气。大家熟知的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成功黄袍加身的,为阻止类似的情况在宋朝重现,他制定了不少措施。一方面,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来解除军事威胁,另一方面就强化皇城司的地位和职责。皇城司除了负责内功的禁卫防御之则,更主要的是刺探军中情报,确保军队没有逆反之患,后来也逐渐发展至监察官情民事。

以上两个就是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古代特务机构,其实在三国之前,汉武帝也设立了一个名叫“绣衣”的执法机构,这个职位已经具备了特务的雏形,但由于仍受体制监管,权力有限,所以今天没有对其进行介绍,大家有兴趣可以前去了解。

明代设立锦衣卫的历史背景

仔细阅读校事和皇城司的发展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上述这些特务机构都与皇帝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认定正是由于皇权的需求,历史上才会衍生出这一特定机构。熟读我国历史的读者想必清楚,明清时期是我国皇权迈向顶峰的一个阶段,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莫敢不从的景况。明朝太祖朱元璋正式这个阶段的先行者,出现低微的朱元璋很难真正的去相信他身边的大臣,一批又一批的开国功臣在他的命令下死去。皇权一旦露出它的血盆大口,就难以停止,唯有以更大的权力延申来满足这贪婪之物,这就是锦衣卫设立的最关键背景。这一角色刚粉墨登场,就参与了几件惊天大案,也正是这些大案,让锦衣卫残暴和诡谲的形象深入人心,让人挥之不去。

“染血的刀”——锦衣卫之恶

作为将中央集权推至新高度的开创者,朱元璋对权力很敏感,绝不容许他人对他的手中的权力指手画脚。胡惟庸本来不是起义队伍的成员,后来得明朝开国第一文臣得李善长举荐,成功入职右丞相,能力出众,得到朱元璋得信任。但是另一方面,胡惟庸却凭借右相的地位私自批阅和扣押奏折,还与军方将领建立私交,这一切可谓是触犯了朱元璋的逆鳞,相权与皇权终究只能留下一个。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便以“擅权枉法”的罪状杀了胡惟庸,并株连三族。为了将其势力连根拔起,此案连绵是十年之久,一共牵连3万余人。在这期间,锦衣卫凭借手中的特权,可以不经司法程序直接抓取官员甚至王族进行审讯,朝野上下一时间都惊恐万分,身怕被穿着飞鱼服的魔鬼逮捕。

在蓝玉案中,锦衣卫更加直接的参与到了其中。蓝玉是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妻弟,在明朝开国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率大军击败蒙古大军后,蓝玉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他本人被册封为最高级别的爵位——凉国公。其实该称号已经带有些许警告的意味。受封国爵后的蓝玉变得愈发骄横,他不仅强占农田,导致领地内民不聊生,更大逆不道的是私下占有蒙古妃子。在后续的战役中,他经常不满明太祖对其的奖赏。在这种情况下,时任锦衣卫指挥使蒋献控告蓝玉“谋反”,并在其家中搜出龙袍等物。很快,一场不亚于胡惟庸案的惨剧又再次上演,此案涉及的人数大致在两万五千人,并且有十五位高级侯爵被列为奸臣。在“胡蓝之狱”,锦衣卫手下不知道产生了多少冤魂,阴冷诡谲的他们从此深入人心。

“人性光辉”——锦衣卫的另一面

虽然锦衣卫手上沾满了鲜血,但是却不能概而论之,明朝历史还是有几位锦衣卫指挥使值得称赞。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被瓦刺首领也先所俘虏,一朝皇帝沦为外族阶下囚,这是极为屈辱的。但是锦衣卫袁彬却没有放弃明英宗,他与另一名锦衣卫哈铭成为了陪伴明英宗的伙伴。在这里,可以看到袁彬身上的忠诚和厚实,他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唯一连任的锦衣卫指挥使。他的后继者朱骥也是一个正直的指挥使,得到了于谦的赏识和重用。朱骥在其任上重新制定了奖罚规则,并且减去了不少酷刑,在掌管刑狱方面能做到公正廉直。后继者牟斌则是将袁彬、朱骥视作偶像,他为人生性纯良,同时也能做到公平判案,不与朝中的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坚持自己心中的正义。

除了袁彬外,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陆炳。陆炳作为锦衣卫第一人,嘉靖年间的权臣,他和明朝许多手握大权的朝臣一样,始终摆脱不了贪的污点,史书中记载他“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但是,除了贪之外陆炳这人在为官期间并没有什么大的恶迹,在他有生之年朝廷牵扯的大案中的人,陆炳都会尽自己所能给予保全。对于朝中的士大夫更是以礼相待,和他们和睦相处,为朝中的士大夫所称颂。

可以看到,锦衣卫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个机构,它更多代表的是一种时代下的特定产物,有其合理之处。它有沾染鲜血,但是也不乏人性光辉,他们只是帝王手中地剑,在历史车轮的滚动下难以坚持自我,所以我们更加需要明辨历史,不要树立刻板印象。

更多文章

  • 为何几乎没有人拍元朝的影视剧?导演:不是我们不想拍,是不敢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元朝的影视剧非常少是什么原因,我国为啥几乎不拍元朝的影视剧,为何几乎没有人拍元朝的影视剧

    以各朝为历史背景的宫廷剧,可是国产剧的一张响亮名片。诸多经典历史剧,有讲述清末动荡岁月的《走向共和》,也有表现大汉帝国辉煌岁月的《汉武大帝》。中国导演对历史的重新演绎,真有独到之处。诸多历史剧,真是绘声绘色地还原了过去的历史面貌,让人一窥岁月的奥秘。但相当奇怪的事,是根本没有完全讲述元朝故事的历史剧

  • 朱元璋铁了心要杀尽功臣,但此人他无法下手,得以善终并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怀义反对朱元璋封王,朱元璋儿子封王的权力,朱元璋封王一览表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汤和率领族众十多人参加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因作战勇敢,被郭子兴授以千户。不久,他写信给朱元璋,请他出来共谋大事、同享富贵,并将朱元璋推荐给了郭子兴。投奔郭子兴不久,朱元璋因才能出众,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郭子兴不但将他提拔为镇抚,还将养女马氏嫁给了他。郭子兴病逝后,朱元

  • 蒙古攻打南宋45年,这些年南宋怎么了?为啥没有退敌之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蒙古攻打南宋过程,南宋有可能打赢蒙古吗,南宋为何能抵抗蒙古大军50余年

    蒙古入侵攻打南宋长达45年,而对比蒙古攻打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蒙古攻势强劲,对外扩张势力强大,且耗费时间相对较短,但蒙古攻打南宋居然花费长达45年之久,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南宋在这期间做了哪些呢?南宋自建立开始,便在繁荣的江左之地。此地一直很富庶,经济发达,尤其是手工业,矿冶业。而南宋时期,海上事业发

  •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天下无敌,但唯独怕这两种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横扫世界,成吉思汗蒙古大军,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合集

    第一种:飞火枪这种东西顾名思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枪械,只是这种枪械更加的原始落后。这种枪早期是用一个或两个竹筒装上火药,并绑在枪的枪头下,在于敌人交战时,可以发射火焰以达到烧伤敌人的目的,最后再用枪头刺杀。德国是欧洲最早普及火枪的国家,技术也很好,普鲁士时期也是数一数二的。成吉思汗在征讨东

  • 明朝一清官,死后只能用草席下葬,坟墓被打开后,竟发现大量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清官下葬,明朝人的榻上有草席吗,明朝人家床上会放草席吗

    那么问题来了,这座古墓究竟是谁的呢?为何会有这么多陪葬品呢?而且还都是价值很高,数量很多的金器。后来经过仔细勘察之后,这座古墓的主人名叫王士琦。是明朝时期有名的大清官,在下葬的时候,穷得只能用草席包裹下葬。王士琦既然是个清官,下葬的时候只能用草席包裹,但为何在他墓里会出现这么多的金器呢?在解决这个问

  • 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时,为何免死金牌却救不了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为何屠戮功臣,朱元璋杀掉的功臣,朱元璋放过的功臣

    朱元璋是历史上屠戮功臣最为登峰造极的皇帝,虽然民间流传“朱元璋火烧功臣楼”的故事乃系虚构,却也很符合朱元璋那种毒辣的性格。明初的开国功臣,经“胡惟庸案”、“蓝玉案”而被洗劫一空,而令人啼笑的是这些开国功臣们皆持有朱元璋当初赐予的“免死金牌”,为何“免死金牌”也免不了功臣们一死呢?“免死金牌”的正式称

  • 相互制衡,又相互依存!让明朝皇帝取舍两难的内阁制度,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内阁刘建,明朝内阁权力强大吗,明朝内阁制特点评价

    我们上文说到了,朱元璋在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更好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在朱棣继位不到两个月便组建了内阁,内阁制度就此建立。从根本上来说,内阁充其量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只听命于皇帝一人。虽然内阁大学士的官阶自始至终只有五品,但是其阁权并不弱,甚至还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明朝的内阁制度确确实实是为皇帝而生

  • 朱棣和建文真的见面了吗?《大明风华》没有乱写,其实有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与建文,史书记载朱棣找到建文了吗,朱棣与建文关系好吗

    其实我们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应该能看出一些端倪,首先就是明史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到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其实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宫里面起火了,然后建文不知道去了哪里。其实这句话还有后续,说到了燕王派遣了一个使者,然后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那么是不是建文帝的尸体,这件事还不能确定。我们之前说到了,宫中起火,其

  •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他是如何处理27岁前朝皇后,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匡胤当皇帝前的预言,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赵匡胤当皇帝后是怎么对待皇嫂的

    赵匡胤乃宋朝开国皇帝,在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成为了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我们熟悉的杯酒释兵权也是再其登基之后发生的,赵匡胤大力削夺开国功臣手中的权利,可谓是对陪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心狠手辣,那他成为皇帝后,又是怎样处理27岁的前朝皇后的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从历史中我们都知道赵匡胤对待各个被灭亡国家的皇族

  •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元朝的统治到底有多宽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承认元朝的正统,朱元璋说元朝以宽仁治天下,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元朝势力图

    元朝是成吉思汗建立,成吉思汗征战一生,杀人无数,世人都以为元朝实行的是高压政策,觉得元朝统治者以打压老百姓为主。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都以为元朝统治者非常残暴不仁,其实不然,元朝统治者非常的仁厚。就连朱元璋也承认元的宽仁,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请听小编仔细道来。元朝是蒙古人建立,蒙古人在南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