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攻打南宋45年,这些年南宋怎么了?为啥没有退敌之法?

蒙古攻打南宋45年,这些年南宋怎么了?为啥没有退敌之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26 更新时间:2024/1/17 11:33:55

蒙古入侵攻打南宋长达45年,而对比蒙古攻打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蒙古攻势强劲,对外扩张势力强大,且耗费时间相对较短,但蒙古攻打南宋居然花费长达45年之久,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南宋在这期间做了哪些呢?

南宋自建立开始,便在繁荣的江左之地。此地一直很富庶,经济发达,尤其是手工业,矿冶业。而南宋时期,海上事业发展的也是更加迅速。如此繁荣的经济支撑,南宋应该在军事上更加主动才是,但是45年的时间,南宋为何没有想出退敌之法呢?

南宋与蒙古的战争,还是要从公元1233年,南宋与蒙古联手灭金开始说起。自那以后,南宋收复开封府、应天府以及河南府,这便是“端平入洛”,也是南宋与蒙古战争的开端。

公元1235年,南宋与蒙古开了真正的斗争,蒙古兵分三路向南宋主动发起了进攻。分别由阔出带兵主要攻打荆襄地区;阔端带兵攻打四川以及攻打江淮地区。

三路军队均遭到了军民的强烈抵抗,但攻打荆襄的一路,由于当时驻守襄阳的军队内部不和,导致蒙古军还是占领了襄阳府。这时,南宋名将孟珙击退进攻黄州的蒙古军,且和蒙古军多次对战,收复了信阳、光化军等地,并安营扎寨,在荆襄地区带领军民不断发展壮大。

在随后的两三年里,孟珙已经全面在长江中下游与川东地区建立防线,抵御蒙古入侵。彼时南宋整体经济实力强劲,加上防线的建立,蒙古的入侵则是难上加难。但当时的统治阶级,一心想要求和,对孟珙更是起了猜忌之心,不断打压。

孟珙无奈请辞,离开了战场,不久便郁郁而终。一代功臣名将以这样的方式陨落,实在令人唏嘘,不过他曾经留下的防御体系依旧在发挥重要作用。

孟珙走后,副将余玠接手边防事务,多次打败蒙古军,并在孟珙建立的防线基础上,构筑城防,整顿军队,轻徭薄赋,南宋形势一片大好,为南宋撑起了半片江山。

对于边防力量如此完善的南宋而言,蒙古这边就有点力不从心了,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1241年,蒙古国窝阔台去世给了蒙古退兵的理由,于是蒙古对南宋攻打的第一阶段由此结束,南宋军民成功抵抗了这一次的蒙古的进攻。

随着窝阔台去世,蒙古集团的内部,也正在上演着激烈的汗位斗争战,十年后,1251年蒙哥夺得了大汗之位,南宋和蒙古在这期间也得到了的修养时间。

所以即位后的蒙哥,就又开始着手计划对南宋的攻击,这次由大汗打算亲自率领军出征,攻打四川,忽必烈进攻鄂州,兀良合台到鄂州与他们会师。当然,计划是很好的,但实际却过程相当艰难。

蒙哥进入四川后,举步维艰,在1259年,蒙哥下令围攻合州钓鱼城,遭到了当时王坚和张珏的坚决抵抗,南宋军民白天抵抗蒙古,晚上就偷袭蒙古,整整五个月,蒙古寸步难行且损失十分惨重,却无计可施,而蒙哥也战场上受伤,在军中去世。

这场以一位大汗为代价的战争,于蒙古而言,损失可为惨烈,南宋的成功抵御,本应乘胜追击,赢得一波反攻,但这场战争远没有那么简单。

蒙古大汗去世,新一轮的政权斗争也开始,此时忽必烈也急于回去争夺汗位,却放出消息,要攻打临安。奸臣贾似道听闻,在明知蒙哥大汗已死的情况下,仍然派人去向蒙古求和,称臣纳贡,割让长江以北流域。贾似道的这波求和可谓毫无理由,忽必烈甚至没有等到议和结束,便直接与兀良合台汇合,相继往蒙古撤兵。

奸臣贾似道乘机袭杀死了蒙古殿后的士兵,竟向上报告谎称大捷,宋理宗对此深信不疑,对他称赞有加。军情战况不能上达天听,朝廷完全在掌握在奸臣手里,这样的情况无疑不是在进一步摧毁南宋。

而贾似道的求和,恰恰也反映了整个南宋的对蒙古入侵的态度,但这次忽必烈的北归,依旧还是给了南宋一点时间。

忽必烈在汗位的争夺中顺利上位,继任大汗之位,建立元朝。这时候的南宋于他而言,是必须要攻克的最重要的一块地方,所以他开始思考之前的战略是否合适。最终采纳南宋的降将刘整建议,并在次年南宋发起总攻,这次的攻击重点放在了襄阳和樊城。

南宋军民展开了历史著名的襄樊保卫战,襄樊两地被包围,汉水被切断,守城军民也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所以南宋的支援十分困难。在将领张顺和张贵的带领下,以张顺身中六箭为代价,张贵进入樊城,而后被俘后被杀害,守城将领投降,襄樊两城失守。而这也意味了南宋已经门户大开,危在旦夕。

可把持朝政的贾似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隐瞒了军情,控制朝廷,欺上瞒下,四处笼络人心,随军出兵到达芜湖后,便又向元军求和。而此时的元军,根本就不会答应求和。1276年,随着伯颜进军,攻打临安府,宋恭帝无奈投降。

统治阶级虽然投降两人,但依旧有一批爱国之士,文天祥、陆秀夫坚持战斗,但最终却是强弩之末,1279年,以陆秀夫抱着幼帝投海,而宣告南宋的最终灭亡。

文天祥这样的文人志士,在五坡岭被俘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千古名诗后,拒绝投降,慷慨赴死。我们说南宋在这45年间,至少有两次喘息之机,也涌现了很多能人将士,却最终也没能挽救南宋,南宋为何没有退敌之法呢?

这主要还是和南宋本身的原因,1241年以后明明得到了十年的喘息之机,但在这十年,宋理宗作为统治阶级,整天成迷酒色,宠幸阎贵妃以及宦官。且当时的奸臣当道,昏君无为,能人将士郁郁不得志。

整个南宋时期政权都掌握在如贾似道这样的奸臣手中,那这样的王朝又如何集中力量去对付来势汹汹的异族呢?

何况南宋想来重文轻武,在前期像孟珙、余玠这样的大将军,立下赫赫战功,最后都郁郁而终。奸臣不想打仗,不重用武官,求和纳贡便是他们能想出方法了,彼时的南宋经济发达,赋税沉重,可就算如此,百姓也是负担不起,何况蒙古异族入侵也是奔着改朝换代,并不是纳贡议和就可以解决的。

我们从南宋的历史可以看到,南宋的灭亡与其自身的腐朽有必然的关系,但朝代更迭自然都有其必然原因,蒙古攻打南宋耗时45年,三个阶段的攻击,更是以一位大汗为代价,才取的胜利。这和南宋军民对外来民族来犯的强烈抵抗,各路英雄将领的不断斗争以及南宋繁荣的经济都是密不可分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天下无敌,但唯独怕这两种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横扫世界,成吉思汗蒙古大军,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合集

    第一种:飞火枪这种东西顾名思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枪械,只是这种枪械更加的原始落后。这种枪早期是用一个或两个竹筒装上火药,并绑在枪的枪头下,在于敌人交战时,可以发射火焰以达到烧伤敌人的目的,最后再用枪头刺杀。德国是欧洲最早普及火枪的国家,技术也很好,普鲁士时期也是数一数二的。成吉思汗在征讨东

  • 明朝一清官,死后只能用草席下葬,坟墓被打开后,竟发现大量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清官下葬,明朝人的榻上有草席吗,明朝人家床上会放草席吗

    那么问题来了,这座古墓究竟是谁的呢?为何会有这么多陪葬品呢?而且还都是价值很高,数量很多的金器。后来经过仔细勘察之后,这座古墓的主人名叫王士琦。是明朝时期有名的大清官,在下葬的时候,穷得只能用草席包裹下葬。王士琦既然是个清官,下葬的时候只能用草席包裹,但为何在他墓里会出现这么多的金器呢?在解决这个问

  • 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时,为何免死金牌却救不了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为何屠戮功臣,朱元璋杀掉的功臣,朱元璋放过的功臣

    朱元璋是历史上屠戮功臣最为登峰造极的皇帝,虽然民间流传“朱元璋火烧功臣楼”的故事乃系虚构,却也很符合朱元璋那种毒辣的性格。明初的开国功臣,经“胡惟庸案”、“蓝玉案”而被洗劫一空,而令人啼笑的是这些开国功臣们皆持有朱元璋当初赐予的“免死金牌”,为何“免死金牌”也免不了功臣们一死呢?“免死金牌”的正式称

  • 相互制衡,又相互依存!让明朝皇帝取舍两难的内阁制度,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内阁刘建,明朝内阁权力强大吗,明朝内阁制特点评价

    我们上文说到了,朱元璋在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更好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在朱棣继位不到两个月便组建了内阁,内阁制度就此建立。从根本上来说,内阁充其量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只听命于皇帝一人。虽然内阁大学士的官阶自始至终只有五品,但是其阁权并不弱,甚至还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明朝的内阁制度确确实实是为皇帝而生

  • 朱棣和建文真的见面了吗?《大明风华》没有乱写,其实有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与建文,史书记载朱棣找到建文了吗,朱棣与建文关系好吗

    其实我们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应该能看出一些端倪,首先就是明史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到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其实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宫里面起火了,然后建文不知道去了哪里。其实这句话还有后续,说到了燕王派遣了一个使者,然后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那么是不是建文帝的尸体,这件事还不能确定。我们之前说到了,宫中起火,其

  •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他是如何处理27岁前朝皇后,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匡胤当皇帝前的预言,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赵匡胤当皇帝后是怎么对待皇嫂的

    赵匡胤乃宋朝开国皇帝,在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成为了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我们熟悉的杯酒释兵权也是再其登基之后发生的,赵匡胤大力削夺开国功臣手中的权利,可谓是对陪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心狠手辣,那他成为皇帝后,又是怎样处理27岁的前朝皇后的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从历史中我们都知道赵匡胤对待各个被灭亡国家的皇族

  •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元朝的统治到底有多宽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承认元朝的正统,朱元璋说元朝以宽仁治天下,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元朝势力图

    元朝是成吉思汗建立,成吉思汗征战一生,杀人无数,世人都以为元朝实行的是高压政策,觉得元朝统治者以打压老百姓为主。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都以为元朝统治者非常残暴不仁,其实不然,元朝统治者非常的仁厚。就连朱元璋也承认元的宽仁,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请听小编仔细道来。元朝是蒙古人建立,蒙古人在南宋后

  • 朱元璋没读过多少书,为何流传下来的诗文还有一百多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写了几部书,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哪首诗里有红日二字

    朱元璋起兵造反之前,吃了太多的苦,虽然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但广为游历见识很广,属于没读万卷书却早行万里路的类型。朱元璋读书的阶段是在他行军打仗期间,老朱是个勤奋自律的人,此后直到他当上了皇帝,一直发奋读书。当然,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不算太高,顶多就是个秀才的级别,怎么也谈不上是高级知识分子。尽管如此,朱元

  • 朱元璋20多个儿子,偏偏要传位给孙子,这里面讲究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26个儿子为他生了几个孙子,朱元璋为什么传位给孙子不给儿子,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是对还是错

    为此,朱元璋十分悲痛,他在皇宫东角门召见群臣时说:“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死,命也!”说完不禁大哭,这时他已经65岁了,或许他为自己在位这么长时间,以至于太子没有当过一天皇帝感到内疚。朱标死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经历了几个月的讨论,到九月朱元璋决定立朱标之子、皇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对于这个结果,史

  • 朱棣明明能文能武,为何父亲朱元璋不喜欢,还差点饿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临死喊朱棣是想干什么,朱元璋燕王朱棣,朱棣小时候找朱元璋

    先来看看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那就是当时的太子朱标,人人都知道,这个人是病死的,实际上朱标的死因有很多,不仅仅是因为生病,也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母亲去世,最后伤心而死的。太子英年早逝,朱元璋也是很伤心的,后来他就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随着时间的流逝,朱元璋认为实力最强的朱棣,有了反叛的心思,先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