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是周公的封国。但是由于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年纪比较小,所以周公没有去自己的封底,而是让长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但是鲁国刚分封的时候国力并不强大,而且面积是很小的,只不过有百里的地方。周国因为是周公的封国,所以伯禽到了鲁国之后所有的制度都是严格按照周的规定执行的。伯禽前前后后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了初步的稳定,然后返回成周报告政绩。而鲁的邻国齐却只用了五个月就返回成周报告结果了,这是因为齐国采取了和鲁国完全相反的政策。鲁国有个特权就是有些地方可以完全用周天子的制度,这个是当时所有的封国里面唯一一个有这个特权的。到了春秋的时候周国的;礼乐制度可以说是当时列国中保存最好的。
由于鲁国采用周朝的制度和周的关系比较紧密,又在几代君主的努力下不断的强大。所以在西周的时期曹、滕、薛、纪、杞、彀、邓、邾、牟、葛诸侯仍旧时常朝觐鲁国。到了战国初期还有其他国家来朝觐鲁国。使得国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从”。可以说还是很威风的。
进入东周时期,鲁国虽然国力强大,但是,鲁国存在几次废长立幼、杀嫡立庶的事件,所以国家政局一直不稳定,错失了好多次的机会。而且鲁国由于严格的采用周朝的制度,当时并没有和邻国齐国一样可以变法,因为阻力非常的大。但是鲁国虽然不能和春秋时期的晋国、齐国、楚国、秦国相比,但是还是一个实力强大的二流国家。《曹刿论战》的时候还打败了齐国。而且吴起在鲁国的时候也打败过齐、楚等大国。春秋的时期还经常有内乱比较出名的就是三桓之乱,孔子也就是因为这事才离开鲁国的。而且比较出名的一句话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也是那个时候。
之后鲁国历代的国君都一直和三桓做斗争,可以说消耗的大量的国力。更错失了很多机会来发展壮大。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悼九位鲁侯在位期间,作为卿家的三桓与公室争权夺利。终于在国家内乱的状况下,实力不断的被自己消耗。公元前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后七年(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鲁国绝祀。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
可以说鲁国之所以灭亡和他们的经常内乱有很大的关系,而之所以会出现内乱和他们的公卿制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和春秋的晋国是一样的。如果鲁国能处理好内部的公卿关系,可以说在战国时期绝对是大国,毕竟家底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