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之所以最后能实现统一,和下面这些人才的任用息息相关

秦国之所以最后能实现统一,和下面这些人才的任用息息相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4 更新时间:2023/12/24 10:04:41

尽管在秦秋战国这么多国家当中,秦国的起点很低,又长期偏安一隅,所以他们始终都有很强的危机意识,重视从其他国家引进人才,甚至敢于将相权、兵权交到这些“外来人”的手中,这都是颇为难得的。

下面,我们就随着这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来回顾那段秦国的奋斗发展史。

一、“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春秋时期,秦国最有名的君主莫过于秦穆公了,而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看重人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五张黑羊皮换百里奚的故事了。

“五羖大夫”——百里奚

百里奚本来是春秋时虞国的大夫,因为虞国被晋国给灭了变成了俘虏,后来更是作为陪嫁奴隶随秦穆公的夫人穆姬(晋献公之女)被送往秦国。半路上,百里奚偷见个空当就逃了,一路来到楚国的宛邑,结果被楚人抓去当奴隶安排放牛去了。

秦穆公之前就听说过百里奚的大名,于是就用按奴隶的价格,即五张黑羊皮,从楚人手中悄悄地换回了百里奚,直接拜为大夫,人称“五羖大夫”。百里奚感念秦穆公知遇之恩,相秦七年里,“谋无不当,举必有功”,是当时秦国称霸的头号功臣。

[var1]

制霸西戎——姬由余

如果说百里奚对秦国最大的助力是教化治国的话,那由余就是秦国开疆拓土最大的助力了。由余的先人本是晋国人,后来由于晋国动乱,流亡去了西戎之地,而由余在初识秦穆公的时候就是以戎王大夫的身份相见的。

当时,戎王听说秦穆公这个人挺贤能的,未来可能会给他带来挺大的麻烦,于是就派遣熟悉中原的由余前去观摩观摩,结果秦穆公也早就听说过由余的才能和品德,直接就设计把由余留在了秦国,拜为上卿。

由余上任后,直接向秦穆公建议,将东争战略改为西进,一举将西戎十二国并入秦国版图之中,“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后来秦穆公称霸正得益于此。后来,由余死后,穆公罢朝三日,以示哀悼,足见其在穆公心中的地位。

[var1]

二、变法图强——商鞅

秦国虽然在秦穆公时期曾称霸一时,但秦国长期羸弱的事实却一直未能改变。尽管我们在地图上看得到战国初期的秦国面积很大,但其地广人稀,土地贫瘠者众,所以秦国在与东方强国的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当时的秦国被称为“东不能出崤函,南不能及巴蜀”,可见其困境。

一直到秦孝公时期,一个求贤令引来了卫国人卫鞅,才终于使秦国走上变法图强之路,秦孝公因其对秦国的功劳,封其在商地,因此卫鞅才更多地被称为商鞅。

商鞅的变法核心就在于废除了世袭世制,采用军爵制来奖励军功,与此同时又采用一系列鼓励人口的政策,并对外来移民采取优惠政策。为了能更好的施行新政,摆脱旧贵族的束缚,秦孝公甚至在公元前350年,接受了商鞅的建议,将都城迁至了咸阳,这里也成为了后来大秦帝国的都城,人人向往之地。

[var1]

不过,商鞅的结局不如前面两位那么好。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为缓和旧贵族所带来的压力,拿商鞅来当了替罪羊。幸好,商君虽死,他留下的“新法”留了下来,秦国也逐渐崛起为超级大国了。

三、六国人才交相辉映

1、商鞅变法后,又有两个魏国人成为了秦国强大的助力。

其一是公孙衍,如果不是他的家乡阴晋在他出生前约30年(公元前389年)的一场大战中被魏将吴起夺走,也许公孙衍就是在秦国阴晋出生了。而公孙衍对秦国立下的最大功劳就是帮助秦国重夺河西之地,这个秦国通往中原的要冲地带。

另一个是张仪,“连横”的缔造者,他对秦国最大的帮助就是让秦国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不至于拉来太多的仇恨,成为众矢之的。

[var1]

2、强大的楚国势力

提到秦国的“外来人才”,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下人,即就是秦惠文王的妾氏芈八子,也就是后来宣太后

这个来自楚国的“小女人”,在秦国掌权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其声势和地位竟远在其子秦昭襄王之上。在他掌权期间,秦国不但没有发生动乱产生倒退,反而继续大跨步地向前迈进,更一举除掉了西方的义渠国,使秦国从此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只面对来自东方六国的威胁。

[var1]

3、范睢吕不韦与李斯

范睢,魏国人,秦昭襄王时期为相,助力昭襄王从宣太后手中夺回权力,提出远交近攻之策,拆解合纵联盟,并开始着力发展巴、蜀。

吕不韦,卫国人,在韩经商,于赵发现嬴异人,此后助力嬴异人成为秦王,并在秦国为相多年,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并使秦国王权平稳过渡。

李斯,楚国人,秦朝丞相,秦始皇时期的很多政策,如废分封设郡县、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等,都是由他提出建议或执行的。

这三个人也都是外来的、秦国强大之路上的助力者,只不过,相对来说毁誉参半,结局也都不太好。

4、蒙氏家族

蒙氏家族是秦国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始于蒙骜(齐国人),其后有蒙武,终于蒙恬、蒙毅,都是秦国的重臣,为秦国开疆拓土、内政外治都付出了很多。在秦始皇时期,蒙恬、蒙毅也都是始皇帝最信赖的人,只可惜最后死于赵高之手,殊为可惜。

5、郑国

提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父子的名气毫无疑问是最大的,但论起对秦国帮助最大的却是“间谍”郑国。

郑国原本是韩国为了“疲秦”而派出的水利专家,目的是使秦国陷入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之中,无力东进攻韩。结果,在郑国主持下,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却让秦国一次性增加沃土达灌溉田地四万余顷,这个“疲秦”之计,虽然花费了秦国十年的时间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却极大地加强了秦国的后勤保障力量。

[var1]

值得一提的是,郑国渠建成后仅仅6年,韩国就被灭了。

鲜花说

最后,水一白还想说一句,尽管说秦国的成功得益于这些外来人才的帮助,但并不是说其他国家就都是排斥外来人才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人才流动还是非常频繁的,如上文所提到的公孙衍就曾经在秦国、魏国、韩国都当过官,最后终老于秦国的。只能说,其他国家缺少和秦国一样的危机意识,也没有像秦国那么多优质君主,这才使得秦国从最初的四处收罗人才,到后来人才争相投奔,直至统一六国。

更多文章

  • 孔子和少正卯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孔子一当官就杀了少正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少正卯死前对孔子说了什么,少正卯和孔子关系,孔子对少正卯的评价

    少正卯是鲁国大夫,少正是个官职,卯是他的名字,少正是周朝所设的官职,古人讲究个身份,所以都是叫他少正卯,因为姓氏没流传下来,大家也就只能喊他少正卯了,要说少正卯也挺惨,孔子在把他杀了之后,还将他曝尸三日,可以说还真是够狠的。[var1]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更是被历代统

  • 吕不韦曾在秦为相十余年,为何因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不韦二十八位良臣,吕不韦死后留下的话,中国历史名相吕不韦

    可是,当嬴政给他一封短短数语的信后,老吕麻溜地饮鸩自尽了。为何吕不韦如此配合,连一丝挣扎也没有呢?总经理赢家不傻。秦两代君王之所以放心长期委吕不韦国事,就是因为吕不韦翻不了天。吕不韦,是赵人,在秦毫无根基。他的荣辱升迁,一切取决于秦王。[var1]虽然他长期执掌国事,但他仍然只算一个“总经理”。军权

  • 仅仅8年后,吴起率楚军大破魏军,吴起是怎么做到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起为何明知有埋伏却甘愿赴死,吴起败魏军,吴起最厉害的历史

    前389年,阴晋,吴起率5万魏武卒大败50万秦军。魏武卒之威,令天下震动。仅仅8年后,吴起率楚军大破魏军,煌煌大魏险些被劈成两半。吴起是怎么做到的呢?谁能找到新的建军方法,谁就能称霸[var1]春秋末年,天下开始了大变革的时代。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大批自耕农出现。与之相对应的,西周时期“国人当兵,野人

  • 长平之战后,秦国国力空前虚弱,为何其他五国没有采取军事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之战后秦国国力,秦国先攻上党还是长平,秦国和赵国国力差距大吗

    这个低谷期,原本是山东各国求生存的最后时机。那么,山东各国为什么不抓紧时机,有所作为呢?陷入低谷的秦长平之战,秦歼灭了赵军主力,基本上打垮了最后一个可以单独与之抗衡的对手。可是,秦国却陷入了一段极为困难的时间。首先,是损耗大。长平之战,秦军虽胜,但用白起的话说,“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损耗极大。邯

  • 项羽是有机会赢刘邦的,他逆转刘邦的唯一机会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项羽和刘邦为什么刘邦会赢,老梁说项羽刘邦,刘邦和项羽最后一战

    项羽楚汉争霸的结果我们都知道,项羽身死,刘邦开创西汉。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都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但项羽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更加令人叹息。实际上,项羽是有机会赢刘邦的,那么项羽逆转刘邦的唯一机会是什么呢?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简单分析一下这个话题吧。项羽想当天下共主,不能靠随便无故杀人取得。刘邦本身就有先入者王

  • 为何刘禅的两任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而不是关羽之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禅为何娶张飞的两个女儿,刘禅为什么娶张飞二女儿,张飞和刘禅哪个辅助好

    第一政治平衡需要,不管是太子还是皇帝在娶老婆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政治意味的,当年刘备建立蜀汉的时候有三股势力,其中荆州集团是核心,所以想要让蜀汉稳定,那么必须要平衡这三股势力的关系,所以联姻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于是刘备认为关羽,张飞的女儿嫁给太子是最合适的。第二关羽犯下了大错,虽然关羽在跟随刘备以后

  • 细思极恐!如果捋清伦理关系,魏蜀吴大多数英雄都得叫袁术一声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吴和袁术的关系,孙策对袁术的评价,孙吴为什么反魏

    孙坚被人干死后,他的大儿子孙策走投无路,无奈之下只能投靠袁术,而袁术为了体现自己的大公无私,于是收为义子,自为义父,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干爹。古代人比较注重礼节,因此孙策在这里应该管袁术叫爸爸,应该没啥大问题。而孙策和孙权,孙尚香的老爸死了,而孙策是他两的长兄。古代重视礼仪,因此有古长兄为父的说法。那么

  • 关羽义薄云天,与曹魏如同水火,却为何一直使用曹操册封的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的能力在曹魏处于什么位置,历史上关羽跟了曹操多久,关羽封什么爵位

    在古代受封侯爵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汉武帝时期作战骁勇的飞将军李广,终生都没有受封自己一生梦寐以求的爵位。能授予侯爵之位的,除了开国功臣,那就是皇亲国戚了,另外就是战功累累的将军了,比如霍去病和卫青。而古代侯爵也是有高低贵贱的,不是所有的地位都是一样的,大致排序就是“关内侯、亭侯、乡侯、县侯”。如此看

  • 假如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成功吗?对此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谡听诸葛亮的话会守住街亭吗,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诸葛亮为什么让马谡去守街亭

    “失街亭”,是蜀汉北伐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事。在这场战斗中,诸葛亮任命的主将马谡自作主张,弃水源而登上南山据守,导致被魏将张郃大败,丢掉了街亭这个重要的战略据点。导致诸葛亮进退无据,只得鸣金收兵,第一次北伐就这么无果而终了。让人有些不解的是,街亭这个据点真的就这么重要?没有它,诸葛亮就无法北上作战?

  • 刘备伐吴战败,张苞关兴无力救主,为何赵云一出马就扭转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兴张苞之死,赵云关兴张苞组合战报,刘备伐吴死了哪些大将

    但不管张苞、关兴二人怎么死战,就是没办法击退吴军,反而情形越来越危机,最后二人都受了伤。此时的刘备知道自己就要命悬一线了,很有可能就会死在这里。但就在他绝望之时,赵云带着一队人马杀过来了,赵云这一出现可真是及时啊,直接挽救了刘备,扭转了整个战局。陆逊一看赵云带人杀过来了,立刻作出决定,放弃截杀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