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成功收复台湾前,曾大胆北伐南京,为何以失败告终?

郑成功收复台湾前,曾大胆北伐南京,为何以失败告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546 更新时间:2024/1/25 1:58:53

彼时,清军倾巢南下,在各个地方的兵力非常空虚,而且郑成功手上掌握着当时最强大的水师,这也是清朝不具备的。郑成功曾有机会占领南京,但最终功败垂成。

郑成功先是在镇江大败清军,周边府县投靠郑成功的人非常多,镇江距离南京只有一步之遥,当时清军在南京的兵力非常空虚,而且清军颇有些水土不服,看起来郑成功马上就要攻占南京,和清朝分庭抗礼了。顺治帝甚至吓得一度想要迁都回东北避难。

稳定心神后,清军派出了达素、固山额真索洪带着1万多八旗军从京师出发驰援南京,但是怎么着也要十几天才能抵达,南京对郑成功来说,似乎唾手可得。郑成功只要带着部下,一夜之间就能抵达南京城下。

但是郑成功在这里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明明可以用陆军直取,他却选择了走水路,磨蹭了好几天才出发,又走了3天才抵达南京。这无疑给了南京清军宝贵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差,清军清理了南京靠近城墙的防务和建筑物,储备了更多的粮草物资,终于有了跟郑成功的一战之力。

更加悲哀的是,郑成功强大的水军,竟然在攻打南京的过程中,没派上什么用场。

1659年农历七月初十,郑成功终于上岸,在狮子山扎营,老郑选择的战术让人费解,围而不打。明明知道清军的大部队就要赶到,围困南京的意义在?清军在城内的守军不过万人,郑成功的部队有三四万人。这也不满足“十则围之”,充其量也就是“倍则攻之”。

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郑成功的兵力,不足以短时间攻占高大的南京城。

南京城的城防系统,应该说在当时数一数二,它本来就是朱元璋时代明朝的都城,南京城的修建动用了几十万民工,耗费巨大,坚固程度不容小觑。郑成功思前想后,觉得强攻不行,只能围困。虽然有点道理,但想要靠围困拿下南京,无疑是痴人说梦。

清军则迅速收拢兵力,比如在贵州的清军就迅速赶到南京,让南京守军增长到2万人,此时的南京城已经绝对不可能被郑成功占领了。

在这时候,郑成功本应该选择跑路,但他又不跑,最后清军发起反攻,歼灭了郑成功上万兵力,水师战船更是损失惨重。

从此,郑成功在清朝眼里,就再也不足为惧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苏轼曾主导西湖疏浚,不要钱不要人,为什么只要100度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苏轼没有向朝廷要钱,而是要了100个度牒。什么是度牒,100个度牒就能召集20万民工吗?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对鲁智深上五台山记忆很深,当时鲁智深就有一个这样的度牒。度牒是宋朝给僧人的一种证件,有度牒才能剃度为僧。出家当和尚,在宋朝可是个抢手活儿,就跟现在考公务员一样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经保持的世界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说起成吉思汗,大家可能都会觉得这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当时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世界上,都让人闻风色胆。他带领的蒙古铁骑一路凯旋,一直杀到了欧洲,确切的来说,当时的欧洲很多的国家都被蒙古国称霸过。而如果成吉思汗真的狠一点,估计世界上的国家都不在盟国铁骑的进攻话下。而当时的宋

  • 最应该成为千古一帝的皇帝,宋徽宗究竟差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差一点就遗臭万年了。让我们把时光回到赵佶刚刚登基那会儿,当时宋朝正在西北跟西夏打仗,宋朝人找到了对付西夏的好办法,那就是修碉堡,宋朝军民一路用修碉堡的办法,蚕食着西夏的领土,而西夏当时也没有李元昊那时候的霸气,有的只是苟延残喘,都城都在北宋的威胁之下。宋朝就这么一路朝西北开疆拓土,连赵匡胤都没能完成

  • 朱元璋为啥将自己的朝代叫“明朝”,真的跟明教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的许多朝代,我们都能找到命名的原因,唯独明朝没有清晰的解释。由于朱元璋本身的原因,他从未记载下来自己命名“明朝”的原因。所以一直以来史学界对此都有许多猜测。今天我们在这里抛砖引玉,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对明朝命名的问题,历史上有三个人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分别是和田清、吴晗、杨讷这三个人。首先是和田

  • 朱元璋的人生高峰:鄱阳湖水战完胜陈友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1360年,陈友谅当时已经自称为汉王,占据着长江中游的好几个省份,雄踞60万大军,实力比朱元璋强多了。陈友谅曾经多次攻打朱元璋,还曾兵临南京城下,10万水军乘坐上百艘巨型楼船,看上去不可一世,拿下南京城根本不在话下。然而朱元璋却调兵遣将,最终杀退了陈友谅的这次进攻。想要打造陈友谅那么多,那么大的战船

  • 朱元璋严禁太监干政,为何明朝宦官仍然大权在握?朱棣是始作俑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有感于前朝宦官干政的祸害和恶果,曾几次对太监作出过诸多限制,比如特意制定祖训:“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而且还明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那么朱元璋严禁太监干政,为何明朝宦官仍然大权在握?朱棣是始作俑者,我们就此分析一下。明朝太

  •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时候,如果有人造反,会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朱元璋是造反的大哥大大家都知道,在历代造反成功的人之中,朱元璋哪怕不排在第一,也是排在前几的存在,朱元璋就是造反起家,他对造反的流程和成功要素可谓是十分的熟悉,在他面前造反,无疑是“关公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第二、朱元璋杀功臣都是突然袭击1393年,蓝玉

  • 王安石变法和罗斯福新政,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067年,宋神宗登基,但这位19岁的年轻帝王,接手的却是一个濒临破产的烂摊子。北宋府库经过百年消耗,早已空空如也。宋朝百姓生活富足,朝廷却入不敷出,这实在不合常理。如何为大宋王朝增加财政收入,成为了一个严峻问题。王安石就在此时被召回京城,领导了这项王安石变法运动。王安石分析认为,北宋府库之所以亏空

  • 羊肉不好吃吗?《水浒传》的英雄好汉只爱吃牛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我们在水浒传中,却发现梁山好汉们平时基本不吃羊肉,而全部都是牛肉大餐,难道吃羊肉当不了好汉吗?其实,宋朝人真的喜欢吃羊肉,尤其以宋仁宗赵祯为最。宋仁宗吃羊引发的争论,曾被史学家们奉为经典,无愧宋仁宗的“仁”字。宋朝人尤为喜欢吃烧羊,也就是把羊肉涂上调料之后,在火种烤熟,味道类似现在的烤全羊,实在

  • 朱元璋的真实画像:并非满清画的猪腰子脸,真实相貌堪比四大美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幼年时因家贫,给地主家放牛为生。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的老家发生了大旱灾,次年又发生了严重的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弟相继去世,为了活命朱元璋投奔了皇觉寺,每天负责到处化缘,其实就是行乞。25岁那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起义,慢慢发展起来了自己的势力,在消灭陈友谅、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