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严禁太监干政,为何明朝宦官仍然大权在握?朱棣是始作俑者

朱元璋严禁太监干政,为何明朝宦官仍然大权在握?朱棣是始作俑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56 更新时间:2024/1/15 13:04:47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有感于前朝宦官干政的祸害和恶果,曾几次对太监作出过诸多限制,比如特意制定祖训:“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而且还明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那么朱元璋严禁太监干政,为何明朝宦官仍然大权在握?朱棣是始作俑者,我们就此分析一下。

明朝太监之所以能有那么大能量,不得不说一切都要从朱棣开始说起,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朱元璋和朱允炆对待宦官太过严厉和苛刻,相反燕朱棣身边却不乏受到信任和重用的宦官,所以当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起兵后,南京皇宫内朱允炆身边的大小太监就有不少人纷纷暗通朱棣为他传递消息,朱棣能从北平一直打到南京最后登上皇帝宝座,南京城内的太监立下不少功劳。

所以朱棣登基后虽然不能对他们大肆封赏,但是对他们的限制却放宽了很多,比如打破了朱元璋“宦官不得识字”的严令,准许教官入内教内侍读书,自此成为常例,到朱棣孙子明宣宗的时候还设立了内书堂专门教导宦官们读书,此举无疑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能识文断字的宦官远比目不识丁的宦官危害性大多了。

明太祖时期宦官原本归属于朝廷吏部管辖,明成祖时将其独立出来划归内廷司礼监,如此一来宦官的人事任免权不再属于朝廷,朱元璋的一番努力成为泡影!

而且明朝宦官人数的膨胀也是始于明成祖时期,朱元璋不仅严禁太监干政,而且还控制了太监的数量,但是朱棣时期宦官数量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此后随着东厂西厂等机构的设立,太监数量也就越来越多了。

第二,朱元璋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大权独揽,但是皇帝再勤政也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总要有人来帮他分担繁琐的政务,所以成祖朱棣时期内阁制就应运而生了,这是明朝中后期强大的文官集团的雏形。

明朝前期几位皇帝都很强势,皇权占据上风,但是自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随着一大批功勋贵族的死难,以内阁制为依附的文官集团实力逐渐强大,甚至强大到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皇帝已经越来越难以控制内阁,甚至有些时候还要屈从于文官集团。

皇权和内阁权力集中体现在票拟和批红上,简单点说票拟就是内阁把对公文的意见用纸条贴在公文上,批红指的是皇帝对内阁呈上来的公文用红字做批示,原本这一套制度能够保持皇权和内阁权力之间的平衡,但是现在文官集团日益强大,加上明朝中后期大多数皇帝懒政,所以就把批红权给了宦官,而且还给予了他们编辑和修改的权利,其实就是纵容宦官和强大的文官集团对抗。

原本宦官不识字还好说,现在内廷有内书堂,能识文断字的太监有了批红权也就有了和内阁分庭抗礼的资本,加上皇帝有意无意的纵容和支持,宦官的坐大是情理之中的事;对于皇帝来说,明朝宦官对自身的危害远没有汉唐时候那么大,一切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反而内阁权力对皇权的制约让他们更为不安,利用宦官来对付文官集团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宦官仍旧归朝廷吏部管辖又哪有坐大的机会?没有朱棣允许太监识字和放开太监数量,宦官的危害也没那么大,内阁制的形成又使得文官集团逐渐强大,使得朱棣的子孙们不得不利用太监来制衡文官集团,所以说朱棣是明朝宦官大权在握的始作俑者并不为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时候,如果有人造反,会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朱元璋是造反的大哥大大家都知道,在历代造反成功的人之中,朱元璋哪怕不排在第一,也是排在前几的存在,朱元璋就是造反起家,他对造反的流程和成功要素可谓是十分的熟悉,在他面前造反,无疑是“关公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第二、朱元璋杀功臣都是突然袭击1393年,蓝玉

  • 王安石变法和罗斯福新政,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067年,宋神宗登基,但这位19岁的年轻帝王,接手的却是一个濒临破产的烂摊子。北宋府库经过百年消耗,早已空空如也。宋朝百姓生活富足,朝廷却入不敷出,这实在不合常理。如何为大宋王朝增加财政收入,成为了一个严峻问题。王安石就在此时被召回京城,领导了这项王安石变法运动。王安石分析认为,北宋府库之所以亏空

  • 羊肉不好吃吗?《水浒传》的英雄好汉只爱吃牛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我们在水浒传中,却发现梁山好汉们平时基本不吃羊肉,而全部都是牛肉大餐,难道吃羊肉当不了好汉吗?其实,宋朝人真的喜欢吃羊肉,尤其以宋仁宗赵祯为最。宋仁宗吃羊引发的争论,曾被史学家们奉为经典,无愧宋仁宗的“仁”字。宋朝人尤为喜欢吃烧羊,也就是把羊肉涂上调料之后,在火种烤熟,味道类似现在的烤全羊,实在

  • 朱元璋的真实画像:并非满清画的猪腰子脸,真实相貌堪比四大美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幼年时因家贫,给地主家放牛为生。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的老家发生了大旱灾,次年又发生了严重的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弟相继去世,为了活命朱元璋投奔了皇觉寺,每天负责到处化缘,其实就是行乞。25岁那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起义,慢慢发展起来了自己的势力,在消灭陈友谅、张

  • 朱元璋的这个政策,导致明朝皇帝都短命而亡?年轻人:我们也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大家可能对明朝的历史很感兴趣。很多人也读过《明朝那些事》这本书,在这个时期发生过很多奇葩的事情。而作为明朝的代言人,朱元璋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从一个乞丐逆袭成为一代天子,他的奋斗史是我们需要时刻学习跟借鉴的。他的手段也是非常狠毒,这个我们看看就行了。而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我们汉人统

  • 朱元璋造反时,蒙古的铁骑在哪儿?为什么会让放牛娃取代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按理来说元朝有这么强的一支队伍,那么他的寿命应该很长才对。然而实际上截然相反,它的寿命压根没有几年,何况一个放牛娃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吃掉了。那么在朱元璋率兵造反的时候,这些蒙古铁骑身在何方?元朝之所以早早退出历史舞台,跟他们起内讧有重大关系。当时元朝内部发生了斗争,陈保保在他的养父被杀之后就成为了军

  • 朱元璋陵墓明孝陵为什么600多年无人敢盗?真的是因为他杀气太重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临终前,朱元璋曾留下遗诏,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三件事:第一:皇位归属于皇太孙朱允炆(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第二:丧事从简,不宜大操大办(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第三:各位藩王不必回京(诸王临

  • 盱眙不止有小龙虾,还有朱元璋:朱元璋的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这位起于微末的帝王,他的家乡到底是哪里?我们只知道朱元璋是南方人,是安徽人或者江苏人,但是它具体是哪个地方的,我们就要好好研究一下了。实际上,安徽凤阳不是朱元璋的出生地。因为凤阳这个地理代号,是明朝洪武七年才设立的,也就是说朱元璋早就完成了他的帝业,当时已经46岁了。朱元璋不可能是一个后来诞生

  • 西夏王朝:纵横一个半世纪的西北霸主,让北宋头疼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如此荒蛮之地成长起来的西夏人,究竟有什么独门诀窍?翻阅北宋王朝时期的一些记载,我们会发现宋人对西夏的出兵十分畏惧。因为西夏一次就能出动几十万人的军队。实际上,这是西夏全民皆兵制度的结果,也是党项人迁徙习惯的体现。在残酷的竞争中,西夏王朝就是凭借如蝗虫过境一般的蚕食能力,消灭了周围的许多对手,占据了

  • 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为何明朝的宦官还这么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是明朝,明朝的宦官活跃了两百多年,在朝堂上非常活跃,还出了一个“九千岁”魏忠贤。在明朝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对宦官干政极为厌恶,为什么到了中后期,宦官们还是“发育”起来了?朱元璋草根出身,建立明朝后对功臣进行了大规模清理,连功臣都不留的朱元璋,怎么会允许宦官指手画脚?所以朱元璋对宦官干政十分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