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政权未稳之际,朱棣真的靠大阅兵威震亚洲,吓退外敌挽救明朝吗

政权未稳之际,朱棣真的靠大阅兵威震亚洲,吓退外敌挽救明朝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58 更新时间:2024/2/16 15:30:57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虽然明帝国北伐蒙古,东抚朝鲜,收复脱离中原数百年的西南国土,达到了有明一代的武功极盛,但靖难之役却打乱了明王朝的正常运转。就国内而言,虽然燕王朱棣击败了侄子建文帝,并顺利登基成为彪炳史册的永乐帝,但众多前朝旧臣和勋贵都在蠢蠢欲动,人心浮动使得朝政不安,而帝国经过战乱也急需休养生息。

就国外而言,尽管明朝的疆域得到极大拓展,但北方的蒙古余部仍在虎视眈眈,不时南下劫掠。最大的隐患还在西北:崛起于西亚的帖木儿帝国异常强悍,信奉伊斯兰的他们正打算对东方的明朝发动一场光耀千古的圣战。可是,就在永乐帝即将面对严峻的内外冲击时,一切挑战都消弭于无形。

对此,坊间一直十分推崇永乐朝的大阅兵,认为正是这场华丽的国力炫耀,彻底征服了心怀不轨的朝堂旧臣和野心勃勃的西亚使节。但事实到底如何?永乐大阅兵真的曾威震亚洲并挽救了明朝?

上图_ 15世纪的帖木儿帝国

盛世危机:来自西北的弯刀

众所周知,明朝是恢复华夏正统的旗号下建立起来的,因此颇被后世称道,认为“自古得国之正,惟汉与明”。更何况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还曾担任过泗水亭长,官虽不大,但好歹领着俸禄和头衔,而朱重八却是正经的白手起家,硬生生从基层摸爬滚打,最后打下了一片江山。也正是因为有如此经历,朱元璋称帝后也并未忘本,不仅大力整饬吏治和打击大地主官僚势力,还积极开拓疆土,终于造就了令后世称羡的洪武盛世。

可惜,由于太子朱标早逝,皇位只得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这样一来,不仅满朝勋贵老臣不服,就连自家藩王都在摩拳擦掌,打算夺回皇位。见识浅薄又柔弱无能的建文帝很快被四叔朱棣赶下了台。无论如何,昔日的燕王如今已然是顺理成章的大明皇帝,一旦大权在手,江山自然就是囊中之物。此时大明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不可一世,但危机已经悄然来临。

上图_ 靖难之役

就国内而言,太祖和建文两朝留下了不少老臣和勋贵,这帮人在朝堂上的势力盘根错节,虽然皇位几经更迭,但他们却把持着大明的命脉。特别是明成祖的得位不正,更是引来天下士人和建文旧臣的口诛笔伐,昔日落难的藩王们如今也官复原职,势力更是不小。

为了稳固得来不易的皇位,朱棣不仅仿效太祖皇帝,以铁腕手段压制住了士人和官员,随后又展开了打击,而且进一步加强对天下豪强地主的控制,恢复民力。此外,永乐一朝还开设内阁,继续完善文官制度,并且设立东厂和恢复锦衣卫,起用宦官监军与分权,很快稳定了朝政。

就在朱棣为安抚民心和稳定朝政而无暇对外的时候,西北的一个强大帝国正在东征大明的路上。虽然明朝将占据中原的蒙元推翻并将其赶回北方草原,但蒙古帝国在西亚和中亚仍有相当的势力。虽然比大明建国稍晚两年,但武德充沛、积极扩张的帖木儿帝国却很快就实现了对西亚的征服,先后吞并了东、西察合台汗国,并夺得波斯和阿富汗,之后更是击败极盛一时的奥斯曼帝国。基本统一西亚和中亚后,帖木儿便打算大举东征,重新夺回被大明统治的中原。

上图_ 帖木儿(1336年4月9日-1405年2月18日 ),帖木儿帝国创建者

永乐大阅兵的来龙去脉

信奉伊斯兰教的帖木儿本是蒙古人,但因为家族在西亚落户,所以很快入乡随俗,成了一个极富野心的圣战推崇者。由于蒙古汗位只能从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子孙)中产生,所以帖木儿必须靠麾下的穆斯林战士击败大明,用征服的中原大地来换取蒙古各部的支持。此时的明朝正自顾不暇,西北又因为冯胜弃地而虚弱不堪,关乎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但坊间却流传着永乐帝以一场大阅兵彻底震慑了帖木儿帝国,并且稳定了朝局,解除了危机。事实真的如此吗?

据传,永乐十九年(1421年)三月,成祖朱棣亲自下令,调派京师附近的10万精锐军队,在阅兵中,精锐明军相继表演了多种战术和联合演练等。依照史书记载,这场大阅兵足足持续了一月有余,被明军精锐震撼到的各国使节纷纷跪地,表示对大明的效忠。其中就包括打算东征明朝的帖木儿帝国。于是,一场史诗级的帝国战役就这样被化解。

上图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乐皇帝

中国古代的历代王朝,最为看重的便是祭祀和征伐。作为大动干戈的阅兵,古代王朝更是慎之又慎。阅兵,古称“大阅”,属于“五礼”之一的“军礼”,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就是这样严肃庄重的历史事件,明朝的官方史书中却没有记载。据《明史》记载,明朝共进行过三次大阅,分别在宣德四年(1429年)、正统年间以及隆庆三年(1569年)永乐十九年并无关于大阅的记载。

只有在永乐八年,才有成祖在亲征蒙古前进行了大阅。据金幼孜在《北征录》中记载:“上大阅武誓师,六军列阵,东西绵亘数十里。师徒甚盛,旗帜鲜明,戈戟森列,铁骑腾踔,钲鼓震动”。如此一来,不仅时间有错讹,就连具体事件都有出入。

上图_ 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 示意图

那么,永乐大阅兵的历史谣传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的《沙哈鲁遣使中国记》曾有相关记载,声称永乐帝进行了阅兵,并且规模浩大,彻底震慑了各国使臣。至于以此吓退帖木儿大军,更是子虚乌有。历史真相是,帖木儿病逝于东征途中,危机自然解除,此后前来中原的多是西亚商旅,而且明朝派往帖木儿帝国的使节还被当众羞辱……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明成祖多次御驾亲征蒙古,并派遣郑和下西洋,进军越南等,但与西域的中亚、西亚诸国一直都没有建立稳定的联系,不论是崛起的帖木儿帝国还是盘踞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所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中的明朝面对陌生的西方时,更多的是被动处境。况且,此时的西方已经开始火器和技术的革新,即便大阅兵展现了中原的武备,难道就真的可以让那些比昔日的蒙古帝国还彪悍的、装备着西方最先进穆斯林武士胆寒畏战吗?

上图_ 15世纪的欧洲火器,注意其中的多管火铳、火炮和后膛的佛郎机,这些早被欧洲淘汰的火器明朝17世纪初依然广泛使用

历史真相总是掩藏在角落,等待发掘。关于永乐帝通过大阅兵震慑异域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的谣传。民族自信当然需要建立,但如此谣言,实在不足为训。

作者:苏灿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剑桥中国史》 崔瑞德,费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历史的谣言:子虚乌有的永乐阅兵与明朝对中亚外交优势》 米南德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中国的古城有多美:欧阳修筑城并撰文,沿用至清末,城墙种类齐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徽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得名的建筑,欧阳修个人简介,宋代四大古城

    清朝康熙时期的滁州城其实在欧阳修任滁州知州期间,不仅创作了名篇《醉翁亭记》,还主持改建了滁州城池,改建后城池形制一直沿用到这座城的消失之日,也就是说自欧阳修改建滁州城之后,历经元、明、清三朝,滁州城的规模就再也没发生过变化。据清朝《滁州志·营建志·城池》记载,滁州城在唐朝时期就有子城、罗城和月城:

  • 洪秀全致信英国特使:天国与英国应该联合灭满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洪秀全简介,洪秀全坟墓全景,洪秀全听到石达开死讯有什么反应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中国进行,英法两国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军无力对抗英法联军,于是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各国条约有类似之处,也有各自独有的特权。中英两国之间的《天津条约》中明确指出:“英国公使得住北京

  • 朱元璋后来灭明教,张无忌为何坐视不理?你看五散人当年怎么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感到不解,张无忌只是隐退,又没有去世,为何在朱元璋剿灭明教的过程中坐视不理呢?这里就跟大家分析一下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第一点就是明教教众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确实干着为非作歹,奸淫掳掠的勾当。张无忌第一次被说不得和尚带到光明顶时,说不得为他科普了明教的来历。明教起源于波斯,唐朝时传入中原,当时又

  • 大清灭亡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这几个大明星,其实是皇室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清灭亡后宫女去哪了,大清所有电视剧,1735年大清地图

    时光匆匆,在历史长河中,最凄惨的莫过于清朝。清朝最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开始与1636年结束于1912年,在这276年间,各个皇朝维护自己的统治,会采取政治联姻的手段,那些尊贵的格格,虽然从小养尊处优,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格格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傅仪皇帝作为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六岁就被逼迫退

  • 魏忠贤掌权时,努尔哈赤的军队为何就是打不进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忠贤控制了禁卫军吗,魏忠贤死在阜城哪里,康熙对魏忠贤的评价

    中国人古来讲究一个中庸之道,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其实就是在向大家强调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综合对待,找到中间的平衡点,这样才能获得共同发展。提到宦官,很多人的脑海里可能都会浮现出一个尖着嗓子,白脸红唇,低头哈腰的形象。而且这样的形象大多是负面的,随随便便我们都能举出一个宦官乱权的故事,就连很多

  • 乾隆在路边算卦,算完后大笑离开,拐弯进入巷子后却下令:“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下江南算卦后续,乾隆私访为啥杀了算卦人,18岁少女被乾隆纳入后宫

    乾隆在登基之初,曾在康熙的牌位前发誓,自己将来如果能在位时间跟康熙一样的时间,那他就一定会退位让贤,绝不贪恋权柄,原本乾隆预计自己应该活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毕竟古代人寿命都很短,可历史跟他开了个大玩笑,他愣是活过了康熙在位的年限,于是为了面子问题,他不得不忍痛割爱,将皇位禅让给了嘉庆,却告知嘉庆和大臣

  • 雍正之后为什么要秘密立储,立储之后的皇帝,之后都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雍正哪年秘密立储,十三爷接管丰台大营兵权去救雍正,李纨和雍正

    清朝在雍正之前都是,通过立太子的形式来确立新的皇帝,但是到他的那个时期,便不再这样做了。这是因为在他之前,为登上帝位兄弟残杀,也是为登上帝位自己的双手也是布满了鲜血,而且即使自己登上了帝位,也要防止其他兄弟的孩子对自己下手。为后代不再经历自己经历过的一切,所以他决定采取立储的方法,来避免这一切的问题

  • 民国也有“脑残粉”?梅兰芳与孟小冬的世纪之恋,因粉丝心生嫌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梅兰芳对孟小冬的弥天大谎,游龙戏凤梅兰芳孟小冬,梅兰芳孟小冬经典唱段

    民国是一段颇为传奇的岁月,因为它是近代史上最动荡最最混乱的一个时代,各方人物粉墨修饰,轮番登场。一个粉丝毁了“梅孟之恋”,却成全了杜月笙民国是一副颇为香艳的画卷,因为云集的美女让整个民国显得风情万种。历史上的传奇女子很多,却没有哪个时代的女子像民国那样美女如云,才女汇聚,她们是专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的传

  • 曾国藩大喜之日,新娘子突然悔婚,媒人内心愧疚:不然娶我女儿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曾国藩结婚当天被悔婚,曾国藩1至40集播放,曾国藩最励志的句子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他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民族的脊梁和人民的希望。但是,这样一位优秀人才的情感之路却走得分外坎坷。坎坷的根源,还是源于其成名前是个没有家世背景的小人物。那个本该按照媒人的约定嫁给曾国藩当妻子的女人,在婚礼的现场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段让人啧啧称奇的

  • 洪秀全为何儿女稀少?只因他有一奇葩嗜好,后宫妃子苦不堪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洪秀全后人今何在,洪秀全坟墓全景,洪秀全听到石达开死讯有什么反应

    尽管洪秀全非常伟大,但在民间经常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洪秀区生育能力有限,事实上,洪秀全的确子嗣稀少,那么洪秀全为何儿女稀少呢?只因他有一个奇葩嗜好,使得后宫妃子苦不堪言,究竟是什么嗜好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一一讲解。众所周知,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而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