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刘备爱哭。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战死,荆州也落入了东吴手里,刘备听闻自己的结义兄弟惨死,整天痛苦三天都滴水未进。情深意切,可以理解,毕竟是多年情同手足的兄弟横死,所以这种悲痛做不来假。
不过在同一年,有消息传到蜀地,老对手曹操的儿子曹丕,把汉献帝正式撵下皇位,自己做了皇帝了。并且有消息传来,被废的汉献帝也已经被杀害了。
于是刘备又哭了,这次简直忧虑的肝肠寸断,病得都起不了床。要说他为八竿子打不着的汉献帝(他自己觉着俩人是亲戚,可实际上肯定不熟)哭成这样,谁都不会信的,好兄弟的死也没这待遇。
那他在忧虑啥?其实还不是做皇帝那档子事。想当年虽然曹操占优势,可三家还算平级,这下曹丕那小子抢先做皇帝了,怎能不急。
当然,有人明白他的心,于是大小官员们就说,不然汉王您也当皇帝。刘备假惺惺的脸色大变:说啥呢,我怎么能学这种逆贼做的事情?
第二次的时候,这口气就开始有点松动了:唉,我虽然是有合理血统的,但也不能真的自己立自己呀,不然不就是逆贼了吗?言下之意,我自己做这个事不行,你们一定要加把劲把我给推上去呀。
第三次,在自己信任的诸葛孔明家里,他倒出了真实想法:不是我要推三阻四,就是怕天下人说三道四啊。说白了,还是怕人家说闲话,皇帝他也是想当的。
有一个问题也值得一说,蜀汉房名得到消息,汉献帝好像被杀死了,也因此,自诩正统的刘备才能看似不情愿的称了帝。而事实上,我们也知道汉献帝退位后可是活到寿终正寝,哪里被杀了。
难道他们的消息那样不灵通吗?未必吧。试想一下,要是汉献帝没死,刘备怎么能名正言顺的称帝呢?顶多也就是给自己封个临时职位罢了。
好在最后终于称帝,那么问题来了,斥曹操为逆贼,自己前去讨伐才是名正言顺,并且照当时的情形看,是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可刘备却执意要跑去伐吴为兄弟报仇,手下众人多次规劝都没用。
对比一下知道汉献帝和关羽死时的表现,这就有点矛盾了。其实他当时可能对汉献帝的死还真没啥感觉,做这个决定更不是仅仅职位关羽报仇。
其实就像后世的南宋,为什么赵构一直不向北收回国土呢?他难道不知道岳飞衷心?可是岳飞不识趣呀,想要迎回二圣。原来正经的皇帝回来了,自己岂不是很尴尬。
刘备也吗,面临着同样的情况,这一旦伐魏,把汉献帝救出来了,自己这皇帝还做不做了。
于是他一考虑,就带着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向东吴。然而陆逊的一把火把他烧的大败而归,也吗,没脸回成都,病倒在白帝城,竟就这样一命呜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