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史:长平之战,究竟是庸才误国还是天才的不幸陨落?

战国史:长平之战,究竟是庸才误国还是天才的不幸陨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188 更新时间:2024/1/31 15:04:21

赵括(?-前260年),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人们对他的印象普遍停留在纸上谈兵,长平惨败一事上。长平一战,赵国军队因为赵括的贸然出击,致使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这一战,钉死了赵括千年来的庸才之名,成就了秦将白起数千年的杀神荣誉。然而,赵括真的只是所谓的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吗?

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分析:

1.老将连败,新将上位

纵观整个长平之战,从上党之争开始,赵国举倾国之兵与秦军对峙。战争初期,赵军主将一直是大名鼎鼎的老将廉颇。在他的指挥下,赵军始终以防守姿态御敌,且连连败退。后来干脆高筑壁垒,坚守不战。这就让当时的赵国君主赵孝成王十分不满。

[var1]

【大秦帝国之崛起廉颇剧照】廉颇,嬴姓,廉氏,名颇,为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

我们都知道,自从赵国先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进行军事改革之后,赵国军队实力大增,更是衍生了骑兵这一先进的优越兵种。因此赵国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横行无忌惯了,不但洗刷了过往的耻辱,而且敢于攻城略地、扩张领土。

[var1]

《史记》记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赵武灵王推胡服骑射制度,励行改革,使赵国一跃成为战国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这也是赵孝成王与强秦争夺上党之地的底气和资本。可廉颇的接连战败,让赵王逐渐失去了对这位老将的耐心。加之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王决定换将。于是,年轻的赵括替下了廉颇,成为了赵军主将。

[var1]

【大秦帝国之崛起赵括剧照】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统率二十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赵括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又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

2.偷换白起,天才陨落

注意,在这个时间点,秦军内部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秦昭王在得知赵括成为统帅后。暗地里调派武安君白起到往前线,替换王纥。从这一举措来看,秦国内部对赵括统军还是有足够的重视的。侧面上也反映了赵括具备不俗的军事才能。

[var1]

【大秦帝国之崛起白起剧照】白起(?-公元前257年),为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姓出自于芈姓,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有诗形容他“百战不殆屠百万,秦剑饮血惊社稷”

于是,对一个年轻人而言,最悲壮也是最惨烈的事情发生了。这就好比一个初出茅庐的剑客,首战就遇上了成名多年的剑圣一样。即便他是个天才,也难逃死于剑下的悲惨结局。白起采用后退诱敌,分而围歼的战术,避实击虚,轻而易举地大败赵军,并巧妙地将之包围。

[var1]

【战国赵军服饰—图片来自网络】

据史料记载,赵军被围,断粮四十六天,自相杀食。如果把这一切都归咎于赵括本人的话,那么,断粮四十六天,赵军仍然没有大乱,反而可以坚守待援,这本身就是一个军事奇迹。试问,换战国时期任何一个其他将领,能做到稳定军心,不至溃败吗?就此一点,赵括当得起“名将”之称。

[var1]

粮草为军事之本

更何况,在此绝境之中,赵括仍然能多次举行有计划的军事行动,一次次向秦军发起冲杀,意欲突围。仅凭这从史料中抠出来的寥寥数点,就可以看出来,赵括是何等厉害的军事人才。哪怕直到最后赵军宣布失败,也是因为赵括亲自领兵冲杀,不幸被射杀。

[var1]

【阵亡的赵括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主将不亡,军心不乱。赵括年纪轻轻,首战战白起,本就是向雄狮发起挑战。当时的白起已年过六十,纵横沙场数十载而未尝一败。败给他,真的不丢人。尤其秦国是举倾国之兵,更是倾国之力围困长平赵军。输了,真的不丢人。可惜的是,这个优秀的年轻人没有任何机会了,他没能证明自己,没能走出那个战场,将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长平之地。

[var1]

【虎狼之师秦军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秦昭王在得知赵括成为统帅后。暗地里调派武安君白起到往前线,替换王纥。从这一举措来看,秦国内部对赵括统军还是有足够的重视的。侧面上也反映了赵括具备不俗的军事才能。

3.一代天骄,背负骂名

客观来讲,赵括之败归根究底在于赵国的综合国力不如变革后的强秦。那时的秦国,经商鞅变法后,又历经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实力大涨。反观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变革后,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赢多输少。

[var1]

【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一跃千丈。

可是兵锋虽盛,但常年的对外征战对国力消耗极大。更何况两国生死相争,又岂是军事实力就可以判定结局的。而且,在长平战场上,秦国也没有取得更大的军事性胜利。反而是靠着国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才让秦军最后活活困死了赵军。

[var1]

【秦赵长平之战形势图—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的纸上谈兵,是对一代天骄最无情的污蔑。赵括擅长进攻,到了长平战场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军事安排,在战争初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斩获和胜利。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在大的战略上,他实实在在地败给了经验老道、素质过硬的白起。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胜败乃兵家常事。赵括的悲哀,就悲哀在他这一辈子的声誉都系于这一战之上。成败论英雄,骂名传千古。

对此各位看官又什么想法吗?请在评论区告诉我吧。

更多文章

  • 揭吕布是怎么死的?吕布古尸容貌复原图,三国男人的颜值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的吕布真实照片,大吕布小吕布,历史上的吕布长什么样子

    人们对吕布的印象,除了吕布是最权威的三国24名将排行中,位居第一的三国第一猛将以外,还有他两米四的身高和帅气勇猛的长相。今天小编带你看看吕布是不是像传闻一样的高富帅呢?《三国演义》描写吕布古尸容貌复原图应该是,持方天画戟,骑赤兔马,头戴金冠不输于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容貌复原图。“三英战吕布”时关羽

  • 那个让韩信从胯下钻过去的恶少年,最终结局如何?一般人很难想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信最可怕的一个传说,韩信胯下之辱是在谁的胯下,韩信九里山埋母真实故事

    [var1]公元前231年,韩信出生于江苏淮阴的一个平民家庭,家里穷得叮当响,日子过得十分紧巴。成年后,韩信性子愈发放纵,他既没有当官,也没有经商的头脑,而是整天背着一把剑走街串巷,时常遭人耻笑。母亲死后,韩信没钱办丧事,只能找个又高又宽敞的地方把母亲埋了。从此以后,韩信孑然一身,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

  • 华佗之死:不是因为给曹操开颅,只因做了这件曹操最不能容忍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曹操是患有头疼病的。据说曹操当时建造宫殿时,有一颗梨树让他觉得很不舒服,于是拔剑便砍倒了梨树,惹怒了树里的神仙,于是他当晚做了一个恶梦,便患上了偏头疼。从此一犯病便疼痛难忍。许多大臣也像曹操介绍许多名医,但是都无法治疗曹操的头疼病,这也成为曹操最苦恼的一点。后来,有人引荐华佗给曹操,说是有

  • 魏蜀吴三国的官制各有什么特点?为何吴国武将掌权,文官多是摆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吴国的实力,各王朝官制,魏晋南北朝官制

    [var1]但东汉真正的权力中枢在尚书台,因此不管是司徒还是太傅,只要不录尚书事就是虚职。赤壁之战前,曹操废黜三公,自封丞相,掌握了朝廷的一切军政大权。曹丕即位之后,汉朝灭亡,魏国建立。因顾虑丞相一职权力太重,曹丕于是废除丞相,重设三公,这就相当于基本恢复了原东汉的官制。同时曹丕设立了中书省,负责诏

  • 秦始皇死后,作为秦朝的丞相李斯为何不昭告天下,而是秘不发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此时秦帝国最高统治者的丞相李斯内心十分纠结,如果公布了会怎么样?如果不公布,我要怎么做?但是李斯的结果四个字,“秘不发丧”。要知道做出这个决定,很可能就会引起一场轩辕大波,其结果难以想象。在“秘不发丧”的背后丞相李斯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在秘不发丧的情况下李斯又是怎么做的呢?一

  • 司马懿待儿孙不薄,却因临终9个字,后代没一个给他扫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死前告诫子孙,司马懿临死前给儿子说的六句话,司马懿临终前图片

    事情还得从三国时期说起,公元220年,曹丕推翻汉献帝取汉自立,定都洛阳,建立曹魏。在曹魏大业建立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外姓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司马懿。对于司马懿,这个人的才干自不必说,在三国时期众多的枭雄豪杰中,他绝对算是最耀眼的一个,才华谋略和诸葛亮不相上下。然而若论及他的人品,就太不值得一提。早年时,

  • 荆轲、韩非、赵高……历史名人背后的故事,你在《大秦赋》都能看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席星闻报2022-12-26 22:27圣诞刚过,紧接着元旦也要到来了。在这个辞旧迎新之际,一部热播剧迎来了历史性时刻——没错,就是《大秦赋》。随着电视剧的完结,秦国也完成了大一统,小编今天就挑几个剧中名人,给大家讲讲他们背后的故事。[var1]不得不提的,就是“荆轲刺秦”这一历史事件

  •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诸葛亮五十四岁就驾鹤仙去了,仅因上方谷一战吗,原因震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据宋书载:兵士二万人,岁食米四十八万斛。方今夷狄对岸,外御为急,兵食七升,忘身赴难。故而,南朝梁后期,镇北将军江革被俘之后,北魏日给其“三升脱粟”被说成是“仅余性命”。由此可见,三升米仅供维持生命,日食七升米则为人的生存底限。所以,使者的无心之谈,使司马懿窥视到了已患大病的诸葛亮的现状。对病重还要操

  • 一个贪财又怕死之人能混多好?春秋霸主告诉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最厉害的霸主,春秋霸主视频,春秋时期霸主先后顺序

    [var1][var1]由于年代久远记载不一,春秋五霸有多个版本流传,其中一个版本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而无论是哪一个版本,齐桓公都位列其中,居于春秋五霸之首!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主角,就跟这位名叫“小白”的春秋霸主有关。公子小白在成为春秋霸主之前,跟他的兄长公子纠争夺齐国国君之

  • 俗语:“说曹操,曹操就到”,后半句家喻户晓,为何却无人敢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于曹操的两个俗话,陈宫救过曹操曹操为什么要杀陈宫,老版曹操与新版曹操

    文/号外历史之雄飞图/网络“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说起的一句话了吧,它说的就是一种巧合,比如你们正在说某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刚好就出现了,于是这句话就被大家广为流传。你们知道吗?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了,小编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下半句,你们想知道吗?这下半句的由来还是有段历史典故的,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