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治水遗迹重大发现,“禹勤沟洫”才是华夏文明高度发展的根本

大禹治水遗迹重大发现,“禹勤沟洫”才是华夏文明高度发展的根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47 更新时间:2024/2/24 20:55:16

中国儒家的大成至圣孔子,对于大禹更是顶礼膜拜,云:“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翻译为现代文就是:“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沟渠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司马迁对大禹也是无限崇敬:“遭鸿水,黎人阻饥。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妻有日,过门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锡兹”。《太史公自序》曰“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际,德流苗裔。”因此,大禹是中华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涵,是华夏民族凝聚力形成的代表;没有了大禹及大禹精神,华夏民族就缺少了民族精神内涵。

大禹是华夏先民的一员,是华夏先民的历史人物,本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情。但因为近百年来西方考古学科进入中国,以西方考古学的方法,中国史学界与考古界长期无法证实大禹与大禹事迹,大禹时期的历史遗迹无法得以证实,大禹与大禹建立的夏朝历史也受到了空前的质疑与否定,成为华夏民族历史文化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国史学界与考古界在这方面的长期无所作为,成为华夏民族历史研究的一个让人遗憾的事情。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是一件得到中国历史学界公认的历史事实,但受地方利益所左右,历史学术界也是碌碌无为,不置可否,使得位于淮河流域的涂山荆山这一重要历史地标,迟迟得不到学术确认,为大禹与夏朝的历史研究提供明确的地理坐标。造成对大禹所在地研究的遍地开花,失去了夏朝历史研究的方向。

近年来,在淮河涂山南麓的禹会村,发掘了4100年前的禹会遗址。大量4100年前的历史遗迹,证明了涂山南麓的禹会村就是大禹会诸侯的地方,证实了大禹人物与大禹会诸侯的历史事实,是大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真实存在的最有力证明。

在涂山荆山当地县志记载中“(淮河)东行数百里至于荆山,至淮浦入海。水经云:淮水出荆之左,迂回以入涡,麓高水汇为患,禹凿荆涂二山之峡,使淮出于其间,水乃安流。所凿处有遗迹,冬月可见。”,也实证了大禹才荆涂二山之间“凿山导淮”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事实,是大禹治水事迹的强有力证明,有文献记载,有历史遗迹,符合所有关于大禹治水历史记载的事实。所有这些还不能证明大禹在涂山治水、在涂山大会诸侯,在涂山建立了夏朝,大禹为淮河涂山地区人士?

对于大禹治水,孔子与司马迁还记录了“(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勤沟洫”,历史记载大禹不仅“凿山导淮”还记录了大禹修筑沟渠水利工程,改善古中国人民的农耕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与生产水平。洫,田间水道也,田间的水沟;沟与洫同义,大禹兴修农耕生产必须沟渠水利,也是大禹得到当地民众拥护爱戴的一项重要功德,与“凿山导淮”工程同等重要。那么大禹“(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勤沟洫”的人工历史遗迹在涂山地区还能发现吗?以此进一步证实大禹在涂山治水及建立夏朝国都的历史事实。

既然大禹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在涂山“凿山导淮”,在涂山大会诸侯,在涂山建立夏朝,那么“禹勤沟洫”的历史遗迹自然不会被完全被历史湮没。

在涂山地区当地的古中国地图中,就有清晰的、大范围的人工“沟洫”遗迹,证实孔子与司马迁所言大禹的旷世功绩。古中国地图如下:

从古中国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荆涂二山的正北方15公里处,那一条条田字型南北纵横、东西贯通的人工沟渠,区别于周边曲折蜿蜒的自然河流。这些沟渠的年代久远,当地无人能道出这些沟渠的挖掘年代,常年造福着当地民众,大禹的故事在当地也是深入人心,流传民间。

在这些人工沟渠的不远处,就是笔者考证的夏朝唯一国都四方湖古城。这些明显的人工大型沟渠与夏河北淝河四方湖相联通,成为四方湖古城地区农耕灌溉、排洪、抗旱、运输、防范野兽、军事防御等多功能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证实了"(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勤沟洫”的历史事实,是以大禹为代表的华夏民族、华夏文化延绵不断的真实记录、真实史实。

大禹在四方湖古城建立夏朝国都,首要任务是要解决荆涂二山的淮河水患,其次要解决四方湖古城地区的农耕生产,在四方湖古城的东部开挖沟渠改善农耕生产条件,排洪抗旱,“人得平土而居之”“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禹勤沟洫”就是大禹造福古中国地区人民的丰功伟绩,也印证了孔子与司马迁所称道的大禹精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象征。

凿山导淮是大禹治理淮河洪水的一项迫切任务,而兴修沟渠水利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没有强大的个人感召力是无法完成的。这些数十公里范围的人工水利工程,也不是后世任何朝代所能组织的,也绝不会是民间自发劳动所能完成如此大范围的、系统的沟渠建设。这些人工沟渠的建成,造福着后代,为夏朝的兴盛与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后世人们也在维护着这些护佑人民幸福的水利工程,使得这些大禹时期的沟渠延续至今,造福华夏人民。

遗憾的是,这些夏朝时期的大型沟渠水利系统的历史重要性,至今没有得到当地的认识,现在破坏严重,已经失去了数千年以来的勃勃生机,成为现代化下的臭水沟,逐渐消失于华夏民族的记忆中!

司马迁的“禹勤沟洫”、孔子的“尽力乎沟洫”、孟子的“水由地中行”等关于大禹的描述,是在黄河上游、中游、下游地区所无力也无法实现的,将大禹及大禹建立功绩与夏朝,定位在黄河流域是一个原则性的、根本性的错误,大禹与夏朝只可能存在于淮河流域,这是大禹与夏文化研究的原则问题。

更多文章

  • 庄子作为“战国第一辩手”,都吵赢过那些人,有何战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吗,战国时期庄子主要思想,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吗

    这位被誉为“绝无仅有”的历史名人不是别人,正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周,也即道教始祖之一的庄子。而庄子也不需要其它赞美,单一个名字恰恰就是对他的最高礼赞。纵观古今,“子”字就是中国对集大成者的称呼,但凡有此称呼者无一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而真正历史上的庄子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道教圣人,更是一位“辣嘴

  • 比干曾被仙人赐寿千年,纣王只借“玲珑心一片”,为什么仍然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比干玲珑心,封神比干之死,比干真的有七窍玲珑心吗

    文/王事情必须说明,纣王虽然被打上了残暴不仁的标签,但最初举起屠刀时,确也是被逼到了一定分上。比如杀发妻姜后,是妲己威迫,沉吟良久,终势成骑虎。杀商容,先是惊问“何不知进退若此”,继而看了表章,商容否定了他纳妲己、杀后诛子等一系列举动,并直言“自古无道人君,未有过此者”,才大怒扯碎表章。杀伯邑考前,

  • 因为分封制所以出现了春秋战国,为何周朝没能解决分封制的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朝分封制的主要依据,中国分封制和西方分封制的区别,分封制对周朝有何影响

    [var1]小编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周朝之所以会成立,是因为有分封制的存在,周朝之所以会灭亡也是因为分封制的存在”分封制对于周朝来说是一个必需品,必备品。可以说没有分封制的出现,就不会有之后的周朝。接下来咱们先说说分封制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吧![var1]周天子之所以会实行分封制,完全是因为周朝之前

  • 商朝被西周蛇吞象后,商朝遗民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文/王事情商周牧野之战,看似强大的商王朝竟亡于一夕,说出去谁能信?然而这的确是真事,甚至连其对手西周这个平头哥也完全没想到,有着河马般体量的商朝灭亡竟如是之速。也正因此,伐纣胜利后的殷商遗民的安排是个极大问题,因为平头哥不可能在一夕之间消化掉死去的河马。遗民由这几方面组成。一、纣王的直系后裔,此人叫

  • 异人和吕不韦,谁是秦始皇生父?《史记》中一小细节,被忽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晚年提到吕不韦,李皓镧怀孕异人高兴坏了,赵姬异人

    秦始皇,原名嬴政,别名赵政、祖龙,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两千多年以来,秦始皇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其中有个问题经常被提及,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究竟是谁?有人说,可还用问:不是秦异人,就是吕不韦。当然,人们更多的怀疑是吕不韦,真相真的如此吗?关于秦始皇身世的描述,司马迁有两种说法,一会说秦异人的,

  • 伯邑考并非中天北极紫微大帝!你是你,我是我,两人毫无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文/王事情封神榜上有一个霸气侧漏的神名:中天北极紫薇大帝。为周天列宿部(斗部)下中斗星官之一,从属于五斗群星吉曜恶煞正神。那么是谁这么好运气,神位如此煊赫?自封神成书以来,人们都相信这个人就是周文王姬昌的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哥哥——伯邑考!既有大帝之名,又复高居九天之上,不用说肯定牛叉之极,可是伯邑考

  • 刘邦的一个辩士劝说齐国归顺,眼看大功告成却惨遭烹杀,谁之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邦平定天下的故事,郦食其被齐王烹杀刘邦嚎啕大哭,刘邦打齐国完整版视频

    刘邦的一个辩士劝说齐国归顺,眼看大功告成却惨遭烹杀,谁之过汉高祖刘邦打天下之初,身边有两个能言善辩的人物,陆贾和郦食其。这两人都很有本事,深得刘邦器重。但郦食其没能活到刘邦称帝的时候。[var1]公元前204年,秦国已亡,楚汉争雄。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今荥阳虎牢)一带拉锯战,一度被项羽围困追打,

  • 武王不想伐纣?你看他封了黄飞虎什么官,两个字说明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黄飞虎反五关全过程,福建东山潮剧黄飞虎,纣王与黄飞虎妻子接吻

    文/王事情第67回,时当纣王35年三月初三日,姜子牙在西岐上出师表,中心思想就一句话,奏请武王伐纣。姬发接表,先是指出了纣王的无道确是事实,接下来的反应却是匪夷所思。他直接搬出了文王去世时的遗言,切不可以臣伐君。按,第29回,文王临终前确实首先说过,“纵天子不德,亦不得造次妄为,以成臣弑君之名”;又

  • 梅山第一妖袁洪与纣王有杀父之仇,为何心甘情愿助纣灭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梅山七怪袁洪的真实身份,袁洪照片,袁洪和孔宣谁厉害

    文/王事情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袁洪是北海诸侯、大妖袁福通之子。袁福通在纣王7年~21年首义反商,是最先反抗商帝国残暴统治的诸侯,独擎大旗十五年,终被闻太师扫平。后文再不见袁福通之名,想来多半已经被杀。无论如何,袁福通之举都堪称“威武雄壮、虽败犹荣”。可是仅仅13年过去,纣王末年,当西周大军兵临孟津之时,

  • 管知管行,还原一个务实鲜活的管仲 - 《中国文化与品牌之道 – 义利俱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怀着赞叹之情为管仲列传,发乎心,感于言:“管仲既任政齐相,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管仲的务实,源于务本。只有为民计,为国计,才能实现为天下计。管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