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权中存在着一种“避讳”制度,无论是言行还是举止时不注意,可能会被砍头。从“避讳”的种类来看,主要分为“国讳”和“家讳”,其中“国讳”最常被人提起,“国讳”最主要回避帝王的名字,如:宋太祖赵匡胤讳,“匡”字少最下面一横;避汉高祖刘邦的讳,“邦”字改为了“国”等等。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皇帝无比金贵,高高在上,一个不留神便犯了大罪,尤其是冲撞了皇帝,那是杀头的死罪。所以在很多生活中,古代的皇宫里都有很多“避讳”,有的甚至在民间也不可以!最为严重的就是皇帝的名字,一般人根本不敢说皇帝的名字,只能尊称为某某某皇上。
比如说,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都层为了避讳改过自己的名字或国讳。大家都知道明朝的皇帝都是朱姓,那么,明朝的猪是绝对不可以叫猪的!否则,如果有人要杀猪,那字面意思就要撒谎皇帝啊,这可谁都担待不起啊!朱元璋对这一点也极其介意,于是智慧的明朝人便把猪叫为“豕”或者“彘”
到了朱厚照的时候,一次宴会,宁王造反让朱厚照很是不开心,无心思吃饭,但满桌官员却都吃的津津有味,尤其是朱厚照看到官员吃猪肉的时候,立马大发雷霆,愤然离席!满屋子的官员吓得都不敢说话,面面相窥,但也不明白究竟所为何事,皇帝要如此大怒。
第二天,朱厚照便颁发了《禁猪令》,猪和朱同音,且此肉吃了容易生疮,因此,全国上下所有的百姓都不得饲养,不得交易,更不能宰杀,不能吃猪肉!违规者,全家发配边疆充军!百姓虽然嘴上不服,但也不敢伸张,只得服从。一年后,朱厚照驾崩,次令废除,猪肉才又走上百姓的饭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