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历史上的清官也不是都像故事中那样清贫。要知道官在古代是皇帝皇权的执行者,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不同于普通百姓的权利。就连在大家印象中最为清廉的包公,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般清贫。
宋朝的官员最富有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员薪酬史,就会发现每个朝代的官吏俸禄千差万别,最高与最低的能差十倍之多。要说哪个朝代的官薪水最多,那一定非宋朝莫属。宋朝的官员不止有工资,福利待遇更是高得离谱。要是汉朝的官员知道有宋,一定羡慕得眼睛发亮。
宋朝的官吏等级众多,有九品十八级之称。当朝的一品大员最高月俸能拿到400贯钱。那汉朝的官老爷们也就能拿到宋代官吏十分之一的薪水。清朝的官算是高工资的,那也要比宋朝的官最少少五成。
不止如此,宋代的官吏还有大米白面等等额外的福利,可以说是小日子相当滋润了。当官的钱多了,更多的心思就用在研究道德品行,研究为国为民上了。王安石是宋代变法第一人,他就主张要让天下无贫富之差。
王安石这是理想中的乌托邦未能成为现实,也因此跟皇帝闹翻了。不过闹得再凶,他王安石也不是犯上作乱,大家只是理念不合而已。皇帝再气也没法重罪王安石,只能逼着王安石自己辞职,回家养老去了。
你们以为告老还乡之后,王老爷子就得餐风露宿了?绝对不是。据说,王安石在岗时的薪水一个月得有十万人民币左右,而且米面油都是配送的。就连做衣服的布匹棉花,那都是按季送去的。
有了多年的积累,王安石的晚年必然是极其幸福的,每日喝喝茶赏赏花,岂不悠哉。而且就算是他自己辞职回家的,仍然可以享受丰厚的养老金。就这待遇比明朝的宰相能高出五倍。
包青天财大气粗
再说回万众瞩目的包拯,包青天。包老官居要职,也就比当朝宰相差那么一点点。而且他身上官衔也多,曾经一人兼任了三个官职。这薪水加福利,加在一起绝对能算得上豪气。在宋徽宗年间,包拯的年薪能达到2万贯钱,而他所辖的每个州,一年缴税也就1.5万贯。
包青天的薪水真可谓富可敌州了。这样的富豪官员,当然有底气刚正不阿了。所以说宋代算是高薪养廉的典范。不过包老也算对得起他的薪水,一辈子刚正不阿,为国为民确实干了不少实事,最狠的是,他居然还弹劾过宰相。
人太正直容易得罪人,当朝三司使是个肥差,老包就紧盯着,连续两个三司使都叫包拯给弹劾下去了。仁宗没法子,就让包拯兼职三司使。结果欧阳修就说包拯这人竟然也贪图三司使这活。包拯一听,直接躲在家里不上班了,免得别人说闲话。
包公想罢工,仁宗可不干,非逼着他再回到工作岗位上来。包公一上任,果然没人说闲话了。主要是咱们包大人不缺钱,才不在乎那点权利能创造的价值呢。后来朝廷又让包公出任礼部侍郎,他直接就给推了。
其他朝代的穷酸样
这有人待遇好,就有人待遇差。宋代官员富得流油,卑微的官吏则可谓是白忙活。要知道在北魏吃官家饭是不给工资的。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罕见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北魏是游牧民族政权,想要物资,基本就靠厮杀抢夺。
这属于民族习惯本来也无可厚非。可战乱的时候还可以,等到战事平定了,还抢谁去啊。人穷生奸计啊,那些北魏官员无不是贪腐严重,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直到孝文帝上位,才改变了这情况,开始给官吏发工资了。
刨除不给工资的朝代,给发工资的朝代里最抠门的就是明朝,明朝的的工资实在不够阔。相对于宋朝动辄上万的钱,明朝一品大员才900石俸禄,普通公务员才70石。这点工资不够养家糊口的,好在除了工资明朝还是给了官员一些待遇的。
比方说补贴米面之外再补点现金,再分点地,还有就是免税,这些待遇加在一起,明朝的官员那绝对是特权阶级。明面上一个个哭穷,背地里,那也都是小日子过得顺风顺水的。所以说古代的官吏没有真穷的,要是官吏都穷得吃不上饭,那朝廷怎么长治久安呢?
小结:
纵观历朝历代,官员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参差不齐。有人富得流油,有人一点油水都没有,想致富只能卖力气去抢。当然每个朝代因为时代背景不同,发展状况不同,官吏的薪资不同也是正常,但归结起来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一个朝代想要统治得久,官员必然不能太穷。穷则生乱,乱则社稷不稳。只可惜很多在位者担心官员们太有钱,容易谋反。所以总要变着法的让那些官吏拿出钱来捐给国家,要不就是小气吧啦,逼得官员只能自谋出路。
自谋出路的代价就是贪腐严重。几乎每个朝代末期,都可以用官吏腐败,民不聊生来形容。这些皇帝自然也是知道的,可小恶不治,积成大患,再想治就晚了。所以很多末代皇帝并非迂腐不中用,实在是无力回天了。
观史可以明志。当今社会,打击腐败的力度既大又持续,总能看到打老虎小苍蝇一波波地被惩治,为社会肃清歪风,营造健康积极的氛围。所以说如果像包青天这样的人物,在当今社会可以无处不在,我们的时代才是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