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众人皆知包拯是清官,殊不知,包拯的年薪其实比一个省的税收都高

众人皆知包拯是清官,殊不知,包拯的年薪其实比一个省的税收都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49 更新时间:2024/3/10 3:35:50

然而历史上的清官也不是都像故事中那样清贫。要知道官在古代是皇帝皇权的执行者,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不同于普通百姓的权利。就连在大家印象中最为清廉的包公,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般清贫。

宋朝的官员最富有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员薪酬史,就会发现每个朝代的官吏俸禄千差万别,最高与最低的能差十倍之多。要说哪个朝代的官薪水最多,那一定非宋朝莫属。宋朝的官员不止有工资,福利待遇更是高得离谱。要是汉朝的官员知道有宋,一定羡慕得眼睛发亮。

宋朝的官吏等级众多,有九品十八级之称。当朝的一品大员最高月俸能拿到400贯钱。那汉朝的官老爷们也就能拿到宋代官吏十分之一的薪水。清朝的官算是高工资的,那也要比宋朝的官最少少五成。

不止如此,宋代的官吏还有大米白面等等额外的福利,可以说是小日子相当滋润了。当官的钱多了,更多的心思就用在研究道德品行,研究为国为民上了。安石是宋代变法第一人,他就主张要让天下无贫富之差。

王安石这是理想中的乌托邦未能成为现实,也因此跟皇帝闹翻了。不过闹得再凶,他王安石也不是犯上作乱,大家只是理念不合而已。皇帝再气也没法重罪王安石,只能逼着王安石自己辞职,回家养老去了。

你们以为告老还乡之后,王老爷子就得餐风露宿了?绝对不是。据说,王安石在岗时的薪水一个月得有十万人民币左右,而且米面油都是配送的。就连做衣服的布匹棉花,那都是按季送去的。

有了多年的积累,王安石的晚年必然是极其幸福的,每日喝喝茶赏赏花,岂不悠哉。而且就算是他自己辞职回家的,仍然可以享受丰厚的养老金。就这待遇比明朝的宰相能高出五倍。

包青天财大气粗

再说回万众瞩目的包拯,包青天。包老官居要职,也就比当朝宰相差那么一点点。而且他身上官衔也多,曾经一人兼任了三个官职。这薪水加福利,加在一起绝对能算得上豪气。在宋徽宗年间,包拯的年薪能达到2万贯钱,而他所辖的每个州,一年缴税也就1.5万贯。

包青天的薪水真可谓富可敌州了。这样的富豪官员,当然有底气刚正不阿了。所以说宋代算是高薪养廉的典范。不过包老也算对得起他的薪水,一辈子刚正不阿,为国为民确实干了不少实事,最狠的是,他居然还弹劾过宰相。

人太正直容易得罪人,当朝三司使是个肥差,老包就紧盯着,连续两个三司使都叫包拯给弹劾下去了。仁宗没法子,就让包拯兼职三司使。结果欧阳修就说包拯这人竟然也贪图三司使这活。包拯一听,直接躲在家里不上班了,免得别人说闲话。

包公想罢工,仁宗可不干,非逼着他再回到工作岗位上来。包公一上任,果然没人说闲话了。主要是咱们包大人不缺钱,才不在乎那点权利能创造的价值呢。后来朝廷又让包公出任礼部侍郎,他直接就给推了。

其他朝代的穷酸样

这有人待遇好,就有人待遇差。宋代官员富得流油,卑微的官吏则可谓是白忙活。要知道在北魏吃官家饭是不给工资的。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罕见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北魏是游牧民族政权,想要物资,基本就靠厮杀抢夺。

这属于民族习惯本来也无可厚非。可战乱的时候还可以,等到战事平定了,还抢谁去啊。人穷生奸计啊,那些北魏官员无不是贪腐严重,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直到孝文帝上位,才改变了这情况,开始给官吏发工资了。

刨除不给工资的朝代,给发工资的朝代里最抠门的就是明朝,明朝的的工资实在不够阔。相对于宋朝动辄上万的钱,明朝一品大员才900石俸禄,普通公务员才70石。这点工资不够养家糊口的,好在除了工资明朝还是给了官员一些待遇的。

比方说补贴米面之外再补点现金,再分点地,还有就是免税,这些待遇加在一起,明朝的官员那绝对是特权阶级。明面上一个个哭穷,背地里,那也都是小日子过得顺风顺水的。所以说古代的官吏没有真穷的,要是官吏都穷得吃不上饭,那朝廷怎么长治久安呢?

小结:

纵观历朝历代,官员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参差不齐。有人富得流油,有人一点油水都没有,想致富只能卖力气去抢。当然每个朝代因为时代背景不同,发展状况不同,官吏的薪资不同也是正常,但归结起来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一个朝代想要统治得久,官员必然不能太穷。穷则生乱,乱则社稷不稳。只可惜很多在位者担心官员们太有钱,容易谋反。所以总要变着法的让那些官吏拿出钱来捐给国家,要不就是小气吧啦,逼得官员只能自谋出路。

自谋出路的代价就是贪腐严重。几乎每个朝代末期,都可以用官吏腐败,民不聊生来形容。这些皇帝自然也是知道的,可小恶不治,积成大患,再想治就晚了。所以很多末代皇帝并非迂腐不中用,实在是无力回天了。

观史可以明志。当今社会,打击腐败的力度既大又持续,总能看到打老虎小苍蝇一波波地被惩治,为社会肃清歪风,营造健康积极的氛围。所以说如果像包青天这样的人物,在当今社会可以无处不在,我们的时代才是最好的时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 《山河月明》朱高炽凭儿子坐稳皇位?朱棣一番话暴露背后真相!朱高煦被坑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正是朱高炽的体弱多病,才让朱棣有了改立世子的念头,虽说最后被徐妙云轻松劝下,但也不难看出朱高炽在朱棣心中真正地位。也正是朱棣这番差别对待才引来不少网友猜测,朱高炽之所以能坐稳皇位,更是借了儿子朱瞻基的光。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在战场上虽说一贯表现平平,但朱高炽的谋略也不容小觑,而且当初朱棣奔丧被

  • 新课 | 不确定的时代,我劝你读一点王阳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且不论此话的来源是否可考,它足以说明王阳明在中国人心中的至高地位。王阳明龙场悟道处,阳明洞(视觉中国供图)中国人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王阳明情结”?我们为什么喜爱王阳明?我想至少有三个原因:第一,他向世人证明,实现“高于现实”的理想,是有可能的。王阳明12岁时,曾遇到一个异人,此人判断他日后必能成大事

  • 靖康之难发生前凶兆多 徽宗诗作竟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不只在宋朝,其实类似的异象示警历朝历代都有,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发生着,有几人能看透呢?历史上大事发生之前,常常会出现一些预兆,只是绝大多数世人都不解其意,要等到事情发生过后才恍然大悟,可是往往悔之晚矣。有预知能力的修行人也会顺应天意与有缘人透露一二,但也都不会说破,就看听到的人能不能悟到了

  • 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如今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更甚至,他们还学着汉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辽国,这个国家也存在了百年之久,一度是北宋的心腹大患。然而,多年后,它还是被金国、蒙古帝国消灭了。那么,被灭国之后,契丹人去了哪里,亦或者说他们现在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契丹民族的早期发展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的研究,契丹来自于东胡族系,那

  • 蚂蚁庄园:我国哪位历史名人也是古代的足球明星是赵匡胤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哪位历史名人,也是古代的“足球明星”?蚂蚁庄园答案。我国哪位历史名人,也是古代的“足球明星”?这是蚂蚁庄园的题目,关于我国哪位历史名人,也是古代的“足球明星”?的答案,选项中有两个选择,分别是:赵匡胤和刘邦。还不清楚正确答案的同学,以及,蚂蚁庄园的另外一题:猜一猜:下列哪句诗描写的是春雨?的答案

  • 湖北发现一“神秘山洞”,内部藏大量金银珠宝,揭开李自成的财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许多地方都未曾被人们发现,那里或许埋藏着大量的财富,但像这种埋藏宝藏的地方,能够发现的人也几率渺茫,而在张家界就发现一个“神秘山洞”,当一群人把洞门撬开后才发现,里面堆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专家们在一起研究之后才发现,是李自成的宝贝。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一位

  • 朱元璋路过田间,见一大汉正在睡觉,此人帮他夺得半个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常遇春(1330年—1369年)是明朝开国名将,他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 。不过,他因为无法忍受饥饿的折磨,就投奔绿林大盗刘聚。后来常遇春发现刘聚只知打家劫舍、四处抢掠

  • 朱元璋的三大悍将:徐达,常遇春、蓝玉,其中谁的实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徐达、常遇春、蓝玉这三位都是明朝开国名将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那这三个人究竟谁更胜一筹呢结局为何又截然不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随着电视剧《山河月明》的热播不少朋友吐槽徐达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其实徐达在朱元璋心中就像兄弟一般他们两个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在朱元璋还是小小义军首领的时候被孙德崖手下抓走危难关

  • 朱元璋战胜陈友谅后,为什么感到害怕?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攻城受挫,分散兵力守住鄱阳湖的湖口处,先断其退路;再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战术,歼灭陈友谅的主力;后水陆并攻,全歼了突围中的陈友谅军。最终朱元璋在鄱阳湖水战上以少胜多。鄱阳湖大战是又一次的赤壁之战,曹操换成了陈友谅,然而,陈友谅却没有曹操的幸运,曹操败走华容道,突围成功,而陈友谅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