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留9字预言,300年后应验,还算中了张献忠之死?

诸葛亮留9字预言,300年后应验,还算中了张献忠之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29 更新时间:2024/3/10 3:27:17

不少人觉得郭嘉不是英年早逝,能够和诸葛亮比肩,但是实际上,郭嘉不过是一介谋主,和诸葛武侯比,还是差了不少,不过是《三国演义》把郭嘉的地位拔高了罢了。真要比的话,把英年早逝的戏志才拉出来比,都要靠谱一点。

唐代的武庙十哲,有诸葛孔明,而无郭嘉,也算是一个力证。

诸葛亮令人敬佩的地方在于,为了刘备的知遇之恩,把后半生都耗费在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功业上。

刘禅的四十二年真命主,可以说全都仰赖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在后人的评价中,几乎无一例外,全是称颂敬佩之意,比如杜甫的那句“两朝开济老臣心”。

关于诸葛亮,还有不少的传说,像是著名的《马前课》,据说是诸葛亮所作,而且在第一课就算出了季汉灭亡的结局。

如果诸葛亮早已算到结局的话,他的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就显得更为悲怆了。

关于诸葛武侯的神机妙算的传说,甚至比《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有神话色彩,会祈禳之法的版本还要夸张。

据说诸葛亮南征南蛮之后,留下一块碑文,写着“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结果三百年之后,隋朝名将史万岁南征而来,大胜而归,应验了这番预言。

还有传说记载,诸葛亮在地下留了碑文,明朝时候余一龙在这里修了座塔,到了明末乱世,张献忠占据四川,又把这座塔给拆毁了,结果发现了这块碑文,上面以“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开始,以“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结尾,还标注了书写时间,是“建兴元年”。

后来张献忠被清朝的肃亲王豪格一箭穿胸而死,肃字正好就失去了竹子的萧。张献忠之死,不多不少,全盘应了那句预言。

笔者倒是以为,这些诸葛武侯的预言不过是后人杜撰,稗官野史而已。

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在人们心中,诸葛亮已经被神化了,所以很多神鬼之事,就被假托到了诸葛武侯的名下。

很可能故事都是虚构的罢了,毕竟故事里的碑文都在故事结尾,不知所踪,《马前课》也无法证明是诸葛亮所作。

而且诸葛亮真正为人敬服的地方在于知不可为而为之,季汉在刘备征伐夷陵失败后,就已经是只能困居在蜀中了。

此外,季汉不得蜀中士人心,曹魏用九品中正制向世家妥协了,季汉可没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何等聪明之人,怎么会看不出希望渺茫。但是哪怕只是让阿斗能够当“四十二年真命主”,对诸葛亮来说,也不枉费刘备所托了。

所以他殚精竭虑,就是为了蜀汉能够找出一条在吴魏夹缝间的生路,乃至于北定中原,再复汉室基业。

你认为诸葛亮的这些预言到底是真是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整贪官,那是真往死里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哪个朝代当官待遇最惨,洪武朝(也就是明朝)肯定名列前茅,本文所讲的是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官员的薪资待遇以及一些吏治手段。休假制度朱元璋只允许官员一年三天的法定假期,不论是中央、地方,官职几何都一视同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之前的汉朝实行的是上五天休一天,类似现在的单休。再看隋唐,上十天休一天,看着比

  • 朱元璋都不敢破的规矩,被嘉靖皇帝破了,破得还很名正言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剧照(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明史》记载,“皇子楠,太祖第二十六子。洪武二十六年生,逾月殇。”现在有人说他是尚妃的儿子,而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记载,则是“为葛丽妃出”。不管谁生的,因其早死,所以生前无爵,死后也没有追封。但规矩是人定的,也就会有人破,而破得最让

  • 朱元璋滥杀大臣是胡说八道:1368年01月23日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萨沙历史上的今天。朱元璋滥杀大臣是胡说八道: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登基,建立明朝。满清夺取中国以后,系统的篡改了明朝的历史。他们将朱元璋塑造成一个滥杀大臣,相貌丑陋,冷酷无情的人。实际上,朱元璋确实通过明初

  • 赵匡胤离奇驾崩,去找皇子赵德芳继位的太监,出门却向晋王府走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王继恩没想到的是,21年后他故伎重施,却亲手将自己送入了地狱。宋太祖赵匡胤为世人留下了两个著名的成语:黄袍加身、斧声烛影,而这两件事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公元959年,后周幼主掌国,功高震主的赵匡胤眼见各路要职全部由他的兄弟占据,便动了要取而代之的念头。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三,赵

  • 朱允炆削藩之时,除了朱棣以外,其他五位亲王为何乖乖束手就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朱棣也不想造反。要不是建文帝朱允炆不给叔叔们活路,谁愿意放着好好的亲王不做,冒着死全家的风险来造反呢?那么问题来了,前面五位亲王为什么束手就擒呢?他们是不敢造反,还是压根就没有能力造反?和他们相比,朱棣的优势又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朱棣的优势一、太祖高皇帝嫡子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朱棣

  • 朱棣出一上联:万方玉帛风云会,14岁的朱瞻基下联一给,谁与争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一,靖难之役后遗症。朱棣等于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虽如今坐稳了江山,可后代呢?所谓,先例既开,来日方长!朱棣如今不再是燕王了,他地位变了角度自然也跟着变。故而朱棣算是真正体味到,老爸朱元璋当初为何那么疯狂了。如何避免后代再冒出一个“二号朱棣”来?一直是朱棣没法解决,却又不得不解决的事。所以,朱高

  • 朱元璋欲杀沈万三,指着猪蹄问:这是什么菜?沈妙答3字保全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才有了伴君如伴虎之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在吏政上做的不错,但他称帝后,也遵守这个鸟尽弓藏的潜规则杀了不少人。明朝的开国功臣三十四人,他就杀了三十个。除了杀权臣,凡是对他皇权有威胁的,他都不会放过,不管什么身份。元朝有个商人叫沈万三,此人非常有生意头脑,到了元末他已经成了巨富。商人一旦有了足够

  • 宋太宗赵光义为何能登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宗赵光义,原名赵匡义,为了避讳自己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姓名而改名。纵观中国封建帝王历史,凡是庙号太宗的皇帝,貌似都存在各种问题被人诟病,例如汉太宗就不是顺位继承,而是大臣发动政变,把他葱藩王封地拉上皇位的;例如唐太宗是发动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斩杀两位兄弟之后才获得的皇位继承权;又例如宋朝后面

  • 朱元璋夜探大臣妻子,第二天大臣全家自杀,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虽然扩张速度快,但是它却很快地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来自民间的朱元璋自小看到苛捐杂税比较严重的元朝,给人民带来了困苦的生活,于是朱元璋非常的痛恨贪官,他为了能够彻底的铲除贪官,甚至还制定了非常严酷的刑法。但是贪腐是人的天性,是人性的弱点,纵然制定了严酷的刑罚,但是仍然无法杜绝明朝的官员贪污现象,而

  • 朱元璋的奇葩发明,新婚前夜皇子公主无一幸免,清朝延用2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说这个办法还是为了国家稳定考虑,那么朱元璋开发的另一个规定,就显得毕竟自私了完全是为了公主的幸福考虑。这个规定是什么呢?就是明朝的试婚制度!古代人结婚都毕竟早,有的十来岁就结婚了,加上古时候思想封闭又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东西,所以很多人不懂得行房之事。那么为了给年轻人多一些经验,皇帝就会在皇子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