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整贪官,那是真往死里整

朱元璋整贪官,那是真往死里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93 更新时间:2024/1/19 22:01:17

要说哪个朝代当官待遇最惨,洪武朝(也就是明朝)肯定名列前茅,本所讲的是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官员的薪资待遇以及一些吏治手段。

休假制度

朱元璋只允许官员一年三天的法定假期,不论是中央、地方,官职几都一视同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之前的汉朝实行的是上五天休一天,类似现在的单休。再看隋唐,上十天休一天,看着比汉朝的待遇差点,不过隋唐有其他的法定假日,比如春节、冬至这种大型传统节日,可放假七天。另外,中秋、端午、皇帝、佛祖的生日在那时也属于国家法定假日,每个假期按最少的一天算,这一年算下来,最起码也有几十天的休息日。

关于这个问题,朱元璋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认为自己拼命打下来的江山,不仅给这帮人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当了官,当了官就会有权利,你拿着权利去指挥别人,岂不是爽歪歪,这么好的事砸你头上,你还要什么休息日。说到这,就想起了去年那谁说996是福报.......算了不说了。

不过话说回来,朱元璋也是以身作则的,他自己就是个劳模,而且还努力奋斗。自从把丞相制度废除后,他事必躬亲,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亲自过一遍后才吩咐下面的官员去执行。有史料记载,朱元璋每天大概要看200份左右的奏章,处理400多件事情,经通宵达旦。

官员的品级设置

明朝文官的最高级别是六部尚书,二品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国家级部长,一品当然也有,要么是太师、太傅这种虚职,名字好听但没有实权,要么就是跟随他打天下的人,或者是皇帝血亲兄弟姐妹、儿子女儿等才有资格。这种举亲不举贤的做法,文武百官也都是敢怒但不敢言表,如果说以上两点都还能接受,那接下来可就肉疼了。

薪水

洪武年间工资制度中,朱元璋每年给一品大员1044石(读:dàn)粮食,按照两石米等于一两银子,一两银子等于660元换算,一品大员每年有34万多的收入,看着还挺多,但是!这是给皇帝家人级别的。往下依次递减,到了正七品知县,忙于一线的基层干部,一年只有90大米的俸禄,算下来大概29000多块,年薪!更惨的,还在后面。

那时候知县还要身兼多职,县长、法院检察院院长等等,这点麻麻银子,知县不仅要养家糊口,有时候吩咐办事,不得意思意思?本来就少得可怜,这样一弄更是吃紧。更何况,在官场上混,免不了逢年过节要相互走动,一年下来,2万多的工资怎么可能够呢,那咋办?贪!!!正所谓无官不贪,无贪不官。可朱元璋还就把这条路也给堵死了。我咋觉得朱元璋是有意整这帮人[泪奔]。

肃贪法令

洪武二年,朱元璋颁布最严厉的肃贪法令,他规定:只要贪污超过80万,或者监守自盗达到40万,通通绞刑处死,洪武年的40万对比现在大概2万元不到个样子,贪污2万就处死,足以见得朱元璋对贪污的憎恨,即便是这样的严刑之下还有有法外狂徒三,朱元璋便直接取消了40万的限制,规定只要贪污,不管数额多少,都是死刑。都到这个程度了朱元璋还是觉得不够,他觉得单是死刑那不行,直接死太便宜了,于是他又增设了一系列酷刑惩治贪官污吏,比如凌、迟剥皮、抽肠、刷洗等等。里面最让人骨悚然的还数剥皮一刑,因为剥完之后还要添上干草做成标本,放在专门的地方供人参观,对贪官起一个震慑作用。

强化反贪监察体系

除了上面这些标准和刑罚,朱元璋在反贪监察体系上也下足了功夫,为了监督地方官员,在每省设立监察御史一职,虽然监察御史官职不高,但对官员有纠察职权,相当于现在省里的纪检部门。其中还有部分监察御史会被派遣代天子分巡天下,拥有对地方官吏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检巡视组。同时为了防止御史监守自盗,朱元璋还规定这些人贪污受贿比其他官吏罪加二等。而为监督六部等中央官员,朱元璋又设六科给事中赋予纠察京官之权。

朱元璋还规定,普通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可以把他们绑起来送京治罪,途径各行政机关必须放行,若有人阻挡则处死并株连九族。正规制度之外,朱元璋还有个直属耳目:检校,也就是锦衣卫的前身。这些人遍布全国各地,一旦发现官员贪赃枉法,立即上报,火速处理。

全民学《大诰》运动

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之后,朱元璋又兴起了一波学《大诰》的运动。朱元璋亲自将那些被惩治的贪官污吏的残忍案例编撰成书,每家每户必须收藏学习,否则就是违法,同时还规定,如果你犯了罪,但在你家发现了大诰这本书,那你可以罪减一等。

要说朱元璋为什么这么憎恨贪污腐败,深入骨髓,要往死里整这帮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当皇帝之前的社会不公、朝廷腐败等影响的,那个时候的百姓赋税都很重,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要收厂里的钱,而且还不能当懒汉享受低保待遇,不然就要收撒花钱,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都能用来收钱。在这样的环境下,朱元璋靠着给地主放牛熬到了16岁,他唯一的梦想就是活下去,可腐朽的朝廷已经无法满足穷苦百姓最卑微的生活愿望。

1344年黄河泛滥,瘟疫席卷淮河两岸,上面的批的赈灾粮,被层层剥削,雁过拔毛,还没等到朱元璋家里,就已经没有了,营都没见到,没有粮食吃,那就只能等死。同年四月初六,朱元璋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直到现在,他历经千辛成为一国之君,方才明白,百姓的苦是贪官害的,而贪官是不听劝的,所以只有杀,杀一儆百,只要你认为自己有九条命,你就贪吧。一系列制度颁发后,百官如惊弓之鸟,人人自危,瞬间变得遵纪守法,积极爱民,以至于当时的清官占了整个明朝的2/3。但在朱元璋死后,明朝却成了历史上最贪腐成风的朝代。

朱元璋也曾感慨过,贪官之贪是人性之恶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都不敢破的规矩,被嘉靖皇帝破了,破得还很名正言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剧照(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明史》记载,“皇子楠,太祖第二十六子。洪武二十六年生,逾月殇。”现在有人说他是尚妃的儿子,而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记载,则是“为葛丽妃出”。不管谁生的,因其早死,所以生前无爵,死后也没有追封。但规矩是人定的,也就会有人破,而破得最让

  • 朱元璋滥杀大臣是胡说八道:1368年01月23日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萨沙历史上的今天。朱元璋滥杀大臣是胡说八道: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登基,建立明朝。满清夺取中国以后,系统的篡改了明朝的历史。他们将朱元璋塑造成一个滥杀大臣,相貌丑陋,冷酷无情的人。实际上,朱元璋确实通过明初

  • 赵匡胤离奇驾崩,去找皇子赵德芳继位的太监,出门却向晋王府走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王继恩没想到的是,21年后他故伎重施,却亲手将自己送入了地狱。宋太祖赵匡胤为世人留下了两个著名的成语:黄袍加身、斧声烛影,而这两件事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公元959年,后周幼主掌国,功高震主的赵匡胤眼见各路要职全部由他的兄弟占据,便动了要取而代之的念头。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三,赵

  • 朱允炆削藩之时,除了朱棣以外,其他五位亲王为何乖乖束手就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朱棣也不想造反。要不是建文帝朱允炆不给叔叔们活路,谁愿意放着好好的亲王不做,冒着死全家的风险来造反呢?那么问题来了,前面五位亲王为什么束手就擒呢?他们是不敢造反,还是压根就没有能力造反?和他们相比,朱棣的优势又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朱棣的优势一、太祖高皇帝嫡子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朱棣

  • 朱棣出一上联:万方玉帛风云会,14岁的朱瞻基下联一给,谁与争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一,靖难之役后遗症。朱棣等于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虽如今坐稳了江山,可后代呢?所谓,先例既开,来日方长!朱棣如今不再是燕王了,他地位变了角度自然也跟着变。故而朱棣算是真正体味到,老爸朱元璋当初为何那么疯狂了。如何避免后代再冒出一个“二号朱棣”来?一直是朱棣没法解决,却又不得不解决的事。所以,朱高

  • 朱元璋欲杀沈万三,指着猪蹄问:这是什么菜?沈妙答3字保全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才有了伴君如伴虎之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在吏政上做的不错,但他称帝后,也遵守这个鸟尽弓藏的潜规则杀了不少人。明朝的开国功臣三十四人,他就杀了三十个。除了杀权臣,凡是对他皇权有威胁的,他都不会放过,不管什么身份。元朝有个商人叫沈万三,此人非常有生意头脑,到了元末他已经成了巨富。商人一旦有了足够

  • 宋太宗赵光义为何能登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宗赵光义,原名赵匡义,为了避讳自己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姓名而改名。纵观中国封建帝王历史,凡是庙号太宗的皇帝,貌似都存在各种问题被人诟病,例如汉太宗就不是顺位继承,而是大臣发动政变,把他葱藩王封地拉上皇位的;例如唐太宗是发动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斩杀两位兄弟之后才获得的皇位继承权;又例如宋朝后面

  • 朱元璋夜探大臣妻子,第二天大臣全家自杀,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虽然扩张速度快,但是它却很快地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来自民间的朱元璋自小看到苛捐杂税比较严重的元朝,给人民带来了困苦的生活,于是朱元璋非常的痛恨贪官,他为了能够彻底的铲除贪官,甚至还制定了非常严酷的刑法。但是贪腐是人的天性,是人性的弱点,纵然制定了严酷的刑罚,但是仍然无法杜绝明朝的官员贪污现象,而

  • 朱元璋的奇葩发明,新婚前夜皇子公主无一幸免,清朝延用2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说这个办法还是为了国家稳定考虑,那么朱元璋开发的另一个规定,就显得毕竟自私了完全是为了公主的幸福考虑。这个规定是什么呢?就是明朝的试婚制度!古代人结婚都毕竟早,有的十来岁就结婚了,加上古时候思想封闭又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东西,所以很多人不懂得行房之事。那么为了给年轻人多一些经验,皇帝就会在皇子大婚

  • 宋代禁止杀牛为何还有人吃牛肉?想知道真相吗,我们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梁山好汉大块吃牛肉,实际上是作者故意这么写的,牛肉本来就是违禁食品,大块吃牛肉,更加衬托出他们反抗朝廷的精神。中国古代禁止杀耕牛,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很难区分什么是耕牛,什么是肉牛,所以官府一般规定,健康的牛是不准杀的,瘸腿的、衰老的牛也不准杀,这里面就无所谓耕牛和肉牛的区分,只有自然死亡的牛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