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的审官院有何变化?

宋朝的审官院有何变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590 更新时间:2024/3/10 3:34:16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诸多封建王朝。它们虽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层面的各有不同,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但最终所有的财产却遗传下来,使中华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而在宋朝时期,当时则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审官院。从设立到消亡,审官院在北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相应地发挥出了一系列符合其设置初衷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因为诸如审官院等制度的存在,才最终造就了一个强大又弱小的宋朝。

一、宋朝的独特国情造就了审官院制度的出现

1、前车之鉴的存在使宋朝统治者有所忌惮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唐朝的存在总是能够带给中国人无尽的自豪与骄傲。无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看,唐朝都毫无疑问地达到了封建文明史上的巅峰状态,这也使其直至如今都被我们深深怀念。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却在安史之乱过后瞬间走向衰弱,不复以往的盛世气象。虽然我们并不能说晚唐并不强大,但相比于盛唐来说,实在是差之甚远。

探究其直接原因,正是在于唐朝统治者给予地方官员的权力过大,使他们掌握了足够的资本来发动叛乱,并对唐朝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这是之后宋朝统治者不得不注意的一点。

此外,虽然安史之乱后来被平定,但唐朝统治者却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反倒是造就了宦官擅权干政的场面,有时就连皇帝的废立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其权力之大可见一斑。

到了五代时期,连年的战乱大大加重了当时社会之上的尚武之风,骄兵悍将普遍成为权力的掌控者,原先的社会尊卑等级制度受到了极大冲击。

诞生于这样一个时代的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选择吸收借鉴,唐朝与五代以来所有的经验与教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保障自身权力的巩固。

因此,宋朝不仅发生了如“杯酒释兵权”这般,直接剥夺武将权力的政治事件,设立相关制度以分割大臣权力同样是主要手段。

2、宰相权力过大的现实是直接原因

作为百官之首,宰相这一职务最早在商周时期便已经出现,是辅佐君王进行国家治理的重要人物。

此后经过时代变迁,宰相这一官职的名称虽然在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但其实际上的功能却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始终是以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名义,出现于历史舞台之上。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并非如丞相那般是具体的官职名,而是对掌握决策权力的官员的称呼,所以即便是明朝时期也一样有宰相。

也正因为宰相这一职务往往位高权重,甚至对皇帝有所威胁,所以导致中国历史上经常会有宰相弄权擅政的例子出现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斗争,也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唐朝建立后,三省六部制度也出现于历史舞台之上,这时期宰相的权力相比以往其实已经被分割不少,但其“掌邦国之政令,弼庶务,和万邦,佐天子执大政”的性质却并未发生变化。

而到了宋朝时期,宰相这一职务并未如我们想象中那般被再度分割,反倒是在宋朝初期就出现了赵普这样一位掌握着诸多实际权力的宰相。

虽然赵普的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宋太祖宋太宗两位皇帝的主动青睐,但其权力的过大,依旧反映出当时皇权并不彻底集中的现象,或者说是皇帝认为自己的皇权不集中。因此,对宰相的权力再度进行分割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3、审官院职能的变化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事实上,宋朝在审官院出现之前,宋朝在政治制度上就已经设立了许多的能够实行管理考察职能的机构。但是,它们在数量上却显得较为繁杂,同时由于机构之间的互不统属造成了政事阻塞的局面

但当审官院设立之后,这种局面却得到了很大改观,“兵部吏员而省司局,议者咸以为当”,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潮流。

与此同时,相比于以往的吏部来说,这时的审官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受到皇帝的管辖,反倒更能够起到为皇帝监察百官、维护其专制统治的作用。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审官院似乎从一开始就应该是一个较好的制度,不应该在之后遭到废除才是。

但如果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审官院的职能变化乃至最后遭到废除却又是理所应当。一方面,审官院这一类似于吏部机构的设立,一下子就使宋朝统治者初期的分权思想,遭到了挑战

这在当时的一众大臣来看不仅是一项十分不符合祖制的行为,同时有可能导致宋朝再度陷入机构重复设置的怪圈。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朝早在真宗、仁宗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反对审官院、希望将其废除的声音,到了宋神宗时期则持续扩大,这同样是时代大势。

另一方面,宋朝审官院本身也有着诸多弊端,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在官吏考察方面所显现出来的一些不成熟和漏洞。

虽然宋太祖与宋太宗两人在创立官吏考察制度时已经竭尽苦心,但依旧难以逃出时代的局限性,一些弊端便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显现出来。

审官院成立之后,本来是为了更好地考察官吏,结果却并未起到如预想那般的实际作用,就连范仲淹都对其展开过批判,这一名不副实的机构最后遭到废除也是正常之事了。

二、审官院的职能始终随时局的变化而变化

1、吏部功能的大幅度削减使审官院不得不来进行承担

前文已经说到,由于唐朝覆灭以及五代乱政的前车之鉴,使宋朝统治者格外注重对权力的垄断,这体现在具体的政治措施上就是对于权力的分割。

在北宋初年,其大部分政治制度都是依据唐朝及五代时期建立,但在实际的操行过程当中又已经发生了太多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创立了官、职、差遣制度。

也就是说,官员的名分与实际的政治权力完全被分割开来,许多政治机构与官员因此变得名存实亡,“三省、六曹、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正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原先贵为六部之首的吏部所遭受到的打击最为巨大,完全没有了以往的风光。

在唐朝时期,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对于大部分官员的任命、考察与调遣都有着绝对的主导权,好不威风。可到了宋朝时期,吏部却仅仅只能做一些考察举人、举办祭祀的事情。

但是,吏部这一机构虽然已经名存实亡,其职能却对整个朝廷的正常运转来说不可或缺,于是许多其他机构便零零散散地配合着拥有这一职权。

到了宋太宗在位时期,这些被分散出去的职能终于再度得到了统一,审官院因此于淳化四年正式成立,之后又相继诞生了考课院、审官西院等机构,共同继承了吏部的职能。

2、元丰改制使审官院重归吏部

宋朝统治者之所以大规模分权,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维护自己的专政统治。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分权这一事情的弊端终于逐渐显现了出来。

到了宋神宗在位期间,宋朝的冗官冗费现象已经相当严重,不仅造成了宋朝官场极为低下的行政效率,上下级之间不知统属的情况变得相当常见,还为宋朝财政造成了非常大的负担。

尤其是在宋朝对外战争持续陷入劣势的时代背景下,政府的财政压力不断增加。而就连我们说到的考察官吏这一基本职能,也有着包括审官院、考课院、审官西院等好几个不同的机构来共同承担行使,其冗官程度之深可见一斑。

有鉴于此,宋神宗在开展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后,决定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者,元丰改制顺应而生

在这场改革当中,宋神宗不仅本人亲历亲为,对许多事情都要亲自过问裁断,其改革的力度和范围也相当之广,御史台、秘书省、九寺等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都是其改革对象。

其中,恢复三省六部在唐朝时期的权力则是重要内容,吏部在这时所拥有的职权甚至还比唐朝时期显得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审官院的职能逐渐被吏部四选之一的尚书左选所代替,审官院这一机构也在百年后迎来了自己使命的终结,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之上。

三、总结

总的来说,宋朝的官员制度之所以会产生并且经历如此长的变化过程,很大程度上还是来源于宋朝本身特殊的国情。

受到分权思想的影响,宋朝几乎所有官职与机构都被分开,审官院制度便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分权制度所导致的冗官冗费现象愈发严重,合并机构就又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宋朝统治者的主动选择。在这一浪潮之下,审官院这一从诞生开始便饱受争议的机构,自然便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废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的商品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继唐朝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不重要。虽然从军事领域来看,宋朝无论是较之之前的汉唐还是后面的明朝都有所不如,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宋朝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顶峰。与此同时,其内部灿烂的文化也引人注目,让人心生向往之情。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普遍奉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宋朝,商

  • 谁能代表宋代工业技术?全球最早造纸作坊有啥?……“宋韵杭州十大遗迹”评选出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宫门未开,宫墙先火——今年初冬,杭州德寿宫的“宫墙红”刷爆了朋友圈。宋韵文化是浙江和杭州的一张金名片。从南宋时期起,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和多年的考古发掘,杭州积累了大量的宋韵遗迹(包含有宋代(960-1279年)物质遗存的文物遗迹点)。“德寿宫遗址”“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杭州孔庙(杭州碑林)、太庙遗

  • 拍卖征集:拍卖市场上最受藏家青睐的清代官窑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清雍正 斗彩灵仙祝寿图盘20.6 cm. Diam.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来源:静观堂旧藏记录:香港佳士得,1996年11月3日,编号557。香港佳士得,2000年4月30日,编号615。本品为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先生旧藏并出版于《徐氏艺术馆陶瓷Ⅳ·清代》一书中。形制端秀、敞口、圈足,胎质

  • 宋代朝史:看宋朝是如何解决战事的,即便是赔款也会让自己受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很多人都会认为宋朝很弱,甚至还有些网友说宋朝是“弱宋”,很显然这一切都是因为宋朝对外战事的方式,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宋朝只要战事失利,就只会用割地或者赔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足以给大家一种宋朝很弱

  • 靖康之耻的背后,金国掳走的徽钦二宗结局如何?简直就是让人痛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咱们先来说一下宋徽宗,其实宋徽宗也算得上是北宋的一位好皇帝,只是很不巧的是他重用了奸臣蔡京,然而也就是因为蔡京的原因,所以才直接导致了金国人的兵力城下,宋徽宗无奈之下只好听从李纲的建议传位给太子,这个太子也就是宋钦宗。可惜是的,即便是宋徽宗传位给太子,同样也是无法扭转北宋将要面对靖康之耻的厄运

  • 中贸圣佳(杭州)2022秋拍:明清官窑瓷器专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陶瓷—明清官窑瓷器专场【珍翫】中国古代陶瓷—明清官窑瓷器专场共为藏家甄选95件拍品,涵盖多种备受藏家追捧的陶瓷经典品类。其中,本专场涵盖一小系列张静江旧藏器,由张静江家族后人直接提供上拍,张静江原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张静江在巴黎独资经商,开办通运公司,专营古玩瓷器,兼营丝茶

  • 赵匡胤随地打滚,为吃西瓜,白菜剩米饭豆腐汤曾是朱元璋的美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赵匡胤领兵打仗,单身匹马冲出重围。一路下来,又饥又渴,正好来到一片西瓜地,看见翠绿的大西瓜直流口水,随手摸摸口袋里是分文没有。心想先吃再说,吃完了吓唬吓唬看瓜的就没事了。只见瓜棚下坐着一位看瓜人,老人红光满面、面带慈祥,满头银发。“老头,拿瓜来”赵匡胤粗声

  • 赵匡胤结束五代乱世,解除禁军的威胁,光凭这一点就居功至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的继任者能力不行,他哥给统一全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了,但是赵光义上台就先把人换了一轮,北伐北汉不给部队休整且不赏赐的情况下就北伐幽云,御驾亲征(战前还亲授阵图),被耶律休哥的部队偷袭,部队掩护他撤退不败怎么可能。北宋初年的军队其实很厉害的,就赵光义这种不知兵的人,都能几天连下幽云数州,那就只能说

  • 为什么官窑黄釉青花瓷器都很珍贵|北京翰海拍卖2023征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中国汉民族喜红恶白,红色为喜庆之色,白色为丧葬之色。而对于北方游牧民族而言,白为大吉之色。蒙古国俗尚白,以蓝天白云之色为最美。而蓝色,在汉族文化中,多代表厉鬼,绝不是什么喜色。黄色,谐音皇色,国人谓之皇帝专用色。元史.顺帝纪记载至元二年(1336年)夏四月丁亥的禁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

  • 包拯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年薪多少?网友:是我也绝不贪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包黑炭,又名包青天。由于其皮肤非常黑,所以得名包黑炭。又因为他铁面无私,断案神勇,所以又得名包青天。大家在一些电视剧中也应该对包拯有所了解,大家都知道包拯在历史上是两袖清风,从来不贪污。那么,他在历史上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呢?还用得着贪污吗?真的可以像电视剧中那样拦轿鸣冤吗?据记载,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