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一大龄剩女,44岁才找到心上人,婚后生一女,成千古一帝

隋唐一大龄剩女,44岁才找到心上人,婚后生一女,成千古一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85 更新时间:2024/1/21 10:19:39

纵观古今,婚姻一直是人生中一件重要的大事,一旦越过了适婚的年龄,可谓是七大姨八大姑都会来“关切”,父母也会使出各种计策来“逼婚”,但是,你知道吗?在古代十四五岁就结婚的社会,有这么一个大龄剩女,她直到44岁才觅得心上人,婚后更是生下一女,成为了古往今来,唯一的女皇帝,影响了中国上千年。

荣国夫人杨氏,生于公元579年,家族乃是隋朝的宗室,高贵的身份,殷实的家境,使得杨氏一出生,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上人生活,家中的长辈对她是极尽的宠爱,什么事情都有着杨氏的性子来。

难得是,父亲杨达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人,许多事情都会让杨氏自由选择,在古代,女子深待闺中做女红是一件传统,更是规矩,但是杨氏愣是不愿意做这些细活,反而对诗词歌赋大感兴趣,杨达二话不说,便为女儿杨氏请了一位当代大儒,愣是将杨氏打造成了一位才华横溢又充满气质的白富美。

不仅长相貌美,而且采非凡,更是家境显赫,按说杨家的门槛早就被许多的达官显贵,社会名流给踩坏才对,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女神般的人物,愣是到了44岁的大龄年纪,才晃悠悠的出嫁,这样的年纪,在早婚的古代,简直难以想象,可是,杨氏却做到了。

其实,杨氏是一个性格思想独具的女子,她自己饱读诗书,对于未来的夫婿也要求颇高,必然要才华横溢不可,一般人还真的看不上;二来是普通的男人看到杨氏如此渊博的知识,感到自己不如一个女子,必然会敬而远之,哪里还敢上杨家去求亲,要知道,古代崇尚的是“出嫁从夫”的道德标准,这样女强人式的女孩,多少让人有点望而远之。

不过,杨达倒也不着急,既然女儿不喜欢,他倒也不强求,反正家中财富足以让杨氏吃喝不愁。后来,随着隋朝的覆灭,到了大唐盛世,此时,杨氏已然是44岁的大龄剩女了,换句话说,在当时,足以当姑奶奶了。不过,此时一个男人终于闯入了她内心世界。

这个男人叫“武士彟”,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当时,鉴于杨氏的身份与年龄,唐高祖李渊特下了一道圣旨,赐婚于他们二人。婚后,杨氏倒也很争气,接连帮武士彟生下了3个女儿。可是,在古代素有“母凭子贵”的传统,一个女子如果生不出儿子,那在家中的地位是非常的低,甚至会被人看不起。

不过,性格思想独特的杨氏,倒也不管这些,她一切随缘,将全部的精力全都放在女儿们的身上,也希望将她们打造成跟自己一样饱读诗书的女子。当然,由于杨氏的高要求,女儿们的勤奋,终没让杨氏感到失望,其中,她的第二个女儿,更是成为了中华2000多年封建历史中,唯一的女皇帝,她便是武则天

杨氏活到了91岁高龄与世长辞,武则天改唐换周,登基称帝后,为了感激母亲的培育,她将杨氏追封为了孝明高皇后,将其的葬礼直接提高到了妃的规格,古人所说的“母凭子贵”,在武则天这边,成了“母凭女贵”,真可谓是应了那句老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更多文章

  • 你觉得崇祯为什么不与李自成讲和呢?真的是因为好面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崇祯与李自成,李自成会不会杀崇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为啥不跑

    其实从长远来看,与李自成讲和、与后金讲和,这两次都是挽救明帝国的好时候,但是都没有。要知道明一代的帝王权力分散,不是他要讲和就讲和的。有言明之亡,党争与言官。党争导致效率低下,言官导致很多看似错误但是实际正确的事情没法做,比如这个讲和。内忧外患都有的情况,当然是与一方讲和,干掉另一方再回来收拾是上策

  • 他有胆识,敢说真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臣魏徵轶事浅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太宗魏徵,旧唐书魏徵传完整版,魏徵和魏征读音

    文:红叶读史阅世(dushi828)特约作家写作爱好者个人微信号:hongyeoo88唐太宗需要的人才,品格高尚,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要是少了他,唐朝的历史就要重新改写了。这个人的名字叫魏徵,他是一名命运很坎坷的人,出生在西原五百八十年,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出生的,他四岁父亲逝世,生活很贫困,当过道士,

  • 金国索要五十万岁币,宋朝大臣:只要协议改一个字,给你们六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宋金开始议和,金国给出的和平条件是,宋朝向金称臣,每年给金国岁币五十万白银。这样的条件让急于结束战争的宋高宗非常满意,宋高宗心想,当年靖康之变时,金国索要的可是五百万两黄金和五千万两白银,如今每年只要五十万,实在是小菜一碟。宋高宗恨不得马上就要和金国签约,可是宋朝的大臣们就是死活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

  • 李白曾写了一首肉麻情诗,紫薇也只敢照搬2句,不料却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的七首诡异藏头诗,李白最肉麻的一首情诗,李白最杰出情诗

    李白懵懂时期的爱情,是《长干行·其一》的“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但随着他慢慢成熟,他的爱情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知为啥,李白对思妇很有研究,他曾写了不少描写思妇心理的诗歌,新题乐府诗《春思》就是其中之一。《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

  • 邓广铭先生叫做宋史主要奠基人,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中的邓广铭,宋史十讲邓广铭怎么样,宋史研究专家邓广铭

    邓广铭先生一生主攻宋代史研究,著作等身,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成了宋代史研究领域内绕不开的经典。无论从宋史领域的几个研究大项的系统性阐述,还是提议并参与筹建宋史相关的研究机构,邓广铭先生都居功至伟。邓老前辈不但自己水平高超,还教出了一群过人的弟子,比如漆侠、邓小南,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刘浦江老师也可以算进来,

  • 太平公主一生最爱的薛绍为何不得善终?是自尽还是真的饿死狱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薛绍与太平公主,太平与薛绍接吻视频,薛绍的小说

    这是太平和她第一任丈夫薛绍的初次相遇。初遇的美好,早已注定了悲剧的结局。回宫后的太平想尽办法请求李治和武则天为自己赐婚,殊不知,这样却生生拆散了薛绍与他青梅竹马的原配妻子慧娘,导致曾经的一对璧人“阴阳两隔”。武则天为了自己的宝贝女儿,调查了薛绍的背景后,便赐给慧娘一条白绫,薛绍迫于权威,也为了自己的

  • 朱元璋不小心摔倒,百官装没看到,一大臣上前搀扶,朱冷笑: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赐死郭宁妃,杨宪被朱元璋赐死视频,电视上朱元璋赐死侄子

    有次朱元璋打了胜仗就想犒劳功臣,这犒劳嘛处理喝酒就是喝酒,当时朱元璋都已经60多岁了,就想站起来慰问将士们,这朱元璋只顾得和将士们推杯换盏,就忘了脚下的动作,一不小心就绊倒摔了一跤。已是63岁的朱元璋这一摔倒半天没站起来,这旁边站着宰相胡惟庸还有不少大臣,没有一人敢上前去搀扶他,都装作没有看见!这时

  • 玄武门之变存在一处明显疑点,迄今为止,仍有很多人没察觉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真实的玄武门之变,2022年玄武门规划,王立群讲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尉迟恭、张公瑾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设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事先没有察觉,还大剌剌地骑着马,但是当他们走到临湖殿时,却发现了不对劲,于是二人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各自回宫。遗憾的是,一切都晚了,李世民非但没给他们翻身的机会,反而还在这里结果了他们的性命。当

  • 从古到今,很多知识分子把李白奉为神,王朔却说李白是名利之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朔说李白名利之徒,王朔评价贾樟柯,王朔说陈丹青

    到了现代几千年过去了,依旧有余光中、于丹等文化人的推崇。 余光中在自己诗《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于丹更是在百家讲坛上对李白十分的吹捧,说李白代表着中国诗歌的巅峰。 而著名作家却对于,于丹过度吹捧李白感到不屑。王朔说:“他们犯了知识分子

  • 黄巢、张献忠等人对百姓大肆屠杀,还有人忠诚于他们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献忠与黄巢,张献忠真人照片,张献忠剿四川实录记载

    比如十字军屠杀不信上帝者,恐怖分子袭击卡费勒,愤青臆想中的东京屠城,极端动保的“吃狗肉的人不配被称为人,应该杀光”都是这样。虽然,黄巢、张献忠、曹操对百姓屠杀这是事实,但是,在战争年代这是一种策略,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是最精辟的概括。至于忠于他们?怎么算是忠诚呢,不好估量,不能把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