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闻太师:一个既有诸葛亮的命,又得了诸葛亮的病的老人

闻太师:一个既有诸葛亮的命,又得了诸葛亮的病的老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10 更新时间:2024/1/26 19:02:34

纣王登基坐殿第七年,春二月间,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反叛。消息传到朝歌,太师闻仲立刻奉敕征北。

闻仲对朝廷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他是帝乙的托孤重臣,号称“文足以安邦”,既然如此,闻太师该是文臣才对,就像执掌司天台的太师杜元铣一样。托孤之臣,又是文臣,本该坐守朝堂,劝化天子才是。

然而纣王年间的第一场大型战事,上至纣王,下至诸大臣,竟然都同意了他的出征。

每个人都觉得理所当然,仿佛只要有战事,按惯例都该是此人的分内之事一般。

这就厉害了。

但也很奇怪。

要知道大商的朝堂上,号称“武足以定国”的另有其人,那就是官拜镇国武成王的黄飞虎

安邦是治理天下、治理国家,而定国是一刀一枪去拼杀,赢得江山。

一文一武,一张一弛。

可是我们的闻太师,显然把武成王的活儿给抢了。

他出征,留黄飞虎镇国……

可是,不是应该正好相反吗?

闻太师事实上成了殷商朝廷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之所以战事无大小都需要他出面,而上下都认为理所当然,其实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闻太师早已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如上所说,袁福通之反“只是一场大型战事”,在帝乙末期、纣王前期,一定还有很多小的战事,都是闻仲一手平定。

纣王继位前七年,按书中所述:

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

边疆的几场小叛乱,当然不足挂齿,而闻太师的百战百胜,反而为商朝增添了一丝盛世光彩。

越是如此,军神的神话传得越广,商军越是对他敬服,乐于效死。

可是对武成王黄飞虎而言,一支烙上了鲜明闻太师烙印的军队,其实已不适合他的指挥。

后来东海平灵王反商,闻太师本已回朝,打算清扫朝中妖氛,闻此急报去找黄飞虎商量由谁带兵出征,黄飞虎说谁去都行。闻仲想了一想,说:

黄将军,你还随朝。老夫领二十万人马前往东海,剿平反叛,归国再商政事。

虽是商议之语,但也有决断之意,显然闻仲心里也已意识到了这点。

反观黄飞虎之言:

末将去也可,老太师去也可。但凭太师主见。

是不是跟我们现在爱说的“随便,哪个去都行”绝似?

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少了几分舍我其谁的气魄。是黄飞虎怕死吗?显然不是。由后文可知,黄飞虎为了夫人之死,就能一怒反出朝歌,公然与天子做对,可见他绝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那么黄飞虎那模棱两可的回答,就很是韵味悠长了。

总的来说,一个厉害的闻太师当然是大商之福,然而一个忙碌的闻仲却绝非天下之幸。

在后来的三国时代,也有一个这样的人物,那就是诸葛亮。蜀国内忧外患,诸葛亮事必躬亲,最终把自己累死在了五丈原。相反司马懿每天吃得好睡眠足,操心的事少,一直活到曹家三代都翘了辫子,然后奋起一击,把权利牢牢抓在了司马家手上。

由“上十策”事件可知,闻太师对纣王实有十足震慑力,这点他知道,纣王也知道,不然不会如此公然挑战天子权威,显然就是吃准了纣王奈何不了他——打又打不过,说又说不过,纣王表示,我也很无奈啊!

闻仲越忙碌,证明商朝此时越是四面楚歌、危机四伏,与此同时,他在朝堂的时间也就越少,纣王少了一个监督威慑之人,就会越来越嚣张,越来越不像话。

帝国溃烂往往都从内部开始,祸事往往都会起于萧墙,做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军事家,闻仲不会不知道这一点。那么他为何仍然执意远离朝堂,这就涉及到更多秘密了。

(待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最悲情的和亲公主:先后嫁给祖孙三代,至死都没能再回到故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21位皇帝顺序,唐朝最悲惨的公主,唐朝爱情野史

    众所周知,在古代当中原王朝实力不强大时,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经过会采取和亲的方式来拖延以求自保,这样的情况的汉唐两朝表现的尤其明显。今天小编将给大家介绍唐朝和亲公主咸安公主的故事,这位公主成为和亲公主之后曾先后下葬回纥祖孙三代,这是古代中国和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咸安公主,唐德宗李括的第八个女儿,

  • 为何总有人黑刘备的身世有问题?这件事情罗贯中必须得负全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的身世是真实的吗,罗贯中对刘备的评价,三国演义刘备身世片段

    说到这里就不得部不说一说古代的宗法制度了。从周朝开始,中原王朝就已经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宗法制度了。在这里小编就简单的说了,不引经据典了。首先在古代,有继承权的人就只有嫡子,只有嫡子可以曾自己是其祖先的子孙,因为他是家族的继承人,这是这有继承人和嫡子才有的权利。就像汉朝的历代帝王一样,他们肯定会说自己是

  • 有人谣传杨贵妃不仅胖还有狐臭?这种没有根据的话,也能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贵妃有狐臭吗有多严重,韩国杨贵妃,杨贵妃高清免费看

    说杨贵妃胖,这完全没问题。在唐朝那样一个一胖为美的朝代,杨贵妃要是瘦了还真常异类了。毕竟历史上的“肥环瘦燕”这一词也不是凭空出现,肯定是有一定依据的。但是所杨贵妃有狐臭这件事情就有点过分了,没点历史依据就胡编乱造,这不好吧!杨贵妃如果真的有狐臭的话啊,在她当秀女的时候,肯定第一波就给刷下去了,就算是

  • 刘邦杀丁公究竟是什么原因,丁公该不该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古代的君王以大局为重,不会像普通人一样快意恩仇,对仇怨往往也以德报之。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因骊姬之乱,重耳曾被自己的老爹派了个宦官追杀,这人下手毫不留情,重耳跑得快,被砍去一截衣袖。重耳回国掌权后,认为这个宦官忠于君主,于是不计前嫌,保留了他的职务。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早年他的兄长

  • 想学武则天称帝不成,继而乱政被杀的韦氏母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韦氏家族,韦氏子孙现在怎么样了,广西韦氏祖籍在哪

    李显在被押往囚禁地方的路上,妻子韦氏生下了李显的小女儿安乐公主。李显在被囚禁的时候,每天担惊受怕,生怕哪一天武则天会突然下令杀他。每当听到朝廷使者要来的时候,他就恐慌地要自杀。每当这个时候,韦氏都以自己特有的女性温柔劝阻李显。韦氏说:“福祸无常,死生有命,你何必要自寻短见呢?”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李

  • 引发司马迁受辱的李陵投降匈奴事件,其导火索竟然是:叛徒告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陵为什么投敌司马迁,李陵之祸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李陵投降匈奴的事件始末

    一、自请出征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曾担任侍中。他不仅善于骑马射箭,而且善待士卒,所以士兵们都很拥护他。汉武帝认为他有老将军李广的风范,就任命他做了骑都尉,让他统领丹阳和楚地的5000人马驻守在酒泉和张掖一带,防备匈奴的进攻。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30000大军攻打匈奴。

  • 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程度?愧对明君二字,不配千古一帝的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晚年真的昏庸吗,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唐太宗千古明君

    第一:越老越不听话唐太宗到了晚年,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炫耀自己早年的功绩,常常认为自己就是可以跟秦始皇比肩的人。晚年的唐太宗和大部分老年人一样,见不得别人说自己,说实话这点小错放到其他老人身上倒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唐太宗是一般的老人吗?不是,唐太宗越老越任性,谏臣说什么都不听,说让干什么就不干,不让做什

  • 三国可以这样解读:刘禅为什么不战而降,其实他姓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国服第一刘禅孤王出装铭文,正史上的刘禅有多厉害,孙尚香被刘禅踩着

    2、关羽连同二位刘夫人在曹营待了约半年,曹操对关羽简直比亲儿子还要亲,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是封侯,又是赏钱赏地赏美女。后来离开,期间没有伤害刘夫人。3、关羽上路寻找刘备,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4、长坂坡,

  • 武则天最后还是把江山还给了姓李的,而不是留给武家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在位武家的地位,武则天全肉出装,武则天吻戏视频片段刘晓庆

    总之,这段记载说明了两个理由。第一,上天和百姓还没有放弃大唐狄仁杰说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例子,这个例子足以撼动武则天,“营州之乱”。在公元696年契丹饥荒,武周位于边塞的官员u,不对这次遭受到进行安慰,给予帮助,还对其进行谩骂。于是周围的大贺氏部落的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水了。历史上称这件事件是营州之乱。

  • 此人被处以烹刑,行刑前他说: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刘邦听完: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德古拉伯爵值不值得换,刘邦为什么杀萧何韩信张良,刘伯温是刘邦几世孙

    中国古代有两个从草莽出身的皇帝,他们登基称帝之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杀功臣。著名历史教师石国鹏曾他坦言,这是因为这两位皇帝自己出身赤贫阶层,于是心胸狭隘导致的。无论如何,在刘邦、朱元璋登基后,大批有功之臣被他俩屠戮殆尽,而这其中却出现了一个异类,他不但没有因为受了烹刑而被处死,反而因为他临死前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