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真有八十万禁军?禁军是做什么的?禁军教头是个什么官?

北宋真有八十万禁军?禁军是做什么的?禁军教头是个什么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112 更新时间:2024/2/2 7:18:49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林冲可以说是《水浒传》里最为生动的角色之一,虽然《水浒传》是一部小说,其中的情节主要是文学创作,而且林冲这个人物在正史中也不太有非常贴合的原型,但小说中对于林冲身份的设定却还是根植于北宋时期的真实历史的,比如八十万禁军,以及禁军教头这个官职。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是不是真有八十万禁军?北宋的禁军都是做什么的?以及禁军教头究竟是个什么官职?

禁军是什么军种?

其实中国古代的禁军就是指直属于君主或者监国以及太后等摄政者的军队。在早期,一般这些军队会主要负责保卫皇帝或者皇宫乃至保卫各王朝都城的职责。而根据现代能看到的史料,在中国这种直属于君主的常备军最早出现于周朝。

在周朝初期时,周天子直辖的武力有六军,而其它各个诸侯直接统领的军队则在一至三军不等,所以当时周天子的禁军可以说就是周天子能让其它诸侯臣服,成为天下共主直接的实力保证。

而到秦汉时期中原出现大一统王朝之后,虽然整个国家都已经由皇帝直接派遣官员管辖,但负责守卫都城和皇宫的禁军却仍然是最为重要的武装力量。在秦汉时期,守卫皇宫的禁军由位列九卿(即国家最高级别的官员)之一的卫尉统领,而负责守卫都城的禁军则由位比九卿的中尉统领。

到汉武帝的时候,还对守卫皇宫的禁军进行了扩充,设立了羽林和虎贲两支军队。后来,汉武帝还把一些前线作战阵亡的将士后代集中起来,让羽林军把他们抚养长大,然后又把他们组成了一支名为“羽林孤儿”的军队。而这样组成的军队对汉武帝的忠心也就没有任何疑问了,因此也就被视为了精锐中的精锐。

而在东汉末年,曹操家族亲自统帅的禁军被称为虎豹骑。这支军队虽然人数并不太多,却拥有超强战斗力,在曹操崛起的一系列重要战役中都曾发挥过核心作用。比如在公元205年,由曹操的堂弟曹纯统领的虎豹骑曾在南皮之战中将袁绍的长子袁谭斩杀。不久之后,他们在追击袁谭的两个弟弟袁熙袁尚时,还在白狼山之战中将袁氏兄弟所投奔的乌桓首领蹋顿俘虏。

而在曹操南征的过程中,曹操为了追击刘备,曾再次命令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轻装急行,一日一夜就走了300多里,最终在当阳追上了刘备并将刘备军击溃,还俘获了刘备的两个女儿和大量士卒辎重。后来,在曹操与马超作战时,虎豹骑又斩杀了马超的大将成宜和李堪。而这一系列战绩可以说也是曹氏所统领的禁军战斗力最好的佐证了。

而在唐朝时期禁军甚至在很多时候主导了唐朝的政局。唐朝的禁军最早由唐高祖李渊设立,他在建立唐朝,平定诸侯之后,曾把自己手中20万军队中的大部分遣散,之后把其中3万自愿留下的人编成了唐朝的禁军。后来,这支军队曾经以世袭的方式存在了许多年,被称为元从禁军。

而在后来,唐朝又出现了很多支其它禁军。在安史之乱时期,唐玄宗曾被迫从长安出逃,西奔四川。而当时护送他去四川的就是他的亲信禁军龙武军。但禁军虽然通常都是皇帝最信任的军队,在当时的极端情况下却也出现了问题。当时龙武军在走到马嵬坡(今陕西兴平)时遭遇粮食危机,结果发生哗变。而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马嵬驿兵变,这次兵变导致杨贵妃被杀。

但在此之后,护送唐玄宗抵达四川的还是1000多名禁军士兵。而在同一时期,护送唐玄宗的儿子李亨逃到灵武(今宁夏境内)的也是100多禁军士兵。在安史之乱后,成为了唐肃宗的李亨又组建了直接听命于自己的禁军神武军,而在唐朝陷入藩镇割据之后,以神武军为代表的各支禁军就成为了唐廷能够指挥的唯一军队,可以说也就成为了维持唐朝继续生存的基本力量。

而在安史之乱期间,对唐廷保持忠心的节度使哥舒翰曾经将在西域戍边的唐朝士卒召回中原救驾,这支军队后来被改编成了神策军,在安史之乱及之后的一些战役中屡立奇功,曾经帮助唐朝从吐蕃手里夺回首都长安,成为了唐朝后期核心的一支禁军。但这支后来落入了唐宫太监的掌控之后,反而成为了太监用来架空唐朝皇帝的工具。可以说最终唐朝的灭亡也和禁军的失控有一定的关系了。

宋朝不一样的禁军

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而其中的五代((后)梁唐晋汉周)主要是由割据一方的节度使所建立,而他们在夺取了中原的控制权之后也就很自然把自己之前所统领的军队转化成了禁军。在这个过程之中,五代统治区域内各地方的军权逐渐被收拢,出现了天下各镇的军队逐渐都被整合成禁军的趋势。

而这个趋势在北宋达到极致,所以北宋的禁军和之前各朝的禁军可以说有了根本性的差异,他们已经不再仅仅是守卫都城的天子卫队,而是变成了宋朝正规军的统称。而且因为北宋是承接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所建立,所以其都城也定在了后周的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但当时汴梁作为首都却也有着明显的先天不足。因为汴梁虽然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但它位于中原腹地,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使汴梁无险可守。而在五代的后晋时期,后晋高祖石敬瑭把华北地区防范北方游牧族群最大的屏障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使华北平原完全暴露在了北方游牧族群的骑兵攻击范围之内。而失去燕云十六州还意味着宋朝中原王朝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战马产地,导致整个宋朝时期都面临着严重的战马短缺,更加难以抵御北方游牧族群的南下。

所以当时宋朝也曾想过进行迁都,并曾有过先迁到洛阳,再迁到长安的初步计划。但当时洛阳和长安经过唐末和五代的战争都已破败,长安甚至连粮食都无法自足。而且建立北宋的宋太祖赵匡胤在称帝前是后周的归德节度使,其根据地就在汴梁东边的归德(今河南商丘),而之前他和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也在汴梁经营多年,所以汴梁也堪称是他们的大本营,使他们从内心里并不愿迁都。而在这种情况下,要守住汴梁,用海量的军队进行防御也就成了唯一一条出路了。

此外,赵匡胤在登基之后,有鉴于之前唐末和五代的战乱,认为“可以为百代利者,唯养兵而已”,也就是认为多养军队可以防止民变,保证宋朝的长期维系,也就是“养兵弥乱”政策。而这一系列原因相结合,导致宋朝的军队数量达到了天文数字。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宋朝的军队数量在宋仁宗时期曾经达到了八十三万人的高峰。

而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宋朝时期的正规军都被称为禁军,所以宋朝的禁军数量也确实曾经达到了八十万人之巨。虽然后来经过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军制改革,宋朝禁军数量曾出现大幅下降,但到宋徽宗时期,宋朝禁军名籍上仍然还有60多万人,如果在加上宋朝时期承担各种杂役的军队厢军,到宋徽宗时期,宋朝的军队确实还有80万人左右。

所以虽然《水浒传》是小说,其中多数情节,特别是和林冲相关的情节属于文学创作,但“八十万禁军”这种说法却实实在在还是有历史根据的。不过这里也要说明的是,虽然宋朝当时80万左右的军队都被称为禁军,但这只是宋朝时期对所有正规军的一个特殊的称呼,在宋朝的80万禁军里,其实也只有隶属于殿前司殿前诸班(近卫骑兵)和御龙诸直(近卫步兵)是传统意义上的“禁军”,也就是护卫都城汴梁和皇宫的军队。

“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什么官职?宋朝禁军结局如何?

那么“八十万禁军”的说法有历史依据,小说里林冲的头衔“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是否也是一个真实的职务呢?应该说在真实历史上,宋朝的禁军确实有教头,不过在小说里,作者却巧妙地用了一个混淆的概念拔高了“禁军教头”的地位。

这样说是因为小说里在提到林冲最初的身份的时候,总是把“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连在一起说,这样就会给读者造成一个印象,就是林冲这个教头是可以管八十万禁军的,北宋的八十万禁军都跟他学枪棒训练。而在这种概念的误导下,一些《水浒传》改编的作品里甚至出现过“统领八十万禁军的林教头”这种说法。

但这就和真实历史相差很大了。因为虽然宋朝的禁军确实有教头,但却不是只有一个教头。根据《宋史·兵志六》记载,在元丰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宋朝的禁军里总共有教头270人。而在禁军的系统里,在教头上面还有都教头,元丰二年时禁军的都教头有30人。在都教头上面则还有10个使臣。所以虽然禁军教头是真实历史上存在过的,却和许多朋友印象中的概念很不一样,教头其实只是北宋禁军里的一个中下级军官。

其实在《水浒传》里,对林冲这个教头的级别也是有暗示的。比如《水浒传》第八十回曾提到,当时宋廷让禁军的两个教头丘岳和周昂带兵两千去援助进攻梁山的高俅。不过虽然这两人也被称为教头,但小说中也提到丘岳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左义卫亲军指挥使兼护驾将军,而周昂是八十万禁军副教头、右义卫亲军指挥使兼车骑将军,所以他们在小说里也都是级别远高于林冲的官员,但在当时也只是带领了两千兵马出征。而这个情节其实也暗示了即使在小说的设定里,林冲也是一个基本没有领兵权力,级别不算高的军官。

而最后我们再回到真实历史中,讲一下北宋禁军最终的结局。虽然直到宋徽宗时期,北宋禁军的编制还达到了六十多万人,但因为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出现了大量虚报人头,冒领军饷的现象,所以真实的禁军里缺额的情况非常严重。

比如当时北宋京师,也就是汴梁三衙所统领的禁军名义人数达到了10多万人,但实际人数却只有3万人。实际人数和名义上领取军饷的人数差距竟然达到了3倍之多。而这可以说也是北宋末年军队战斗力极度低下,面对入侵的金军毫无抵抗能力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南宋建立之后,对禁军的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主战部队不再称禁军,而各地保留的禁军则变成了专门从事杂役,不参加战斗的部队。宋朝的八十万禁军最终以这种方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年少不识狄青,看懂狄青泪满裳,为狄青和现实中的狄青们而呼喊

“汉代櫑具剑”:价值连城仅一把存世,被英国抢去后拒不归还

“叶公”大墓疑云——积石积沙墓的墓主人究竟是谁

敦煌莫高窟,探险者发现裂缝里的千年玄机

与古为徒 厚重华滋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传统文化

深耕姓氏人文

凝聚精神动力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第一忠臣被皇帝冤杀,锦衣卫抄家羞愧不已,太后得知水米不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咏石灰》的著名诗句,出自一位年仅17岁的青少年之手。这位青少年,就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为明朝续命百年的于少保于谦。1457年,景泰八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发动“夺门之变”,拥立被幽禁在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复辟。一夜之间,江山易

  • 大明朝史:孙传庭到底有多厉害,或许他活着大明朝就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孙传庭来,那就非常可惜了,他虽然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但是他确实是生错了朝代,如果他没有生在万历朝的话,估计他的作为还要大的多,可惜的是他生在了万历朝,并且在万历的重用下,就算他战死了万历皇帝都不相信,可

  • 由宋高宗赵构登基前的遭遇浅析“经历造就性格,性格决定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林升写的《题临安邸》,反映出北宋震动朝野的“靖康之乱”发生后,以宋高宗赵构为核心的北宋政权将都城由汴京城迁往临安,史称“建炎南渡”。“建炎南渡”的核心人物,北宋徽宗皇帝的九子-康王赵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一直以来饱受史学界争议。有人说他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皇帝,有人说他

  • 宋代朝史:宋朝的国力那么强盛,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灭掉大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宋朝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弱,不过这个弱也仅仅只是战斗力弱,因为宋朝大部分的对外战争,基本上都没有赢过多少次,即便是赢过也会不给对方造成太大的伤害。然而,宋朝的国力可就是非常的强势了,不管是经济文化

  • 折家将到底有多厉害,世袭六代名将辈出,功绩远超北宋杨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折家将来,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这个武将世家并非汉人,虽然他在宋朝世袭了六代,保卫宋朝疆域立下赫赫战功,但是相比北宋的杨家将来说,那么折家将真的就是毫无名气了。很显然,毕竟折家将是少数民族,即便是他

  • 大明朝史:明朝最被低估的一位皇帝,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仅只有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其实因为历史的原因,明朝有很多皇帝都被低估了,甚至包括朱元璋和朱棣,很显然这都是因为清朝留下来的明史。满清修筑明史花费一百年的时间,其中改了多少删了多少编了多少,或许也只有编写人自己知道了,更何况满清修筑

  • 大明朝史: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明朝,其实他们喜欢的都是汉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明朝来,那就不得不说清朝,因为太多的人喜欢拿这两个朝代对比,并且很不巧的是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清朝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它们都具备最后一个王朝的特点,就注

  • 宋徽宗在金国被囚禁了8年却还生育了12个孩子,是心大还是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看到宋徽宗赵佶沦为阶下囚的话题,我总会想起那位写着哀怨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南唐后主李煜。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把他囚禁在汴京,并用毒酒赐死他的时候,肯定是万万不会想到,历史会重演,自己的子孙有一天也会被人从汴京拉走囚禁了。这位被囚禁的皇帝就是宋徽宗,他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因为哥哥没

  • 明朝太监不能识字,他们是怎么宣读圣旨的?其实读圣旨的另有他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让我产生了另一个疑问,既然明朝的太监都不认识字儿,他们又是怎么替皇帝宣读圣旨的呢?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太监帮皇帝宣读圣旨,但是历史上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揭开谜底。首先明朝初期,确实有明确的规定太监不能识字,但是这一规定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朱棣继位之后,这个规定虽然还在,但是

  • 她是南宋时期唯一一位皇女,是皇帝的心头肉,险些嫁给四十岁老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原本公主的生活不会受到过多的重视,因为女子不如男子的作用大,也只能是用来和亲和笼络权臣的政治工具,但是也有少数的女儿会受到自己父亲的疼爱,就像朱元璋70岁的时候生下的宝庆公主,真是疼爱至死也还不忘交代自己的子女对这个小女儿照顾好。南宋时期曾经一度都没有子嗣,可能是因为之前北宋被灭的时候将皇室一宗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