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时倭寇猖狂,有50多个倭寇杀伤官兵5000多杀到南京城,真的吗

明朝时倭寇猖狂,有50多个倭寇杀伤官兵5000多杀到南京城,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31 更新时间:2024/2/7 16:49:11

二战中是发生过少量鬼子占领一个村的情况,估计是因为日本的武器先进,很多人担心被闻讯赶来的其他鬼子报复才不敢反抗吧,也是很悲哀了。

今天一看这个题目,明朝的时候,50多个倭寇从浙江一路杀到南京城,5000多人死亡,12万明军不敢救?说句实话,我是不愿意信的。

很多人都分析了是因为这些日寇的战斗力强,还有倭刀等武器,而明军的战斗力弱造成的惨败。但是那时候也没啥特别先进的武器,拼的还是人多吧,日寇再强悍也没这么夸吧?

当然我们还是得承认明朝的时候,沿海倭寇猖狂,湘西的彭翼南土司广西的瓦氏夫人都还奉命去沿海抗倭了,所以应该还是会有倭寇沿路逃窜的情况了。

至于这次真实的事件是怎样的了?我们去看看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中的相关记载吧:

海寇犯太仓州攻城不克,分众四掠烧,毁关厢、卢舍。是时有失舟倭四十人突至浙江乍浦往来平湖、海盐、海宁之境,纵横肆掠,焚戮惨虐。官兵前后遇之皆败。凡杀把总一、指挥四、千户一、百户六、县丞一。所伤官兵无虑(大约)数百人、凡十有六日竟、倘祥夺舟而去。

这段史料中就记载得很清楚了,说的是一伙倭寇攻太仓失败后恼羞成怒,分散烧杀抢掠。而有40几个倭寇的船没了,估计是在战斗中被摧毁了吧,他们就在浙江的平湖、海盐、海宁等地流窜,沿途纵横肆掠,无恶不作。

其中还特别说明了,官兵和这伙倭寇多次交战,也失败了,伤亡的有数百人。最后这伙倭寇啥下场了?也交代得很清楚,他们是夺舟而去而去了,意思就是抢到一艘船逃走了。

你看,就这么一件事情最后被无限夸张了。这40几个倭寇是因为船没了,才四处流窜的,伤亡的也没有5000人,只有数百人而已,守城的也没有12万,估计也只有几千了。

最后说点意外话,就是明朝的倭寇的确很猖狂,朝廷还不得不征调很多彪悍的少数民族去抗倭。广西瓦氏夫人58岁的时候,还率领广西6000俍兵去沿海抗倭,最后立下赫赫战功,被明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人;而湘西的26任土司彭翼南18岁的时候和爷爷彭明辅也率领着5000土兵去了沿海抗倭,他们奋勇杀敌,打破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立下了“东南战功第一”了。

这么看,只要努力,再强大的敌人也是能战胜的,倭寇也没那么可怕了,你们说了?

本人原创,已签维权,抄袭必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朝史:朱棣为何看重朱瞻基,是否和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永乐大帝朱棣,这位大明朝的皇帝,真的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虽然长了一脸帝王相,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把皇位传给他,而是传给了他的侄子朱允炆,很显然关于这件事情朱棣是很无奈的。如果说朱允炆是长子,那还真就没有什么话

  • 大明朝史:明朝的太监如何做大做强的,其实不管权力多大都是家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大家都知道,太监其实就是封建社会的悲剧产物,只不过在明朝时期尤为突出罢了。早在东汉时期太监就可以控制朝廷,然而到了唐朝的时候太监甚至都可以废立皇帝,不过到了明朝的时候太监虽然权力很大,但是只要皇帝想办他们

  • 范仲淹儿子,太吊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01宋神宗熙宁年间,春天时分,一场大饥荒席卷而来。陕北河东,满目疮痍,百姓走投无路,有的易子而食,有的揭竿而起。庆州知州范纯仁,下令立即打开常平仓,赈灾救民!擅自开仓?不是闹着玩的!常平仓本是大宋为了平抑粮价(必要时还可支援军粮)设立的备用粮仓。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后,常平仓还有另一个作用,仓里的粮食可

  •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辱?韦太后真的生下两个孩子?她们生活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由一群禽兽组成的金军进入了东京,原本的花花世界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金朝军队,进入东京后,烧杀淫掠,无所不做,宋徽宗和宋钦宗,被迫到北方去狩猎,和他们一起被掳走的还有宋朝的各位王公大臣,妃嫔和公主,有千人之多!原本这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成为了金人的阶下囚,原本颐指气使的他们倍受金人凌辱,尤其是这些贵妇

  • 一代文豪欧阳修,为什么要构陷战功赫赫的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庆历五年,开封政府接到一起通奸案。被告是大文豪欧阳修的侄女张氏。原因是欧阳修的妹夫在和他的妹妹结婚前,有一个女儿,张氏。然而他们刚结婚不久欧阳修的妹夫就去世了,这个女儿才7岁,无依无靠。所以欧阳修带她回家一起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长大了。阿华把她嫁给了他的侄子欧阳晟。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和自己家

  • 明朝最后的名将,明史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死后却被皇帝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孙传庭明史的评价是“传庭死,而明亡矣”,可见对于他的评价很高,孙传庭是山西代县人,孙传庭年轻的时候就是一表人才,而且很有才华,最初的时候,万历年间中了进士,被授予知县,后来因为不满魏忠贤专政,所以就辞官回家了。这个时候的孙传庭在家修身养性,到了崇祯年,又得到了启用,崇祯九年的时候,主动请缨担任陕西巡

  • 谁说皇家就出不了人才,明朝两个藩王,都是大科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更重要的是,明代有一些有能力的人,特别是明朝最伟大的一位藩王,他的科学成就促进了世界科学的进步,如今,他仍然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重视,因此他们都是世界级的科学家,遗憾的是,在中国鲜为人知。这个人就是朱橚,他被称为一代医王。大家对朱橚是非常的不熟悉,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评论他:

  • 若生明清,只嫁张岱!张岱是谁呢?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初字维城,后字宗子,又字天孙,因著《石匮书》,人称“石公”,于是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蝶庵、古剑老人(一作古剑陶庵老人)、渴旦庐等,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剑门(故其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史学方面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

  • 宋徽宗创作的瘦金体天下无双,但很少有人学,原因很实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种字体结合了很多书法,宋徽宗一直沉迷字画,所以一直在模仿前人的字迹,时间久了,竟然自己悟出了一种崭新的字体。瘦金体不仅有唐人的严谨,还融合了王羲之书法的飘逸,想一想这种书法在当时流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后人们之所以不愿学习,是因为这种字体实在是太难掌握了,写的小点还行,但是写到了就会很难。现在大多数

  • 灵芝檐下诞生的南宋忠义名将,被蒙古军杀害,老百姓全都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庭芝是南宋的一个进士,那时候的南宋已经快完了,抵挡不住蒙古大军的铁蹄。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李庭芝抛弃了手中的笔杆,拿上了宝剑,准备上战场为国家尽忠。李庭芝可能没有岳飞等人出名,但是他的爱国之心绝不比任何一个历史上的名将差。想要收服天下,那肯定就要从收复自己的家庭开始。李庭芝的家族本来是住在随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