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关于这场战役的失败,主将赵括是不可推脱的主要责任。但我觉得根本上来讲是生产力问题。廉颇的战术绝对正确毋庸置疑,但是坚守三个月,40余万大军要吃多少粮食。胡服骑射后,赵军骑兵发展迅速,数万匹战马吃多少粮草,一日的军需物资就得巨大吧。三个月,这对赵国国库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赵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催促数次,但还是硬撑了三个月。廉颇不进攻,是赵军真的打不过气势正盛,奖励军功的秦虎狼之师。赵王没办法,实在拖不起,只能换将试试了,试图把损失降到最低,结果不幸惨败。
[var1]
那么秦国为什么能支撑这么大规模的战役呢?商鞅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使用铁犁牛耕,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一跃成为七雄之首。在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秦国士兵个个奋勇冲杀,成为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
[var1]
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不消说赵国,合纵的六国都不是秦国敌手。再加上秦王的远交近攻更是分化瓦解了六国。现在回头再看长平之战,赵国似乎必败,除非出个战神级将领,否则只能是将损失降到最低或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