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初期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制度

汉朝初期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34 更新时间:2024/1/16 3:25:55

汉朝建立之初,基本上“汉承秦制”,其多种政治制度都是略加改动的沿袭秦朝的制度。政治体制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后,每朝每代都是沿用并加强中央集权,汉朝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汉朝初期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也就是分封和郡县并存的制度,这是为什么呢?

需要说明的是郡国并行制也就是在汉朝初期实行,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朝的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经过几代的努力,对分封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对封国进行不同的处理,使封国不断郡县化,从而达到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异姓封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七国融合的问题,只是将秦国的政治制度复制到了其他六国,六国百姓根本就无法认可,特别是六国贵族遗民总想着复国。所以当时郡县制的实行根本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秦的暴政激起的农民起义爆发后,起义运动逐渐演变为六国的复国运动,六国遗民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合力攻秦。秦朝灭亡后,联合灭秦的各诸侯王又开始了兼并战争,发展势力最强的就是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了。

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战胜项羽,增强实力,不得不分封和承认一些异姓王侯。比如楚王韩信(先为齐王)、赵王张耳、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

同姓封王

刘邦建立西汉后,依照秦制,各地实行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这样就形成了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的郡国并行制。各诸侯王占据大片土地,且拥有极大的独立性,对中央政权存在着很大的威胁和挑战。

刘邦当初分封异姓诸侯王也是无奈之举、权宜之计,现在政权稳定了,这些诸侯王却成了最大的隐患。刘邦用了七年时间以诸王谋反为借口,采用分化、拉拢、消灭的手段铲除了所有异姓诸侯王。

消灭异姓王后,刘邦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没有藩王辅助,以至于起义爆发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平乱,所以他分封了一大批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将他的儿子、兄弟、侄子分封在原山东六国的地盘上建立国家,希望这些同姓诸侯王能够镇守一方,拱卫中央政权。

七国之乱

相比异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虽然也拥有较大的实力和独立性,但他们对中央和刘家天下的威胁毕竟少了许多,而且在刘邦去世吕后专权时,这些同姓诸侯王对于政权回归刘氏子孙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封国和郡县相互交错并存的政治体制,对各诸侯王之间的相互联合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汉朝初期全国共有五十四个郡,中央直辖的不过十五个郡,诸侯国就占了近四十个郡。当时总人口大约1300万人,诸侯国就有850多万人。汉朝建立之初,因为常年战乱的影响民生凋敝,因此刘邦采用黄老道家的无为而治作为政府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就是减少政府对百姓的干预,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而这一措施确实使得汉朝国力大增,但是诸侯国的国力增长速度则远超中央朝廷,中央朝廷还要负责全国军事力量的供给,相比而言,诸侯国的赋税远低于中央朝廷。

南方的有些诸侯国国内有铜矿,可以直接采矿铸钱,再加上靠海的鱼盐之利,根本就看不上农业那点税收,甚至有些诸侯国直接就取消了农业税收。这对中央统治下的老百姓有着极大地诱惑力,加上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大量郡县的老百姓举家迁往诸侯国,使得诸侯国实力大增,诸侯国独立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基于这些原因,汉景帝时采用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结果引起“七国之乱”。

加强中央集权

七国之乱平定后,各诸侯王的势力也被大大削弱,汉景帝趁此机会采取了一些列削弱和控制诸侯国的措施和办法,使诸侯王失去了掌管其国的权力,诸侯国也逐渐郡县化。

汉武帝时继续实行削弱封国的措施,颁布“推恩令”,大国变小国,又利用各种机会对诸侯国实行削爵、夺地、除国。实际上汉朝初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已经逐渐慢慢演化成单一的郡县制,由此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综述

总之,汉朝不是一直都是分封和郡县并行的制度,它是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的,从分封和郡县并行的郡国并行制演化成单一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而分封和郡县并行的制度也只不过是一个过渡阶段的制度,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决定的,是汉高祖刘邦为了争取政权和稳定政权的无奈之举。

更多文章

  • 匈奴帝国境内,为何会有大量的汉朝军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为“环球情报员”与“硬核博物馆”联合创作在持续了数百年波澜壮阔的汉匈战争中,汉匈双方的大人物运筹帷幄,攻防杀伐,无数贵族家庭和小人物的命运也随之改变。许多中原军人和贵族在动乱中向北流亡,进入了匈奴当中,他们不仅在史书中留下了踪迹,也为我们留下了可以考证的文物证据和历史遗迹。那么,他们中都有些什么

  • 揭秘为什么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远古时代,中原大地上遇到了特大洪水,汹涌的洪水把人们生活的地方都淹了。怎么对付这么大的洪水呢?人们推选一个名叫鲧的人来治理洪水。鲧只会带领人们用泥土、石头来堵洪水,结果越堵水越多,以致于一溃而不可收,鲧治水失败了。他的儿子禹,接替他继续治水。禹很聪明,也很认真,每天都想着怎么治水,3次从家门口经过

  • 妲己为何总给纣王喂葡萄,却从不喂其他水果,原来葡萄暗示她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会发现,在各个有关妲己的影视剧里,妲己给纣王喂的水果,永远都是葡萄,而不是西瓜苹果水蜜桃之类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妲己本是大将军苏护的女儿,被纣王看上,在半路被狐狸精附身,来到了纣王身边。自此之后,纣王更是整日沉迷美色,不理朝政。而在影视剧中为何只喂葡萄呢?首先可能是现实原因,葡萄个小刚好一口一

  • 韩信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为什么打仗却那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信为啥没有领兵作战,韩信一生创了34个成语,十个张良萧何也比不上一个韩信

    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军事家“发明”这么多跟军事有关的成语。韩信开始在项羽旗下,但默默无闻,后来跳槽了刘邦那里,受到赏识,开始大显身手,从此一发不可收。韩信上任伊始,就对给刘邦出了个金点子:举兵东向,夺取三秦,拿下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再接再厉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给燕

  • 纣王到底多爱这个女人?三宫六院、女娲妲己、四百宫女,全都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纣王和妲己的第一次见面,纣王和妲己吻戏王丽坤,妲己纣王吻戏完整

    文/王事情纣王曾经有一次要选400名美女入宫。那是纣王七年的春天,因女娲宫进香,他爱上了女娲圣像,惊为天人。回宫之后朝思暮想、废寝忘食,看到自己的三宫六院,真是视若粪土。天天想的,都是要将女娲娘娘“取回长乐侍君王”。有一天,纣王把这想法告诉了近臣费仲。费仲告诉他一个道理:天下之所有,皆陛下之所有,您

  • 小时读三国是什么感受?曾经因为读错这几个人的名字,被疯狂嘲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蜀吴三国地图,真正三国第一名将,三国易读错的人名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读三国是什么感受?反正小编记得小时候读三国的时候,有时会被里面的人名急的抓耳饶腮,甚至有些人名因为当时偷懒,没有去翻阅字典,念字只念一边,导致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读错的。下面列举下我小时候经常会读错的几个人名,看看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读错的?第一个,小编非常喜欢的荀令君!原名叫做荀彧,

  • 封神之战有多惨烈?周文王有100个儿子,战死了84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文/王事情一、百斯男民国有个女神叫林徽因,徽因本为徽音,出自《诗经》中“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之句。大姒又作太姒,正是周文王之妻;而“百斯男”,本来是生了很多儿子的意思,百是虚指,并非实数,后来被古人曲解成100个儿子。封神第10回:周有三母,乃昌之母太姜、昌之元妃太姬、武王之元配太妊,故周有三母,

  • 刘备拿下川蜀后,立马娶了一个寡妇,曹操表示这一招不得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一生有四位夫人,在古时候来说,确实不能算多。而且对照他的人生来看,他对女色方面确实比较自矜,甚至可以说比较寡淡,更进一步来说,他的四次婚姻都带有政治的目的。第一任甘夫人算是一位比较有感情的了,因为在豫州的时候,刘备才刚刚起兵,破落的不行,甘夫人作为沛国一个有名的美女,能看上那时的刘备,已经算是慧

  • 姜子牙为什么没有封神?其实不用纠结,那是元始的一片爱护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姜子牙为什么能封神,封神榜86版姜子牙封神,姜子牙到底要怎么封神

    文/王事情开宗明义,对修士来说,封神榜绝不是什么好玩意儿,但凡上榜,就沾上了无形的诅咒,如附骨之蛆一般摆脱不掉。为什么这样说?再简单不过的推理,如果封神真有那么好,为什么最后封神那370个在榜之人不排着队抹脖子,偏非得借着商周之争的大数来两军对垒?非得等着诛仙阵和万仙阵的无情杀戮?以至于连截教之主通

  • 一代枭雄曹操挟持汉献帝而令诸侯,却致死不称帝,意欲何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欺负汉献帝,曹操称帝的真实原因,曹操汉献帝精彩片段

    刘备在西南建立蜀汉政权,称帝;孙权在东南建立孙吴政权,称帝,那为何曹操致死也没有称帝呢?意欲何为?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凭借此优势,曹操统一了黄河流域,官拜丞相,封魏王,在其权力达到顶峰的时候却不称帝,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名誉至上论。前有董卓祸乱朝纲,以下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