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帝不断写诗为自己辟谣,却被儿子嘉庆的祝寿诗“泄露天机”

乾隆帝不断写诗为自己辟谣,却被儿子嘉庆的祝寿诗“泄露天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88 更新时间:2024/1/16 20:08:44

乾隆帝不断写诗为自己辟谣,却被儿子嘉庆的祝寿诗“泄露天机”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多个大一统王朝,而清朝既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清朝的存在时间并非是固定的,可以有多个算法。

如果是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 权算起,那么,清朝总共存在了二百九十六年,如果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算的话,那么,大清的国祚就是二百七十六年,而要是按照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 政 权算起,清朝则为二百六十八年。

不过,不管哪种算法,“康雍乾盛世”是清朝最鼎盛时期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所谓的“康雍乾盛世”,指的便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辈所在的时代,前后大约历经一百三十多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了极致,不但国力强盛,社会稳定,并且,疆域也极为辽阔。

可惜的是,自乾隆帝去世以后,这个强盛一时的王朝,便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是到了最后几位皇帝即位的时候,更是形同傀儡,被慈禧太后掌控了朝中大权,而后中国所经历的种种耻辱,至今仍旧是所有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痛。

如此也正应了“盛极必衰”这句话,而作为缔造“康雍乾盛世”之一的乾隆帝,不但是清朝名气最大的皇帝,即便放到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也是排名靠前的一位,显然,乾隆对自己的统 治也是非常满意的,甚至在晚年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还命人写成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

也许有人会问了,乾隆的这个 “十全武功”到底指的是什么?按照乾隆帝的话说,这个“十全武功” 指的是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镇 压台湾“林爽文起 义”、“ 缅甸之役”、“ 安南之役”以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

按道理来说,像乾隆这样的“明星级”皇帝,关于他的一切记录都应该是清清楚楚,有迹可循的,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有关乾隆出生地的问题却一直是个谜团,成为了天下人议论的焦点,为此,乾隆帝不断写诗为自己辟谣,可万没想到的是,最后却被儿子嘉庆的一首祝寿诗给“泄露了天机”。

在乾隆看来,自己的出生地毫无疑问是雍和宫,曾经他在雍和宫瞻仰礼拜后,作诗云:“首岁跃龙邸,年年礼必行。来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所谓的“人日”,是古人对正月初七的叫法,乾隆诗中的意思是说,在正月初七这天来到雍和宫作礼拜,不禁感念当初自己就是生在这里。

而类似这样的诗句,乾隆还作过不少,比如“尚忆初生我,忽来八十翁。”、“虽曰无生俞宗旨,到此每忆我生初。”等等,尤其是在一首雍和宫纪事诗中,乾隆非常明确地写道“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

在这段话中,乾隆非但认定自己就是出生在雍和宫,而且还隐隐点出了具体的房间,那就雍和宫的东厢房,后来,在乾隆七十九岁生日的时候,他再次重申“予以康熙辛卯生于是宫,至十二岁始蒙皇祖养育宫中。”

为了明确着自己的出生地,乾隆帝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努力着,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事情做到这个份上,也是难为他了,可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自己这边煞费苦心的辟了半天谣,儿子嘉庆那边却作诗猛拆台。

话说嘉庆刚登基那年的八月,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写诗庆贺,开头两句是:“肇建山庄辛卯年,寿同无量庆因缘。”嘉庆在这两句诗文的后面还特意注释一番:“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以是年诞生都福之庭……此中因缘不可思议。”

诗中提到的“辛卯”这一年,康熙曾亲题“避暑山庄”匾额,并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集册刊行,所以,嘉庆皇帝才有“康熙辛卯肇建山庄”一说,而其中的“皇父”当然是指太上皇乾隆帝了。

至于 “都福之庭”,便是诸福汇聚之地的意思,从整个文意来看,毫无疑问说的就是“避暑山庄”,如果这首诗及注释算是有一些猜测成分在内的话,那么,转年嘉庆帝为祝寿诗写的注释就已经很明确了。

这一次,嘉庆帝在诗文后面的注释中明明白白地写道:“敬惟皇父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好么,嘉庆老兄啊,你这是要干啥?合着乾隆帝忙活了半天,你两首诗便给推 翻了, 还真是够“坑爹”的,估计要不是看你已经是皇帝了,就你那小细胳膊小细腿的,乾隆帝一巴掌就把你给拍晕了。

当然了,一国之君的出生地如果不能明确,那注定不会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不但关系到了一位皇帝的出身问题,甚至还关系到了整个王朝的气运,所以,在十几年之后,嘉庆帝还是明确地将乾隆的出生地定为“雍和宫”,不过,尽管如此,乾隆的出生地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了难解之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世界上赔款最多的国家并不是大清,赔偿一万亿,现在仍在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近代史上有非常多令人愤怒的事件,而我们印象最深刻也最为痛心的,就是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和巨额赔款。在清政府的软弱制度之下,西方列国向我国要求赔偿各种款项。但是,世界上给其他国家赔款最多的并不是大清王朝,因为有一个国家曾经向他国赔偿1万亿,现在仍在赔。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呢?一、大清王朝的巨额赔款当其他国家

  • 中国最宝贵的东西, 却被北洋政府当成废纸, 亿万价值贱卖4000大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最不缺就是历史。我们有着几千年的文明,而且我们的书籍出现的很早,也就留下了很多的历史史料。我们在学会记录之后,就记载一些事情。直达后来,就有了一种官职,就是史官。我们骨子里面是很重视历史的,所以留下来了很多的历史书籍,这些书籍不光有很大的文物价值,还有着深远的历史价值等等,所以这

  • 清朝第一位皇贵妃,因为得罪孝庄,死后成为清朝唯一不同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端敬皇后行状》里有写到:“后幼聪颖过人”、“所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天资聪慧,遂精书法”,这说明董鄂氏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花瓶,而是在那个年代难得一见的大才女,那为什么民间普遍对她的印象会不太好呢?其实这都是孝庄在背后动的手脚。虽然历史并没有记载董鄂妃是如何进入顺治帝视野的,但是

  • 如果清朝没有遭遇西洋入侵,那么,会不会长期延续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假设清朝没有遭遇西洋入侵,清朝会不会长期延续下去?个人认为:不能。农民起义不论是康雍乾三代帝王如何根据前朝经验预防清朝出现统治危机,但是,农民起义的危机,是始终无法预防的。如同明朝推行特务统治,但是即便是朱元璋父子在位期间,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就不断爆发一样。从顺治时期的反清起义,到康熙以后的小规

  • 三朝元老鳌拜为什么没能斗过年少的康熙皇帝?只因犯一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四大辅政大臣”很快出现蛇头虎尾的奇怪局面。首辅大臣索尼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休假”居多,不热衷于朝政。“二号辅臣”苏克萨哈以前是多尔衮的旧部,依靠着卖主求荣得到了顺治皇帝的重用,但显然受到非议,在朝中孤立无援。“三号辅臣”遏必隆虽然出身名门,但缺点是有勇无谋,属于莽夫类型的,难成大器。而出身名

  • 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李自成?其实,这是晚明士绅阶层的集体意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大顺朝的先天不足明朝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当李自成的大顺军稀里糊涂来到京城之外的时候,大顺军首领李自成和明朝的崇祯皇帝都很焦虑。崇祯皇帝焦虑的是:大顺军就在城外,自己无路可走,这事儿该如何收场?李自成焦虑的是:自己还没做好接收明朝朝政的准备,怎么明朝就要被自己推翻了?就在双方都焦虑的时候,大顺

  • 她是包衣奴才出身,却为乾隆连生四子封皇贵妃,嘉庆为其抬旗赐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她便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原为金氏,后改为金佳氏,以下皆称金佳氏),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原是一名朝鲜女子,却在乾隆即位前便是一名侍妾,这让大家有点意外,因为清朝皇帝为了保持大清满族高贵血统,坚持不纳汉女为妃,实行从满族家庭中挑选秀女的制度,而金佳氏这一介朝鲜女子是如何进入

  • 她是晴川的历史原型,康熙钦定的儿媳妇,却被雍正挫骨扬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她就是晴川的历史原型---郭络罗,八爷的妻子!在康熙年间,正是一番盛世美景,而在康熙皇帝的众多儿子中,九子夺嫡我们暂且不提,今天只来聊一下皇帝的第八个儿子,八爷的婚姻问题。八爷的妻子郭络罗,是个在当时社会非常格格不入的女孩,虽然父亲母亲命运多舛,父亲作为王孙贵族,在外赌博,被赐死,而母亲也因为失去了

  • 中兴名臣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但是因为这事却被梁上君子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一腔热血,多次浴血奋战,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曾国藩前期败多胜少,打完仗就要给皇帝上奏折,奏报战役结果。但是曾国藩实在没用什么好的战绩,又不能不报,于是脑子一灵光,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本来损兵折将的样子被颠倒顺序就成了百折不挠,顽强勇敢的忠良形象,咸丰皇帝大喜,赏赐不少东西。本来先天条件不好的他

  • 清朝最后一位殉葬的妃子,一生不得帝宠,姐姐却宠冠六宫封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就在封建社会临近尾声,清王朝再次出现了殉葬,比如说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阿巴亥便殉葬于清太祖,皇太极去世后,有两名侍卫主动要求殉葬,本文要讲的就是清朝最后一位殉葬的妃子,她便是贞妃董鄂氏。贞妃董鄂氏于顺治年间通过选秀进入皇宫,由于出身不高,再加上当时的后妃制度并不完善,她只是后宫的一名庶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