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多个大一统王朝,而清朝既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清朝的存在时间并非是固定的,可以有多个算法。
如果是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 权算起,那么,清朝总共存在了二百九十六年,如果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算的话,那么,大清的国祚就是二百七十六年,而要是按照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 政 权算起,清朝则为二百六十八年。
不过,不管哪种算法,“康雍乾盛世”是清朝最鼎盛时期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所谓的“康雍乾盛世”,指的便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辈所在的时代,前后大约历经一百三十多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了极致,不但国力强盛,社会稳定,并且,疆域也极为辽阔。
可惜的是,自乾隆帝去世以后,这个强盛一时的王朝,便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是到了最后几位皇帝即位的时候,更是形同傀儡,被慈禧太后掌控了朝中大权,而后中国所经历的种种耻辱,至今仍旧是所有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痛。
如此也正应了“盛极必衰”这句话,而作为缔造“康雍乾盛世”之一的乾隆帝,不但是清朝名气最大的皇帝,即便放到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也是排名靠前的一位,显然,乾隆对自己的统 治也是非常满意的,甚至在晚年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还命人写成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
也许有人会问了,乾隆的这个 “十全武功”到底指的是什么?按照乾隆帝的话说,这个“十全武功” 指的是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镇 压台湾“林爽文起 义”、“ 缅甸之役”、“ 安南之役”以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
按道理来说,像乾隆这样的“明星级”皇帝,关于他的一切记录都应该是清清楚楚,有迹可循的,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有关乾隆出生地的问题却一直是个谜团,成为了天下人议论的焦点,为此,乾隆帝不断写诗为自己辟谣,可万没想到的是,最后却被儿子嘉庆的一首祝寿诗给“泄露了天机”。
在乾隆看来,自己的出生地毫无疑问是雍和宫,曾经他在雍和宫瞻仰礼拜后,作诗云:“首岁跃龙邸,年年礼必行。来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所谓的“人日”,是古人对正月初七的叫法,乾隆诗中的意思是说,在正月初七这天来到雍和宫作礼拜,不禁感念当初自己就是生在这里。
而类似这样的诗句,乾隆还作过不少,比如“尚忆初生我,忽来八十翁。”、“虽曰无生俞宗旨,到此每忆我生初。”等等,尤其是在一首雍和宫纪事诗中,乾隆非常明确地写道“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
在这段话中,乾隆非但认定自己就是出生在雍和宫,而且还隐隐点出了具体的房间,那就雍和宫的东厢房,后来,在乾隆七十九岁生日的时候,他再次重申“予以康熙辛卯生于是宫,至十二岁始蒙皇祖养育宫中。”
为了明确着自己的出生地,乾隆帝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努力着,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事情做到这个份上,也是难为他了,可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自己这边煞费苦心的辟了半天谣,儿子嘉庆那边却作诗猛拆台。
话说嘉庆刚登基那年的八月,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写诗庆贺,开头两句是:“肇建山庄辛卯年,寿同无量庆因缘。”嘉庆在这两句诗文的后面还特意注释一番:“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以是年诞生都福之庭……此中因缘不可思议。”
诗中提到的“辛卯”这一年,康熙曾亲题“避暑山庄”匾额,并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集册刊行,所以,嘉庆皇帝才有“康熙辛卯肇建山庄”一说,而其中的“皇父”当然是指太上皇乾隆帝了。
至于 “都福之庭”,便是诸福汇聚之地的意思,从整个文意来看,毫无疑问说的就是“避暑山庄”,如果这首诗及注释算是有一些猜测成分在内的话,那么,转年嘉庆帝为祝寿诗写的注释就已经很明确了。
这一次,嘉庆帝在诗文后面的注释中明明白白地写道:“敬惟皇父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好么,嘉庆老兄啊,你这是要干啥?合着乾隆帝忙活了半天,你两首诗便给推 翻了, 还真是够“坑爹”的,估计要不是看你已经是皇帝了,就你那小细胳膊小细腿的,乾隆帝一巴掌就把你给拍晕了。
当然了,一国之君的出生地如果不能明确,那注定不会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不但关系到了一位皇帝的出身问题,甚至还关系到了整个王朝的气运,所以,在十几年之后,嘉庆帝还是明确地将乾隆的出生地定为“雍和宫”,不过,尽管如此,乾隆的出生地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了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