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殿英盗清陵时,没瞧上乾隆的那床“棉被”,九十年后价值1.3亿

孙殿英盗清陵时,没瞧上乾隆的那床“棉被”,九十年后价值1.3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73 更新时间:2024/1/20 1:27:47

孙殿英的故事,在历史上相当有名气。一共盗过两座帝王墓,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

作为乱世军阀,身兼盗墓职业的人有不少,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也是干盗墓起家,并开创盗墓行业的新“高度”,曹操曾专门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职业,把盗墓所得的财物用来充作军饷。

既然曹操能开盗墓的先河,后代很多军阀人物肯定也这么干过,只是比较做得收敛,侥幸躲过史学家的口诛笔伐。时隔1800年后,孙殿英重新拾起曹操的旧业,把清朝两位帝王陵洗劫一空,而且是清东陵里两座最富丽奢华的陵墓。

“没有文化真可怕”,这句话用在孙殿英盗墓上实在贴切。孙殿英挖开青龙皇帝的裕陵时,顿时两眼珠子掉地上了,里面全是奇珍异宝,到底有多少金银财宝呢(放到后面再说)。以孙殿英的见识,部下的眼界也开阔不到哪去,大家手忙脚乱清点后财宝,匆忙地运回营中,坐等大帅给自己分赃。

在洗劫墓葬物品时,也顾不得对死者起码的尊重,把乾隆身上的盖的被子直接扔在地上。估计孙殿英永远也想不到,被他扨掉的那件被子价值1.3亿,比他们拿走的任何一件金银玉器都值钱。这件被子到底是件什么宝贝呢?

陀罗尼经被

“陀罗尼经被”光听名字,很显然一种佛家器物。它是佛教密宗的宗教用品,尺寸大小和一床双人被相当。陀罗尼经被本身没有太大的价值,织被的材料都市面上都能找到。它的价值所在是“织法”和蕴含的文化价值。

陀罗尼经被采用的是缂丝织金缀云锦纹法,这种纺织工艺专供明清朝皇室。

由于是秘制工艺,真正熟知全部工艺流程的人屈指可数。从经文排布、颜色调制、纹饰构思、熟练织法全程秘密进行,能够亲眼目睹陀罗尼经被的人,世上只有皇室血亲、布经的国师和参与纺织的绣娘。除此以外,不会再让其他人见到。

即使它没有皇家器物的文化属性,就凭它的制作流程和耗时成本,也足以称得上无价之宝。如此不起眼的一件经被,彻底完工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相传,陀罗尼经被最早见于明朝。那会,佛教密宗十分流行,尤其以金刚界一支倍受欢迎。金刚上师(具有高德胜行的尊称)怀着悲悯苍生的心态,搜集所有佛教密咒(约为72种),再用梵文和藏文的形式写在锦帛上,以此普渡众生。

古人笃信生死轮回,以为前世因决定后世果。他们相信人死不会如灯灭,死后把印有佛家所有密咒的被子盖在身上,能够帮助自己消去今世的业障,增加来世的福气,最终实现往生极乐的愿望。

物以稀为贵。陀罗尼经被之所以号称无价之宝,正是因为它太稀少。皇帝和后妃可以随意使用,其他皇室成员或王公大臣,只有在皇帝赏赐或申请同意后,才能在百年以后,安详地披上一件陀罗尼经被,否则就是僭越!

意外捡漏

挖别人祖坟不是什么光彩事儿。孙殿英是位与众不同的盗墓人,别人盗墓都是静悄悄进行,孙殿英是明目张胆地盗墓,直言不讳就是冲着满清的祖坟去的。

他曾替自己辩驳说,满清杀我祖先三代,此仇不得不报。逸仙先生革掉满清的命;焕章(冯玉祥字)把满清赶出皇宫。殿英不才,手里没有多少枪杆子,只能去革死人的命。说我盗墓无所谓,只要对得起祖宗和同胞。

孙殿英还列举盗清朝皇陵的好处:

满清刚入关,残害读书人,很多汉人的有志之士都被满清开棺戮尸,佛家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满清入主中原三百年,不知搜刮汉人多少财宝。如今我挖开清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运转之利。虽然孙殿英盗墓的事儿确实不光彩,但他的理由又是那么冠冕堂皇,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似乎无懈可击。

溥仪获知此事后悲痛万分,此时溥仪已经退位,再悲痛也无能为力,只好花钱雇人重新整理祖宗陵墓。这些人在整理的过程中,顺带手把皇陵的宝贝再次洗劫一空,包括那条陀罗尼经被。

一百年过后,乾隆陀罗尼经被出现在一次拍卖会,由于拍卖行把它误以为佛教袈裟,给它贴上“清末黄缎子袈裟”的标签。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件稀世珍宝,最终以8万元的成交价被人拍走。

有位秦姓收藏爱好家,无意间听说此事。他也不知道那是陀罗尼经被,出于对佛教文化的敬畏和袈裟与众不同的设计,秦先生托人联系到那位竞拍者,以9万元的价格买下来。

为了弄清楚“袈裟”为何物,秦先生拿到“袈裟”后拆开一条口,发现是一件写满梵文的经被。秦先生又联系到乾隆的六世孙爱新觉罗·毓从,最终证实是乾隆皇帝的陀罗尼经被。

这条经被在第二次拍卖时,经过十一轮竞拍,最终成交价为7205万。在2018年,第三次拍卖时成交价再翻一轮以1.3亿成交,刷新拍卖史的纪录。

乾隆皇帝驾崩于1799年春天,距今已经222年。有句话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那些帝王将相生前富贵已极,妄想身后能够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有荣华富贵,安排身后事时,往往穷奢极欲。

正是因为他们生前有的是钱,所以死后令盗墓者垂涎不已。

考古行业有句话叫“十墓九空”,那么多生前显赫的帝王贵胄没有躲过盗墓者的光临,后来人依然热衷于生死鬼神之事,岂不是笑话。

相比而言,孔子说得好呀,“未知生焉知死”。

活人很多事都还没有搞清楚弄明白,死人的事又何必过于绞尽脑汁。人活着就是要好好活着,活明白,活出生活的意义所在,把活人的学问做明白。死,也会变得坦然面对。

说说清东陵

清东陵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占地12万亩,是历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从顺治十八年开始营建,耗时247年,有楼房建筑217座,陵园15个,长眠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一共161位清朝皇室成员。

所有陵园中,又以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仅乾隆的定陵就耗费180万两白银,耗时30年才修建完成。

孙殿英收获有多少

孙殿英要盗定陵和普陀峪定东陵的目的很明确,因为乾隆和慈禧在清史中以奢侈著称。孙殿英到底从两座陵墓中收获多少财物,无法准确考证,但从《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一册中记载:

金花扁镯、红碧瑶豆、金佛等等稀世珍宝超过150件。

李成武(李莲英养子)所著《爱月轩笔记》里说:

太后未入棺时,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珍珠一层,珍珠上面又铺一层佛珠串起的薄褥。蚌佛十八座置于后臂,瓜果桃李等“水果”共200件(金玉制成)……

这些宝物有多值钱?说出来吓你一跳!

金丝被褥8.4万两白银,佛珠褥子2.2万两白银,陀罗尼经被16万两白银,翡翠西瓜2枚220万两白银,头戴凤冠1000万两白银,填棺用的珍珠500颗共22万两白银……

至于乾隆定陵出土的随葬品,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法找到答案。从孙殿英及其部下后来交待,他们挖开陵墓后,先后调来30辆卡车才全部运完。

孙殿英挖东陵始末

盗墓原本是个“技术工种”,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但孙殿英没有那么多耐心,他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拿火药把东陵轰开了。孙殿英与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差不多,市井出身的他,在投靠张宗昌后受到器重。在与北伐军对战的过程中屡战屡败,最后缴械投降,又改投北伐军。

巧合的是,孙殿英的十二军驻扎在清东陵的马伸桥,早已对清陵财宝垂涎已久的孙殿英,终于等来了机会。他以剿匪为名,派谭温江在清东陵各个陵园重兵把守,再对外宣称要进行演习,外人不得随意出入。

经过长期昼伏夜出,孙殿英终于找到乾隆和慈禧的墓道,奈何费劲力气也无法打开巨大的石门,最终不得已才选择火药“破门而入”。

乾隆和慈禧曾经威风八面,富有四海。做梦都没有想到,日后会有个叫孙殿英的人光临“寒舍”。慈禧为自己精心设计的身后事,瞬间变成一片狼藉。尸骨趴在地上,老佛爷的脸朝下,左手被扭到后背。

乾隆的尸骨更惨,下巴一分为二,辫子和肋骨被扔出墓室,六位后妃的尸骨只有一具保存完好,其他五位扔得到处都是。活着的时候,乾隆皇帝心满意足夸耀自己是“十全老人”。死后130年,用一句网络段子说,孙殿英连根毛都没给他剩下(注:没有任何调侃的味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禄山造反的一年,发生了多少没想到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玄宗年老昏庸的宣传性叙事背后,安禄山的叛乱有着一系列深层原因:安禄山个人被唐玄宗作为制衡太子的棋子,在各方压力下对自己前途的绝望;河北士民对长安朝廷被关陇集团把持,又把西北边境战事成本压到自己头上的不满;后突厥汗国崩溃后边境大量部族流动对安禄山军事实力的增强。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下,安禄山最终

  • 唐高宗迎来“中年危机”:一边着急立太孙,一边放权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社会里,像册封皇太孙这样隔代安排继承人的现象并不多见,而皇帝、皇太子、皇太孙同时都活着的情况则更为少见。明成祖朱棣算其中一个,他在朱瞻基13岁时封其为皇太孙。朱棣此举,一来是太子朱高炽身体不好,自己对他也不太满意;二来13岁的朱瞻基所表现出来的品行和才能让他十分欣赏。相较于明成

  • 西晋王朝做错了什么,导致三国时都不敢造次的少数民族肆意南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之后的百年乱世算是一个非常不堪回首的时期,整个中华大地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战乱当中。但人们奇怪的是,在西晋之前的三国时期也正值战乱,但后世横冲直撞的北方少数民族,在当时根本无法染指中原。事实上,他们之所以无法南下,很大原因是当时中原地区的猛人太多,他们根本不敢侵扰。但不可思议的是,结束了名将如云

  • 唐代“牛李党争”,背后真的是贵族与寒门的争斗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场安史之乱,让繁盛的唐朝日渐衰落。尽管唐朝曾有中兴的机会,但是藩镇、宦官、朝中大臣内斗和民乱四大因素,让复兴成为昙花水月。其中,朝中大臣的内斗,即“牛李党争”,持续四十余年,贯穿三朝,成为中国史上著名党争。牛李双方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仅为一己之私,视朝政如同儿戏,推动本就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灭亡。

  • 康熙除鳌拜成佳话,为他生平伟功之一,雍正为何敢为鳌拜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约1610年—1669年),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算是清朝的三代元老了。鳌拜出身将门,武艺高强,从皇太极时就为清朝四处征战,可谓是战功卓著。他曾参加过著名的松锦之战,也曾攻克过皮岛,因为作战勇敢,成为皇太极最为信任的将军,号称“满洲第一巴图鲁”(勇士)。由于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而且在拥立顺

  • 太平天国:清政府统治腐败,反清的他们又是怎么剥削百姓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这场农名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争议的,当时因为清政府统治腐败,百姓饥寒交迫求生困难,所以在洪秀全的鼓动下很多百姓都愿意跟他起义,那么他就真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安定生活吗?很显然,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并且太平天国所崇尚的美好口号:“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人不受

  • 陕西历史博物院,一笔带过魏晋南北朝(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 著名的五胡乱华的时期就是发生在这一段时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奠定今天我们民族的主体。因应 丝绸之路 的贸易,大量的骆驼商队出现,横跨欧亚的戈壁荒漠,驼队带去生丝等产品,也带回来西域的各种文明。这一展品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北周的 中亚 贸易部长和宗教事务官员,一个叫

  •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持续14年的农民起义,对百姓来说是福还是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洪秀全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有人说他只是为了自己,也有人说他的太平天国是邪教。那么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到底算不算邪教呢?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咱们通过洪秀全的所作所为就可以有答案了。洪秀全攻入天京之后,他的变化是非常大的,甚至还在天京城内大肆屠杀了很多当地百姓,就算是对清政府的报复行为,也没有必要残杀无辜

  • 司马懿做了件事,300多年后,坑死了隋朝,害惨了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辽东地区的统治者公孙家族对曹魏一直以来都是时而降服,时而背叛,但由于公孙家始终没有触碰到曹魏的底线,所以曹魏对其也就没怎么在意。可自从公孙渊继任辽东太守后,不但藐视曹魏,自立为燕王,还私通东吴,正是因为这一系列举动,曹魏才对其动了杀心。公元238年,魏明帝命令司马懿率4万大军讨伐公孙渊,最

  • 大明湖的蛤蟆不会叫?全因乾隆一道圣旨,200多年仍然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都是济南以外的人所熟知的事情,实际上济南大明湖的特殊之处与一种两栖生物有关,它就是蛤蟆。很多人会感觉不解,蛤蟆这种遍及全球的生物,是有益人类的小动物,为何济南大明湖的蛤蟆就不同呢?你先别急,听我往下给您讲。大明湖的蛤蟆不会叫!所以历史上才有“蛇不见,蛙不鸣”现象。清朝《历城县志》记载:湖(指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