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贵妃为何偏爱荔枝?女性爱美的通病,却成了催命符

杨贵妃为何偏爱荔枝?女性爱美的通病,却成了催命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167 更新时间:2024/2/6 18:57:05

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不管是古代的男人还是女人,都在发生祸事时,第一时间把责任推给漂亮的女人。因此,红颜也就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成为当之无愧的替罪羊。

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中,最大的替罪羊莫过于杨玉环了。时至今日,依旧还有人把唐玄宗治理国家的失败责任推卸给独宠了16年的杨玉环,认为如果没有她,唐朝或许还可以延续上千年。但不管猜测真假,此时我们已经发现,问题早就偏离了故事的核心。

当前朝和后宫的事被混为一谈后,杨玉环自然也就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就连爱吃的荔枝,都被带上别样色彩,供千百年后的后人渲染一番。

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

杨玉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出生于官宦世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其能歌善舞,犹善琵琶,精通旋舞。21岁时,杨玉环受邀参加咸宜公主在洛阳的婚礼,寿王李瑁在其姐姐这场婚礼上对杨玉环一见钟情,被唐玄宗册封为寿王妃。

唐玄宗,又称李三郎,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玄烨又称其为唐明皇,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其生性果敢,通晓音律,在位时期,注意拨乱反正,励精图治,开创了太元盛世。可惜晚年时期,因一举动导致口碑尽毁,给有人留下无数笑谈。

那时,唐玄宗有着后宫佳丽三千还不满足,听人说儿子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不顾礼节,于天宝四载八月,册杨玉环为贵妃。

杨玉环作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妃,虽只有贵妃之称,却坐拥皇后之实,由此可见玄宗对其有多宠爱了。想当年,仅凭千里送荔枝的故事,就成为当时的笑谈,更是被杜牧写进诗集中流传上千年。

那么,为何杨玉环不顾天下人的议论,也要非吃荔枝不可呢?而吃荔枝的杨贵妃,是否又应该为唐朝的衰落承担责任?

杨贵妃与荔枝故事

首先就杨贵妃吃荔枝这件事来说,或许是吃荔枝的同时,也是她维系君王宠爱的必备要素之一。相传杨玉环如花似玉的美貌与她独家的养颜秘方密切相关,其一秘方就是吃荔枝,服人参。

荔枝,具有益心脾,益气益色的功效;人参具有补五脏,益气血的功效,食补对贵妃“凝脂”般的肌肤功不可没,这样少女般的容颜怎能不让玄宗怜惜和宠爱呢?

杜牧在《过华清宫》中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杜牧的诗中可见这位大唐皇帝对其可谓是专宠了,为博贵妃一笑,派人从达县运来荔枝进贡长安献给贵妃。也难怪白居易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赞其美貌。

当然,除了养颜功效外,荔枝的珍贵和味道鲜美也成为杨贵妃所追捧的对象。

唐贵妃对荔枝情有独钟,在《唐国史补》中就有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荔枝多见于南方,广东是荔枝分部最多的省份,贵妃所食荔枝究竟来自何方,至今也未定论,据推测大都来自泸州、嘉州、南海等地。

但根据《唐书》记载,玄宗和贵妃并未在夏天去过华清池避暑,而荔枝只有在夏天才成熟,且荔枝生性娇气,白居易在《枝图序》中曾言“离枝七日,则色香味尽去矣”,从南方运到长安之后荔枝早已不再新鲜、美味。那杨玉环怎会吃得上如此美味荔枝呢?更何谈偏爱荔枝呢?

也有人表示杨贵妃是很有可能吃上新鲜荔枝的。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如果确如其所言,按照“八百里加急”的速度,3天内荔枝就可以送达长安。况且,当时涪陵(四川)也有种植荔枝,如果杨贵妃所食荔枝来自涪陵,那么按照涪陵与西安的距离来算,杨玉环就能够吃上荔枝。

不论贵妃是否偏爱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是否有夸大其词的成分,这可能是了为了突出玄宗对贵妃爱之深切吧。但可能正因为玄宗对贵妃过分宠溺,所以才说唐玄宗贪图享乐、不理朝政,使唐朝由开元盛世渐而衰败,杨玉环也因此负上了“红颜祸水”的骂名。

红颜祸水,玄宗无奈赐死杨贵妃

尽管唐玄宗爱美人,但在当属安史之乱的背景下,玄宗听信高力士谗言,说是杨国忠与胡人勾结谋反,玄宗当时也无计可施,为稳定军心,先是杀死贵妃之兄杨国忠,杨贵妃自然也是逃不了干系,所以唐玄宗忍痛割爱,于马嵬坡赐杨玉环三尺白绫自缢。

杨玉环之死就能挽救已经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吗?事实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局已定,美人之死只不过是续命丹,而非救命稻草。

自古帝王最无情,聪明的玉环应该料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君王爱美人,更爱江山,当二者冲突时,红颜自然是政治的牺牲品。唐贵妃也成了玄宗的替罪羔羊。

玄宗最终结局,大唐江山终落谁手

马嵬坡兵变后,太子李亨在郭子仪等人的支持下被拥为唐肃宗。随后李隆基被软禁,公元762年,享年78岁的李隆基去世。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由此看出,经过安史之乱,节度使专权造成的藩镇势力群起,中央集权日益削弱,唐朝边境不再稳定。人们的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深受影响,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也是陷入混乱,从此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后的唐朝还延续了150余年之久。先后有宪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等皇帝,试图力挽狂澜,也出现过像在唐宣宗李忱时期短暂的落日余辉,他重新征服西域,延续了唐朝寿命。可惜,在内忧外患国力衰退的局面下,他们再怎么试图振兴大唐,最终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最终,黄巢起义影响其根基大唐灭亡。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果封建王朝的帝王们能够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或许改朝换代的进程就不会来得这么快。作为帝王的女人本身就是不幸的,如果唐贵妃与唐玄宗是平凡夫妻如董永和七仙女一般恩爱,这将是一段旷世佳话,那有什么“红颜祸水”之谈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天下长河》人物7:纵用阿席熙,康熙“难以启齿”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天下长河》热播至今,口碑从9.2下滑到8.7,原因是观众们看得太“憋屈”,靳辅陈璜实心用事屡遭打击,如阿席熙之辈贪婪枉法却稳坐官位。历史上康熙对阿席熙的“纵容”也是真实的,但皇帝却有“难以启齿”的秘密。提前要说的是,《天下长河》中的阿席熙到了康熙23年还没有明确被皇帝罢免,实际上在康熙20年,也就

  • 最恨湖南三伏天的古代人竟是柳宗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柳宗元。柳宗元,公元805年(唐贞元二十一年)被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位于现在的湖南省零陵县,潇、湘二水于此汇合,所以雅称“潇湘”。但在唐代,这里荒凉偏僻,野兽时常出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就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柳宗元有多恨湖南的三伏天?工作学习不积极,总想睡觉,天热害的(“

  • 时隔21年,重温《康熙王朝》,终于读懂了康熙罚容妃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以下内容主要参考《康熙王朝》!作为康熙最受宠爱的妃子之一,虽然比不上皇后,但在后宫对康熙和孝庄都非常好,就是因为这个,最终造成了她悲剧的后半生。康熙王妃被贬到康熙刷马桶,成为内廷有名的“荣婆”,主要源于两次大变故。01葛尔丹事件作为《康熙王朝》中最有名的几大战役,平定葛尔丹也被称为康熙一生中最主要的

  • 皇帝的称呼:为何唐朝以前是庙号,到了明清却成了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庙号:国家有重要贡献的天子死后由后代君王供奉于单独的家庙,数代之后,就会有很多先祖。如果太庙的家庙太多便会有祭祀上的困难,为了保留对国家贡献最大的先祖,而给他们设置庙号。有庙号的将会在太庙中永远单独祭祀,而没有庙号的在数代之后就会毁去原庙将多位先祖进行合祀,称之为“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皇帝和天子

  • 曾国藩: 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净。 忍受得住万千事情的烦恼,便能收获心灵的宁静。 曾国藩说过,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他的忍耐之心可以从很多事情上看出来。曾国藩进京参加会试,曾两度名落孙山,但他并未就此放弃,而是愈加努力,终于在第三次一举中第。他虽为一介书生,却战胜了自己的劣势,带领湘军攻克了太平天

  • 李世民二十四平定天下,一生征战沙场,他的军事水平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位皇帝,在历史上,李世民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历史上能够媲美李世民的皇帝,可是不多见的。要知道李世民一生几乎都在征战,当了皇帝之后的李世民没有安享太平,反而是对西域进行征战。李世民18岁的时候就参加了起义军,也就是李渊的起义军。当时的李家在太原起兵,这时候就是隋朝

  • 以诸葛亮自比的左宗棠,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字季高 ,号湘上农人。晚清 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 晚清“中兴四名臣”。而这么一个厉害的历史人物,其实是一个大器晚成之人。 第二次会试不中后,左宗棠辞去“誊录”官职,回乡在醴陵渌江书院任主讲,同时留心经世致用之学。1938年

  • 英国国王收到乾隆的一道圣旨,这道圣旨让乔治三世笑掉了假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可谓是非常的厉害,在他的统治下,乾隆时代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强的一个时代。但是十八世纪的欧洲正在进行了工业革命,欧洲的实力迅速上升,把乾隆统治的时代放到整个世界去对比,又显得乾隆的统治很是失败。然而闭关锁国的清朝并不知道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动地的变化。乾隆还在洋洋自喜,不把世界其他国家放在眼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377 甘露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NO.377为此,李训特意秘密召来了自己的几个亲信——宰相舒元舆、户部尚书王璠、大理卿郭行余、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京兆少尹罗立言、御史中丞李孝本,直言不讳地对他们说:如果按照此前的方案,事成之后,首功将归于郑注,这样一来,我们的所作所为,岂不是成了聋子放炮仗——好处都是别人的!不如撇开他,我们自己干

  • 重温《孝庄秘史》,皇太极非要得到大玉儿,4个目的卑鄙又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要拉拢更多的人皇太极虽然是皇帝,但也需要笼络各部落。在娶大她之前,他的这个宝座只是坐在上面,名不正言不顺。皇位本身就是多尔衮的,所以皇太极很不服气。阿敏和芒古尔泰不能接受多尔衮这个他们利益集团之外的外人,来做在他们头上。皇太极是自己人。为了继续利用阿敏和芒古台的力量,慈禧太后不得不让他们共同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