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时隔21年,重温《康熙王朝》,终于读懂了康熙罚容妃的无奈

时隔21年,重温《康熙王朝》,终于读懂了康熙罚容妃的无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37 更新时间:2024/2/6 18:56:35

以下内容主要参考《康熙朝》!

作为康熙最受宠爱的妃子之一,虽然比不上皇后,但在后宫对康熙孝庄都非好,就是因为这个,最终造成了她悲剧的后半生。

康熙王妃被贬到康熙刷马桶,成为内廷有名的“荣婆”,主要源于两次大变故。

01葛尔丹事件作为《康熙王朝》中最有名的几大战役,平定葛尔丹也被称为康熙一生中最主要的功绩之一,其影响力不亚于平定三藩之乱。

对康熙来说,平定葛尔丹,比三藩困难得多,他必须先和亲再动手。 不是温柔的手,那个时候康熙没有能力发动这样的大战。

从康熙九年葛尔丹回到部落,逐渐掌权到康熙三十六年被杀,二十多年间康熙亲征了几次,才算平定。 可以想象他有多坚强。

康熙为了在早期稳定葛尔丹,选择了蓝琪琪作为父母。

青琪儿又是容妃的女儿,是康熙最喜欢的女儿之一,但为了江山社稷,康熙不得不选择青琪儿。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告诉古尔丹。 我把我最喜欢的女儿给了你。 你必须停止了。 二是稳定古尔丹。 或者说,你想同化古尔丹。

《康熙王朝》年间,葛尔丹进京当侍从,一眼就看上了青琪儿。 这也促使后来的葛尔丹康熙提亲,指名青琪儿。

康熙有苦说不出口,只能藏在心里。

遗憾的是,虽然蓝琪结婚生子,但葛尔丹依然没有停止,一有机会就向东进军。

因此,康熙在第三次葛尔丹亲征中将他杀死后,试图将青琪儿女带回去,但每人都牵着马和儿女行尸走远了。

这对康熙来说,很失落,本来就是豪迈的志气,终于杀了心腹大患,终于可以把蓝琪这个在自己心中念叨了无数年的人带回去,这一刻,随风飘荡。

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向容妃这个把女儿看得很重要的人解释了,毕竟错的是他。

在国家,他没错,在家里,他错了。

02废太子事件亲征葛尔丹获胜,大清不再有大战。 这时,康熙打算平定内部不稳定因素——废太子,重新选择新君。

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从来没有废除。

理由很简单。 那是因为大战还没有结束,几十年太子势力强大,如果自己亲征外国,废太子一党从中作乱,一战就很有可能决定乾坤。

自己这个你,成了孤立的太上皇。

所以,在外部因素下,内部因素很明显,能拖一天就是一天。

多亏了这种拖动,容妃成了被抛弃的棋子,沦落成了容婆。

康熙远征结束后,接到孝庄和苏麻拉姑去世的消息,赶到会京也是因为容妃为了保住太子而对抗。

这是孝庄自己立下的懿旨,康熙不得不听从。

康熙前半生是孝庄养育的,对于这位祖先,康熙毫不怀疑和反对,唯独废太子一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为了维护自己“孝”的称号,康熙必须否定懿旨的存在。 这样一来,得到懿旨的容妃就成了狡猾的诏书的“犯人”。

后来康熙诬陷容妃,传达祖懿旨,罚她洗便器。 一洗就是14年。

清朝现在被很多人骂了,有些人确实做得非常好。 那就是孝道,历代与清朝相媲美的人真的不多。

清朝皇帝把孝顺放在首位,但照皇帝的说法,每天早上去打招呼,傍晚去打招呼,这在哪个朝代都是只有清朝一个人做的。

康熙作为“清圣祖”,是入关后最伟大的帝王、最受期待的帝王,是清代大一统的真正奠基人,必须为后人留下基调。

这是很多王朝,用同样的方法,很多时候,“祖”留下的规矩,只要不是后人、超级愚君,几乎没有人会破坏这样的规矩。

康熙欲孝治天下,不能否定孝庄的懿旨。 如果要否定的话,根本的做法是否定听取懿旨的人的虚假传闻。

03合葬陵墓容妃成为荣老太后,一直是个心愿。 作为王妃,我不明白康熙为什么要这么做。 明明自己是奉旨,最终却成了伪传懿旨的人。

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明白了,也知道了康熙的痛苦,所以他不是愤懑,而是想和康熙再见面。

可惜康熙害怕了,又害怕见面!

一是害怕再次提到孝庄懿旨,自己除了杀之外别无选择。 二是害怕问青琪儿,在远去的那一刻,康熙知道了自己最喜欢的女儿,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如果和容妃重逢,自己该怎么办。

电影里蓝琪几次回来探望,对容妃来说已经够奢侈了。 蓝琪琪向康熙求情,因为这个秘密,他没能答应。 所有的痛苦,即使他背过身去,被所有人误解

亲手送出,只是为了短暂的和平,还想再接,太奢侈了。

所以,无论是保守孝庄懿旨这个秘密,还是蓝琪琪,康熙都见不到容妃。 不是不爱,而是做不到。 他首先是国王,其次是孙子、丈夫和父亲。

容妃去世后,康熙瞬间黯然神伤,有一点解脱,甚至有一点没落和喜悦。

容妃之苦,他知道,只要在世界上多活一天,就多了一桩罪,反而死了,对容妃来说才是真正的解脱。

康熙已经准备好了容妃去世后的一切,看到容妃刷马桶的宫廷内监都被杀下葬,同时作为孝慈仁皇后葬在自己的陵墓里。

一人之孝,一人之慈,一人之仁,已足以说明容妃的一生是多么伟大,可惜,国家天下,康熙是你,不能有任污点。

就像片尾曲《大男人》的歌词一样,大男人难做,怎么辛苦也不说,躺着自己抚摸悲伤,大男人难做,在风险中也很执着,孩子藏在心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帝的称呼:为何唐朝以前是庙号,到了明清却成了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庙号:国家有重要贡献的天子死后由后代君王供奉于单独的家庙,数代之后,就会有很多先祖。如果太庙的家庙太多便会有祭祀上的困难,为了保留对国家贡献最大的先祖,而给他们设置庙号。有庙号的将会在太庙中永远单独祭祀,而没有庙号的在数代之后就会毁去原庙将多位先祖进行合祀,称之为“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皇帝和天子

  • 曾国藩: 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净。 忍受得住万千事情的烦恼,便能收获心灵的宁静。 曾国藩说过,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他的忍耐之心可以从很多事情上看出来。曾国藩进京参加会试,曾两度名落孙山,但他并未就此放弃,而是愈加努力,终于在第三次一举中第。他虽为一介书生,却战胜了自己的劣势,带领湘军攻克了太平天

  • 李世民二十四平定天下,一生征战沙场,他的军事水平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位皇帝,在历史上,李世民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历史上能够媲美李世民的皇帝,可是不多见的。要知道李世民一生几乎都在征战,当了皇帝之后的李世民没有安享太平,反而是对西域进行征战。李世民18岁的时候就参加了起义军,也就是李渊的起义军。当时的李家在太原起兵,这时候就是隋朝

  • 以诸葛亮自比的左宗棠,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字季高 ,号湘上农人。晚清 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 晚清“中兴四名臣”。而这么一个厉害的历史人物,其实是一个大器晚成之人。 第二次会试不中后,左宗棠辞去“誊录”官职,回乡在醴陵渌江书院任主讲,同时留心经世致用之学。1938年

  • 英国国王收到乾隆的一道圣旨,这道圣旨让乔治三世笑掉了假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可谓是非常的厉害,在他的统治下,乾隆时代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强的一个时代。但是十八世纪的欧洲正在进行了工业革命,欧洲的实力迅速上升,把乾隆统治的时代放到整个世界去对比,又显得乾隆的统治很是失败。然而闭关锁国的清朝并不知道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动地的变化。乾隆还在洋洋自喜,不把世界其他国家放在眼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377 甘露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NO.377为此,李训特意秘密召来了自己的几个亲信——宰相舒元舆、户部尚书王璠、大理卿郭行余、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京兆少尹罗立言、御史中丞李孝本,直言不讳地对他们说:如果按照此前的方案,事成之后,首功将归于郑注,这样一来,我们的所作所为,岂不是成了聋子放炮仗——好处都是别人的!不如撇开他,我们自己干

  • 重温《孝庄秘史》,皇太极非要得到大玉儿,4个目的卑鄙又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要拉拢更多的人皇太极虽然是皇帝,但也需要笼络各部落。在娶大她之前,他的这个宝座只是坐在上面,名不正言不顺。皇位本身就是多尔衮的,所以皇太极很不服气。阿敏和芒古尔泰不能接受多尔衮这个他们利益集团之外的外人,来做在他们头上。皇太极是自己人。为了继续利用阿敏和芒古台的力量,慈禧太后不得不让他们共同执

  • 鹿文化日用而不自知,传教先锋伙同列强偷盗和灭绝中国鹿种,却在欧洲冠以新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龙角的最初形象来源于鹿角。鹿角?为什么是鹿角,而不是其他的兽类的角呢?因为,普天之下,唯有鹿角暗合阴阳,颇为神奇。鹿角还能暗合阴阳?不就是一对角吗,鹿角胶都吃了不少了,鹿角霜也不少见,鹿角这玩意儿居然还有什么神奇之处?首先,鹿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种头上的角掉落以后还能重新再长出来的生物。也就是说

  • 民间故事:雍正杀师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结义兄弟中,老大是一个和尚,江湖上称他“黑背金牛”。此僧武艺出神入化,能练剑如丸,藏于口中,用时则从口中吐出,光华万丈如长虹;更能练剑如芥子,匿于指甲之中,用时掷于空中。小达子对大师兄的这两样绝技佩服得不得了,常常好酒好肉伺候,希望有朝一日能将这“绝活儿”学到手。大师兄五十来岁,虽说是酒肉和尚,但为

  • 唐高宗娶了两个日本公主,看见她们化妆后,大喊:抓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那会,我们是天朝上国,而日本却是蛮夷之地,他们便会派人来中国觐见皇帝,送上一些宝物。唐朝皇帝也会表现出自己的慷慨,给予他们远超过他们礼物的回礼,所以来觐见唐朝皇帝,实际上是一个稳赚不亏的买卖。与此同时,日本人也会进而学习一下中国的先进技术,回到国家后好普及,才能带动他们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不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