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77
为此,李训特意秘密召来了自己的几个亲信——宰相舒元舆、户部尚书王璠、大理卿郭行余、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京兆少尹罗立言、御史中丞李孝本,直言不讳地对他们说:如果按照此前的方案,事成之后,首功将归于郑注,这样一来,我们的所作所为,岂不是成了聋子放炮仗——好处都是别人的!不如撇开他,我们自己干!
一番头脑风暴后,新的方案出炉了。
按照这个方案,户部尚书王璠、大理卿郭行余将外调,分别出任邠宁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两人以赴镇需要保护为名,从邠宁和河东调来数百精兵,作为这次行动的主力,加上韩约手下的金吾卫以及罗立言、李孝本所能调动的京兆府、御史台的吏卒,就在长安行动,一举诛杀以仇士良为首的全部宦官!
行动的日期,则定在了十一月二十一日,比之前和郑注商定的日期整整提前了六天!
那么,皇帝李昂会同意李训这个新方案吗?
从后来发生的事看,他显然是同意的。
这也符合他的个性。
应该说,李昂这个人有着不少的长处,比如志向远大,谦虚礼貌,爱好学习,博览群书,睡觉不打呼噜,吃饭不吧唧嘴,放屁不脸红……,但他也有一个致命的短处——缺乏主见,耳根子软,常常听风就是风,听雨就是雨,听别人说喝红酒能软化血管就拼命喝红酒,听别人说喝秋天的第一杯童子尿能养生就拼命喝尿……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装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木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
同理,李昂成就的多少,也并不取决于他的优点,而取决于他的短处!
事实上,正是由于他不够坚定,临时改变了主意,才导致了那起对后来的历史影响极为深远的灾难性的大事件——甘露之变!
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
这天一早,皇帝李昂照常在大明宫紫宸殿举行早朝。
紫宸殿位于大明宫的中轴线上,是大明宫三大殿(从南到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之一。
三大殿中,含元殿规模最为宏大,一般只有大的礼仪活动才会在这里举行,比如每年元日(正月初一)的朝贺等,日常的朝会通常在宣政殿或紫宸殿举行,而唐朝后期则多在紫宸殿,李昂当然也不例外。
按照惯例,朝会开始前,负责宫城警戒的金吾将军应该奏报内外平安。
但这次,时任左金吾卫大将军的韩约却没有这么干。
他的奏报是这样的:左金吾衙署后院的石榴树上,昨夜降下甘露,臣向陛下表示祝贺!
甘露在古代是一种难得的祥瑞,象征着太平盛世的到来。
不过,甘露到底是什么东西,史籍上似乎并未明确记载,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甘露的介绍是这样的: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
看懂了吗?
我反正没看懂。
什么“神灵之精”、“仁瑞之泽”之类的,每个字我都认识,可连起来我真不知道这是什么。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越是一般人看不懂的东西往往越是让人感到高级。
相对论是这样。
《时间简史》是这样。
甘露也是这样。
也许正是因为甘露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充满了神秘感,古人才会对这种祥瑞顶礼膜拜,深信不疑。
因此,在听到韩约的话后,李训、舒元舆、王涯、贾餗四位位宰相立即率文武百官向皇帝道贺。
李昂当然也很激动,或者说表现得很激动:甘露世所罕见,竟在此时出现,此乃国之大幸,必须隆重纪念!
李训、舒元舆趁机劝皇帝亲自前去观看。
李昂点了点头,随即宣布暂停当日的朝会,百官随驾一起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