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人生的成败在于“入局”

曾国藩:人生的成败在于“入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42 更新时间:2024/1/23 17:21:19

曾国藩无疑是一个入局且最成功的一个,为大清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61岁,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最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传统儒士,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弃文从武,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转型为入朝局的国家栋梁。

曾国藩的时代,乾隆嘉庆之后的清王朝,由于贪污腐败的极度恶化,由极盛迅速走向衰败。八旗兵、绿营军的腐败致使白莲教的兴起。

西方列强又看到了东方这块肥肉,无耻的伺机侵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划开了列强入侵中华的口子。可谓是内忧外患,清廷岌岌可危。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才能有改变的希望。

入局后的曾国藩,定下了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迅速吸引聚集了湘军集团的书生骨干分子。他不爱财,也不爱命,受到皇帝的限制、大臣的排挤,承受辱骂、责难、批评,背负 卖国贼、伪道学、杀人狂的恶名,在局中做一名自始至终的人可谓是难上之难。

大家一直想弄明白曾国藩怎么会没有一点私心?他的做事原则又在哪里?

曾国藩自己曾经说过,贪恋名利之人,其内心多是自私,心胸多为狭隘。他是如何放弃名利与私欲的呢?

缘由很简单,那是因为他的志向与坚守:我的志向是圣贤,这是因为受到了唐鉴倭仁两位贵人的点拨,使得深谙儒释之精髓的我找到了在世的定位与追求的乐趣,明白了“静”字在世俗中的作用。也明白了坚守才是思想不动摇,不生自私与邪念的约束之法。

人在世上走一遭是挺不容易的,所以, 既然来了,就要做好入世的心态。入世也可做入局,只有入局了,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所成就。

这是曾国藩给李鸿章讲过的一个小故事,他常常讲给自己的子孙听:

一老翁请客,让儿子买些果蔬,很久未回。老翁便到到村口看,见儿子挑着菜担与一个挑京货的汉子在一条田间狭窄的水路上对峙。

田埂窄,两人无法同时通过。老翁说家中有客,儿子身材矮小,下水必湿担子,汉子身材魁梧,下水不会沾湿担子,请汉子下水田稍避。

汉子说,你儿子挑的是果蔬,浸湿没关系,他是京广贵货,浸湿一文不值。于是老翁就近对汉子说:“这样,我下田,你将担放在我头上,等你空身而过,再给你。”

边说边解衣脱鞋。汉子见此,过意不去,当即下田避让,争执就此消散。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入局的道理: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身负责,才能有成事得可能。无论做任何事,入局很重要!

古人处在艰难忧患的时候,也正是道德学业长进的时候,其功显现在胸怀坦荡上,其效体现在身体健康上。

一心圣贤生死无畏的追求,只有局中人才能明白我的行为不是为私。

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为佛家,关键都是在他们经历大磨难的时候,能把心放宽,滋养灵活,有活泼泼的胸襟,有坦荡荡的心境,把“遇事能静”的心态放到正位,身体上虽然受到外界的伤害,但没有感到不适,更引发内心的伤痛,伤害自己。一心走自己的道,勇往直前,心无旁骛,超脱凡尘俗世的牵绊。

曾国藩在回想起自己前半生的荣考生涯,不禁暗自欣喜:我10岁熟读《五经》,开学八股文,文采略有小成,一次家宴小试牛刀作“共登青云梯”喜获欧阳先生暗许其女。

23岁初到考场如愿以偿中的秀才。然秀才并非我凌云之志,便惜别新婚之妻,背井离乡走上了科考之路。

然而,好事多磨,中举之后,长沙会馆的潜心修习使得自己大开眼界,两次进士之旅均名落孙山,此时才感觉到自己功力还尚浅,须下苦功夫。

此时,韩愈的文章走进了我的生命,他的文章格式条框少了许多,更利于作者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读起来也生动灵活,气云非凡。此时才明白写作如人生,行于套,而又出于限。

四年后我卷土重来,三次进京赶考,此时已囊中羞涩,借友二十二串钱为路费,终中进士,后得朝考一等二名,入翰林院当了庶吉士。

由于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的形式所迫,使得自己弃笔从戎,奈何大道使然,必有所作为。有人说我狠,令酷无情,我也承认。可是要知道,治理一个国家,维护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捍卫大多数孱弱百姓的利益,我以为,恩威并施,刚柔相济才是前进之道。

另外,弱国无外交,在当时的环境下,一谓的“和议”也只是休养生息的权宜之计。卖国求荣亦不是我的选择。

局外人是没有资格评价局内人的,人生的成功在于入局!

转自曾国藩读书会,图文版权归原作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睢阳之战:战前有四万户,到叛军破城而入时,存活的只有四百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韩愈曾评价这次战役说“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者?”。其惨烈程度也可见一斑了,那就随笔者一起探究一下这场最惨烈的战争。首先看交战前,《资治通鉴》记载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下:唐军:巡初守睢阳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叛军:子奇以归、檀及

  • 原创「影视感悟」《雍正王朝》中蕴含的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人眼中,会有不同的见解。就像对于《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有的人从中品读出了历史沧桑,有的人从中看到了权谋和斗争,还有的人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纵观此剧,因为涉及了太多性格各异的角色人物,因此通过观摩这些角色相互之间的交往,还能品读出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1、那些给予你十分关怀的人,

  • 武则天为何要把江山还给李家?不是傻,是她发现了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要从武则天复杂的身世背景和她的感情世界说起了。武则天本人的身世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她是山西省文水生人,与李家的渊源,其实从上一辈就开始有了交集,那时候唐高祖李渊还没有成就大业的时候,屈居于河东地区,多亏了武家的家境殷实,而武则天的父亲又很赏识李渊,多次留他在家中居住,慢慢成为了朋友。而后来李渊在太

  • 和珅被抄家产清单曝光!有846个价值亿元的宝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家产清单和珅被抄家时,据《嘉庆四年正月丁卯抄检和相府物品清单》记载,从其府中抄出财物如下:屋宇:3000间。正屋7进33间;徽式1所62间;花园台楼42座;侧室1所52间;钦赐花园1所64座;更楼12座;杂房130间;瓷器库1所;锡器库1所;珍馐房1所16间;铁黎紫檀房6间;玻璃器皿库1所;药材

  • 李隆基为何会从李瑁的身边抢走杨玉环,李瑁后来是怎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隆基一生经历了好几场政变,这才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曾经是一个雄才伟略、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一手将李唐从渐渐崩溃的边缘给拽了回来,然后又一手为李唐开创了“开元盛世”。只可惜,他虽然将李唐盛世推到了顶峰,最后却又一手将李唐带上了下坡路。李隆基是凭发动政变才夺到了权,也许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也会被自己的儿

  • 《天下长河》中靳辅的结局令人唏嘘,康熙的权术令人胆寒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目前电视剧也接近尾声,剧中人物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结局。其中治河首要功臣靳辅在真实的历史上又是什么下场,能否在朝堂上全身而退?御史郭琇上疏弹奏靳辅,说:“靳辅治河多年,几无成效,皇上爱民,开浚下河,欲拯淮、杨七州县百姓,而靳辅听信幕僚陈潢,百般阻挠,宜加惩处。”就这样,康熙将河道总督靳辅革职,让他回乡

  • 辛亥革命中的福建乡贤—林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推翻两千年封建帝制,唤醒四万万儿女同胞。辛亥百年,追寻两岸共同的记忆,让我们记住这些人,那些事。台湾学者朱西宁曾说,香山翠亨闽侯凤岗具是山明水秀之乡,灵气所中之地,变出了孙逸仙、林子超这民国开国的两位元勋大贤。林森公就出生在这里。当时孙中山是开国民生大总统,林森是开国参议院议长、首任议长。所以学者把

  • 李渊的野心有多大?把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历史上哪个朝代是我们历史上最灿烂的朝代,那么很多人都会选择唐朝,唐朝的建立故事也是颇为的传奇,在还没有建立唐朝的时候,李渊的野心也由自己儿子的名字所表现了出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渊祖父是南北朝时期的大将军,地位十分的尊贵,李渊的父亲后来在朝代更迭当中成为了北周的大将军,可见李渊的家族一

  • 雍正皇帝有多刻薄寡恩?这家铁帽子王,直到清朝灭亡都没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 清朝入关后(不计算清军入关前的历史),一共有10个皇帝登基,统治历史长达267年,而在这十个皇帝当中,康熙和乾隆皇帝最为出名,毕竟大名鼎鼎的康乾盛世就发生在他们的统治时期。但有意思的是,在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之间,其实还存在着一个对清朝统治具有深远影响的皇帝,那就是雍正皇帝,他是康熙的儿子,乾隆

  • 李治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1000年后揭开谜团:墓中壁画不光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等级十分严格,一般是绝对不会允许出现不符合自己等级的事情,但在唐朝时期,却有着一位公主,在死后却享受着皇后级别的待遇,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起公主拥有皇后墓葬的记载。而这位公主就是唐高宗李治的妹妹新城公主,新城公主虽然贵为公主,但是自己的人生却不能够自己支配,婚嫁之后的新城公主婚姻并不幸福,在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