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劫掠广州城:隋唐时期的海南岛波斯社区

劫掠广州城:隋唐时期的海南岛波斯社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091 更新时间:2024/2/6 18:38:26

公元758年,偌大的唐帝国依旧为安史之乱所困,战线遍布治下的多个区域。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集中于北方各州,以至于将除此之外的其他地方都选择性忘记。因而,当岭南爆发出大食、波斯兵众洗劫广州事件,明知吃亏的朝廷也仅仅能表达出漠不关心。

多年来,关于此次劫掠事件的肇事者,一直让学究们争论不休。因为有种种迹象表明,所谓的大食、波斯兵众可能并非来自远方, 而恰恰起始于脚跟前的宝岛海南。

唐朝的南方统御逻辑

唐朝的帝国核心 始终位于长安等北方重镇

公元7世纪初,大唐王朝由源自关陇军事集团的李氏初创,并以极短时间就将前朝的普六茹家族江山给盘踞下来。由于统治集团的地域局限,以及当时经济的区域偏重,定都长安的新君往往对江南事物不太上心。不仅没有部署重兵压境,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比前人更为松弛。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岭南山区,几乎对原先的酋帅土司领都予以直接认定。

此后,唐朝又将大部分军事资源都堆砌于淮河以北,先后同突厥、高句丽和部分西域国家发生严重冲突。通过3-4代人的不懈努力,总算将王旗查遍大漠草原、东北亚山林与塔里木盆地。直至安史之乱爆发前夕,还有在遥远的河中、克什米尔等中亚腹地征战。

唐朝中前期的军事力量 主要集中于黄河以北

相比之下,王朝对南方各州的诉求就比较宽泛。只要南朝旧部扎堆的荆州不出现叛乱,扬州到太湖平原的漕运保持畅通,就不需要花大力气折腾出快速结果。至于地形更为复杂、习俗差异更为巨大的岭南,则仅仅满足于用少数据点进行委任统治。例如有大量番邦商贾居住的广州,就位于土著人口较少的新开辟三角州上。最大的职能就是管辖帝国的南境贸易,维持着从西江、湘江通向长江的官家主航道。对于土人居多且交通十分不便的粤北、粤西、桂东和琼州海峡两侧,依旧由中央钦定认可的酋帅去代持。 其中又以冯-冼两家的姻亲联盟最为庞大。

事实上,早在关陇集团形成以前,冯家还是忙于中原争霸的北燕国贵胄。整个家族世代生活语胡化混杂的河北沿线,多为熟悉联盟外交手腕的弓马娴熟之士。但在惨遭鲜卑人的北魏灭国后,开始向四处转移求生。其中的一支就选择远遁岭南,利用在北方乱世中练就的军事技能称雄,并与当地的大族冼氏联姻。此后,两家人轮番上位担任集团领袖,先后熬过了陈霸先的末代南朝与隋文帝的天下大业。一直到唐朝初年,还在桂东、粤西和海南岛有极大势力。

主张依附隋唐的冼夫人 就是冯氏南下后的联姻对象

然而,冯-冼家族集团的根深叶茂,还是挡不住吏制帝国的不断侵蚀。特备是在高宗皇帝死后,长安中央开始以各种手段加强地方控制。比如在不直接撕破脸皮的情况下,寄出类似当年汉武帝削弱同姓诸侯的 “推恩令”,让大量贵族子弟到小片封地内担任酋帅。等到多方出现利益冲突,又能以调解人、仲裁方或制裁者形象介入,正式用流官取代土豪贵胄。因而到唐玄宗在位的中后期,设在广州的首府异军突起,成为货币经济最发达、对外贸易最繁荣且国际影响力很高的区域龙头。

与此同时,冯-冼家族集团的某个分支,继续在对岸的海南岛上维持着一亩三分地。由于唐朝官方对方南方经营不太感冒,且过半资源用于疏通大陆上的几条山地要道,所以暂且没可能在岛上采取疾风暴雨式改革。源自雷州半岛的酋帅们也因祸得福,开始运用起绝佳的地理位置,成为南海国际商路上的主要海盗势力。

唐朝时期的岭南与海南岛行政区划分

海南岛上的波斯社区

公元6世纪 萨珊时代的波斯人开始大举进军海洋

在中世纪前期的东方水域,最有势力的国际贸易经营者非波斯人莫属。一方面是由于古典希腊罗马世界的经济衰退,而后来的穆斯林阿拉伯人尚未做好崛起准备。另一方面就国王库思老一世的海上扩张政策,让本来就拥有地利之便的波斯得以填补空缺。尤其是在发兵控制亚丁湾后,几乎能在印度、锡兰和岭南等水域内肆意进出。

在这段容易为后人淡忘的历史中,萨珊波斯充分发挥出贯通东西属性。首先是利用设在亚丁湾的驻军据点,尽可能多的拦截西方竞争者,规避造船不如对方的客观劣势。随后再从展现展国家政策所赋予的财大气粗,将少量漏网之鱼挤压出次大陆市场。当然也不忘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古希腊、阿拉伯船舶工艺,对原本称雄东方的南印度商人形成技术碾压。直至贸易点延伸到唐朝的交州与广州,再选择由赣江流域的南昌进抵扬州、洛阳和长安。相比于经常为白匈奴、粟特或突厥人所阻断的陆上丝绸之路,这无疑是一条看似曲折却更为保险的超车捷径。

中世纪手抄本上的 波斯-阿拉伯商船

公元651年,萨珊帝国为突然蹿起的穆斯林阿拉伯人所灭。但还是有大批商贾滞留于东方各地,甚至反过来招揽本土难民与自己一同组织流亡社区。这些人的后裔,便是直到今天都散布于印度、美国、欧洲和香港等地的帕西人。而在国破家亡的7世纪中期,他们始终在为自己先祖开创的基业奋斗,阻止穆斯林竞争者逐步东进。双方的冲突也就从波斯湾、阿拉伯海扩散至远东,连向来不乐于关注外部事物的唐朝史书都有零星记载。

此外,深入东方的波斯商船也容易为恶劣海况所困。于是,总有落难者被洋流传送至海南岛,并且因各种原因而永久滞留下来。原本就是地方一霸的蛮族酋帅,也很快意识到自己能从中获益颇丰,转而组织船队展开海盗业务。后来因东渡日本而闻名于世的鉴真和尚,就曾被太平洋上的劲风吹至海南水域,并侥幸在上岸后获地方首领冯若芳保护。当时,这片酋帅辖区就在岛屿西南部的振州,正对着常有商船路过的中南半岛沿岸。故而能以各种手法巧取豪夺,甚至发展到用迷信手段为地方上祈求西方商船降临。

唐朝的振州 就位于今日的海南岛西南部

根据鉴真和尚的事后回忆,这位源自大陆冯-冼家族集团的大海盗,每年都会亲自出马劫掠2-3艘波斯商船。因而手中积累着大量金银财宝,以及许多原本要运往广州的高净值商品。例如原产自西亚阿拉伯地区的乳头香,就被他拿来充当灯烛点燃。考虑到彼时的西亚,已经为波斯人拥护的阿巴斯王朝所统治,许多原本先的祆教徒纷纷为利益而选择改宗伊斯兰。所以,这些遭冯氏船队劫掠的商贾当中,必定混有阿拉伯人与波斯穆斯林。

值得一提的是,冯若芳还将历年来抓捕、搜罗的受害者都集中管辖,安排到距领地不远的独立社区中生活。根据当代学者考证,这片位于天涯海角的流放地,正是今日的旅游胜地--三亚。而且在鉴真流落海南时就规模颇大,南北两端相距3天路程、东西两头也要走5天时间,内部又分属为多个村落。但他们在身份上都属于酋帅本人的私产,需要靠技能为奴隶主贡献全部。

南北朝时期的波斯胡商形象

趁乱反攻大陆

唐朝时期的广州城模型

当然,要是冯若芳只满足于岛上称霸,那么其影响力将很难走出海南。但爆发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却让这位首领觉察到自己有机会去染指更多财富。只不过当时的通讯技术有很大欠缺,无法让决策者根据消息做快速反应,区区酋帅也没可能定期领取中央文件。以至于拖拖拉拉到三年后才行动,给人留下一种相互缺乏关联的时空错觉。

公元758年,这支以波斯和阿拉伯奴隶为主体的海盗舰队,突然出现在广州城下。虽然唐朝中央已在多次胜利后夺回长安、洛阳两京,却仍然要为对付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而截留部队与财税。以至于岭南的地方官大都手中无兵,只能在混乱发生后携属下家眷出逃。海盗们由此更为肆无忌惮,直接将存放于市舶司仓库中的货物一扫而空。甚至把部分停在港口的船只拖走,并不忘在临行前纵火焚烧房屋。

中世纪的穆斯林海盗形象

后世看客若拘泥于官办史料的主干剧情,往往会对这次发生于岭南的劫掠感到摸不着头脑。因而有早期学者将肇事方归结为留居本地的胡商,认定是他们因商业问题而与地方大员产生出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只要对唐朝时期的情况稍加了解,就能明白此言论有多么魔幻而可笑。因为广州的繁荣壮大本身,就仰仗于招揽列国胡商来发展贸易经济。早年的波斯遗民与阿拉伯竞争者势如水火,也仅仅是在港口外的水面爆发血拼,根本没想过让世仇波及至岸上。如今关系已趋于吻合,更没有动力为商业纠纷而砸掉市场本身。接到报告的长安宫廷,也没有因这桩恶性事件而颁布绝罚令,足以从侧面说明问题。

再者,有学者判断肇事方为支援唐朝平叛的阿拉伯雇佣军。但却忽略了该群体是由中亚商路进入内地,多为几代镇守河中的军事移民,所以对隔绝于千里之外的海路没有任何清晰认识。而且这批总数约为3000人的客军,如何从数万拥唐联军的眼皮子低下从容脱离?又如何能不受阻拦的迅速南下广州?并且在沿途的各关卡不留下点滴冲突记录?!

多年来 洗劫广州的恶名由阿拉伯雇佣军背锅

最后,这次劫掠事件发生于当年9月,并不符合南海地区的季风规律。通常而言,西亚胡商要乘船返回故土,都必须依赖向南吹拂的大风助力。因而出航时间往往在每年的11-12月间到来年的1-2月之间,只有在少数特例中才会提早到10月。倘若突袭广州的海盗真要返回波斯湾流域,恐怕根本不应该在秋季便冒失程。反倒是去近在咫尺的海南岛,只需借助人力通过狭窄的琼州海峡即可。

因此,这场公元758年的劫掠广州风波,就是大海盗冯若芳集团组织的一次“反攻大陆”行动。主要的打击对象为那些同官营市舶司做买卖的西亚胡商,执行者则同样是被迫滞留海南三亚的胡商后裔。但海盗终究不是怀揣有多大野心的政治集团,所以能为短暂的财富激增而感到满足。无论话事人自己有怎样的家族渊源,都不太可能让冲突的性质更上一层。

亚太地区的季风走向变迁图

有意思的是,这轮风波还让广州城的贸易经济陷于凋敝。有小部分胡商选择东进躲避,分别扎根于像泉州、福州、温州和宁波这类当时的二流港口。更多人则反其道而行,选择直接到越南北部的交州上岸。随后再由桂东和湘江之间的内陆商道前行,从而避开了对广州-南昌线路的严重依赖。远在北方的唐德宗也对此感到满意,丝毫不愿意为岭南节度使的痛心疾首而浪费时间。因此,原先的市舶司的重镇直至几十年后才逐渐复兴。

至于逞一时之快的冯氏海盗,只好因自己的本能性失误而同步衰竭。尽管后代还能在岛上据有重要地位,却注定在往后的历史中渐渐默默无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曾国藩:人生的成败在于“入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无疑是一个入局且最成功的一个,为大清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61岁,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最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传统儒士,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弃文从武,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转型为入朝局的国家栋梁。曾国藩的时代,乾隆、嘉庆之后的清王朝,由于贪污腐败的极度恶化,由极盛迅速走向衰败

  • 睢阳之战:战前有四万户,到叛军破城而入时,存活的只有四百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韩愈曾评价这次战役说“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者?”。其惨烈程度也可见一斑了,那就随笔者一起探究一下这场最惨烈的战争。首先看交战前,《资治通鉴》记载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下:唐军:巡初守睢阳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叛军:子奇以归、檀及

  • 原创「影视感悟」《雍正王朝》中蕴含的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人眼中,会有不同的见解。就像对于《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有的人从中品读出了历史沧桑,有的人从中看到了权谋和斗争,还有的人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纵观此剧,因为涉及了太多性格各异的角色人物,因此通过观摩这些角色相互之间的交往,还能品读出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1、那些给予你十分关怀的人,

  • 武则天为何要把江山还给李家?不是傻,是她发现了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要从武则天复杂的身世背景和她的感情世界说起了。武则天本人的身世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她是山西省文水生人,与李家的渊源,其实从上一辈就开始有了交集,那时候唐高祖李渊还没有成就大业的时候,屈居于河东地区,多亏了武家的家境殷实,而武则天的父亲又很赏识李渊,多次留他在家中居住,慢慢成为了朋友。而后来李渊在太

  • 和珅被抄家产清单曝光!有846个价值亿元的宝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家产清单和珅被抄家时,据《嘉庆四年正月丁卯抄检和相府物品清单》记载,从其府中抄出财物如下:屋宇:3000间。正屋7进33间;徽式1所62间;花园台楼42座;侧室1所52间;钦赐花园1所64座;更楼12座;杂房130间;瓷器库1所;锡器库1所;珍馐房1所16间;铁黎紫檀房6间;玻璃器皿库1所;药材

  • 李隆基为何会从李瑁的身边抢走杨玉环,李瑁后来是怎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隆基一生经历了好几场政变,这才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曾经是一个雄才伟略、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一手将李唐从渐渐崩溃的边缘给拽了回来,然后又一手为李唐开创了“开元盛世”。只可惜,他虽然将李唐盛世推到了顶峰,最后却又一手将李唐带上了下坡路。李隆基是凭发动政变才夺到了权,也许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也会被自己的儿

  • 《天下长河》中靳辅的结局令人唏嘘,康熙的权术令人胆寒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目前电视剧也接近尾声,剧中人物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结局。其中治河首要功臣靳辅在真实的历史上又是什么下场,能否在朝堂上全身而退?御史郭琇上疏弹奏靳辅,说:“靳辅治河多年,几无成效,皇上爱民,开浚下河,欲拯淮、杨七州县百姓,而靳辅听信幕僚陈潢,百般阻挠,宜加惩处。”就这样,康熙将河道总督靳辅革职,让他回乡

  • 辛亥革命中的福建乡贤—林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推翻两千年封建帝制,唤醒四万万儿女同胞。辛亥百年,追寻两岸共同的记忆,让我们记住这些人,那些事。台湾学者朱西宁曾说,香山翠亨闽侯凤岗具是山明水秀之乡,灵气所中之地,变出了孙逸仙、林子超这民国开国的两位元勋大贤。林森公就出生在这里。当时孙中山是开国民生大总统,林森是开国参议院议长、首任议长。所以学者把

  • 李渊的野心有多大?把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历史上哪个朝代是我们历史上最灿烂的朝代,那么很多人都会选择唐朝,唐朝的建立故事也是颇为的传奇,在还没有建立唐朝的时候,李渊的野心也由自己儿子的名字所表现了出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渊祖父是南北朝时期的大将军,地位十分的尊贵,李渊的父亲后来在朝代更迭当中成为了北周的大将军,可见李渊的家族一

  • 雍正皇帝有多刻薄寡恩?这家铁帽子王,直到清朝灭亡都没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 清朝入关后(不计算清军入关前的历史),一共有10个皇帝登基,统治历史长达267年,而在这十个皇帝当中,康熙和乾隆皇帝最为出名,毕竟大名鼎鼎的康乾盛世就发生在他们的统治时期。但有意思的是,在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之间,其实还存在着一个对清朝统治具有深远影响的皇帝,那就是雍正皇帝,他是康熙的儿子,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