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曾向明朝提出议和,为何会被拒绝呢?

皇太极曾向明朝提出议和,为何会被拒绝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01 更新时间:2024/3/13 4:00:00

皇太极和明朝议和的事情,发生在1642年。这一年,皇太极和明朝之间发生的,历时两年的松锦大战终于结束了。松锦大战之后,明朝最重要的将领祖大寿洪承畴都相继投降了清军。明朝精心打造的九边军镇的精锐力量,几乎全部被剿灭。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力量的,只有吴三桂驻扎在宁远的三万残兵。关外的防御城池,除了吴三桂宁远的一座孤城外,已经全部丧失殆尽。

也就在这时候,皇太极提出了和明朝议和的想法。但是崇祯最终没有答应,还杀掉了参与议和的陈新甲。这样,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次和清军议和的机会。要知道,1642年的明朝,已经处在危在旦夕的时刻。不仅仅清军已经占据了整个关外之地,只等皇太极一声号令,就往关内打来。而且国内的形势也岌岌可危。李自成已经把西北搅得翻天覆地,张献忠在西南也打得风生水起。可以说,整个国内都不得安宁。

皇太极和明朝的议和条件,后来记载在《清太宗实录》里面。这个议和条件,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内容:一是遇到吉凶大事,双方派使者庆吊。二是明朝要每年给清国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清国则给明朝人参千斤、貂皮千张。三是明朝要把入境的清人送回清国,清国也一样。四是双方重新划分国界,明朝承认清国打下的地盘为清国所有。

这个议和条件中,第一条,实际上是要求明朝要把清国和它摆在平等的地位,而不再是之前的宗藩关系。第二条,不管是不是等价交换,但至少是互相送东西,而不是要求明朝割地赔款。第三条,清国是为了保持人口基数,明朝也不吃亏。第四条,就算明朝不想重新划定国界,但清国已经实际占有了明朝的土地,明朝不承认也没有办法。

总体来说,清朝的这个议和条件,也不算苛刻。而且前面我们也说了,当时明朝正遭受国内农民起义的强力冲击。如果明朝和清军真正能实现和谈,明朝缓过气来,集中力量打击农民军。把农民军消灭以后,再回过头来对待清军,不是更好吗?为何崇祯不这样做呢?

准确地说,实际上崇祯并没有不答应,当时他也悄悄派了边关大将陈新甲去和皇太极谈判。陈新甲又推荐马绍愉、李御兰具体去和皇太极谈判。马绍愉、李御兰去了清国后,皇太极看见并没有崇祯皇帝给他的国书,很不高兴,说明朝不诚心。马绍愉、李御兰只得回到塔山,把清国议和的条件,带信给陈新甲。而陈新甲并没有引起重视,随手放在桌上,结果这件事泄露了出去。

朝中大臣知道后,都纷纷上奏表示反对。崇祯在这时候,也不好意思说“议和”这事是他让陈新甲他们去干的,于是把陈新甲抓起来,后来又把他处死。陈新甲一方面当了崇祯皇帝的替死鬼,同时也是他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好,造成了事情的泄露。也就是说,算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不过,从崇祯皇帝羞羞答答做事情的作风来看,他当时在议和这件事上,表现得确实不够坚决。那么,崇祯当时为什么表现得不够坚决呢?

当然了,面子思想崇祯肯定是有的。毕竟明朝一直号称上邦大国,结果一个“藩属国”打下它不少土地后,它居然承认这些土地确实归人家所有,承认这个“藩属国”具有和它平等的关系。无论如何,这是非常失面子的事情。后来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外的时候,也和崇祯有过谈判,希望崇祯封他为西北王,这样他就撤军。当时崇祯也不同意。一个造反的“贼”被他封为王,这是崇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受的。

不过,面子思想其实是很少的一部分,实际上,崇祯皇帝也明白,和皇太极和谈,是根本没有用的。当时皇太极之所以要和谈,其实也是因为他明白,明朝的力量还非常强大,要想一鼓作气灭掉明朝,还是很难的。如果明朝一直在边关囤积重兵,清军打进关来,实在是很困难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明朝能够把边关的军队调去攻打农民军。这样清军才会有机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皇太极所提的条件就不可能太过分,他是希望能够尽快达成,等待明朝新的行动。崇祯也明白皇太极的阴谋,加上崇祯又多疑好面子,因此最终这件事没有做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江东十二虎臣里有没有东吴第一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江东十二虎臣里有没有东吴第一虎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蒋干过江前来劝降,周瑜大群英会,饮至半酣,与老同学携手步出帐外,边巡视边问道:“吾之军士,颇雄壮否?”蒋干脱口回答:“真熊虎之士也。”这是小说中的一幕,却生动刻画了江东猛将如云的场景。那么在东吴阵营里的诸

  • 斯蒂芬孙:火车之父,铁路蒸汽机车发明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斯蒂芬孙,铁路蒸汽机,历史解密

    1781年6月9日,乔治·史蒂芬孙在英国东北部的纽卡斯尔市郊出生。乔治的父亲是老式蒸汽抽水机的司炉,母亲是当地一位染工的女儿,两人都不识字,乔治是他们六个孩子中的第二个。由于家境十分穷苦,乔治作为稍大点儿的孩子,从很小时就担负起照看弟弟妹妹的责任。八岁那年,乔治做了他的第一份工作:照看家门前的木制路

  • 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至今还有哪些?为什么没有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君主专制政体,君主制,历史解密

    在中东波斯湾地区,有六个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沙特、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这六个国家的君主专制政体虽然受到民主卫士的诟病,但直到今天他们仍高举着王权用手中的石油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为什么海湾的君主专制国家在今天仍没有被推翻?在上一节《地缘政治74》一文中,云石君为大家充分解读过,

  • 清朝的五礼分别是什么?都有哪些讲究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历史上,宫廷政治生活中最重要活动为典礼,很多朝廷大事都是通过典礼来体现的。清朝时期所用的礼仪制度,是沿用《周礼》当中沿用。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清朝宫廷典礼具体有哪些!众所周知清朝“五礼”是国家全部的礼制,“五礼”有吉礼、嘉礼、军礼、宾礼、凶礼而且每一项都分很多种。其中吉礼123项、嘉礼74项

  • 吴三桂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吴三桂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难道弑杀朱由榔,真的就是吴三桂的自掘坟墓?其实不然,假如不杀朱由榔,吴三桂也逃不出被削藩的命运,除非他能改变自己的定位,自觉交出兵权,做一个田舍翁。追杀朱由榔,符合吴三桂个人的利益诉求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没

  • 战国时期燕国都有哪些变法?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燕国,战国,历史解密

    燕国是周朝时期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王族宗室召公,战国七雄之一。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子,但是其已经名存实亡。在此背景下,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

  • 妃子怀孕被活活饿死,此女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妃子怀孕被活活饿死,此女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张裕妃,顺天府涿州人,父张世登,母段氏。15岁入宫,原本不过是后宫的一个宫婢,由于相貌突出而为朱由校宠幸。在那个时候,宫女的身份是比较低微的,甚至没有出宫的机会,因此对于张氏而言,被皇帝宠幸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情。后来,张氏怀孕了,朱由校

  • 历史上杞国是真实存在的吗?屡次迁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杞国,夏朝,历史解密

    杞国(约前2000年—前445年),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杞人忧天,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出自《列子·天瑞》。对于《列子·天瑞》中的“杞人忧天”章节,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

  • 南梁女诗人刘令娴为何在历史上颇具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令娴,南北朝,历史解密

    南梁女诗人刘令娴为何在历史上颇具争议?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隋书·经籍志》和《旧唐书·经籍志》都录有的文集。流传至今的作品,却仅有《玉台新咏》载录的八首诗,以及《艺文类聚》载录的《祭夫文》一篇。更可惜的是,刘令娴在正史中无传无记,她的生平事迹只是附于其兄刘孝绰的传记中。01 才女被戴上"

  • 张郃屡次战败,为什么没有被责罚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张郃,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张郃是曹魏名将,武艺高强,颇有智谋,在打仗方面,还是很厉害的,史书记载,张郃用兵巧变,料战事地形,无不如计,连诸葛亮都很忌惮张郃,可见张郃的军事才能,非常之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然而,在汉中巴西郡之战中,张郃碰钉子了,先是输给了张飞,几乎全军覆没了,只带了十几个随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