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任见:李治的“亲耕”和武照的“亲蚕”

任见:李治的“亲耕”和武照的“亲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55 更新时间:2024/1/16 12:54:39

任见:李治的“亲耕”和武照的“亲蚕”-《大唐上阳》191

第四十八章 计树形象

主角儿武照,出尽风头。

别的皇后认为亲蚕礼是苦差事。觉得苦的皇后多了,礼仪制定分子就允许她们偷懒,允许她们找替身演员。武照可不,向世人展示自己才气的好时机,苦算什么,累算什么,敬天亲民,母仪威严,收获太大了。

三天亲蚕大礼,武照切身领导、参与全过程,这套超级助力的“炒作” ,树立的是武皇后威严慈爱的正面形象,不是一般的成功,命妇们佩服,汉子们赞许,李皇上也称善。

191

击败了强敌长孙无忌一派,武照还有很多计划要逐步实施。

从充满稚气和志气的少女打入皇宫,到李世民的榻上,她是半听天由命半自我主导的,但是,无论如何自我主导,也难以真正的如愿。

从感业寺回到后宫,从女尼变成李治的爱宠,再到立为皇后,至于今日,战胜强敌,拥有了一定量的铁杆兵众,似乎明确了地位,开了前程。

但是,武照还有个悲愤难忍的“心结” :隐隐约约,总有某些人在背地里议论她,“身份卑贱” ,“商人之女” ,“铜臭之家” ,“原为宫侍” 。虽说现在荣登皇后宝位,仍然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过去,一直受压抑,至今已经扬眉吐气,对那些轻视嘲弄,不可容忍。

武照是个不随波逐流,不附和世俗的人,她认为所谓身分或门阀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偶尔运气好,生长在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不是什么自身的能力显示,个人的现在和将来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旧势力,反对势力,敌对势力,就藏在传统的贵族阵营中。

尊承门阀,仰目历史,是荒谬的;容忍旧贵族,听任反对倾向,是戴着枷锁舞蹈。现在,到了砸碎此种错误观念的时候了。

去年李治让编修《氏族志》 ,自己跟他住洛阳,也没有在这方面想很多,回来看到李崇德整的那个《姓氏录》 ,方才发现问题了。幸好李义府跳出来,敦促李治收回了已经发放下去的《姓氏录》 ,有了再编修的机会。

降格过去的门阀、贵族,抬高自己家族的地位,是必须的。打掉旧贵族,树立姓氏新次序,倒不是自己重门阀,实质上是要抓住机会,巩固战果。

记得当年,先帝命吏部尚书高士廉撰写《氏族志》 ,把崔、卢诸家放在首要位置,惹得李皇上大骂。

当年的李皇上并非反对门阀制度,而是要建立一种他认可的门阀状态。

从那时候到今天,朝野的门阀观念当然变了。一般人都把李氏看成第一门望,第一“名门” 。

既然在门阀传统面前,形势逼人,无法做到真正的超然和矜持,那就要把武氏和李氏并列起来。

李义府比武照还关注《姓氏录》的修改。

他被武照从普州召回朝廷,再度成为宰相之一,跟着许敬宗替武照扫除敌对派不遗余力,《姓氏录》里边岂能不把自己的家族冠冕堂皇地列进去。

李治命令再做修改的《姓氏录》 ,重新颁布。武氏并列于皇族不用说了,“跳梁李猫”也终如所愿。

而且,李义府的胃口,不仅在于《姓氏录》的本本上列名,他还想为儿子娶一房名门闺秀做媳妇,进一步提高家门声望。

大略,出身寒微的人,一旦暴发了,有了金钱和地位了,便要攀附名家,最好是联姻,往自己的家门贴金,也好越来越飞黄腾达。李猫比之一般人,踩贱攀贵的流氓特色更加突出。

新编显庆《姓氏录》并无改变大的原状,以军功升入五品以上官职者,仍然都在重要的序列中,士大夫仍然不以其为“贵” 。能打,算什么贵族?

李猫就更不被看做贵族了。

李义府想为儿子找个高门望族的媳妇。长安京师,官僚如云,家中有女初长成者,不在少数。然而,东家问,西家求,没有应承的。

李猫气得双眼发黑,接着泛红,上奏李治说,《姓氏录》已经颁行了,但那些旧名门,狂妄自大,一如往昔,态度傲慢,近亲联姻,这类人,应该严惩。

李治接到李义府的奏章,看了。

武照也看了,说:“情况属实。这不是大唐提倡的新风气,不是朝廷需要的正能量。”

于是李治下诏,史来七大名族——陇西李宝、并州王琼、荥阳郑温、博陵崔懿、赵郡李楷、清河崔宗伯崔元孙、范阳卢浑卢辅卢子迁,彼此之间,禁止通婚。

此诏一下,立刻见效。有人攀附旧贵,想娶他们的女儿,已投入了很多聘礼,渐渐地,变成曲意退婚了。

李猫等散布流言,说皇上还有第二诏、第三诏,限制其他准大名门的自由嫁娶。渐渐地,除了七大名门之外,其他名门也被冷落了。

陇西李宝,当然是陇西李氏。先皇上曾说陇西李氏是自家的“根” ,李皇上雉奴,连这条根都斩掉,真谓莫大的讽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七族禁婚”的理由是什么,无论消息封锁得多么严密,都很难做到滴水不漏,丝风不透。流言慢慢扩散,人们知道了原来是李猫在搞鬼,他想从高门大户讨儿媳妇,没有人家理睬他,他恼羞成怒,向皇上告状,皇上才下发了禁令。

消息传开,人们愈发看出李猫是个渣子,即使平素对门阀制度非常反感的人也暗中为七大人家叫屈:李猫太卑鄙了,竟然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

武照当然清楚李猫是个“小人” ,但对武照来说,满肚子鬼胎的李猫,有其利用价值,譬如以毒攻毒,此番禁婚诏令,即是“攻毒”之效。

以毒攻毒,会引发社稷怨恨,但所有的怨恨都会指向那个毒物,不会指向用毒之人。真正的权力,藏在黑暗处,真正收获的,是用毒的人。

借助《姓氏录》及李猫,击破旧贵族势力,是武照的一手。并行的另一手,是修改后的《姓氏录》彻底满足了武照的心愿,将原先列入第一等的四家改成了两家:皇族和后族。其余,按照官阶排座次,分成了九等。

通过《姓氏录》的修改、颁行,武照终于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实质性转化,并州文水武氏华丽登位,成了天下第一等高门,武照和杨大奶奶终于可以挺起胸脯,扬眉吐气了。

仅仅提高门第,列于名录,是不够的。

试想当年,王皇后的门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高贵的,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被废的命运。

那么,如何才能长久地,永远地确保皇后的位置呢?

武照思想的结果是,进一步提高自身声望,让大唐的臣民都知道,她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做他们女主的人选。

怎样才能提高自身声望呢?

封后大典那一天亲赴宴会,大场面接见官吏和民众,引起久久轰动的经验值得总结。提高出场次数,尤其是重大朝廷事务场合,重要的民众集会场合,让大小各级官吏,让普天之下的百姓,都认识他们的女主。

机会来了。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春月,有个“亲蚕”活动。

农耕社会的国度,几千年来皇帝流轮坐,刘家,李家,你方玩罢我登场,但,传统力量巨大,赓续本领极强,男耕女织,绝不改变。

男耕女织,就是男人稼穑在田地,女人养蚕在桑园,纺织在后庭。

偷情故事也发生在桑园和后庭,那是生活中的另一套趣味,不为人称道。

朝廷为了体现对农业的注重,从周朝起头,每一年春季,皇帝都要发个“一号诏书” ,鼓励农桑。两三年,要来一场“亲耕之礼”和“亲蚕之礼” 。

皇帝春上装模作样地去农田耕作,秋后到“社坛”之上举着谷穗“稷”告慰祖宗——土地和谷穗合起来,就叫社稷。

人们全是干农活的,社稷活动就代表所有人了。

亲耕之礼,是由皇帝操作的。命兵士们在京师南郊修建一座“先农坛” ,鼓乐大作,祭奠一番。祭奠过了,“御耒耜二具,御耕牛四” ,使用耒刨一刨地,使用耜扒一扒土,驱赶着牛,耕一遭田。

意思是,皇上乃天下农夫的表率。

有关部门送来的犁,上面搞了很多精美的雕刻装饰。李治说:“犁系农夫所使用,哪能这样华丽!”命令更换。有司赶紧扛着去换朴素的。

耕地。李治握着犁杖,旁边农夫随侍,整了九个来回。

皇帝整过了,三公大臣整,尚书九卿整,都整过了,挑选出来的农夫耆老二十人,分做两列,各执农具,朝见皇上,百官随着行庆贺之礼。

“赐宴”——皇帝请客。于先农坛下排开席面,吃肉喝酒,“宴毕,还宫” 。

亲蚕之礼,是皇后的事情。跟亲耕之礼相配。选吉日,走程序,很繁芜,很累人,因而《周礼》规定,皇后可以找“替身演员”代自己捯饬那一套劳什子。

武照想的不一样,这是向世人展示自己才气的大好时机啊,干嘛不自己来?干嘛不真来!

武照建议春季亲耕之礼半月后,举行“大唐显庆五年亲蚕之礼” 。李治表示同意。于是,武照通知朝廷相关部门协力投入,务要搞出名堂,搞出声色。

亲耕礼在京师南郊建坛,是“先农坛” ,亲蚕礼则在京师北郊建社,叫做“先蚕社” 。“先蚕社”也是个坛子。

躬行亲蚕之礼,意思是皇后亲自养蚕,重视家庭纺织,乃天下妇女的表率。

亲蚕仅次于亲耕,也是朝廷礼仪活动,武照要把它办成大典。可惜大唐李治时候没有报纸、电视,否则,武照就前后多少天蹲在头题头条上了。

既是亲蚕大典,必定隆重异常。

典礼之前,斋戒三天。披简,茹素。广为传播,谁怎么说都成,各种猜测、假想,都出来了。

三天后,到北郊去。武皇后天不亮就起床了,洗浴,化妆,穿戴,披挂。她可不要替身演员,自己上阵。

皇后的亲蚕服是黄丝织成的鞠衣。一团黄,宽大,飘逸,在杂色的人群中,还是非常耀眼的。

所有内外命妇随行。皇后举办大典,命妇是要跟在屁股后面的。

内命妇,是天子的妃嫔、太子的妃妾,外命妇,是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王妃、浩命夫人等。

对于命妇们而言,这也是个增进感情,提升威望的好机会。人脉,烘托起知名度和好感度,至少在公众前面高调出镜,混个脸熟。

命妇后面,是仪仗队。仪仗队护卫着高等级的妇女们,迤逦出官,到北郊先蚕社去。

队伍两侧和最后,是大量的卫兵,警卫人员。

皇后亲蚕,和皇上亲耕,取吉相似,主要是代表天下女性向上天、大地和桑树、蚕宝宝祈祷。

皇上亲耕,先祭拜天地,后执耒耜,驱耕牛,皇后亲蚕,也是先祭拜天地,然后不同了,祭拜西陵氏。西陵氏者谁?传说中的纺织女神,黄帝的老婆嫘祖,嫘女士。

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又名轩辕,是游牧部落时代的大酋长。传说他爱到处打架,周围都怕他。他做的聪明事情是娶了嫘女士为妻。

嫘女士是西陵国人,满脑子智慧,充满想象力,她发现了蚕虫吃桑叶后吐丝,而蚕丝可以织布做衣服,就搞起蚕丝开发了。

嫘女士被大族长收为女儿,蚕丝业得到官方扶持,发展得更加野蛮了。

西陵氏全族人养蚕缫丝、织布,穿上了绫罗绸缎,而黄帝他们还在在腰间扎兽皮和树皮,遮着鸡鸡,可笑极了。

黄帝就强迫嫘女士嫁给了自己。

嫁了,就把养蚕、缫丝、织布、缝纫的一整套技术带来了。这些技术后来就发扬光大了。

传说很是美妙,但经不起推敲。

上古是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就是到了氏族时期还是“母系” ,人们没有婚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皇帝是上古上叶的神话人物,哪有娶媳妇的好事啊?

如果说有婚姻,也至多是“入赘”——黄帝入赘嫘女士家,去人家西陵部落种桑树。这事情说起来费口舌,就这样吧。

武皇后到了北郊亲蚕坛,祭拜西陵氏嫘祖。

这个祭拜可神气了,是“礼仪”中的大礼之一,三肃、三跪、三拜。肃是作揖,跪是把两个膝盖顶在地面上,拜是撅起屁股,头部着地。“拜”字是象形字,一幅庞大的屁股。

肃、跪、拜,一次;肃、跪、拜,再次;肃、跪、拜,三次。

所有的命妇,跟着武照的节拍,趴下,起来,趴下,起来,趴下,起来。

这个伟大的场面,缓慢,持久,谁想印象不深刻都不行。

然后,赐宴。在先蚕坛下拉开案子,皇后和陪祀人员一起吃喝。

这是第一日的议程。第一日,观礼的庶民百姓不是很多,没有报纸、电视,没有手机、互联网,消息传播较慢,但晚上几乎就传遍京师了。第二日可就热闹了,大量瞧稀罕的百姓,天还不亮就围拢在先蚕坛周遭了。

皇后,武皇后,在榻上伺候过两代皇帝,据说至今在三十岁四十岁之间,仍然光彩照人,亲蚕了,亲民了,让放开看了,看去!

第二日的大礼议程是“躬桑” 。

躬桑前,已经整治好了桑田,准备好了钩筐,确定了从蚕采桑的人选。

皇后用的是金钩,黄筐,妃嫔用的是银钩,橙筐,其他女人用的是铁钩,朱筐。

躬桑大礼开始。武皇后全身着黄,右手持钩、左手持筐,率先进入先蚕坛后的桑园,采摘桑叶。其他人接着入园,采摘。

按照礼仪的规定,皇后等人采摘桑叶的时候,歌女们在她们活动区域的周围唱歌,唱采桑歌。

踏园采摘完毕,仍然是赐宴,吃喝。

皇后采摘的桑叶,将由专门的蚕妇切碎了喂给蚕吃。蚕结茧以后,由蚕妇选出好的献给皇后,皇后再献给皇帝、皇太后。皇帝、皇太后赞赏过了,再择吉日,缫丝织染,绣制祭服。

由于入园采摘桑叶比先蚕坛祭拜的活动区域大得多,皇后要走来走去,官吏百姓可饱眼福了:皇后一点不嫌老,再生皇子公主没问题。

第三天,看皇上媳妇的人更多。

按照亲蚕礼工作组的安排,第三天的皇后活动是献茧缫丝。

刚刚采摘桑叶,用于饲养蚕只,哪里就有茧和丝了?没有。茧和丝是去年的,拿来象征性地完善仪式而已。

献茧缫丝是第三日的议程。

已在春天的野外疯玩三日,尤其是在古人偷情幽会的桑园,所有的小女人都激动了,献茧缫丝搞得多姿多态,曼妙动人。

主角儿武照,出尽风头。

别的皇后认为亲蚕礼是苦差事。觉得苦的皇后多了,礼仪制定分子就允许她们偷懒,允许她们找替身演员。武照可不,向世人展示自己才气的好时机,苦算什么,累算什么,敬天亲民,母仪威严,收获太大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后宫内外的命妇们跟着皇后参加先蚕典礼,一起干了一件大事,等于一个战壕的战友了。

这些女战友,会在枕头上影响她们的丈夫,让她们的丈夫一齐心向武照,情趋皇后,从而“一令出之,朝野皆应” 。

三天亲蚕大礼,武照切身领导、参与全过程,这套超级助力的“炒作” ,树立的是武皇后威严慈爱的正面形象,不是一般的成功,命妇们佩服,汉子们赞许,李皇上也称善。

任见:血腥清洗后,唐廷全新政治格局诞生-《大唐上阳》190

巴黎雷欧:不要让你喜欢的东西杀死你

巴黎雷欧:治愈厌倦,参与周围的环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平陆县图书馆藏残本乾隆《台湾县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文物》 1982年07期1981年春,山西省平陆县图书馆清理出一部残本乾隆《台湾县志》(见图)。这部《台湾县志》卷首扉页标明“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知县事臣鲁鼎梅重修”。卷尾有“乾隆壬申小春月台郡儒学铎者沙阳林起述”跋文。鲁鼎梅是“乾隆十五年十二月护任”台湾知县,“十六年十月卸事,十七年四

  • 罗成与薛仁贵都是白虎星转世,两人相比较,究竟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既然都是白虎星转世,也就意味着他们都有着不俗的人生,在实力方面自然也都是当世的佼佼者,那么问题来了,罗成与薛仁贵都是白虎星转世,两人相比较,究竟谁更厉害呢?对于此,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既然罗成和薛仁贵都是当世猛将,下面就来看看他们两人的战绩;先来看看罗成的战绩;罗成掌中兵器是一杆五钩神飞亮银枪,所使

  • 霍元甲主动找慈禧的保镖比武,踢了两脚后,为何就不敢打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没错,今天说的这位武学大师就是李树勋,号瑞东,所以也叫李瑞东。1896年入宫,他保护了慈禧太后几年,慈禧太后非常信任他,对他高超的本领赞不绝口,甚至连威震武林的霍元甲都不是他的对手!1851年,李瑞东出生于武清(今天津),祖上是开药店的,生意红火,家底殷实。后来通商达官,慢慢地开始走上仕途,到了李瑞

  • 五代十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我必须给你明确一点的是,五代是五代,十国却不是十国。为了严谨,我广泛查阅资料,把时间精确到年月日。五代(907年6月1日-960年2月4日),先后由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构成,历史跨度达53年!历史学家为了区分曾经出现过的梁、唐、晋、汉、周的朝代,故而加以“后”字,故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五代就是

  • 还在傻傻相信刘罗锅智斗和珅?你想多了,刘墉没这个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两个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要相互之间斗法,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身份、地位、智谋等要素要基本相当,如果两人之间这些条件千差万别,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别说斗上一斗,就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举个例子:清末年间,李鸿章、左宗棠于公政见不和、于私品性各异,二人不仅在朝堂之上争斗的面红耳赤,也以诗词冷

  • 匈奴、突厥、契丹、柔然、女真、鞑靼……现在全搞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匈奴、东胡、突厥、回鹘、蒙古、契丹、女真、鞑靼、鲜卑、羌、党项、乌苏、柔然、哈萨克……这些游牧民族,你可能甚至不会读~但是它们不停的出现,所以下面的介绍,绝对值得你收藏!从商周时代开始,匈奴和东胡就存在了,他们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然后匈奴把东胡干了。情况是这样的:东胡好可怜!由于遭受得意忘形的匈奴的

  • 乾隆微服私访,随口说了句古诗,寡妇接了一句后竟吓跑了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皇帝每一个都是多才多艺,诗词歌赋可以说是样样精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个乾隆皇帝微服私访,随口说了一句古诗,没有想到的是,寡妇接了一句之后,乾隆竟然惊慌逃走了,这到底是为何呢?我们都知道皇帝从小就被养在深宫里面,他们也非常想要看看皇宫外面的世界,等到他们当了皇帝之后,就会以考察民间疾苦为借口

  • 资源整合能力,成就了一位唐朝富商 | 中国古代商业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刘黎平 | 作者 砺石商业智库 | 出品隋唐之繁华,胜过两汉,尤其是唐朝,国力之强,经济之盛,完全成了古代中国的骄傲,即使在今日,我们还是以大唐为荣,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唐朝的商业。唐朝的商业,亦胜于两汉,至少在海上贸易上,两汉乃至春秋战国,是无法相比的。然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和春秋战国两汉相比,商业

  • 龙椅不是谁都可以坐,袁世凯称帝都不敢坐龙椅,只因有此秘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由开始的部落,最后发展成了很多的王朝,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个最高的统治者,也就是我们的皇帝,他们享有着最高的权力,为了显示他们的身份,他们把自己上朝时候坐的椅子叫做龙椅,这把椅子也被打造的极为豪华,而且在古代人们都相信只有上天选中的真龙天子才有资格坐龙椅,其他人如果坐上去一

  • 唐代,女性劳作的内涵愈加丰富,哪些内容反映了“中馈”之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唐代女性在制作食物过程中所处的具体场景,包括庖厨之地和器具的使用,以及在烹饪基础上所形成的经验积累。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劳作存在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从最早原始社会时期的果实采摘,到农耕社会的养蚕、纺绩,以及对食物的生产、加工、制作和奉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