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坚持十五年皇家经典日讲(史无前例)

康熙坚持十五年皇家经典日讲(史无前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64 更新时间:2024/2/6 19:00:46

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宋代每年二月至五月,八月至冬至,每逢单日举行经筵,由讲官轮流入侍讲读,名曰“春讲”“秋讲”,明、清两代基本沿用其制。

清代皇帝在文华殿行经筵仪,先讲四书五经,然后由皇帝宣示满、汉文御论,各官听讲。事毕,由各官行礼,于文渊阁赐茶。有清一代康熙帝最重视这一制度。顺治十八年(1661)时,年仅八岁的康熙继承大统。顺治帝驾崩前遗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四辅臣执掌重权,却以“先帝祖训”挟制天子,尔后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跑马圈地,贪污腐化,激化满汉矛盾。康熙八年(1669),在孝庄太皇太后的庇护下,康熙得以铲除鳌拜集团,肃清四辅臣余党,亲政治国。经筵日讲就是康熙亲政主事后力推的一项重大决策。

康熙八年(1669)四月十九日,兵科给事中刘汝汉上疏奏请“先行日讲,次举经筵,选择儒臣,分班进讲”。康熙帝对臣下奏疏所言开设经筵日讲非常欣赏,完全赞同“证诸六经之文,通诸历代之史,以为敷政出治之本”的意见。康熙九年(1670)十月,康熙帝令礼部准备此事。其实,顺治帝时就曾将经筵定为年例,作为讲读清朝列位先帝“祖训”的盛会。而康熙帝异常重视此次重新恢复经筵传统,并力主将“经筵大典”改为“经筵日讲”,选取四书五经及《通鉴》等有关治乱兴衰之典籍而“讲贯紬绎”。康熙希望借助经筵日讲让内阁各部重臣自上而下学习汉儒经学,统一认识,甄别治国方略,拨乱反正。正如康熙所言:“帝王图治,必稽古典学,以资沃之盛。”

为使经筵日讲不流于形式,康熙亲自圈定进讲官员的名单。康熙十年(1671)二月初四日,任命吏部尚书黄机、刑部尚书冯溥、工部尚书王熙、左都御史明珠、翰林院掌院学士折库纳、熊赐履等十六人为经筵讲官。三月初二日,任命翰林院掌院学士折库纳、熊赐履及侍读学士、侍读、修撰、编修等共十人为日讲官。三月十七日,首开经筵。四月初十日,初次进行日讲。这一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直至康熙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初六日,儒学经典和诸史已基本讲完,康熙帝才谕令停止日讲。这是中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日讲,历经十五年时间,集举国之力完成,堪称是史无前例的盛事。

康熙朝日讲得以坚持十五年时间,殊为难得,其中随处可见康熙皇帝的高瞻远瞩,持之以恒。康熙十年(1671)开始进行日讲,康熙帝是年十八岁,正是求知若渴的时期,使得他对日讲尤其重视。曾经有讲官每每以夏日炎热、入秋政务缠身等为由推诿搪塞,康熙毫不留情,直言痛斥:“方今秋爽,正宜讲书。”“学问之道,必无间断方有裨益。以后虽寒暑不必辍讲。”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帝更是改隔日进讲为日日进讲,虽避暑瀛台,未尝间断。三藩乱起,军务繁重,翰林院请改为隔日进讲,但康熙深切了解日讲之重要,认为军事或数日一至或数日连至,无法以日限计,仍令每日进讲,以免荒疏学问。经过十五年坚持不懈的学习,论儒学功力,历代帝王实难出其右。

康熙帝常与臣子说:“人君讲究学问,若不实心体认,徒应故事,讲官进讲后即置之度外,是务虚名也,于身心何益?朕于尔等进讲之后,仍再三阅绎。即心有所得,犹必考正于人,务期道理明彻乃止。”康熙十四年(1675)四月,康熙帝向日讲官提出:“日讲原期有益身心,加进学问。今只讲官进讲,朕不复讲,则但循旧例,渐至日久,将成故事,不惟于学问之道无益,亦非所以为法于后世也。自后进讲时,讲官讲毕,朕仍复讲,如此互相讲论,方可有裨实学。”至康熙十六年(1677)四月,康熙帝由复讲发展为亲讲,即每次进讲,先由康熙帝按讲章题目讲解全文或其中一节,然后再请日讲官讲解,两相对照,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师生互相切磋,共同讨论。(本文摘编自“日讲”丛书的序言部分)

库藏好书 缘结十方

明心地处处藏真趣 有好书茅檐胜金屋

书籍推荐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南怀瑾老师:这样去努力,一年以后你就是大学问家了

南怀瑾老师:我没有一天不求知,没有一天不读书

南怀瑾老师:“春半久雨走笔”的七律,句句都含着哲学思想

知医|徐文兵:认识“颜面”,学会“察言观色”

杨绛|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

徐复观谈读书:我的话,是向着有诚意读书的青年学生而说的

杨定一 | 心的转变,是人生最大的工程,也是最大的礼物。

南怀瑾老师:古今中外,所有青少年心里共有的烦恼

南怀瑾老师: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很妙,不要只站在一个立场

南怀瑾老师:不可压抑 快活自在

马一浮 丨 穷理尽性,方惬吾意

南怀瑾老师:不如归去

南怀瑾老师 | 静下来,一切会不同

王阳明 | 人心中的良知

南怀瑾老师:什么叫邪气,那是自己招来的风

南怀瑾老师:人没有远见人生已经差了一截了

南怀瑾老师:深不得,浅不得

南怀瑾老师:《二顾全书》不能不读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们又见面啦!

欢迎您来到怀恩书社

读好书 做好人

己立立人 自立立他

读好书心明眼亮 会读书 学以致用

怀恩书社淘宝店铺:

http://shan-zhunti.taobao.com/

怀恩书社微店:shanhuaien

点击 原文,进入 怀恩书社微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煜妄想保住南唐社稷,赵匡胤怒斥使者11字,现成为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赵匡胤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先后灭亡了南汉、后蜀、南平等割据势力,对南唐形成了三面包围的形势。公元974年,赵匡胤一声令下,北宋军队分5路进攻南唐,李煜所依靠的长江天险瞬间土崩瓦解,10月底,宋军包围了南唐的首都江宁府(今南京)。这个时候,李煜还想保住南唐的社稷以及自己的皇位,于是派遣使者徐铉和赵

  • 唐朝是一个可以梦想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一个可以梦想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因为唐朝正处在一个社会变迁与转折的关键时期,豪强士族已经衰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兴起;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各个阶层人民带来了希望。唐朝是一个可以梦想的时代黄粱梦的故事中,卢生在

  • 推荐 | MS62民国54年孙中山百年诞辰2000元金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1965年国父孙中山2000元金币,NGC-MS62,30克,900金

  • 拥有胡人鲜卑族血统的李世民,称帝前说汉语吗?听专家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人说什么话,说什么语言基本取决于他父母的语言。比如一个北方人,他即便去南方打工生活许多年了,他的北方方言也是不会忘的,甚至他的儿女从小也是说的北方话,只要他不故意教他南方话。语言是一种很顽固的东西,特别是在古代,不推广普通话,基本上是哪个民族说哪个民族的方言。今天的话题跟语言有关。众所周知,唐朝

  • 蒙古有一坏风俗,使得清朝公主只要嫁过去,就特容易流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在看清朝素材的电视剧的时候如果看得仔细会发现,很多从中原地区嫁到蒙古的公主总是特别容易会流产,这其实与蒙古族一个很不好的习俗有关系,这个习俗是什么呢?本文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在我们的想象中,公主应该都是高高在上,无忧无虑的,实际上在现实中,只有她们是小孩子的时候才是这个样子的,这种快乐的日子并不长

  • 南北朝都有哪些国家,它们都是被谁灭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灭亡在刘裕手中。东晋衰败,却仍是士人心中正统所在。刘裕本是东晋武将,称帝以前,他曾收回河南、山东及关中地区,凭武力建立威望夺取政权。刘裕的做法,既是效仿前人,也被后世效仿。图为刘裕北方此时尚未统一,仍有多股势力互相争斗,时常陷入混战,如同斗兽场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底下却无人叫好,因为生而艰难。

  • "清朝因闭关锁国招致外国侵略"其实是一个谎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2022年的“思想者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围绕“新时代中国道路及其世界文明意义”,对明清“闭关锁国”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论述和回应。丁一凡认为,所谓“中国闭关锁国”的说辞实为西方殖民者为掠夺中国而炮制的借口,如果不加反思地接受这一叙事,就会落入西方殖民主义的陷阱。拒绝将

  • 云想衣裳花想容:受胡人影响的唐朝女子,有怎样的“穿衣时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以前,中国历史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三四百年的民族融合,甚至让唐朝皇帝都有了鲜卑血统。因此,才有人说“唐人大有胡气”。在开放的理念和胡人的影响之下,唐朝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唐朝女子的穿衣时尚,又是什么呢?捣练图在古代,“衣裳”一词与今义不同,“衣”指的是上衣,而“裳”指的是下衣。中国传统的汉服女

  • 【宝庆记忆】曾国藩直言点评魏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罗春彦)魏源和曾国藩同为道光年间的有影响的重要人物,魏源是久负盛名的学者,曾国藩是政治新秀,在清代,魏源的故乡宝庆府(今邵阳市)和曾国藩的故乡湘乡县相邻。曾国藩比魏源小十七岁,按年齿,魏源是曾国藩的乡前辈。然而魏源中进士比曾国藩晚六年,以科第论,魏源又是晚辈。魏源对于魏源、曾国藩两位未曾交集,早在

  • 武则天晚年如何对待男宠?揭秘真实的床笫生活,看完着实让人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在登基的时候已经六十七岁了,年纪也是非常大的,她也成为了我国古代等级年纪最大的一位皇帝,她也是在位了十多年的时间,而且在他在位期间,虽然精力没有年轻皇帝那样好,但是依然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也是当时百姓朝臣没有极力反对她一个女子当皇帝的原因。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历史上向来都是褒贬不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