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怀着一片忠心,曾国藩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对咸丰进行犯颜直谏

怀着一片忠心,曾国藩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对咸丰进行犯颜直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932 更新时间:2024/2/28 12:53:20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曾子的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于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六岁入塾读书。八岁能读四书、诵五经,十四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早年沉湎于文辞,忙碌于科考,对于清政府当前的政局形势不太关心,也不太清楚。从公元1842年至公元1851年的十年期间,曾国藩一直在京城默默无闻的做着人微言轻的文官,职位既清要,又没什么权力。但正是在这段时期,使他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时势,了解社会状况,还不时地与老师和朋友通信,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和见解,增进了对严酷现实的了解,坚定了他匡时救世、寻求治世良方的抱负和决心。

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这十年间,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此起彼伏、风起云涌,清政府的统治正逐步向着风雨飘摇的态势滑落。对此,曾国藩忧心忡忡。他敏锐的洞察到了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官吏的通弊,是造成世局紊乱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咸丰皇帝上台之初,就连上奏折,陈说利弊,希望能够劝说咸丰皇帝采取措施,革除弊政,挽回颓风,从政治上进行一番大整顿,可惜没有得到回应。

不久,曾国藩再次上疏咸丰皇帝,提出了“裁军、节饷、加强军队训练”的建议,试图首先从军队着手,打开一个新的局面。然而,这次上疏依然没有回应,咸丰皇帝没有采纳。与此同时,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军事行动连连失利的消息,不断从广西前线传来,曾国藩对日益严峻的局势深感忧虑。

怀着一片赤诚忠心,曾国藩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对咸丰皇帝进行犯颜直谏。曾国藩的这次上疏,直接对咸丰皇帝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和警告:一是批评咸丰皇帝“苛于小节,疏于大计”,对派往广西前线的人员安排不当;二是批评咸丰皇帝“徒尚文饰,不求实际”,对受奖人员敷衍应付,没有实际效果;三是批评咸丰皇帝“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刚愎自用,饰非拒谏”,失信于臣工,军机大事一个人拿主意;四是警告咸丰皇帝要多向古人学习,不要因为忠言逆耳就憎恨直谏的人。咸丰皇帝看后大怒,一把将曾国藩的上疏摔在地上,立即要军机大臣治他的犯上之罪,幸亏众人求情,曾国藩才得到咸丰皇帝的宽恕,没有受到责罚。

曾国藩的犯颜直谏,虽然惹得咸丰皇帝大怒,自己也差点掉了脑袋,但最终是有惊无险,而且,这件事情使曾国藩名声鹊起,从默默无闻到一举成名,朝野上下都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咸丰皇帝在经过一番明辨是非、深思熟虑后,了解到了曾国藩的忠心耿耿和良苦用心,也最终被曾国藩的忠君爱国的诚意所感动,不仅没有治他的罪,反而降旨褒奖他敢说真话,并任命曾国藩兼任刑部侍郎。

通过这次犯颜直谏的上疏,不仅表现了曾国藩的耿耿忠心,也使咸丰皇帝认识到他是个有抱负、能担当大事、可以委以重任的人。可以说,此次上疏对于曾国藩个人的政治前途和大清王朝的生死存亡,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当太平天国运动形成规模和气候时,朝廷上下竟然找不出一个可用之人前去平叛镇反。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朝野上下一致想起了犯颜直谏、大胆敢为的曾国藩,只有他才能扭转乾坤,力挽狂澜。于是,一介文臣曾国藩被委以武将之重任,奉命组建军队,评定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的匡时救世的才能得到了用武之地。

曾国藩在十年京官生涯之中,以匹夫之责,血诚之心,关注时势,谋求施展抱负的用武之地。他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官员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懂得让最高统治者发现自己的诀窍。他犯颜直谏,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当朝皇帝,显露了他赤胆忠心和过人的胆识,因而一举成名,引起广泛的关注,为后来得到重用打下了基础。

(本篇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世祖因尚未亲政实力不足故追封多尔衮为帝,但两个月后便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驾崩,由于皇太极生前并没有就继位人的问题作出任何的交代,于是当时在朝堂之上掌握着一定权势,并且在八旗中有着各自支持势力的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为了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双方始终僵持不下,甚至眼看八旗内部就要发生火并,最终在郑亲王济尔哈

  • 和珅在救灾的米粥里放沙子,乾隆为何大加赞赏?看和珅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的八字刘海、清一色的白纱裙,千篇一律的元素,早已使得观众审美疲劳。因此,一做对比,十几年前的影视作品留下了很多经典。如《铁齿铜牙纪晓岚》。铁三角中的和珅扮演者王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以为那历史上的和珅就是如此。但影视剧在美化人物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对人物进行虚构。如和珅的历史

  • 慈禧上厕所时,宫女要嘴含温水在一旁等候,其中缘由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的奢靡生活是民间热议的焦点,自从慈禧掌握了清王朝的统治以来,她几乎把清朝国库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钱袋子,把六部当成了自己的仆人驱使,让这一切都为她的欲望服务。除了在吃穿用度上的铺张浪费以外,慈禧最不能让人接受的一点就是上厕所了,每次出恭,慈禧都要让一名宫女嘴含温水在一旁等候,其目的实在是让人难以言状

  • 日记探微|日课围棋:曾国藩生涯的另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何维朴题“曾文正公手书日记”曾国藩的围棋事业,大致可分三阶段:一是早年的“围棋焦虑”时期,时在道光中期至咸丰九年(1859)。此期,围棋对曾国藩而言是一种娱乐,与修身等活动产生激烈冲突;二是军中围棋时期,为咸丰九年(1859)至同治三年(1864)。这一阶段,围棋成为曾国藩戎马倥偬之际消遣及安顿紧张

  • 戊戌变法的康有为,用爱国人士的捐款购买的小岛,现在如何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的曙光 虽然大清朝的皇帝是光绪,可是这位皇帝并没有真正地掌握国家,权力全部都在慈禧太后手里。可是这位慈禧太后,不仅比不上武则天那样的能力,就是大清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那样的能力,这使得大清在她手里更加的没落。而光绪帝从6岁登基,到长大成人,一直无法亲政,但他的心里却一直想把大清朝恢复荣光。可

  • 洪秀全是如何享受的?看他奢华的生活,就知道他为何不愿出天王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洪秀全的并不是他的本名,本名叫做洪仁坤,可是这样的名字他觉得显然不符合未来发展的身份。于是就在“禾(吾)乃人王”中,把这四字组成了秀全,也就变成了自己广纳信徒的新名字。随着自己的信徒越来越多,财富也越来越多,也就量变引起质变,开始了和清廷对抗的道路。而他在这个过程中,生活方面的作为,完全就是一个土豪

  • 民国教育部长有多牛,看看这些手札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王世杰,字雪艇,湖北崇阳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曾任国民政府法制局局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长,宣传部长等职。被称为“蔡孑民先生以来学人从政之第一人”。王世杰任教育部长时,因不满当局的外交政策等原因,多次请辞。蒋介石、汪兆铭等政要写给王世杰的挽留信真实地记录

  • 清朝赔给列强的4亿5千万两白银,折合多少人民币?看完涨知识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近代以来饱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面对这些外来的侵略者,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奋起反抗,而是选择一再的忍让,不仅如此,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我国就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还因此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经常会列明的就是割地和赔款。说来也是耻辱,明明战败方是清军,到头来居然还要给人

  • 乾隆时期,最宠信的权臣不是和珅而是他,朝中上下无人敢得罪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就算如此,乾隆皇帝还是对他宠爱不断,终乾隆一朝,他都过得风光无限。不过在各大影视剧中,和珅的宠臣生涯中也遇到过不少的劲敌,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他和和珅平分秋色,都是乾隆皇帝倚重的重臣,再比如《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他几乎要比和珅还受乾隆皇帝的信任。然而以上的种种都不过是后世加工的戏说罢

  • 吴三桂起兵时总兵力大概二十万,其战略失当导致最终兵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清朝能掌握的,按期发放军饷的吴藩兵额,总数有32200人。如果按照清朝兵制,五丁出一甲,以吴藩众多的丁口来计,吴藩能够动员的兵员有53000人。吴三桂真的只有凭借这股力量就能在云南起兵抗清吗?后来的吴三桂起义才几个月,就横扫云贵川湘四省,这绝对不是只有5万军队就能做到的。所以,吴三桂的兵力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