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雍正对皇后真的无情?我们被骗了,皇后去世,雍正心震悼

历史上雍正对皇后真的无情?我们被骗了,皇后去世,雍正心震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903 更新时间:2024/3/11 1:28:48

然而,在雍正帝的后宫,有一个女人既没有后嗣、母族也衰落,却能稳坐在皇后的宝座上,并且成为雍正帝生前唯一的皇后。这个女人,便是孝敬宪皇后

她是清朝第一位由嫡妃册立的皇后,并且赢得雍正一生的敬与爱

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史料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其嫁给胤禛的时间,但在康熙三十六年,为胤禛生下长子弘晖,当时的胤禛是个尚未封藩建府的普通皇子。

乌喇那拉氏成为胤禛的嫡福晋,并非因为她的父亲费扬古地位显赫,而是其母家为满洲八大姓氏族之一。因为当时的费扬古最高的职位只不过是步军统领、内大臣,并非当朝权贵。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去世,雍正继位。当时在雍正的后宫,年妃不仅年轻貌美,并且娘家势力最强大,而乌喇那拉氏已经到了年老色衰的年龄,既无子女(弘晖八岁去世),也没有显赫的母家背景,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年氏将是未来的皇后。

没想到,雍正还是册封乌喇那拉氏为皇后,而且下令妃嫔只需去拜见皇后,无需去拜见年妃,雍正的用意在于告诉后宫的人,皇后只有一个。由此可见,雍正帝高度认可皇后。因此,乌喇那拉氏成为清朝第一位由嫡妃册立的皇后。

不仅如此,雍正对孝敬宪皇后的好,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众所周知,雍正帝以勤劳著称于世。根据史料记载:雍正元年,雍正帝批阅奏章10498件,平均每天29件;雍正二年,雍正帝批阅奏章13377件,平均每天37件,所以雍正帝每天除却睡觉,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章。

由于康熙晚年的懈怠,国库里面仅仅七百万银两,而到了雍正末年,国库银两就增至六千余万两,由此可见,雍正帝勤于政事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而他对工作如此的专心,自然就没有太多的时间投入到后宫生活。

但是,雍正帝却在百忙之中,以皇后为模特,与画家共同思考,创作了十二幅美人图,以赞美孝敬宪皇后的素质高和品德好,这是皇后独份享有的殊荣。由此可见,孝敬宪皇后在雍正的心中地位非同一般。

其次、史料记载:

“皇后崩逝,朕心震悼,此时即欲亲临含殓,大臣等以朕躬初愈,本日已经临视不宜再劳,恳词力阻。朕勉从其请,暂停前往。

这大概意思是说,孝敬宪皇后去世后,雍正帝“心震悼”,想去见皇后最后一面,并想亲自为皇后压舌。古人有一个习俗,人刚去世,身体还没有僵硬之时,要往其嘴里压一些东西,寓意是人操劳一辈子,死后不能做饿死鬼,但是众大臣却极力阻止,因为雍正帝大病初愈、身体虚弱,不宜再劳累,毕竟这场病差点要了雍正的命。以雍正的性格,能够对后宫的妃嫔如此,实在是罕见,这表明,雍正帝对皇后的感情十分深厚。

由此可见,即使雍正帝和皇后之间没有像皇太极海兰珠顺治帝和董鄂妃那样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俩人却有细水长流的爱情。

那么,孝敬宪皇后究竟好在哪里,能够赢得雍正一生的敬与爱。

一、孝敬宪皇后勤俭持家,孝敬公婆,受到爱新觉罗家族的一致好评

孝敬宪皇后孝敬公婆,尽到了儿媳妇的义务。在清朝的皇室,儿媳每天都要到公公、婆婆那里侍候,而乌喇那拉氏却是康熙帝众多儿媳中最孝顺恭敬的儿媳,她每天都是最早出门,最晚回家的。因此她深受孝惠章皇后孝恭仁皇后、康熙帝的喜爱。根据《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

“皇后那拉氏,仁慈天赋淑惠性成,祗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后、皇考(康熙)圣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后,(皇后那拉氏)备蒙慈爱,克以孝称。”

孝敬宪皇后深受康熙帝的喜爱,在胤禛面前自然是加分项。毕竟夺嫡中,儿媳的品德也能锦上添花,胤禩之所以没有成为皇位的继承,其中之一就是她的嫡福晋不受康熙待见。

孝敬皇后不仅为人孝顺恭敬,而且勤俭持家。乌喇那拉氏贵为皇后,本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她却非常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平时,她嘱咐御膳房,宁愿不够吃,也不要浪费。到了晚上的时候,孝敬宪皇后点着蜡烛,亲自做衣服,做针线活,她的针线活在后宫的妃嫔里是最好的。孝敬宪皇后节俭的作风,跟雍正帝生性节俭的性格不谋而合,因此,深受雍正帝的敬佩和尊重。

二、孝敬宪皇后端庄贤淑、善解人意,是不可或缺的贤内助

孝敬宪皇后贤良淑德,几十年来始终如一,与全宫上下相处十分融洽。她掌管后宫,不偏不倚,从不争风吃醋。她认为妃嫔得到雍正帝喜爱,那是她的本事;她对待宫女、太监也是非常仁慈的。

因此,孝敬宪皇后处理好后宫诸派系之间的关系,免除雍正帝后顾之忧,得以专心处理朝政,这也是雍正帝后宫是历朝以来,唯一没有宫斗的后宫的原因之一。

不过,孝敬宪皇后得到雍正帝的喜爱,最关键的一点是,俩人患难与共、举案齐眉的关系。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胤禛常常惊恐不安,每次他到孝敬宪皇后那里,皇后都会平复他惊恐的心情;当雍正继位后,实施的各项举措都受到各方的质疑和反对,因此他心力交瘁,吃不下,睡不觉,皇后就为他排解忧愁,排除他内心的不安,让雍正帝得以安静下来。所以雍正帝给予孝敬宪皇后很高的评价,根据其册文中记载:

“温惠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备,久昭淑德。”

雍正帝和皇后这份相濡以沫的感情,实属难得。因此,孝敬宪皇后是一位不可或缺的贤内助。

如此优秀的女子,足以让天下男子倾慕。皇后的谥号“孝敬”二字,就是雍正帝对她的爱最好的体现,毕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百善以孝为先的清朝,“孝敬”二字不是每个皇后都能担当得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鸿章办企业:国内第一,历经百年,现在仍是世界五百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帝国当时有眼见的一些大臣,终于认识到了和西方列强的差距。尤其是武器上的差距,列强们的舰船利炮,把清政府的官兵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有实力的大臣,都主张学习西方,清朝应该进行洋务改造,于是清帝国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李鸿章是晚清那个时期的名臣,他有着敏锐的眼

  • 海兰珠到底好在哪里,让皇太极盛宠一生?三大优势,让他难以抵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一个坐拥天下且雄才伟略的帝王,竟然是一个有儿女情长的“情圣”。崇德六年,皇太极在前线与洪承畴决战,突然接到海兰珠病重的消息。他竟然不顾前线军情,上演一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帝王佳话,立刻赶回盛京。除此之外,自海兰珠病逝后,皇太极终日悲痛不已,饮食俱废,无心处理朝政。皇太极对海兰珠

  • 太平天国:洪秀全到底有多少妃子?洪天贵福被抓后说出了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是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在1843年初创时期叫做“拜上帝会”,拜上帝会倡导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就是:“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然而,在太平天国的统治下,洪秀全又是怎么对待,这些所谓的女子姊妹呢?说出来或许很多人都不会相信。洪秀全到了天京之后,就发布了一条明文规定:“所

  • 清朝为何不发展火器?背后原因并不是不想发展,而是另有原因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如果不用火器解决战争而是用别的东西,那就要显得太不人道了,最起码毒气肯定也就是不提倡的了。然而,火器这么重要,清朝的时候为何不发展呢?下面,咱们就来说一下,清朝为何不发展火器?背后原因并不是不想发展,而是另有原因了吧。火器早在汉朝的时期就有了,不过当时火器并不是运用于战争,而是被运用于烟火上面

  • 洪秀全一下封了两千多个王,看似荒唐,实则他的小算盘很精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觉得是洪秀全冲昏了头脑,才做出如此荒唐的举动。即使开国功臣,也没有几个能够被封王的,比如朱元璋,他就没有册封过异性王,再比如清朝建立初期,虽然有王爵,但一般都是有赫赫战功的皇室宗亲,那为何太平天国会出现2000多个王呢?太平天国建立初期,王和侯爵都不多,加起来一共没有20人,那个时候太平天国也

  • 左宗棠西征入疆,为何命胡雪岩向英国人借钱,利息越高越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思想开明,忠于大清,倡导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工业。他为清朝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864年,正是咸丰皇帝执掌大清帝国,那一时期的清朝,对外有虎视眈眈的西方列强,而清朝内部,也在经历了两百多年封建统治后,江河日下,积重难返,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朝廷官员也大多数都腐败透顶,清王朝的统治机

  •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洪秀全,其实他对太平天国根本就没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估计,很多网友会不以为然,会说洪秀全创建拜上帝教,领导农民起义,怎么就对太平天国没有贡献了呢?很有可能没有洪秀全就不会有农民起义爆发出来的太平天国。当然,如果大家真的这样认为的话,那么咱们也就只能说你是真的不懂太平天国了。那么,咱们首先就从洪秀全创建拜上帝教开始说起吧。其实,拜上帝教还真就不是洪秀全

  • 乾隆官宣,一桩喜事,两个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乾隆年间,就出现一桩天下的喜事,丰绅殷德迎娶固轮和孝公主。不同于赵丽颖的“突如其来”,这桩婚事是小公主刚满周岁的时候,乾隆与和坤敲定的“娃娃亲”。和孝公主是乾隆最疼爱的掌上明珠,从小就备受宠爱,享尽宫廷荣华富贵。不论是赏赐还是封号,小公主都受到乾隆的“格外照顾”。和坤是乾隆最信任的权臣,势力遍布

  • 曾国藩功高盖主,为何皇权不铲除他?心头痛更是心头肉,舍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不是朝廷没想法,而是他们根本不敢动曾国藩,早在将太平天国运动平定之前,左宗棠、胡林翼和曾国藩就有这样一个担忧,他们生怕把天京拿下之后会出现兔死狗烹的情况。所以三人之间达成了共识,为了稳固权势,他们采取了似分实合,可分可合的固权战略,湘军的出现就是为了镇压太平军。不过湘军可不是光要维护清朝统治的,

  • 隋文帝五个儿子的最后结局:下场凄惨,无一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一、杨勇隋文帝长子,生于公元566年,早年随父亲隋文帝在北周任职,后来参加过北周灭北齐的战争,隋文帝建立隋朝后,立为皇太子。杨勇贵为皇太子,自然位高权重,因此在隋朝南下灭陈时,他没有随军出征。本来隋文帝对杨勇寄予厚望,不过杨勇生性好色,而且生活奢侈腐化,隋文帝渐渐对其失望,更要命的是,弟弟杨广早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