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成为太上皇后,是如何做到架空嘉庆帝3年之久的?

乾隆成为太上皇后,是如何做到架空嘉庆帝3年之久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11 更新时间:2024/1/26 1:41:19

乾隆六十年(1795年),清高宗乾隆帝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定于明年归政,改为嘉庆元年。

禅位时,乾隆帝已是85岁高龄,按说到了这个年纪成为太上皇,应该是退居二线,好好颐养天年之时,但是权力的滋味一旦尝到,就不是那么好放弃的了,虽然乾隆帝表面上又是禅位,又是归政的,但是依旧通过“训政”方式实际掌握大权长达3年之久,等于是架空了嘉庆帝整整3年,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于养心殿逝世,嘉庆帝才算真正的开始亲政。

那么85岁高龄的乾隆帝在通过禅让方式,将象征全国最高统治权的帝位交给儿子嘉庆帝以后,是如做到继续操纵大权,并且还没有跟嘉庆帝父子反目成仇的呢,毕竟一个皇帝,一个太上皇,可谓是天有二日,乾隆帝如此架空儿子嘉庆帝,还没有引得嘉庆帝的反弹,的确很是耐人寻味,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乾隆帝之所以可以在太上皇期间,继续操纵大权,关键在于他直至去世之前,依旧牢牢掌握朝廷的用人权、军队指挥权、决策权,说白了就是他禅位嘉庆帝之时,根本没有将皇帝核心权力过渡过嘉庆帝,等于他是一直牢牢掌握大权,嘉庆帝只是傀儡皇帝罢了。

掌握核心权力以外,乾隆帝还坚持亲理政务,在乾隆帝驾崩以后,嘉庆帝是这般回忆的“皇考自上年冬腊,偶感风寒,调愈后,气色虽逊于前,然犹日亲巡政,未尝稍辍”。由此可见乾隆帝虽然是太上皇,但干的事情和皇帝没区别,是一直持续,不间断的亲理政务。

而除此以外,乾隆帝的宠臣和珅,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和珅在乾隆帝成为太上皇以后可以说擅权更甚,诸如将各部院武大臣所奏之事,规定预先通知军机大臣,可以说是侵越了皇权。

而他之所以这样做,其实说白了就是对于嘉庆帝这个皇帝采取制衡,避免嘉庆帝慢慢的掌握实权;而且和珅如此擅权,更是可以全方位的监控嘉庆帝。

和珅这样做是谋朝篡位吗?

肯定不是,因为不说他有没有这个野心,他根本没有这个实力,不然不至于乾隆帝刚刚死了,他就被嘉庆帝收拾的情况,整体而言,和珅擅权的基础不在于他有着多大的势力,因为他的确没有,而在于他背后有着太上皇乾隆帝支持,乾隆帝之所以这样做,当然是要利用他,使自己更好的实际掌握大权。

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在于嘉庆帝这个皇帝对于乾隆帝是唯命是从言听计从。

嘉庆帝可谓是一个宅心仁厚的皇帝,他的庙号“仁宗”足以证明他这个人有多好,毕竟能得到“仁宗”庙号的皇帝都是出了名的仁厚皇帝,这个参考宋仁宗赵祯就知道了。

而嘉庆帝宅心仁厚,对于乾隆帝唯命是从,也是构成乾隆帝可以实际掌握大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换成野心勃勃之辈,可能会忍乾隆帝一段时间,但是绝不会像嘉庆帝这般一直忍上三年,到时候父子二人势必是产生矛盾,甚至是反目成仇也不无可能。

当然即使如此,嘉庆帝对于乾隆帝肯定是有所不满的,父子二人关系看似一直是不错,但时间越往后,埋下冲突的隐患越大,毕竟谁也不希望一直当个傀儡皇帝,哪怕是如嘉庆帝这样的宅心仁厚皇帝。

不过还好的是,乾隆帝实际操纵大权三年以后去世,可以说这个时间差不多是嘉庆帝所能容忍的极限了。他若是再活个两三年,嘉庆帝忍不下去,背后隐藏的巨大政治危机爆发出来的话,嘉庆帝无论反抗成功与否,父子二人注定是会走分裂,还好的是,乾隆帝死在了这个巨大政治危机爆发之前,而他一死,“天有二日”引发的矛盾自然随之平息,儿子嘉庆帝终于亲政,和珅迅速被拿下并赐死,一切又慢慢地回到正轨之中。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年间,此人竟用鹅叫声掩护了九千多号人马,直接攻入敌人老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南北朝时,司马楚之在北朝任荆州刺史。他善治军且有智谋。一年寒冬,他带领部队为征讨柔然的大军督运军粮,突然有人潜入军内割去了一只驴耳。部下来报告此事,司马楚之说:“这必定是敌探来到,割去驴耳作为凭证,敌人可能马上要来劫我军粮!”于是,他紧急下令,赶快砍伐柳树扎牢为城,围住军粮。并下令浇水,霎时一座冰城

  • 乾隆一朝弘皙谋逆案,实际是就是弘皙篡位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在登基之后,多次对外宣称,祖父康熙很是喜欢他,乃至于雍正登基也是由于自己的原因,这一点乾隆显然在吹牛,康熙是有最喜欢的孙子不假,但这人不是乾隆,而是原废太子的次子弘皙,弘晳是康熙长孙,比乾隆大17岁,几乎是两代人了,弘晳自幼与受康熙帝栽培养育宫中。无论身份地位都远胜于乾隆。可以说,康熙亲自抚育时

  • 唐朝灭亡的根儿并不在黄巢,而在这个家家户户都要用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起兵叛唐,并进攻中原地区。当时的平原太守颜真卿为了抵抗安禄山的叛军,需要筹措大量军饷,于是他用政府资金垄断了当地的盐业市场,先将食盐全部收购,然后高价卖出,赚取了足够的军费。颜真卿的做法是战时不得已而为之,但“安史之乱”后,却被唐朝庸官们奉为至宝,把这当成政府发

  • 民国天才少年,16岁考上清华,3年后被学校开除,29岁因贫困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朱湘乃是父母的幺子,幼年受尽宠爱,只可惜他还未长成父母就接连离开人世,年幼的他跟着兄长生活,但是他与兄长感情一般,又失去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性格有些冷僻。不过虽然性格不讨喜,但是朱湘却是个少年天才,16岁就考上了名校清华,在学校也是一位风云人物。说起他的婚姻,倒也有一番特别的故事。幼年时,其父母为

  • 晋朝大将军,能以最少兵力取得最大胜利,骑马射箭却连士兵都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可问题来了,条款是精练了,但法律这东西容易引起歧义,出现误会怎么办?作为学霸,杜预早想到了这一点,他勤勤恳恳地写了近三千条注解。详细到什么程度呢?包括某条是什么意思,某条和某条哪里类似,某条和某条不能混用……当时交通不是特别方便,富平津那一片(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处在黄河中下游,水势湍急,特别

  • 民国一代儒宗妻子过门三年病逝,发誓终生不娶,岳父说:小女嫁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这一时期却出现了一位民国学术界的一股清流。他16岁结婚,妻子过门3年后病逝。他却发誓终生不娶,结果真的一个人走完了后面的65年,此人便是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马一浮。马一浮,名浮,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男,汉族,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四川成都;曾被领

  • 西晋辣妈,老公夸儿子长得帅,老婆答:若是跟你弟弟生的会更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听听,这话有多雷人,就有多可爱!即便搁在现代,也没有几个妇人有勇气当着老公和儿子的面这样臭贫。史书未载下文,后人无从得知王浑的反应如何,不过姑且不论钟琰是否真有暗恋小叔子的嫌疑,料想在名士特爱装逼玩风度的魏晋,王浑大概会一笑了之。除说话雷人外,钟琰的眼光还很精准毒辣。她生了个貌美如花的女儿,成年后,

  • 慈禧长得有多漂亮,后宫无数佳丽,为何咸丰皇帝偏偏那么喜欢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美国女画家卡尔对慈禧太后的评价是:我见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极美丽的妇人,猜其年龄最多不过四十岁,且为人和善,使人一见便生喜悦之情。要知道,卡尔见到慈禧太后的时候,慈禧太后已经七十岁左右,但在卡尔看来,慈禧太后最多只有四十多岁,要说慈禧太后年轻的时候不是个美人,估计也没人相信。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出身满

  • 杜甫狂热崇拜李白,而李白对杜甫不甚欣赏?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种说法显然经不起推敲。首先,在李白不多的跟杜甫有关的几首诗中,比如“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已经透露出了对杜甫不同寻常的友爱之情;“相失各万里,茫然室尔思”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对杜甫的思念。其次,从李、杜两人的交游史实也可以看出李白对杜甫的欣赏。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和杜

  • 明朝如果向皇太极服软再集中力量压掉农民军,还有延续的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稳住皇太极,还有林丹汗,就算皇太极帮大明国干掉了林丹汗,还有西北几十年后就会做大的准格尔部,稳住了准格尔部,你觉得大明有多少信心抗住不到一个世纪就会直接见面的俄罗斯人?更不要说此时荷葡西三国早就来了,而两百年以后,英法诸国就要来了。 明王朝哪怕不求和,就是坚持持久战,战略战术上运用得当,翻盘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