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和他五个儿子,为何仍敢娶弟媳杨氏?不怕报复?

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和他五个儿子,为何仍敢娶弟媳杨氏?不怕报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976 更新时间:2024/3/11 1:00:33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上演了一幕兄弟相残的血腥戏码。虽然建成、元吉已死,但是李世民却并没有封刀的打算,他派兵杀入了东宫和齐王府。李建成和李元吉分别有5个儿子,而李世民残忍地将10个侄子全部诛杀。

在封建社会,斩草除根是常规操作,李世民自然也不能免俗。但对于建成、元吉的妻妾和女儿,李世民还是能网开一面的。李元吉的女儿归仁县主的墓志记载:

诚周于造次之间……行满于危疑之地。”

李世民将哥哥、弟弟的女眷囚禁于深宫之中,周围都有重兵把守。在这样危机重重的环境下,女眷们都过着惴惴不安的生活。但在这些女眷中,却偏偏出了个“幸运儿”,他便是李元吉的王妃——杨氏。

杨氏名字不详,但出身于弘农杨氏,是隋朝宗室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史载“杨氏玉貌雪肤,眉目如画”。唐朝虽然取代隋朝拥有天下,但并没有将之全盘否定。毕竟李氏皇族与杨氏同为关陇贵族,双方互有婚配,沾亲带故。

因此,李元吉迎娶杨氏为王妃,是门当户对,也是符合当时的政治正确的。而在李世民后宫中,也有两位来自于弘农杨氏的嫔妃。

由于杨氏貌美如花,而且和李世民皇后长孙氏交好。因此,李世民很早便留意了这位弟媳。不久后,李世民就解脱杨氏出了苦海,将其纳为自己的情妇。在所有后妃中,杨氏虽然没有名分,但在宠爱程度上,仅仅只次于长孙皇后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与杨氏生了一个儿子——曹王李明。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甚至想将杨氏立为皇后。听闻此事后,魏征急忙劝阻了李世民。对此,《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

“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

魏征说:“陛下想要效仿、舜,又何苦受累于辰嬴呢?”辰嬴乃是秦穆公之女,先是嫁给了晋怀公。晋怀公被杀后,又嫁给了晋文公重耳。魏征希望李世民不要像晋文公一样,受尽后人耻笑。听了他的话,李世民才将这个大胆想法彻底打消。

就这样,杨氏直到死,没有从李世民那里得到任何名分。李元吉死后,杨氏被废为庶人;李元吉被追封海陵郡王,杨氏则成了海陵郡王妃。到了贞观十六年,李元吉被追封为巢王,杨氏又成了巢王妃。虽然杨氏受到李世民百般宠幸,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但从名分上来说,她仍是李元吉的妻子。杨氏与李世民的关系,仍然是通奸。

在我们后人看来,李世民强娶杨氏,似乎是十分危险的行为。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当着她的面,杀死了李元吉的五个儿子。而在五个幼子之中,肯定包括她的亲生儿子。可以说,李世民与杨氏既有杀夫之仇,又有杀子之仇。李世民与杨氏共眠,难道就不害怕她复仇吗?

在笔者看来,李世民之所以冒着被复仇的风险强娶杨氏,除了垂涎她的美色以外,还包含着李世民对李元吉的羞辱与报复。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虽然同是与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敌,但是在两者中,他似乎更憎恨李元吉。相比于性格宽厚的李建成,李元吉更加阴险毒辣。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曾频频遇险,都是出于李元吉的谋划。

例如他意图派遣部将宇文宝刺杀李世民,被李建成制止。其后李元吉又在家宴上给李世民下毒,几乎将他毒死。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元吉更是预估出李世民的阴谋,建议李建成"请勒宫甲,托疾不朝。"结果李建成不听,硬拉着李元吉进宫朝见,这才遭遇了李世民的伏击。

而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还差点反杀了李世民。根据史书记载,李世民在追击李元吉途中坠马,而李元吉趁机用弓弦勒住李世民的脖子。若不是尉迟恭拍马杀到,李世民或许就要交代在那里了。对于李元吉这个凶狠的敌人,李世民怎能不恨呢?

李世民继位后,曾为李建成和李元吉发丧。在李建成的葬礼上,李世民下诏,让东宫旧臣都来参与。同时,李世民还在葬礼上放声哭泣,哀悼自己的哥哥。此外,李世民还将李建成追谥为“隐”,而在谥法中,“隐”具有哀怜的意思。很显然,李世民与李建成虽然是政敌,但是两者间仍存在着亲情。

但对于李元吉,李世民就没有那么客气了。首先在谥号上,李世民将李元吉定为“剌”。按照谥法,“不思恩惠”曰“剌”。显然在李世民看来,李元吉的死是罪有应得的。在他的葬礼上,李世民根本毫无表示。

因此李世民之所以会专门临幸杨氏,是出于对李元吉这个仇敌的羞辱,让他在九泉之下也不得瞑目。至于“被复仇”的风险,李世民也是丝毫不惧的。作为一个马上帝王,李世民一生喜欢涉险,经常单枪匹马冲击敌阵。区区一个女人,李世民又怎会怕?

而杨氏呢?她保全性命已经是万幸。一个弱女子面对一个身经百战的武夫,哪会有胜算?成吉思汗的妻妾大多是抢来的,甚至还被他杀了全家,但也没见哪个嫔妃向他复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让大臣写100副对联,大臣只写一副,却被破格提拔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百官对皇帝的旨意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只要皇帝下达旨意,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们千方百计也要完成。在康熙在位时,有一位大臣就敢违背皇帝的旨意,但是最后却被荣升为宰相,这位大臣究竟是何人?他又是因何事被皇帝提拔为宰相呢?“康熙爱臣”——李光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是福建泉州安溪县人,他不仅是清

  • 满清军队被派去外国执行任务,本来幻想着回国领赏,结果大清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网络上前段日子很流行的“大清亡了”这句话,其意思是形容为时已晚的样子,但是在当时大清亡了这句话可是害了不少人,就例如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他刚刚阉割完成,就听到了大清亡了这句令他一辈子都崩溃的话,同样和他有着一样悲催命运的还有当时满清的一支外派小分队。1912年2月12日,满清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

  • 高三一轮|第6课 三国至隋唐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 民国传奇女性人物,是我国首位女博士,晚年却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满清末年那个内忧外患,动荡的年代里中国遭遇到了史前未有的重大危机,这个时候整个中华民族都危在旦夕,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华民族当中踊跃出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传奇人物,而在这些人当中不乏女性,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的一位传奇女性。这位传奇女性叫做郑毓秀,在民国时期,她是当时有名的人物,这就是因为

  • 江南宫中香:鹅梨帐底散芬芳,南唐宫廷的气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搜奇更薄江南产,昨日深宫宴内香。”南唐保大七年,李璟与诸臣在宫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 内香宴”, 吴任臣《十国春秋·南唐元宗纪》: 保大七年,(元宗)召大臣、宗室赴内香宴。凡中国、外域名香以至,和合煎饮。佩戴粉囊共九十二种,皆江南所无也。香会雅集齐集了国内外各色单品名香、和合香及香饮、香囊等九十二种

  • 后仿瓷不是假货:“汝窑仿制”最卓越的乃属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如清康熙、雍正朝仿明永宣青花、康熙仿明嘉万五彩、雍正仿明成化斗彩,乾隆朝更是遍仿历代名窑,集仿制之大成。后代仿制前朝经典作品,代代不绝,构成了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仿制前朝佳器,也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模仿和复制,更可以视为对经典的致敬,是一种创造性模仿,固属佳话。在历代仿制中,历时最久、精品迭出

  • 他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李世民曾试探其忠心夸赞他有三个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尉迟敬德是重要的人,可以说没有尉迟敬德,李世民就算能够推翻隋朝,也不会那么轻松夺得皇位。一、招揽贤才尉迟敬德最先是刘武周的手下,担任的是偏将一职,在尉迟敬德的帮助下,刘武周一路势如破竹。后来刘武周军队与唐军形成对立,尉迟敬德作为主力,与吕崇茂里应外合,让唐军吃了一次大亏。李世民听说尉迟敬德此人,

  • 大清亡了,八旗子弟纷纷穷苦不堪,这些人依然潇洒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满清王朝之中,八旗子弟是一群享有特殊照顾,并且不用工作国家就能拿出钱财养活他们的特殊群体,不仅如此,八旗子弟还不用去服兵役,每个人甚至还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在自己田地上种出的东西还不用上缴国家的税务。正是由于满清王朝一开始就实施的八旗子弟制度,导致后面八旗子弟人数越来越多,这么庞大的一群白吃白喝的

  • 千古谜题:唐朝灭亡后,从秦朝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究竟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完璧归赵的故事,其中的璧就是和氏璧,最初为赵国所有,是天下奇宝。秦始皇的曾祖父还曾经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结果蔺相如见秦昭王不讲信用,设计将和氏璧拿回,这场交易最终没成。后来秦始皇灭掉赵国之后,这块和氏璧终究还是落入了亲王手中。秦始皇便让李斯将这块和氏璧刻成了传国玉玺,在上面刻了“受

  • 民国奇葩大劫案,喊着铁血剿匪的口号,却将土匪剿成正规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满清末年民不聊生,众多穷苦百姓因为吃不饱饭,而上山落草为寇,凭借着打家劫舍来混一口饱饭吃,到了民国建立之后,尤其是袁世凯死后,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期间,原本就十分严重的匪患变得更加猖獗,军阀的混战加剧了老百姓成为土匪,土匪势力壮大的一大主要原因。山东地区在1920年直皖战争之后,土匪帮派吸收了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