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当时的城市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唐代,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当时的城市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81 更新时间:2024/2/6 18:54:59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城市等级的划分。不同等级的城市,其职能、规模和分布各不相同,城市管理机构的设置、权限和职责也存在着差异。故而城市等级的划分不仅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国家从宏观上规划城市体系的重要方式。传统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有很多,城市的入口、空间规模和功能都是影响城市等级的重要因素。

然而,“政治中心城市优先发展”是帝制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政治因素的作用大于其他因素,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能够利用行政权力获得更多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各种资源,其规模也就越大、发展也越快。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城市作为各级政权的治所,地方行政建置的行政级别与各城市的等级就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中央到基层地方政权,层层相属,形成塔形的统治网络,每一个政治层级支配者相应的空间。同时,每一个政治层级以一个城市作为统治一方的中心。

因此,每个城市都可以被看成是政治统治体系中的节点,它们成为这个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城市本身附和着这一政治体系,于是,城市也相应地形成等级系统,每个城市等级对应于某个行政级别。”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自秦统一六国,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城市成为各级郡县的治所所在,统治者根据国家政治的需要,将全国城市依次划分为不同的行政级别,地位最高的是国都,其下依次为郡、县级城市,形成了城市的国都一一郡城一一县城的行政等级体系,各城市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行政隶属关系。

此后的朝多沿用此种城市等级体系,唐代的行政区划实行的是以州统县的二级制,其城市也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州治和县治成为地方最重要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就形成了国都一一州治一一县治三级城市体系。

由于疆域辽阔、山川形势复杂、人口众多,为了加强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又能够适合各个地区的差异,唐王朝依据地区的充要与否,户口的多寡之差,资地的美恶之分,政务的繁闲之别,将州县划分为若干等级进行管理。在唐代,长安、洛阳、太原被称为三都,是城市体系中等级最高的城市。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唐朝统治者对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不断作出适当调整。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至开元十八年(730),又规定:“太平时久,户口日殷。

宜以四万户己上为上州,二万五千户为中州,不满二万户为下州”,“六千户己上为上县,三千户已上为中县,不满三千户为中下县”,而对缘边州县则区别对待,规定:“三万户己上为上州,二万户已上为中州”,“户五千已上亦为上县,二千己上为中县,一千已上为中下县。”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由于各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唐代州县等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唐代后期,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州县城市的等级也有明显的变化。从安史之乱开始,北方人口为避乱而大规模南迁,南方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长,其行政等级也随之提高。

此外,江南道的润、宣、越、常四州在会昌五年(845)—同升为望州,也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如常州“当楚越之襟东,居三吴之高爽,其地恒穰,故有嘉称。领五县,版图十余万。”宣州“赋多口众,最于江南。”唐代后期,许多县城的等级也得到了提升。

据统计唐后期共有410个上县,其中江南道有91,居全国各道之冠,这也反映了唐后期江南道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唐代后期,政局不稳,皇帝时常因乱而逃出长安,一些皇帝驻畔过的城市的等级因而有了提高。也有一些县城因县内有帝陵的存在,或因皇帝巡幸,或因人口增加而等级提高。

咸阳、奉先、云阳、绿氏等县皆因境内有帝陵而升为赤县。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逃至灵武,并在此即位,至德元载(756)七月,改灵武郡为大都督府,上县为望,中县为上;九月至彭原郡,敕彭原郡同六雄州,县升紧、望。

当然,唐代州县等级的管理权还是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不论是府州,还是县,其等级的升降由朝廷决定,或地方州县奏请获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宿白先生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的结果,将除了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以外的隋唐地方城址分为大型州府城、中型州府城和县城三种类型:大型州府城,城的平面呈方形,有16个坊,每个坊由大、小十字街分割成十六个小区,十六坊面积周长近10公里,这是当时大型的州府城制度;

一般州城,平面多呈方形,四面各开一门,城内以十字街分割成四个坊,又可细分为大、小之别,大的周长6.5公里,每个坊的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小的周长4.5公里余,坊的面积大约是0.5平方公里;

小型州城和县城,大约是一个坊的面积,如今北京市属下的顺义县城,是唐顺州城,只设怀柔一县,所以顺州城实际也是怀柔县城,该城原周长2公里,方形,四门十字街;徽州在唐时初“置县时街分田字”,县城形成四门十字街的结构。由此可见,唐代地方城市在规模上分为十六个坊、四个坊和一个坊三个等级。

在唐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权力体系深刻影响着城市体系的形成发展。与西方城市不同,中国古代城市没有自治权力,城市作为各级政权的治所,是国家权力实施的集中空间,管理城市的各级官员都是中央集权制下皇权的执行者,他们的官品、权利和薪俸都是皇帝赐予的,故都以效忠于皇帝为天然使命。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这样,在中央集权制下,在城市的设置和城市等级体系的建立上,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政府始终掌握着最高决策权。以都城为顶端的城市行政等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也成为中央集权加的外在表征,各级城市成为中央加强对全国统治的层级节点,自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政统属关系,对于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唐代城市的建设规划管理。从微观层面上讲,城市规划管理是对城市内部建设和空间布局进行的管理,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与有效实施。这种规划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而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也必然起主导作用。

一、都城的规划管理。传世献中关于唐代都城规划管理的记载十分有限,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然而,隋代在时间上与唐代较为接近,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唐承隋制,二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且关于隋大兴城和洛阳城的规划过程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这为我们以隋大兴城和洛阳城的规划来研究唐代都城的规划管理提供了可行性。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在隋代大兴、洛阳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营建的决策、布局规划的编制、审批是重要的内容。由于都城营建是一项重大的国家工程,规划决策的决定权主要掌握在以皇帝为核心的中枢决策手中。

首先来看隋大兴城营建的决策过程。起初,隋文帝因“梦洪水没城,意恶之”,再加上旧长安城从汉至隋己历八百年,久为战场,制度连小,水皆鹹卤,始有迁都之意,但由于建国不久,政权尚不巩固,遂尚未下定决心;

在隋文帝营建新都的决策过程中高潁、苏威是两个重要的参与人,当时高潁任尚书左仆射,苏威任吏部尚书,二人“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高祖将迁都,夜与高潁、苏威二人议定”,恰遇太史庾季才奏称“臣仰观玄象,俯察图记,龟兆允袭,必有迁都。”

城市规划编制完成之后,就要上报,获得批准之后,方能真正实施,这个过程就是城市规划的审批过程。城市规划的审批权亦掌握在隋文帝手中,他在《营建新都诏》就明确要求:“公私府宅,规模远近,营构资费,随事条奏。”

结语

《长安志图》载:开皇二年(582)六月,隋文帝“诏规建制度,先筑宫城,次筑皇城,次筑外郭城”,而且隋文帝认为:两汉以来,都城中“有人家在宫阙之间”的城市布局不便于事,大兴城的规划中“皇城之内惟列府寺,不使杂居”,这也是隋文帝在审批大兴城的规划时决定的。而隋洛阳城的决策、审批也都是由隋炀帝主导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两个帝国:汉朝、唐朝,谁更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汉朝和唐朝这两个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如果将其进行比较,到底是汉朝更加强大还是唐朝更加强大呢?我个人认为唐朝要强于汉朝,我们站在上帝视角来看,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汉朝的经济文化处在发展时期,而唐朝属于井喷式巅峰时期。唐朝的经济,文化,军事可以说全部都冲到了中华的巅峰,比如汉朝在面对己方最大威

  • 历朝历代哪些官职才是宰相?网友看到唐朝宰相称谓:这都是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宰相在历朝历代的官职称呼都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职权都是一样的:代替天子掌管百官。简单说来宰相有两个本质特点:一是百官之首,二是辅佐皇帝。不过相权过大会威胁到皇权,所以历代皇帝都在不断地削弱相权,最后由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君权达到鼎盛时期。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历代的“宰相”。《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

  • 中华民国广东省造贰毫银币之十《八属银毫-八属版(广西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下面来介绍下八属银毫(广西版)系列东毫: 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下野后,1922年3月陈炯明将原来进入广西境内的粤军纷纷调回广东,旧桂系部将各据防区,争权夺利,互相火拼;各地豪强,也纷纷揭竿而起,称霸一方,各自为政,为所欲为;散兵游勇,啸集山林,自称司令者不计其数。广西素有“无处不山,无山不洞”的美称,当

  • 唐朝在极盛时期发生安史之乱,李隆基犯了三大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1)皇权一动,天下必然异动:封建社会的帝王就必须要“勤勉”,就必须要“事必躬亲”,只要懈怠天下必亡古代中国无论你是秦汉,还是唐宋,抑或是明清,其本质是无法改变的——家国一体。作为家庭,老爹需要付出最大的智力、劳力去工作,负责养家、与外面的人交联。作为一国的“家长”,皇帝也是如此。看历史上的所谓明君

  • 被蒋介石带到台湾的十幅画,每幅画都代表着一个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蒋介石认为现代国家的生命力有教育,经济,武力三个要素构成,而教育是根本,“三者之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只要教育不破产即有办法,若教育无希望,则真正无办法"。 可以看出,身为政治家的蒋介石对于教育与文化的重视,所以在他统治时期虽频受战火洗礼,却始终没有将千年遗留下来的瑰宝丢失,这点受到了两岸同胞的

  • 宇文化及杀了杨广,霸占了人家的妻子,临死前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宇文化及是宇文述的大儿子。本来依照宇文化及自身的能力和胆识、见解,宇文化及不可能成为有太大的历史知名度。也没机会杀死隋炀帝,霸占萧皇后。这一切都因为隋炀帝游江南,而发生逆转。隋炀帝在位期间,大量挥霍民脂民膏,对人力的需求和浪费,也远超过隋朝所能负担的程度。因此,隋炀帝在位期间,叛乱此起彼伏。庞大的隋

  • 她14岁嫁雍正为小妾,23岁生子,排位仅次于雍正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耿氏,出生于康熙二十八年,本是汉族包衣出身,父亲职位是管领。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为成年的儿子们找媳妇儿,同时找了几个出身一般的女子作为嫡福晋的陪衬送去胤禛的府中。当时的耿氏才14岁,14岁是清朝女子出嫁的年龄。进了雍亲王府的耿氏如果说家世。绝对比不上皇后乌拉那拉氏、侧妃年氏;美貌也不及侧妃李氏,宠爱更

  • 唐德宗一朝的“奉天之难”,为何会成为晚唐败落的标志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奉天之难”的发生,跟唐德宗有很大的关系。德宗继位后对藩镇势力,采取了坚决的打压政策。只不过让德宗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打压政策所招致的则是各藩镇的强烈反弹。先是建中二年,四镇因为朝廷不承认父死子继的节度使继承引发的变乱。后又是到了建中四年,淮西李希烈自立以及泾原兵发生叛乱,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天下

  • 她15岁嫁晚年雍正,21岁当太妃,是《甄嬛传》弘曕的亲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甄嬛传》,甄嬛再次进宫的原因,是因为她当时有了果郡王允礼的孩子而不得已为之。进宫之后,她尽全力保证孩子安全的出生。过不多久,甄嬛生下来一对双胞胎,皇子叫弘曕。后来,甄嬛扶弘历登基,把弘曕过继给果郡王。虽然其中的人物历史上都有,但是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历史上的甄嬛为雍正只生了一个儿子,那就是弘历。而

  • 李世民下旨查抄侯君集的家,为何抄出了两个“食人乳”的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老侯触犯了唐朝法律,擅自调动国家军队,参与支持太子李承乾预谋造反,试图发动政变拥立李承乾继位。太子李承乾经过是这样的: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少时聪明可爱,按照古代继承法,8岁时被老爸立为了皇太子,这就意味着他是未来的皇帝。然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大后李承乾性情大变,史书说他“疑神疑鬼,不良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