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宗李治,一个“骗”了我们一千多年的伟大帝王!

唐高宗李治,一个“骗”了我们一千多年的伟大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14 更新时间:2024/2/6 18:51:14

一、从摆设到亲政——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一)架空皇权的长孙无忌。永徽六年之前,青年皇帝李治发现,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不在皇帝手里,而在首席宰相、托孤大臣、三朝元老和自己的亲娘舅长孙无忌手里,不管是杀伐决断、人事任免的国家公务,还是立储的帝王家事,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

李治很沮丧也很无奈:他的太子之位名义上是舅舅给争来的,他的皇位是舅舅拥立的,这个舅舅从大唐开国一直为自己家“不辞辛劳”地“忙前忙后”……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似乎得感激舅舅。但是细一想不对,大唐姓李,现在却怎么看都像是姓“长孙”。而且,长孙无忌不仅独霸朝纲,还干涉李治的帝王家事(立储),李治的底线一点一点地被打破。

终于,紧接而来的那起著名的“房遗爱谋反案”让李治坐不住了。永徽四年年底,房玄龄两个儿子引发的一起普通家庭纠纷,被长孙无忌当成了政治清洗的工具,荆王李元昌、吴王李恪、驸马房遗爱、开国宿将薛万彻等政敌被一网打尽,到永徽五年二月份结案的时候,朝堂之上已经尽是长孙家的势力。

以宰相班子为例,九个人当中,除了李勣是李治的人、于志宁首鼠两端外,褚遂良、韩暧、来济、崔敦礼等其余六人竟全是长孙一党。虽然长孙无忌仅仅是贪恋权力,并无伊、霍擅行废立甚至是王莽谋篡之心,但是,相权对皇权的侵蚀和冒犯已经到了让李治无法忍受的地步了。

长孙无忌

(二)李治的政治反攻。权力的道路上永远不允许两人并肩同行,皇权更不可以。李治性格宽厚但却不傻,政治上更是继承了祖、父的强大基因。所以,当发现自身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时候,他就开始反击了。第一步,皇后废立。这是李治和长孙集团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博弈,李治说:我的老婆我作主。

长孙集团说:(王)皇后无过,不能废。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李勣的加入让本来处于下风的李治实现逆转。永徽六年十月,李治一纸诏书,王皇后被废黜,理由是“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当月十九日,根据文武百官的文武百官联名上疏,高宗李治册立武昭仪为皇后。李治第一次行使皇权。第二步,冲破铁幕。

所谓“铁幕”,即长孙无忌在朝廷内外多年以来结成的盘根错节的官场关系网。在这张大网中,长孙集团的势力遍布各个角落,帝国每一项任命、每一道指令都深深地烙上了长孙无忌的印记。这种形势首先在皇后的废立过程中被撕开了一个角——永徽六年九月,也就是在废立前一个月,长孙无忌的死党、同样老资格的褚遂良被贬出朝廷,长孙集团的末日号角开始吹响。第三步,太子废立。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正月,由长孙集团拥立的太子李忠被废为梁王,年仅四岁的李弘(和武后所生)被立为太子,长孙无忌节节败退。第四步,长孙倒台。显庆四年,东都洛阳发生了一起所谓的韦季方、李巢朋党案。

长孙无忌本来与此案毫无瓜葛,但是,在李治的直接授意下,此案的性质不仅变成了谋反,主角也变成了长孙无忌——这和几年前长孙无忌构陷吴王李恪等人时如出一辙。《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到:“帝(李治)竟不问无忌谋反所由,惟听(许)敬宗诬构之说。”纵横大唐官场三十余载的长孙无忌就此垮台。在这场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中,李治完胜。

李治

二、皇权的渐次旁落——“二圣临朝”的大唐夫妻店

居家过日子,是老婆近,还是朋友近?当然是老婆。因为老婆怎么着也是自家人,而朋友关系再好理论上也是外人——大唐第三任领导人李治也是这么想的。事情开始于一个意外。唐高宗显庆五年四月,长孙无忌伏法,李治实现亲政。但他的意气风发仅持续了半年,十月,李治或者说大唐的转折点来了——他中风了。

虽然没有半身不遂,但精神头却一落千丈,年仅三十三岁的他实际上已经提前进入老年。但是,朝议还得进行,政务还得处理,咋办?刚刚扳倒专权宰相的李治再也不信任朝臣,望着案牍上如山的奏折,他把目光转向了后宫。

武后的政治春天从此到来。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关键时刻,武后自幼所接受的良好教育和对政治的天生悟性和高度热衷,使她在政务处理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李治惊喜之余,不仅带她临朝听政,还“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

但是,这种夫唱妇随的和谐景象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李治发现,在权力问题上,自己可能“前门拒狼,后门纳虎”,因为枕边这个女人的权力欲望比任何男人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她在培植自己的势力,李义府许敬宗等第一批反长孙人士已经聚拢到武后的身边。

第二,她在暗夺宰相的权力,武后集结了一大批名士(所谓“北门学士”),借修书之名,却行宰相之实处理各类奏折(“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第三,她开始垂帘听政,“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预 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二圣临朝

在这整个过程中,相信李治是矛盾的:不放权身体不允许;放权的话又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因为老婆总比大臣值得信任。所以,在反反复复、犹犹豫豫中,武后一步步走向了前台。但在这里,我个人坚信,李治虽然宽厚却不昏庸,犹疑却不糊涂,他甚至一直把握着分寸和尺度——但是,一是他身体做不了主,二是他还是低估了武后的欲望和野心!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于洛阳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一段历史从此谢幕,一段历史又从此开

三、煌煌文治,赫赫武功——一段被严重低估盛世基业。

由于武后的篡唐以及“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巨大光芒,李治的文治武功被彻底淹没。其实,当我们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重新站在公元七世纪中叶的天空来审视那段历史的话,就会发现,一段比之“贞观”和“开元”也毫不逊色的盛世之花,曾在那个被传庸弱不堪的唐高宗的治下灿烂地盛开过。

第一,永徽之治。整个贞观年间,虽然号称盛世,其实一直是凭借着惊人的战力连续进行开疆拓土。由于得不到休息,整个帝国国力始终没有恢复。高宗李治一继位就立即下诏,“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 同时遵贞观故事,广开言路:“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 他尤其对百姓疾苦极为关注,先后通过减少制币抑制通货膨胀、通过国家收购控制粮价,并号召全民勤俭节约。在这些措施下,虽然多遇灾年,但国民经济还是得到很大恢复和发展。这一段史称“永徽之治”。

第二,《唐律疏议》。中国第一部最为完备的法律,于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确立了中国古代刑法的规范,后世如宋、元、明、清等朝立法,都没有脱其窠臼。

第三,庞大疆域。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唐朝的军事力量和国家威望的顶峰并不是贞观,也不是开元,而是高宗一朝。显庆二年,苏定方曳咥河会战,以一万破西突厥十万联军,平定阿史那贺鲁之乱,大唐势力进入中亚和西亚;龙朔三年(663年),刘仁轨败日本、破百济;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李世勣平定高丽。截至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高宗统治下的帝国疆域已达至极盛, 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这一状况维持了32年。

高宗时期的大唐疆域

这么一位创立千古伟业的帝王,千百年来竟然一直被弱化甚至抹黑,我们的历史,有时真是太任性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逃跑山西,向乔家借10万两白银,慈禧:要何赏赐?乔家:4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一时间享受荣华富贵的慈禧太后面对列强的入侵,只能是担心自己的安危,抓紧时间的逃跑,但是,因为时间段额匆忙,让慈禧太后没有拿走很多的珠宝和金银,倒是带了许多的仆人,因为仆人主要还是要照顾慈禧的日常的生活,但是尽管他们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没有钱的慈禧可怎么办才好呢?一开始还好,他们还可以撑过一段时间。但

  • 唐太宗为何执意要东征高丽?剖析唐太宗心中的“小算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唐太宗来说,东征高丽是他丰功伟绩之后的一大败笔,尽管此次兴兵讨伐并未有太大的损失,但是也算不得是一场胜仗,只能以无功而返来作草草概括。很难想象,鲜有败绩的唐太宗在东征高丽的过程中屡受挫折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也许难免也会有英雄迟暮的落寞之感。然而,我们不禁要思考,一生战功卓著并且富有四海的唐太宗为

  • 慈禧的棺木里,有一件神秘的包裹,打开后专家都很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1908年,奢侈生活了一生的慈禧去世,死后,慈禧被葬于普陀峪定东陵。慈禧的葬礼也是极尽奢华,耗费了许多钱财,更别说跟她随葬的各种金银珠宝了。1984年,国家文物局的考古人员开始发掘慈禧的坟墓,当他们打开慈禧的棺材时,发现眼前的慈禧的尸体已经面目全非了,衣服也没了,只剩下一条短裤,袜子也丢了一只。身体

  • 受到唐玄宗如此厚待,安禄山为何还要反?学者:换作是你也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大唐荣耀》中唐玄宗的形象对于安禄山为何造反,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从实力对比来说,安禄山虽然兵强马壮,但人数上仍不及唐朝。以河北三镇之力,虽然一时能胜,但长期以往,对抗不了唐朝中央以及河东、西北节度使的联合。很显然,安禄山的叛乱是一种赌命行为,赌得就是唐朝一方会出现失误。那么安禄山为何会在双方

  • 慈禧为何一生都离不开李莲英?连外出逃难,都不忘带上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虽然活得很卑微,但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却大把年轻人挤破头皮想去宫里当太监。为什么?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不好吗?因为钱,因为他们想活下去。宫里活着虽然卑微,干的全是伺候人的活,且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但是俸禄高呀,比外面给普通人家干活或者种地强多了。伺候好了主子,主子一高兴,随便赏个什么稀罕玩意,都是珍宝

  • 唐朝五大城市:神都现在连省会都不是,另一座城市现在是一线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的大唐朝,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结果造就了五座国际性大都市。笔者今天得空,就给大家讲一讲唐朝时候的五座国际性大都市。这五座大城市排名第一就是大唐首都长安,今天的故事就先从长安开始说起。长安是大唐都城所在地,隋唐的长安,已经被朱温一把大火烧了。唐朝的长安,面积是现在明朝西安城

  • 多尔衮为维护地方统治如何面对逃人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1)保甲制度保甲、乡约制度在明朝就有,由于王朝末年破坏,百姓流离失所,荡然无存。多尔衮为维护地方统治,在汉官帮助下,恢复保甲制度。各个乡村以10家设1名甲长,100家置1名总甲长。如果发现“逃人及窝逃之人”,两邻、十甲长、百甲长,都要照“逃人定例治罪”。凡是发现有盗贼、逃人、奸宄窃发事件,邻佑报告

  • 杨贵妃洗澡的“华清池”是否为谣言?——真实历史照片曝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华清池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吗?还是后人根据《长恨歌》杜撰的?(↑骊山远景,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摄于1920年代,本社图片版权所有)杨贵妃洗澡的华清池,还专门引来过日本学者到陕西骊山一带考证。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华清宫位于骊山脚下,是著名的温泉胜地。这里是秦汉时代的皇帝屡屡行幸之地,至唐代

  • 慈禧西逃时向曹家大院借巨款,仅用一物抵押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1912年,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笔者以为清朝的灭亡跟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一聊慈禧太后借钱的故事,有人会问,慈禧太后作为清朝的掌权者,整个清朝都是她的,怎么还要向别人借钱呢?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开

  • 李世民早年一向身体强壮,为何活到51岁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五十而知天命,在古代的时候,50岁的人就算得上一个老人了,活到50岁也不算短命。但是要知道唐太宗的身体一向非常的好,要不然年轻的时候也不会在战场上立下那么多的功劳,应该是一个很长寿的人,但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他活到5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样一个身体强壮的人,怎么会突然去世了?难道里面有什么说不得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