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被人误解千年的千古一帝,他的功绩不亚于秦始皇

他是被人误解千年的千古一帝,他的功绩不亚于秦始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72 更新时间:2024/1/19 1:58:37

提到隋炀帝,大多数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仅仅会想到他是一个暴君,一个末代亡国昏君,至少在我们的中小教科书上是这样评价的。但真实的他是怎样的呢?

关于世民和杨广有人说,一个是千古一帝,历代君楷模,治武功彪炳史册,一个是世上最著名的败家子,昏暴荒悖,无能还多事,如何能相提并论,说得难听点,杨广给李世民提鞋都不配。

“杨广弑父”在史学界和学术界都是颇具争议。关于文帝被弑的说法,唐朝编写的隋书在文帝和炀帝的本纪均不采用。而指控杨广“弑父”的资料都是出自野史和隋朝末年为了讨伐杨广而写的檄文。为了政治需要,而刻意歪曲事实,丑化隋炀帝。而唐朝既得天下,也必须刻意的妖魔化前朝末代皇帝隋炀帝,以证明自己得帝位是顺应天意,证明其的正统性。事实上,在文帝驾崩前,文帝正式与百官诀别,杨广的帝位即将到手,据隋书上说的杨广一擅长隐瞒欲望,那怎么连几天都等不了,甚至在文武百官和文帝诀别的关键时刻作出调戏妃子这种事?

杨广雄才大略,只是太心急了。老板雄才大略画了个大饼,只怪员工不当牛做马勇于牺牲自己配合实现梦想。志大才疏就是志大才疏,心急跨大步就是志大才疏的一部分。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请左转小说和编剧话题,在那你可以天马行空,争取赢得资本青睐还可以上电视,历史话题还有什么值得你流连的。大运河、三征高句(gou)丽(离)、“开创科举”、灭陈吐谷(yu)浑、“打击贵族门阀”等丰功伟绩就不再提了。

天下大乱,雄才大略就知道躲在江都当缩头乌龟,最后次子及其两个少年儿子、太子少年大儿子惨死,最爱的少年小儿子惨死在面前,留守洛阳的少年皇泰主(太子二儿子)也惨死,留守长安的少年恭帝(太子小儿子)死得不明不白,皇后和一众女眷携着次子遗腹子颠沛流离入草原,为后世留下“六朝宠妃”的风流韵事,这样的雄才大略独此一家了。

用我的生命,去爱一个逝去的英魂;用我的鲜血,祭奠一个美丽的过去;用我的心灵,去品味一个神秘的传说。他是上天的宠儿,不仅拥有高贵的身世,还赋予他干净的灵魂,加之满腔胸怀壮志,再用笔尖描绘他的文识情趣。用最专一的情感,怜惜世间最美丽的萧氏,然后一切的一切,与帝王的微笑相比,却有黯然失色。

弑父,终究无处可知,杀兄,历代失败的皇子哪个不是如此?换作杨勇登基,杀得未必不是杨广。但是,杨广为我们留下了运河,洛阳城,钓鱼岛,科举制,丝绸之路……可是,杨勇会为我们留下什么呢?也许,留下的是一个平淡无奇的隋帝国吧。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总是缺粮,为何战国七雄打了几百年也没见缺粮?核心在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的八个经典故事,诸葛亮陵墓开棺现场新闻,诸葛亮押宝

    [var1][var1][var1]诸葛亮的军事才华不得不让人敬佩不已,仅以弱小的益州为根基,竟敢不断的挑战实力雄厚的曹魏,但在多次的北伐过程中,由于粮草的问题,诸葛亮还是占据了下风,并不得不退兵。其实按照当时的记载,蜀汉的全部人口也不到100万人,而真正需要供养的军队也仅有10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了

  • 赵魏韩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国君下场和汉献帝一样,只是没遇到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家分晋赵魏韩如何处置晋国国君,汉献帝听到刘备登基后的反应,汉献帝刘协简介

    [var1][var1]到晋出公时期,晋国卿大夫还剩四个家族分别是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在这四个家族中,智氏实力最为强悍。由于多年各个家族的内斗使得国力大损,对外无法争霸,到了晋出公时,智氏族长伯瑶主政晋国,连年内斗国力大损的晋国在智伯瑶的治理下国力大幅上升。但也因此智伯瑶野心膨胀,希望削弱赵、魏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前,赵国情况究竟危急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国胡服,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图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原因

    甚至在此时的时候,秦国,楚国,齐国,魏国,燕国曾经分别各派1万精兵,曾经来参加过赵肃侯的葬礼。虽然说赵肃侯再生前并不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但是按理来说其他五国愿意过来派人出席他的丧礼,可以说是赵国的荣幸,但真的只是这样吗?其实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们只是在借机来发动自己不纯洁的目的。[var1]在当时可以

  • 刘备儿子被诸葛亮杀死,临死前撂下1句狠话,刘备大笑:还好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是三国枭雄,纵横天下,匡扶汉室,那么刘备究竟想不想称帝呢?一开始刘备的小心思没有表现出来,直到他给儿子取了名字之后,他的野心才暴露了出来。刘备的长子叫做刘封,刘备的次子叫做刘禅,父母再给儿子取名字的时候,包含了父母对儿子的期望之情。刘备给儿子取名为“封禅”,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想要当皇帝。封

  • 赵奢仅仅打赢过秦国一次,为什么还能被称为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奢为什么成为名将,秦国名将桓齮,赵国名将赵奢父亲

    [var1][var1]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历史上确有包拯其人!公元999年出生于安徽庐州,字希仁,北宋名臣,一代清官!28岁中进士,先后知天长、扬州、庐州等,后升

  • 李世民康熙都反对的长城,究竟有何用?西方:秦始皇就是个害人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后人毁誉参半,有人说其雄才大略,有人说这无关紧要,奇怪的是唐太宗、清康熙竟也是长城的反对者。尤其康熙认为长城只是个摆设,与其修建长城建立军事防御依托点,不如恩威并济,制裁蒙古人军事实力,联姻施恩蒙古贵族,以人为长城,比以墙为长城靠谱。就反对阵营来看,甚至有人在网上发出疑问,说

  • 长平之战赵军兵力被夸大十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军长平之战最佳兵力,长平赵军,长平是现在哪里

    冷兵器研究所发表《都说古代打仗几万几万的死人,那么多尸体都哪去了?》一文后,有读者表达了这样的疑问:赵国真能投入45万大军参战,最多只有数万战斗兵,其余的都是民夫吧?此说看似有理,却跟战国的社会背景不合。[var1]长平之战是战国最惨烈的战争,没有之一。赵国因为这场惨败失去了争天下的资格。而关于此战

  • 长平之战后,如果秦王听从白起的建议,能提前灭掉赵国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白起长平,长平之战后秦国能不能灭掉赵国,大秦帝国白起出征长平

    [var1]一,赵国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秦国实力也并非绝对强大,虽然说长平之战赵国战损四十五万之多,可以说得上是大伤元气了,但是长平之战之前的长期对峙,加上长平之战赵军的拼死冲锋,以及最后的困兽之斗也是给予了秦国莫大的损失,从最后战损来看秦军60万人马,最后也是伤亡了一半。所以说秦国的实力并不是绝对的

  •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不将俘虏直接送回秦国做徭役,而是选择直接坑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平白起,大秦帝国白起攻长平,长平一战白起坑杀40万赵军

    [var1]那么问题来了,对于那个生产力主要靠人力的时代,为什么主帅白起不将这四十万赵卒压回国内,当作劳力使用,反而做出如此有害于自己名声以及如此血腥之事呢,其实啊,主要原因以及考量有以下几点: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间发生的这场决定着秦赵两国的国运之战,同时也是登顶天下一统的至尊宝座的角逐之

  • 长平之战,秦国如果不派白起为帅,赵括还能击退秦军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平之战白起和赵括,大秦帝国赵括与白起,大秦帝国白起赵括

    那当时那样一种状况之下,其实秦国和赵国两国在军事实力上面的差距并不是十分的大,虽然说从综合国力上面来讲的话,当时赵国他不能够和秦国相比较。[var1]但是如果单单从打仗这方面的经验来讲的话,其实赵国和秦国这二者之间没有太多的悬殊。如果说在打仗的状况之中赵国能够一直坚守阵地的话,那么秦国很有可能会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