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谨小慎微的道光帝,为何将皇位传给了跛脚的咸丰

谨小慎微的道光帝,为何将皇位传给了跛脚的咸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55 更新时间:2024/2/7 23:58:08

其实,要想揭开咸丰得继大统之谜,在史海君看来,主要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块,缺一不可。

1、历史背景

首先需要提到的是清朝的建储制度,经历了多种方式的演变,最终在雍正朝开始,为了避免康熙朝“九子夺嫡”的再度发生,形成了“密建皇储”之方式,皇帝亲书属意的未来储君名单,一式两份,一份近身携带,另一份置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只有在皇帝驾崩之后再由辅政大臣将两份谕旨同时公开。

道光剧照

虽然这种方式摒弃了华夏几千年来的“立嫡立长”的传统继承方式,唯才是举。但好处却是非常多的:在皇帝在世之时,一方面可以避免诸皇子尽早形成各自势力,另一方面诸皇子也不知道到底谁会继承大统,与其胡乱臆测不如公平竞争,从而形成了皇子之间的良性竞争。这种制度自雍正开始,一直沿用了四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

2、道光诸子状况:

历史背景说完,就说到了具体道光的诸皇子情况。终道光一生,虽然有后妃二十多人,但却只有九位皇子,而且皇长子奕纬于1831年(道光十一年)早逝,次子奕纲、三子奕继相继夭折,五子奕誴性格顽劣,且于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正月过继给自己的三弟绵恺为嗣,剩下的诸位皇子之中,七八九三位皇子年龄尚幼,只有四子奕詝、六子奕?能入道光之眼。

奕?剧照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肯定发现,道光为何在很晚的时候才想起立储一事?没错,这也正是道光的特点之一——过于谨慎。众所周知,道光是出了名的勤俭,连自己的衣服都是补丁落补丁,但想不到的是在立储之事上,他竟然与曾祖父雍正、父亲嘉庆继位之初就立储君所不同,直到自己65岁之时才正儿八经想到立储一事。而这时,只有四子、六子二人能进入候选之列。

皇四子奕詝,生母为道光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而且在1846年之时,随着前面三位皇子的相继离世,奕詝已然成为“嫡长”兼备之人,而且打小奕詝也以性格温文尔雅而著称;再看六子奕?,生母也不简单,是道光朝宠妃,时为静皇贵妃的博尔济吉特氏。奕?虽为庶出,但由于是宠妃之子,并且自身文武俱佳,所以同样受到道光的喜爱。

咸丰剧照

整体来看,奕詝虽然“长且贤”,但自雍正开始,奉行的是“唯才是举”,而在才学方面虽然咸丰也还说得过去,但较之奕?则相距甚远,而且奕詝还因骑马不慎摔伤腿导致跛脚,所以,种种迹象看来,好像奕?更胜一筹。实则不然,我们从主观因素再观之。

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付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

1、名师指导

主观因素的第一点,得益于奕詝名师的悉心指导。奕詝之师,便是出自山东书香世家的杜受田。自奕詝六岁时,杜受田便奉道光帝之命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教导,当然也包含为人为子处世之道。

杜受田画像

杜受田深知若凭真材实料,自己的爱徒必然不是奕?的对手,所以只能从其他角度来为其争取道光的更多看重。恰巧,道光进行了一次诸皇子狩猎比试,杜受田借此机会,告诫奕詝一只猎物也别打,待到奕?猎物满满看似胜券在握之时,道光望着自己这位嫡子一无所获,大失所望地问其为何,奕詝以恩师教授的“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对答,道光果然大喜过望,连赞其“此真帝者之言”,杜受田的深谋远虑可见一斑,而奕詝也因有此名师而成功逆袭。

2、仁孝至重,最终打动道光

当然,一次狩猎并不能使道光真正放心将大清江山交于奕詝。最终的考察终于在1846年发生了,深知并无多少岁月的65岁道光将二人召至近前,问二人对于治国有何良策,六子奕?兴高采烈地对答如流,四子奕詝却在那里俯首抽泣,问之答曰:“惟愿皇阿玛早日康复”,以仁孝再一次将道光深深感动,没过多久,这位平日看起来较奕?差很远的嫡长子,被道光亲书写在了立储诏书之上,至此,奕詝的储君之位正式确定无

杜受田雕像

由于自雍正开始的密建皇储之法,立储唯才是举的核心观点让奕詝处在非常劣势的地位,但最终在父亲道光迟迟未决的有利条件下,给予咸丰更多的准备时间,又有远见卓识的恩师杜受田的指导,频打感情牌的奕詝最终打动了道光,也使其坚定了立自己为储君的决心。由此可见,咸丰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兼有,实乃缺一不可。

当然,在奕詝继位之后,没有了父亲的约束、恩师杜受田也于1852年(咸丰二年)去世,缺乏恩师的指点,咸丰渐渐开始放松起来,将自己承诺的诸多种种抛之脑后,最终清朝在其带领下,衰落速度更为加剧,当然,这是后话了。

《清皇室四谱》

孟森《清史讲义》

《清宣宗实录》、《清文宗实录》

赵尔巽《清史稿.宣宗本纪》、《清史稿.文宗本纪》、《清史稿.卷三百八十五.列传一百七十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65岁生下最小的女儿,一生都被人捧在手心,受尽三朝皇帝怜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常常听到“母凭子贵”四个字,后宫之中的女人,都想要生下皇子,以此来巩固自己的位置。但历史上的这位嫔妃,虽然生下了女儿,却也讨得了皇帝的喜爱,不仅顺利由嫔位晋升到妃位,在危难时刻,女儿还救了自己一命。这位妃子便是惇妃,而所生下的女儿便是乾隆时期的十公主。十公主出生那年,乾隆已经65岁了。老年得女的

  • 此官职非清朝常设,却可统驭数省兵马,封建大吏见了都要礼让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有效仿也就有创新,到了清朝,正式形成了“九品十八级”和超品制度,所谓的“九品十八级”,指的是将百官分为九个品阶,每个品阶当中又分正、从两个级别。而超品制度则是在1751年(乾隆十六年)正式确立,旨在彰显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侯伯等人的尊贵地位,在品级上是比正一品还要高的存在。乾隆剧照不过按

  • 雍正的死因争议了百年,如今一份宫廷秘档被发现,难怪不如实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所有死因中,最为离奇的便是雍正被女侠吕四娘砍去了头颅。吕四娘本是学者吕留良的女儿。吕留良素有反清复明的思想,雍正大兴文字狱,将吕留良门生、男性亲属全部斩首、流放或拘押,将女性亲属发配宁古塔,做披甲人的女奴,而吕留良也被开关剖尸,挫骨扬灰。但令雍正气恼的是,民间一直传闻,吕留良的一个孙女逃出了追捕,

  • 康熙即位后,为何怒斩宦官吴良辅,真是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玄烨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但做皇子时,他和母亲都不受宠。他的父亲是顺治皇帝,但顺治皇帝6岁登基,14岁大婚,24岁去世,10年间生了14个孩子,可他一心扑在董鄂妃身上,别的皇子、妃嫔,他一概不管。玄烨的生母佟妃,出身低微,也不是科尔沁草原的女人,因此,孝庄太后也不怎么庇护她。一个不受宠的后宫女人,在后

  • 康熙即位后,为何怒斩吴良辅,是为了遮掩其生母与其有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个说法是,康熙帝在当皇帝之前,他的母亲佟佳氏只不过是个低级别嫔妃,不受顺治帝宠爱,还被其他妃子排挤,为此她感到十分痛苦和绝望。为了能在宫中立足,佟佳氏四处寻找靠山,最终她看上了顺治帝身边的吴良辅,吴良辅虽然是个太监,却因为受顺治帝宠信而权势熏天,见佟佳氏貌美,便产生了爱慕之心。一来二去,吴良辅和

  • 嘉庆为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何不早做打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不得不说嘉庆帝的速度之快,那嘉庆帝为何要这么迅速查抄和珅呢?一,和珅俗称“二皇帝”这个称呼对于嘉庆来说是巨大的耻辱!也是巨大的威胁!据史料记载,嘉庆登基后,虽然也是皇帝,但权利基本在乾隆与和珅手里!到了嘉庆二年,随着乾隆年事已高,口齿不清!权利基本落到和珅一人手里,比如每天上朝,除了乾隆,嘉庆坐在上

  • 光绪38岁时被毒死,值不值得同情?老师翁同龢:皇帝性格令人恐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光绪皇帝,人们更多的是表达同情,这位4岁登基38岁暴毙的皇帝,留给后人深深地遗憾。同情他的人认为,光绪空有一身抱负,奈何朝中大权被慈禧太后牢牢把控,自己成为了一名可怜的傀儡皇帝;斥责他的人认为,光绪有无数机会杀掉慈禧太后,可他全部放弃了,最终被毒死也是咎由自取。上面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没有

  • 她是清朝最悲惨的皇后,嫁给弟弟,狂生三胎,却被儿子亲手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努尔哈赤的原配是元妃佟佳氏,当年努尔哈赤曾入赘佟家,依靠佟氏家产开始了统一女真的征程,然而这个努尔哈赤身边最早的女人却在1584年左右神奇地消失了,估计应该是死于战乱或是病逝。恰好此时,努尔哈赤的堂兄戚准也去世了,于是,戚准的福晋富察氏便成了寡妇。当时女真社会流行“兄死弟妻其嫂”的风俗,在这种

  • 红楼梦:晴雯的指甲有葱管般长,这其中暴露了什么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那晴雯葱管一般长的指甲能说明啥问题呢?说明她平日里是不怎么干活的,要知道在日常的生活中,干粗活的人是留不了长指甲的,因为只要一干点体力活,这指甲便会断,能留这么长的指甲,说明晴雯在平时也是养尊处优的。即便是一般的小户人家的姑娘都是要干家务活的,那为何作为贾宝玉丫鬟的晴雯却能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呢?这也

  • 吴三桂为什么会落得身败名裂和满门抄斩的下场呢?看完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不可否认的军事家、政治家,但也是个野心勃勃的谋略家,一辈子都在筹划自己认为更好的前程。其实在清朝吴三桂地位已属贵中之个贵,但他最终的目的却是世袭永居云南,做最南方的土皇帝,摆脱康熙的控制。但其美梦刚做没多久,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突然下令撤三藩,让吴三桂有点始料未及。康熙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