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是明末清初不可否认的军事家、政治家,但也是个野心勃勃的谋略家,一辈子都在筹划自己认为更好的前程。其实在清朝吴三桂地位已属贵中之个贵,但他最终的目的却是世袭永居云南,做最南方的土皇帝,摆脱康熙的控制。
但其美梦刚做没多久,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突然下令撤三藩,让吴三桂有点始料未及。康熙当时撤三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防止三藩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特别是靖南王占据的福建和平南王占据的广州都是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其一年的财政税收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尤其是对刚站稳脚跟的清朝。
康熙之所以在朝廷不具备撤藩能力的撤藩,为的就是趁三藩羽翼未丰,出其不意的收回三藩,其实康熙对平定三藩的时候更是像一场博弈赌注。从三藩拥有的势力来看,清朝处于弱势。
吴三桂突然迅速出兵,让康熙很快见识到了吴三桂的实力,大军出发离开云南后,一路上所到之处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清军则是节节败退,短短半年时间吴三桂大军就占领了整个长江以南地区,可以说是清朝只剩下半壁江山。
而尚之信、耿精忠虽接到康熙撤藩旨意却都按兵不动,私下观察着清朝的局势在看到吴三桂成功后,二人也在自己的领地起兵,清朝康熙政府命悬一线。
话说吴三桂终究是做奴才的命,在其占据长江以南后没有乘热打铁,给清朝致命一击。反而停战和清朝保持对峙局面,正是这个喘息的机会让康熙绝地反击,把吴三桂周围的势力逐一瓦解攻破,吴三桂成了孤立的局面。
这正是吴三桂一辈子经常犯的错误,总是在为敌人创造机会。
等到吴三桂明白之时,康熙却发其大规模反击,而老年的吴三桂因为屡次挫败和自己儿子吴应熊的死亡早已经没有起兵时候的满腔热血。
没有退路的吴三桂思量再三后决定在衡州称帝,国号为周,登基继位后做了五个月的皇帝便因病去世,结束了67年的人生。
吴三桂死后,其孙孙吴世蹯继位,当时的平西王大军在吴三桂死后内部人心涣散,所以清朝没废多少力气就收复了吴三桂占领的所有城池,吴世蹯率领剩余的残兵旧部誓死顽抗,却也无力回天。
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吴军被全部清灭,清军将领赶到云南接管云南,吴世蹯看无路可返,服毒自尽。吴三桂家族上百口人被满门抄斩。但是吴三桂的三子吴应麒却不在其中。
有人说吴应麒在和侄子返回云南的路上,知道难逃一死。为了给吴家留下后代,就暗中带着两个幼子和陈圆圆逃到了贵州的深山中。
据说在2010年时候人们意外在贵州省岑巩县一带发现疑似陈圆圆的墓地,专家为了查找证据,对周围的当地人进行大量访问后来发现个有趣的现象,当地一个叫马寨的村落里发现大量吴姓人,很多人认为是吴三桂的后代。
但在清朝最权威的《清史稿》中却没有记载吴应麒回云南的蛛丝马迹,所以漏掉的这个人可能是吴应麒,而马寨的吴姓人也可能是吴应麒后代。
可叹吴三桂的一生反明复明、降清反清、投靠李自成却又害李自成,最后落得遗臭万年的叛徒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