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铁帽子王有多铁?世袭罔替的铁饭碗,二世祖们的长期饭票

清朝铁帽子王有多铁?世袭罔替的铁饭碗,二世祖们的长期饭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23 更新时间:2024/2/7 23:57:56

纵观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对于皇族宗室的安置处理一直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待遇地位给高了,担心他们造反,什么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那都是血的教训。但是如果给低了,那么又彰显不出皇族的地位,更会让亲戚寒了心。古代王朝说到底还是家天下,需要宗室的支持。

明朝算是做得比较好的,其将皇子们赶出京城,到外地分封就藩,使其远离政治中心。虽然是走了分封建国的老路,但是在经历了建文帝、朱棣等帝王的一系列削藩政策之后,藩王的权力受到了极大限制,基本上没有了造反夺权的威胁。

“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史稿》

但是,明朝的宗室爵位制度依然有缺陷。朱元璋当初立下了规矩,对于宗室藩王,世代供养。他们不用工作,躺着拿钱,俗称“国营养猪制度”。

“初,太祖大封宗子,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

简而言之,只要你是朱明皇室子弟,不管是多少代,朝廷都会养你。而且这个待遇还不低,根据皇明祖训的规矩,只要是朱氏子孙都会有爵位,即使你没有继承人身份。比如皇子全部封为亲王,亲王子则全部封郡王,以此类推,分别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值得一提的是,奉国中尉是朱家宗室的最低爵位了,他的儿子不论嫡庶,统统都能享有奉国中尉。这意味着,只要是朱氏子孙,最起码也是一个奉国中尉,每年能从宗人府拿到的俸禄能有200石,而亲王每年更是能够拿到万石禄米。

毫无疑问,这笔开支是巨大的,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朱明皇室开枝散叶,人口暴涨,王爷遍地走,宗室多如狗。这笔养老金就变成了一个无底洞。这给明朝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尤其是明朝后期,明明国库紧张,却还要拿出一大笔钱来养这些宗室子弟。

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当时明朝的宗室人口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七千人,朝廷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要用来喂饱这些“皇亲国戚”,而这些活宝还要想方设法的克扣当地百姓,用国家的蛀虫来形容他们十分的合适。这些蛀虫的存在,无疑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后来清朝建立,爱新觉罗家族吸取了这一教训,对于宗室子弟的安排做了一些改动。首先清朝宗室诸王有封号而无封地,亦无属国,只能在京城王府居住,不得随意离开,他们不能到地方任职,无法干预地方政务,更不能掌握军队。既保证了土地归朝廷所有,更杜绝了宗室作乱的可能性。其次则是极力的控制宗室子弟因为人口增长而带来的财政支出。

清朝对宗室子弟普遍采用世袭降等制度,即宗室子弟去世之后,他的继承人在袭承爵位的同时要降爵一等。比如某位皇子的爵位是和硕亲王,那么他去世之后,世子继承的爵位就只能是多罗郡王。至于其他儿子,还要比多罗郡王低一级,只能是多罗贝勒。

如此传承下去,即便是亲王嫡系,三五代人之后可能爵位就很低了,而拿到的俸禄补贴就要少很多。相比于明朝宗室的无底洞,清朝的降爵制度无疑是非常经济了,温水煮青蛙,多少有点汉朝推恩令的感觉。

不过话说回来,这对于那些宗室子弟们多少有些不友好,毕竟谁都想像明朝王爷那样世代富贵,福泽后世。对此,清朝也给了机会的,那就是铁帽子王。只要你获得了铁帽子王的爵位,那么就可以保证时代富贵。

因为铁帽子王这个爵位是世袭罔替的,永远不会降爵。如果某位亲王被封为铁帽子王,那么他的家族,世代世代都能享有铁帽子王的待遇。在清朝拥有一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爵位,基本上就是只要清朝不灭亡那就是人上人,无论是如何清朝政府都养着你。

但是,要想获得这个爵位谈何容易?

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总共也就出了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皇太极时期的皇亲宗室,这些人在大清夺取天下之初,所发挥的作用,跟所获得的功劳都是无人可比的。他们能成为铁帽子王,是用一刀一枪戳出来的功劳换来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仅仅是开国元勋,更握有实权,要么手握重兵,要么是宗室大佬,都是皇太极需要拉拢的对象。

而后面的四位中,有三位是出自慈禧执政时期。分别是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他们都是慈禧统治清朝的倚仗。其中恭亲王奕訢,俗称“鬼子六”,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醇亲王奕譞,光绪帝的生父,清朝海军主要奠基人;庆亲王奕劻,被戏称为“皇族内阁”的首任内阁总理大臣。

也就是说,在皇太极到慈禧的这两百多年里,其实也就出了一位铁帽子王。即康熙十三子,和硕怡亲王胤祥,那可是雍正皇帝的铁杆兄弟啊!

当然,铁帽子王的福利待遇虽好,但同样是没有实权。他们没有封地,更没有私兵,一切归国家掌管和约束。铁帽子王如果犯事,也会被纠察惩处。铁帽子虽然不会因此受影响,可是戴铁帽子的人随时可以因罪更换。比如礼亲王就因为凌辱大臣,并在府内对下人滥用私刑,结果被削爵,圈禁近一年。

从这里其实看得出来,清朝的爵位制度已经非常成熟了,基本上已经将荣誉和权力分割,彻底杜绝了诸侯作乱的可能性。铁帽子王虽然高贵,但仍然只是皇帝手下的棋子,毫无反抗之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的五大宠臣,每个都是封疆大吏,但是其结果各不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名、田文镜田文镜并不是通过科考走上仕途的,其是从监生慢慢开始做官的,田文镜做地方的父母官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其对于地方的治理颇有心得,田文镜在四十五岁的时候才被提拔重用,其对于国家的税收已经财政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见解,并且敢于直言,对皇帝特别忠心,正因为如此,在雍正当皇帝后,其受到了雍正的重用,其刚

  • 她19岁嫁给乾隆,却一生膝下无子,留下真实画像被美国博物馆珍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作为康熙的孙子,自小最佩服的人就是祖父那样出色的帝王人物,等他二十四岁登临大宝的时候,他内心感到一阵阵的振奋与忐忑,振奋的是自己终于有了机会去实现小时候的理想,自己终于有机会去成为像是祖父那样的人。忐忑的是因为梦想实在过于远大,他对于自己能够走到哪一个程度,并没有充分且足够的自信,何况既已下定决

  • 谨小慎微的道光帝,为何将皇位传给了跛脚的咸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要想揭开咸丰得继大统之谜,在史海君看来,主要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块,缺一不可。1、历史背景首先需要提到的是清朝的建储制度,经历了多种方式的演变,最终在雍正朝开始,为了避免康熙朝“九子夺嫡”的再度发生,形成了“密建皇储”之方式,皇帝亲书属意的未来储君名单,一式两份,一份近身携带,另一份置于正

  • 乾隆65岁生下最小的女儿,一生都被人捧在手心,受尽三朝皇帝怜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常常听到“母凭子贵”四个字,后宫之中的女人,都想要生下皇子,以此来巩固自己的位置。但历史上的这位嫔妃,虽然生下了女儿,却也讨得了皇帝的喜爱,不仅顺利由嫔位晋升到妃位,在危难时刻,女儿还救了自己一命。这位妃子便是惇妃,而所生下的女儿便是乾隆时期的十公主。十公主出生那年,乾隆已经65岁了。老年得女的

  • 此官职非清朝常设,却可统驭数省兵马,封建大吏见了都要礼让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有效仿也就有创新,到了清朝,正式形成了“九品十八级”和超品制度,所谓的“九品十八级”,指的是将百官分为九个品阶,每个品阶当中又分正、从两个级别。而超品制度则是在1751年(乾隆十六年)正式确立,旨在彰显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侯伯等人的尊贵地位,在品级上是比正一品还要高的存在。乾隆剧照不过按

  • 雍正的死因争议了百年,如今一份宫廷秘档被发现,难怪不如实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所有死因中,最为离奇的便是雍正被女侠吕四娘砍去了头颅。吕四娘本是学者吕留良的女儿。吕留良素有反清复明的思想,雍正大兴文字狱,将吕留良门生、男性亲属全部斩首、流放或拘押,将女性亲属发配宁古塔,做披甲人的女奴,而吕留良也被开关剖尸,挫骨扬灰。但令雍正气恼的是,民间一直传闻,吕留良的一个孙女逃出了追捕,

  • 康熙即位后,为何怒斩宦官吴良辅,真是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玄烨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但做皇子时,他和母亲都不受宠。他的父亲是顺治皇帝,但顺治皇帝6岁登基,14岁大婚,24岁去世,10年间生了14个孩子,可他一心扑在董鄂妃身上,别的皇子、妃嫔,他一概不管。玄烨的生母佟妃,出身低微,也不是科尔沁草原的女人,因此,孝庄太后也不怎么庇护她。一个不受宠的后宫女人,在后

  • 康熙即位后,为何怒斩吴良辅,是为了遮掩其生母与其有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个说法是,康熙帝在当皇帝之前,他的母亲佟佳氏只不过是个低级别嫔妃,不受顺治帝宠爱,还被其他妃子排挤,为此她感到十分痛苦和绝望。为了能在宫中立足,佟佳氏四处寻找靠山,最终她看上了顺治帝身边的吴良辅,吴良辅虽然是个太监,却因为受顺治帝宠信而权势熏天,见佟佳氏貌美,便产生了爱慕之心。一来二去,吴良辅和

  • 嘉庆为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何不早做打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不得不说嘉庆帝的速度之快,那嘉庆帝为何要这么迅速查抄和珅呢?一,和珅俗称“二皇帝”这个称呼对于嘉庆来说是巨大的耻辱!也是巨大的威胁!据史料记载,嘉庆登基后,虽然也是皇帝,但权利基本在乾隆与和珅手里!到了嘉庆二年,随着乾隆年事已高,口齿不清!权利基本落到和珅一人手里,比如每天上朝,除了乾隆,嘉庆坐在上

  • 光绪38岁时被毒死,值不值得同情?老师翁同龢:皇帝性格令人恐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光绪皇帝,人们更多的是表达同情,这位4岁登基38岁暴毙的皇帝,留给后人深深地遗憾。同情他的人认为,光绪空有一身抱负,奈何朝中大权被慈禧太后牢牢把控,自己成为了一名可怜的傀儡皇帝;斥责他的人认为,光绪有无数机会杀掉慈禧太后,可他全部放弃了,最终被毒死也是咎由自取。上面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