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对话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敦煌研究专家刘进宝 樊锦诗的莫高窟之恋:从相聚到相守

对话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敦煌研究专家刘进宝 樊锦诗的莫高窟之恋:从相聚到相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13 更新时间:2024/2/6 19:03:38

进宝教授做客长江讲坛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颖 通讯员 谢宁 嫚雪

■人物档案

刘进宝,甘肃兰州人,生于1961年9月。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浙江省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民委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丝路文明》主编。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浙江省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个人学术论著有《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敦煌学通论》《唐之际归义军经济史研究》《敦煌文书与中古社会经济》等,主编有《转型期的敦煌学》《百年敦煌学:历史·现状·趋势》《丝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等。

■对话背景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与武汉大学考古专业创办者彭金章,同是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的高材生。夫妻两地分居19年,终于相聚于敦煌莫高窟。樊锦诗晚年登上央视《朗读者》节目时,彭金章总结他们的感情是“相恋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聚莫高窟”。后来,樊锦诗将“相聚莫高窟”改为“相守莫高窟”。她说,“相守”也是几代敦煌人的写照。

8月13日,刘进宝教授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主讲《“莫高人”的敦煌情——从书鸿、段文杰到樊锦诗》。敦煌研究院三代掌门人的故事,让听众深受感动。讲座后,极目新闻记者对刘进宝进行了专访。

三代敦煌人都有重要贡献

极目新闻:你在讲座中说到敦煌研究院三代掌门人的故事,大众对常书鸿、樊锦诗比较熟悉,对段文杰却不太了解,这是为什么?

刘进宝:我之前与敦煌研究院的领导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常书鸿曾留学法国,1944年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所长。当时能到法国留学的人很少,在敦煌艺术研究所的筹备工作中,他也让世界熟知。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也很有名,她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子女对常书鸿研究的传承,也是他比较知名的一个重要原因。

樊锦诗有名,主要是她执掌敦煌研究院时,国家世界都高度关注敦煌。媒体在宣传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都是媒体记者在报道中最先提出来的,后来人们一提起两人,就会用到这些词。

段文杰主持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主要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媒体没有那么发达。但段文杰对敦煌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对敦煌艺术研究的深度、对敦煌壁画临摹的力度,至今无人超越。在组建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引进和培养人才、创办《敦煌研究》刊物、与国际敦煌学者的交流等方面,他也做了大量工作。所以,我称段文杰是“敦煌事业的开拓者”。

刘进宝(后左)和樊锦诗、段文杰合影 本版图片由长江讲坛和受访者提供

早年敦煌的艰苦难以想象

极目新闻:早年敦煌的生活有多艰苦?

刘进宝:常书鸿等人第一次去敦煌,是1943年2月。他们先坐车到甘肃兰州,再转车到安西,之后坐牛车到敦煌,直到3月27日才到达莫高窟。常书鸿出发前,有人对他说,路上可能没有水喝,要喝马尿。常书鸿后来回忆,他们还算幸运,路上没有喝马尿。这样的艰难困苦,现在的人很难想象。

当时敦煌没有蔬菜,喝的是苦水,从外地去到敦煌的人要适应很长一段时间,期间常常拉肚子。敦煌早晚温差大,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1984年,我从敦煌回兰州时,在安西柳园车站旅舍就体验过一回:白天很热,我买了一个西瓜,到了晚上很,就只能围着火炉吃西瓜了。

从莫高窟到敦煌县城,多数时候只能步行,需要走4个小时。运气好的话会遇上牛车。那些敦煌学者的子女在县城上学,周末接孩子们到莫高窟团聚,第一件事是给孩子们灭身上的虱子。

所以,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在敦煌,是非常不容易的,是需要奉献精神的。我常常感慨,敦煌学者们不仅奉献了自己,还奉献了子女。很多人的子女在偏远的敦煌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他们人生的遗憾。

樊锦诗也曾想过离开敦煌

极目新闻:樊锦诗曾说,她一度也想过离开敦煌。

刘进宝:樊锦诗和彭金章是北大考古专业同学,1963年毕业后,一个分配到敦煌工作,一个分配到武大工作。后来樊锦诗到武大和彭金章结婚,之后怀孕、生孩子都是她一个人。孩子出生后,她也只能托付给亲戚照顾。樊锦诗曾说,和家人分别的19年里,她有好几次想过离开敦煌,与家人团聚。最后,甘肃省与武汉大学协调,把彭金章从武大调到了敦煌,夫妻俩才得以团聚。

2017年初,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邀请樊锦诗参加,她本来是拒绝的。当时彭金章已经病重,他爱看这个节目,鼓励樊锦诗参加。为了老伴,樊锦诗最终决定接受邀请。上节目前,她需要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概括性总结,于是有了彭金章的“相恋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聚莫高窟”之语。樊锦诗到节目组后,觉得“相聚”二字不太好,“私自”将其改成了“相守”。她回到上海后,将改动告知彭金章后,他很赞同,认为改得好。樊锦诗后来对我说:这里的“相守”,不仅指她和彭老师两个人的相守,还是一代代敦煌人的坚守。

樊锦诗从不拔高自己,从来不把自己的成就当成是个人的,而一直说是大家的。她写了《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我在书评中这样评价:“别人看了不摇头,自己看了不脸红。”她觉得这是所有书评中最贴切的。

2019年,樊锦诗获得“吕志和奖”。这个奖每年只评选一个人,奖金2000万元港币,相当于1800多万元人民币。她把奖金全部都捐了出去。她说:“虽然这个奖颁给了我,但实际上是奖励几代敦煌人所做的工作。”从这些事情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樊锦诗的为人。

彭金章去世后,80多岁的樊锦诗仍心系敦煌。每当看到春节时她和敦煌研究院的职工一起在食堂包饺子的照片,我心里更加清楚:樊锦诗离不开敦煌,她已将自己融入到了敦煌,敦煌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一部分。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男子是如何戴帽穿衣的?从幞头到袴褶,简约而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文化本身有着开放包容的气质,所以,唐代的男装既继承了传统汉服的灵魂,又充分吸收了胡风等异国风情,最终表现出了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下面,我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从头饰、上衣、下衣三个方面,说一说唐代男装的基本款式,用另一种方式重温大唐盛世。孔子说:“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古代男子二十而冠,这里的冠是

  • 安史之乱后,杨贵妃是死在屠刀之下还是被乱军带走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对于唐朝的影响是巨大的,这8年的战争让唐朝由开元盛世的极盛转向衰败,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发生这场战争的原因很多,如诗人口中说的,是杨贵妃的美貌,让唐玄宗从此君王不早朝,陷入杨贵妃的温柔乡无法自拔;如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不顾及国家的利益,打压异己;如唐玄宗的昏庸,任用佞臣,

  • 李世民厚待功臣人才,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像和十八学士图可以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和“过河即拆桥,利用完就杀人”而被后世诟病的一些帝王们相比较,唐朝的李世民算是一个善待功臣的皇帝了。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元勋们,都被他封以高官厚禄,功臣们以功勋为自己和家族带来荣耀。图片摘自网络而且,李世民还是一个“不忘本”的皇帝。为了表彰、纪念这些功臣们的贡献,李世民下令在皇宫内的三清殿旁修建了一

  • 李治这个皇帝,当的真的那么窝囊么?武则天真的权势滔天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我们只以武则天称帝后武则天的表现,也许可以看出其是一个相当厉害的角色,或者说此人不是善茬。但是问题在于,李治前前后后当皇帝也有好多年,如果真如上面所说没啥能力,真的不太能相信。而且,单从李治从寺庙中把武则天接回宫中,其实就能看出此人的能力。其实,李治并不是事事都听从武的意见,李治在位时曾“平定漠

  • 他是李白的情敌,最鄙视陶渊明,为亡妻守身30年,是最有烟火气的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大词人秦观,一次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访遍名医,也不见好。好友高符仲听说后,带了一幅画来看他。没想到,求医问药大半个月都没用的秦观,竟然因为日日看这幅画,就把病给看好了。这幅神奇的画,就是王维的《辋川图》。王维,唐诗里唯一的人间佛。苏轼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

  • 李渊见尉迟敬德带甲持兵闯宫极为震惊-《大唐上阳》027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李渊见尉迟敬德带甲持兵闯宫极为震惊-《大唐上阳》027 第七章 贞观其始李渊见尉迟敬德带甲持兵闯进宫来,极为震惊,不由问道:“何故如此进宫?难道有人作乱?”尉迟敬德答道:“启禀陛下,太子和齐王谋反,秦王已诛灭他们。担心惊动陛下,秦王派臣前来护驾。”027李世民早就将常何这个心腹安插到了禁卫军里

  • 清代最大的科场案:清朝开国以来第一次杀军机大臣兼大学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顺天府乡试的考场设在京师的贡院。主考官是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柏葰,副考官为户部尚书朱凤标,左都御史程庭桂等。咸丰皇帝于是派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吏部尚书陈孚恩等查办这件案子。凡有牵连的考官先都解职听候查办。这些查办大员们“与柏葰不相能,欲藉此事兴大狱以树威”。陈孚恩先找到监考的副都御史程庭桂,拐弯

  • 乾隆晚年两件大事:一个顺利解决,另一个却抱憾而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乾隆大概是为数不多的幸福皇帝。到了晚年,他想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解决继承问题。如他所愿,嘉庆顺利继位,继承了乾隆创造的“盛世”基业,本来可以像乾隆一样当一个幸福的皇帝,但是乾隆却给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乾隆想解决而不能解决,嘉庆其实也没法解决,因为人口太多,而传统社会体制和传统农业的潜力都

  • 晋阳古城宫城区发现隋唐瓷窑遗址,系山西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瓷窑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短颈双系青瓷罐B型窑柱8月1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又有重大发现,考古队在晋阳古城宫城区新发现了3座隋唐瓷窑遗址及9处灰坑和大量窑具及瓷片等遗物。专家称,这3座隋唐瓷窑遗址是山西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瓷窑遗址,延长了山西烧瓷历史,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具有

  • 史上杀气最重的诗,文盲朱元璋所写!比李白十步杀一人还狂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而在这种历史文化当中最能够体现这种内涵的莫过于中国的古诗词,而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形式,几乎每个人在小时候都会念上几首,而特别是在古代时期,更是脱口就是一句经典的诗文。我们都知道古人写诗一般都是包含着不一样的情感,都是有感而发的,很多的感情大多都是表达他们怀才不遇,而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