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类钞》中有一个故事讲乾隆吃一个鸡蛋需要花费十两银子,大学士汪文端有一天受到乾隆的召见,见面之后乾隆对他一阵嘘寒问暖,以示关心,又问他是否吃了东西而来。汪文端回答说吃了四个鸡蛋,乾隆闻言很是诧异,问道:“鸡蛋一枚需十金,四枚则四十金矣。朕尚不敢如此纵欲,卿乃自言贫乎?”
意思连我都不敢一顿吃四个鸡蛋,你一个大学生怎敢如此奢侈,还常常哭穷。汪文端反应过来后自然知道这是内务府虚报价格,以此中饱私囊。于是只好狡辩说自己吃的是质量不好的鸡蛋,只需要几文钱,以便蒙混过关。否则要是道出实情,恐怕真要在宫中引起一场地震。同样的故事在道光朝也是内务府充当主角。
有一年道光皇帝想吃片儿汤(北方一种小吃),内务府知道后立马动起了歪心思,向道光帝禀报说需要拨款建一个专门制作这种食物的厨房,又要专门挑选官员负责管理,如此算计下来拢共需要近万两之巨。另外每年拨出来专门制作这种食物的经费也需要数千两,道光皇帝一生以“抠门”闻名,自然不愿出钱,而且道光皇帝也不傻,认为内务府这是在借机敛财。
于是说:“毋尔,前门外某饭馆,制此最佳,一盌值四十文耳,可令内监往购之。”
内务府得令以后很是无奈,心想既然你不让我的钱袋子鼓起来,我也不让你的肚子饱起来,是否派人而去不得而知,总之过了小半天派人去回复道光皇帝说:“某饭馆巳关闭多年矣。”
道光皇帝闻言很是遗憾,但随即又感到一阵骄傲,说:“朕不以口腹之故妄费一钱也。”
这种事情到了咸丰朝时,内务府依然不改这种虚报价格,中饱私囊的习性。有一年借口上书房的门坏了,于是就报请咸丰帝说需要修缮,按照惯例需要让工部去找人来修缮,咸丰帝对此也没有过问,等修好以后将报销单呈到咸丰帝面前时,一看赫然写着需要5000两银子。咸丰虽然不解行情,但看到这个价格未免也觉得十分夸张。
勃然大怒之下于是将一干人先抓起来,旋即又派人去了解内情,原来修这么一道门只需要50两银子而已。内务府的人见咸丰帝动了真格,连忙改口说乃是下人失误导致,又把修门的人抓起来当了替罪羊,这事才在咸丰帝那里蒙混过关。
咸丰节俭成性,有一年他的一条杭纱套裤因为疏于照管,结果不小心被烛火烫了一个约莫蚕豆大小的窟窿,左右的人见了都劝说皇帝把它丢了吧。咸丰皇帝自然不愿意,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宜酌量补缀之”,意思就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窟窿就丢弃了,实在可惜,拿去缝缝补补还可以继续穿戴。
左右太监闻言自然又是少不得要恭维咸丰皇帝一番说:“古贤君衣有经三浣者,主子俭德,殆犹过之。”
后来咸丰帝也就把这件事给忘了,到了明年时,左右太监忽然又把这件衣服呈送到咸丰帝面前,他翻来覆去看了几眼,发现原来那个小洞已经被补上了。询问之下才得知,原来内务府把这件衣服发送到苏州织造局去缝补了一番,咸丰少不得又问需要多少钱,内务府回报花费了数百两。
咸丰帝闻言不由得一阵肉疼,感慨说:“为人君者,俭犹不可,而况奢乎!”
意思我这个皇帝想要节俭都不容易,何况奢侈。但其实节俭虽然不容易,但是想要奢侈恐怕却是下人们巴不得的好事,如果一来他们才好光明正大的从中捞取银子。自从这一件事后,咸丰心里有了教训,再也不敢随便吩咐左右太监办事了,以免花费开销太多。
从总体上来说,清朝的皇帝大多节俭,少有穷奢极欲的昏君,除了乾隆和慈禧之外,其余的清朝皇帝都不爱耗费财力以供自己娱乐。但按照历史经验来看,由于出现了慈禧这样一位太后,使得清朝的覆灭最终没有逃过那种骄奢淫逸的历史规律,然而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即便道光和咸丰都以节俭而闻名,但是没有明治天皇那种节衣缩食以发展海军的进取之心显然也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