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们从不碰一样“嗜好”,别的皇帝却做不到

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们从不碰一样“嗜好”,别的皇帝却做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353 更新时间:2024/3/7 20:09:26

“千古帝,悠悠万事,难逃天地人寰,是非功过自有百姓言”。在清朝,老百姓们对于每个皇帝的丰功伟绩都会私下议论。有的皇帝昏庸无道,有的皇帝贤明开阔,有的皇帝甘愿做傀儡,唯有对康熙乾隆在位时歌功颂德,称为“康乾盛世”。

而康熙和乾隆也是清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也是最长寿的皇帝,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俩做到了别的皇帝做不到的事,从不碰一样“嗜好”,那究竟是什么呢?还要从“康乾盛世”说起。

一登九五,励精图治

康熙和乾隆是祖孙两个,他们俩个一个是少年天子,一个是意气风发帝王,都是能能武的不可多得的好皇帝。康熙在位时就把还是小王爷的乾隆带在身边。亲自教他学习骑射之能、教他治国之道、教他处理政务,因此乾隆对康熙这个爷爷推崇至极,他在位后的所作所为也是以爷爷康熙为榜样。

康熙成了皇帝后,无论是除鳌拜还是平三藩抑或是统一蒙古部落、甚至组建水师攻打台湾,他对大清王朝的早日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是他把大清的版图扩大到前所未有的局面。可以说康熙是一位勤勉的好皇帝,从少年天子,一步一步的成为大清鼎盛的缔造者,而乾隆也在自己执政时再接再厉,为国家殚精竭虑,为百姓扫除隐患。甚至六下江南检查漕运,经过一番励精图治让大清王朝更加辉煌。

正是因为康熙和乾隆的通力合作,才出现了“康乾盛世”,人们也能安居乐业、休养生息,而这祖孙两位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最长寿的皇帝,康熙是68岁去世的,乾隆是89岁去世的,在整个皇帝史他们爷孙俩都是在位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的皇帝。那是因为,他们从不碰一样“嗜好”,而这个“嗜好”不是别的,就是追寻长生不老之术。

康熙和乾隆都讲究顺应天命,对于生老病死看得很淡,因此,没有徒增的烦恼,所以可能因为这个活的更久一些吧。而其他皇帝却做不到他们的无

为而治,所以都没有他们爷孙俩长寿,而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就是乾隆的父亲——雍正

雷厉风行的雍正

雍正是最勤勉的皇帝。每天几乎都是在养心殿度过的,而且他的折子也批的很细。别的皇上可能大笔一挥就准奏,他却在奏折上长篇大论的进行批注,所以是大清史上活的最辛苦、活的最累的皇帝。

雍正帝可谓是前半生铺在江山社稷上,兢兢业业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也因此积劳成疾。所以后半生,雍正就开始求仙问道,最典型的就是把一波江湖道士恭恭敬敬迎请进宫。这些自命清高的道士进宫后拥有专门的宫殿,享受最高规格的待遇。

雍正帝也常常在沐浴更衣后,和他们一起焚香、冥想、静坐。甚至不惜重金,让这些道士们为自己炼造丹药。

一般的情况下,道士们先太上老君祈福后,才开始炼制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据说,炼制丹药所花费的千年人参、天山雪莲、金、银等名贵药材和器皿不计其数,而且时间十分漫长,七七四十九天才能炼制出一颗小仙丹,在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才能炼制出一个大仙丹。这一大一小的仙丹,服用时还要配合天山的泉水。

雍正第一次服用了所谓的仙丹就感觉神清气爽。因此,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炼丹修仙之术,而其实古代的很多炼丹术其实会有大量的汞和水银以及朱砂,人长此以往的吃这种东西,吃的多了肯定会中毒,严重的会立刻暴毙。

正是因为雍正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才让自己在位十三年就突然离世,让乾隆上位。

十全老人,崇尚佛教

雍正因为炼制仙丹而亡,作为儿子的乾隆既痛心又难过,他对那些道士严厉斥责,并把那群道士赶出了皇宫,流放到了宁古塔,永世不得还朝。之后,乾隆又找了很多的得道高僧进宫,作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以此来超度父亲的亡魂,安抚大清的龙脉和江山。

乾隆对于父亲的所作所为早就看不过去了,但奈何父亲冥顽不灵,最后还是因此而死于非命。所以乾隆不想和他父亲一样,从小在爷爷身边长大的他,在康熙的耳濡目染下,看中的是就顺应天命。

那时的康熙,不到五十就有白头发了,当时就有大臣建议他吃一种灵丹妙药,康熙拒绝了,说还是顺应天命吧。而他的这种行为,也影响了乾隆,因此,乾隆在位时也讲究顺其自然,毕竟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

所以,乾隆更倾向于佛教的因果轮回之说,在乾隆时期衰败的佛教再次兴起。每当大旱或是灾年他都会请法华寺的得道高僧祈福也会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去祭天,以求国泰民安。

乾隆活的潇洒,也重在享乐,他一生之中六下江南,玩遍了江南美景,看遍了江南美女,在无忧无虑中渐渐老去,为此,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十全老人”的称号。那时年过花甲和古稀的老人本就不多,已经八十岁进入耄耋之年的乾隆常沾沾自喜,自己的在位时间和自己的寿命都是清朝最久的。

结语

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只因他们做到了其他皇帝都做不到的清心寡欲,做到了放下执念,做到了听天由命,“阎王让你三更死,小鬼不留到五更”,和天道抗争是徒劳的,也是无用的,所以不再贪恋长生不老,而是重在人生在世时的享乐,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做一个超凡脱俗的人。

康熙和乾隆的聪慧和睿智使他们能够于众多帝王中脱颖而出,变成长寿老人,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日新月异,知道星象更替,这都是恒古不变的道理,虽然自己是帝王,能掌管天下,但是自己的生老病死是无法掌控的,而他们为了掌控自己的生老病死,追寻的长生之术只靠传说中的仙丹来延续更是无稽之谈。莫不如不放下执念,优雅的老去,享受当下的美好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裕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为何纂位后,没有善待东晋皇室司马一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刘裕之前,中原王朝纂位者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善待前朝皇帝和皇族,比如曹丕之于汉献帝、司马氏善待刘禅、曹奂和孙皓莫不如此,即使是王莽纂汉也没有杀害孺子婴,那么刘裕和司马氏有什么仇什么怨,开了一个这样不好的头,为何纂位后没有善待东晋皇室司马一族?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刘裕生于公元363年,死于公元422年

  • 司马懿死后留下的祸患,困扰后代两朝400余年,直到唐朝才被解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大家都知道,唯一可以与诸葛亮抗衡的人物。但是这样一个雄才伟略的人,因为一时疏忽,为后世的子孙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这个隐患就是后来不断骚扰中原的高句丽。因为司马懿的疏忽,以及为了争夺中原的政权,给了这个民族生存的空间以及时间,导致其后来成为中原的一个巨大外敌。单从政治才能来说,司马懿是很优秀的

  • 帝王驭臣之术花样多,朱棣挑拨离间除解缙,雍正造互相监视的巨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明成祖挑拨是非除解缙 明成祖朱棣就是一个时常在朝臣之间挑起纠纷的皇帝。他统治时期,有一个叫解缙的名臣。一天,他碰到解缙,要求他对满朝文武逐个评价一番。解缙原不想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但见朱棣满脸正经的样子,又不敢推托,于是只好如实相告。谁知几天之后,朱棣竟将解缙关于对大臣们的评品,全部告诉了大家。于是

  • 揭秘狄仁杰桃李满天下的原因,他死后武则天悲痛大喊:朝堂空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不是就是你对他最初的了解呢?相信很多人知道他都是通过以前电视剧的推广,但是电视剧毕竟只是一个艺术作品,它会对他本身但某些特性进行放大或者说是缩小,可以说我们之前了解到的他这个形象其实并不是全面的。就拿“桃李满天下”这个词来说,我相信有80%的人,是不知道这个词本就是形容狄仁杰的,甚至大部分人都认

  • 武则天梦到下棋,却怎么也下不赢,狄仁杰解梦:你也该赦免太子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称帝时,已经年过六旬。因此她一直在犹豫,到底是传位于自己的侄子武三思,还是把皇位还给已经贬为庐陵王的李显。为了阻止武则天收回成命,狄仁杰可谓是煞费苦心,磨破了嘴皮,一开始,狄仁杰走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的路子。张易之凭美貌得幸于武则天,朝臣们对他既不屑,又厌恶。张易之明白,只要武则天一死,自己人头

  • 再寻旧巷悲回辙| 《国家重器:张之洞》上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在实业、教育、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他创办了多所学堂,其中三江师范学堂是如今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校前身。一直以来,对张之洞的评价都褒贬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对张之洞的一生进行回顾在当下依然有其现实意义。晚清人物

  • 药王——铸铜孙思邈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

  • 向传奇英雄致敬,《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出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侵六次大的战争中,收复新疆和谅山—镇南关大捷是仅有的两次胜利,都与左宗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一书主要描写了左宗棠晚年经营西北、收复新疆的这段历史,成功塑造了左宗棠鲜明的人物性格,展现了这位英雄传奇的人生历程,填补了百余年来在左宗棠传记写作中的缺憾和不足,并

  • 【书画欣赏】 唐朝 李北海 三绝碑《麓山寺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大书法家李邕(李北海)的碑刻《麓山寺碑》,这个一千多年的石碑仍大部分保存完好。麓山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年),初名“慧光明寺”,为竺法崇所建;自此湖南始有佛寺,故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唐朝初期改名“麓山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时,麓山寺殿堂全部被毁,唐宣宗大

  • 康熙瓷器,为什么这么火?看国内三大拍卖行成交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十二月令花神杯康熙瓷器到底好在哪?康熙时期的瓷器毫无疑问是古代艺术品市场里的硬通货,康熙瓷器从瓷质到画面再到釉色无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画面不像明代瓷器那么豪放,胎质也不像明代瓷器那么厚重,康熙瓷器可以说胎土很薄,胎质洁白细腻,胎质号称糯米胎,就是像糯米一样白糯,釉色素有紧皮亮釉之称,康熙瓷器也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