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帝王驭臣之术花样多,朱棣挑拨离间除解缙,雍正造互相监视的巨网

帝王驭臣之术花样多,朱棣挑拨离间除解缙,雍正造互相监视的巨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64 更新时间:2024/2/6 18:58:33

明成祖挑拨是非除解缙

明成祖朱棣就是一个时常在朝臣之间挑起纠纷的皇帝。他统治时期,有一个叫解缙的名臣。一天,他碰到解缙,要求他对满朝文武逐个评价一番。解缙原不想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但见朱棣满脸正经的样子,又不敢推托,于是只好如实相告。

谁知几天之后,朱棣竟将解缙关于对大臣们的评品,全部告诉了大家。于是,解缙在朝中的威信江河日下。更有一个被解缙评品过的官员,因怀恨在心而诬告解缙谋反。其实,满朝文武官员都十分清楚此人对解缙的指控,完全是无中生有的。但是,由于他们都曾被解缙品评过,而且颇多贬词,不是说其无才,便是说其缺德,再不就是贪赃枉法,因此,大家都不肯站出来为他讲话。最后,解缙被捕入狱,并死在狱中。

官员互相监视的巨网

比起朱棣这种赤裸的挑拨离间来,清代雍正皇帝的手段则要高明得多。为了使朝臣们个个听命于自己,不敢有三心二意,他干脆使所有的官员都处在一种相互监视的巨网之中,这样的独特统治在中国古代史上极为少见。例如当时的广东提督王绍绪,本是雍正的宠臣鄂尔泰所荐,雍正本人也曾给他“明敏稳妥”的评价。但是在私下里,他又觉得此人“偏于善柔”,恐未“在行小沽名一边”,很难担当大任。

于是,雍正皇帝便命广州将军石礼哈对此人“留心探听,便中据实奏闻”。不久,石礼哈告诉雍正:“王绍绪居官行事稍涉琐细,然念念不忘圣恩,志洁行清,勤于办事。”然而,雍正还是不放心,于是又向两广总督孔毓洵查问:“王绍绪此人如何?是否胜任此职?”在这同时,他又命署理广东巡抚傅泰调查王绍绪,傅泰通过调查认为:“王绍绪操守极好,惟为人稍觉柔儒。”这样,雍正才放下心来。

心腹之人的“制衡”

这个让雍正放心的傅泰,不仅监视王绍绪,而且也暗察其他官员。他在给雍正的一份密折中,就曾评品过广东布政使王士俊:“认为王士俊办事勤敏,能够胜任于藩司这个职位,看他的言谈举止,也有自得自矜之意。”在另一份密折中,他又向雍正密报广东按察使楼俨的情况:“此人于刑名非所谙…年已六旬以外,疾病缠身,精力颇衰,诸事不能周到。”

如此说来,傅泰一人身兼监视众人之职,想来该是雍正的心腹了,雍正大概会对他绝对放心吧?其实不然,傅泰也时常受到别人的监视。那位长期被他监视的王土俊,其实也正在监视他。有一次,雍正在给王士俊的一份密折中,就向他了解监视傅泰的情况:“傅泰识见甚不妥协,你以为如何?其操守如何?居心立志若何?办事之若何?率统属员公私明暗若何?望据实奏闻。王士俊在接到雍正的密折后,马上回复:“泰胸无定见,毫无可否。偶有议论,亦属平平…访闻海关新充书办陈炳文、范九锡、潘栋、柳大本五人,傅泰每名各得银三百两,方准入册……傅泰之操守,臣未敢信其廉洁也。”

接到王士俊的回复之后,雍正认为,他对傳泰的评价“甚属公道”,于是严辞切责傅泰。不久,广东总督郝玉麟也攻击傅泰。雍正于是作出决断:“傅泰中平才具,非宜抚粤之人,已降旨调伊回京矣。”

郝玉麟身为广东的最高长官,自然要经常密报下属的行为举止,前文提到的王士俊,就是他时常监视的对象。但是,他又反过来为王土俊所监视。雍正在一封密折中,就曾命令王士俊“观郝玉麟自到任以来,惟以清楚钱粮为要务,朕已批前训诚矣。如有太过处,你可尽力规谏之。不妨将朕此谕视作你的意思,稍微透露一下,让他知道这一点。”其实,在接到雍正的这封密折之前,王士俊就已主动地将郝玉麟的所作所为,仔细地向雍正作了报告:“广东督臣郝玉麟,语言便捷,人似精明。到任后,未能体察土俗民情,将按察使臣楼俨起出私藏军器、积恶窝盗之黄元捷提至肇庆,竟行保释……其近日施为,似非因地制宜、除暴恤良之善政。”

从以上诸人来看,当时广东一地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员,都处在相互监视的无形巨网之中,而紧握这张巨网纲目的,就是雍正本人,其他诸人都只是这张巨网之上的一个小小结。类似广东的这种情况,其他各省都有,只是监视的方式稍有差别而已。

据《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书的作者杨樵先生的研究,为了监视群臣,使他们相互猜忌,为己所用,雍正还别出心裁地打破官员之间尊卑统属的传统关系,使其互相监督上下秩序混乱。例如,以提督对督抚,以布政使对巡抚,以布政使对督抚,以巡抚对河督,以巡抚对按察使,以现任巡抚对前任巡抚,以现任总督对前任总督,等等。

真可谓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在这种层层监视、相互揭发的过程中,雍正当然能够“洞悉群臣情伪”,使满朝文武的动静虚实,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掌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狄仁杰桃李满天下的原因,他死后武则天悲痛大喊:朝堂空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不是就是你对他最初的了解呢?相信很多人知道他都是通过以前电视剧的推广,但是电视剧毕竟只是一个艺术作品,它会对他本身但某些特性进行放大或者说是缩小,可以说我们之前了解到的他这个形象其实并不是全面的。就拿“桃李满天下”这个词来说,我相信有80%的人,是不知道这个词本就是形容狄仁杰的,甚至大部分人都认

  • 武则天梦到下棋,却怎么也下不赢,狄仁杰解梦:你也该赦免太子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称帝时,已经年过六旬。因此她一直在犹豫,到底是传位于自己的侄子武三思,还是把皇位还给已经贬为庐陵王的李显。为了阻止武则天收回成命,狄仁杰可谓是煞费苦心,磨破了嘴皮,一开始,狄仁杰走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的路子。张易之凭美貌得幸于武则天,朝臣们对他既不屑,又厌恶。张易之明白,只要武则天一死,自己人头

  • 再寻旧巷悲回辙| 《国家重器:张之洞》上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在实业、教育、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他创办了多所学堂,其中三江师范学堂是如今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校前身。一直以来,对张之洞的评价都褒贬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对张之洞的一生进行回顾在当下依然有其现实意义。晚清人物

  • 药王——铸铜孙思邈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

  • 向传奇英雄致敬,《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出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侵六次大的战争中,收复新疆和谅山—镇南关大捷是仅有的两次胜利,都与左宗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一书主要描写了左宗棠晚年经营西北、收复新疆的这段历史,成功塑造了左宗棠鲜明的人物性格,展现了这位英雄传奇的人生历程,填补了百余年来在左宗棠传记写作中的缺憾和不足,并

  • 【书画欣赏】 唐朝 李北海 三绝碑《麓山寺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大书法家李邕(李北海)的碑刻《麓山寺碑》,这个一千多年的石碑仍大部分保存完好。麓山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年),初名“慧光明寺”,为竺法崇所建;自此湖南始有佛寺,故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唐朝初期改名“麓山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时,麓山寺殿堂全部被毁,唐宣宗大

  • 康熙瓷器,为什么这么火?看国内三大拍卖行成交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十二月令花神杯康熙瓷器到底好在哪?康熙时期的瓷器毫无疑问是古代艺术品市场里的硬通货,康熙瓷器从瓷质到画面再到釉色无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画面不像明代瓷器那么豪放,胎质也不像明代瓷器那么厚重,康熙瓷器可以说胎土很薄,胎质洁白细腻,胎质号称糯米胎,就是像糯米一样白糯,釉色素有紧皮亮釉之称,康熙瓷器也是市

  • 55句李商隐的诗词名句,带你了解他的美丽哀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爱情诗,李商隐的咏史诗也十分出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就是他的咏史名句。今天,一起来读一读李商隐的诗词名句,了解他的美丽哀愁!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

  • 千古第一情痴,元稹的诗与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元稹,中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也是最令人感伤的情人。他是《西厢记》里张生的原型,与莺莺有过一段缠绵缱倦的恋情。他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他和唐代两大女诗人刘采春与薛涛都有过一段未了情。他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而多情才子元稹到底是千古第一情痴?还是一个负

  • 李莲英“上色照”曝光:面露阴狠,一脸脓包,为啥还独受慈禧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其实太监这个群体在古代也是有官职的,一般情况下都被称作宦官,而宦官这个群体频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应该就是明清时期,可以说明清时期宦官的权利和对政治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比如在明世宗时期,由于世宗沉迷仙道,所以那时就出现了秉笔太监和司礼监太监协助皇帝批阅奏折,甚至内阁首辅严嵩有事都要和这些人商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