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药王——铸铜孙思邈人物雕塑

药王——铸铜孙思邈人物雕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90 更新时间:2024/1/31 21:23:44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铸铜孙思邈人物雕塑,唐代药王,悬壶济世

铸铜人物雕塑,唐代孙思邈,药王

铸铜人物雕塑,唐代药王孙思邈,拄着拐杖悬壶济世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1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修行终南

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中。他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石雕人物雕塑,药王孙思邈,白山药王

石雕人物雕塑,白山药王,孙思邈

铸铜人物雕塑,药王孙思邈,白山药王唐代医学家

应诏入京

唐太宗即位后,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见到他7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太宗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孙思邈又被接到帝都,拜谏议大夫,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但仍不愿当官。碍于情面就推荐了自己的徒弟刘神威,说徒弟好学,年轻有为,高宗就应允后立即安排刘神威进了太医院。

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高宗特赐他良驹等物,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孙思邈,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退隐五台

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一说隐居于故里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说隐居于河南济源王屋山中,采药种药,为民治病。在王屋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阶段,去世后葬在王屋山天坛峰下。

唐永淳元年(682年),孙思邈与世长辞,享年142岁。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要焚烧那些纸扎的阴间器物,祭祀时不宰杀牲畜。

铸铜孙思邈人物雕塑,白山药王,唐代医药学家

铸铜人物雕塑,唐代药王孙思邈,白山药王

铸铜玻璃钢雕塑,药王孙思邈人物雕塑,唐代医药学家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并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他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了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孙思邈很重视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山区人民由于食物中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病(俗称粗脖子),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山中的水质不洁净引起的,所以就用海藻等海生植物和动物的甲状腺来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他对脚气病作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提出用谷白皮煮粥常服可以预防,所选择的治疗脚气病的药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效果很好。在长期的实践中,孙思邈还总结出治疗痢疾、绦虫、夜盲等病症的特效药方。在太白山中居住时,孙思邈亲自采集药材,研究药物性能。他认为适时采药极为重要,早则药势未成,晚则药势已竭,依据丰富的药学经验,确定出233种中药材适当采集的时节。

孙思邈对针灸术也颇有研究,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积极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

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孙思邈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

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对于孕妇,提出住处要清洁安静,心情要保持舒畅,临产时不要紧张;对于婴儿,提出喂奶要定时定量,平时要多见风日,衣服不可穿得过多等等。这些主张,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

孙思邈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前人未有。

铸铜人物雕塑,药王孙思邈,撰写医书

药王孙思邈人物雕塑,唐代医药学家,采药撰写医书

铸铜人物雕塑,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记录药

孙思邈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道家医德思想,是中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

孙思邈具有高尚的医德,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他关心人民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皆平等相待。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特别是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实为后世之楷模,千余年来,一直受中国人民和医学工作者所称颂,被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不用动物入药。他说:“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向传奇英雄致敬,《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出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侵六次大的战争中,收复新疆和谅山—镇南关大捷是仅有的两次胜利,都与左宗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一书主要描写了左宗棠晚年经营西北、收复新疆的这段历史,成功塑造了左宗棠鲜明的人物性格,展现了这位英雄传奇的人生历程,填补了百余年来在左宗棠传记写作中的缺憾和不足,并

  • 【书画欣赏】 唐朝 李北海 三绝碑《麓山寺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大书法家李邕(李北海)的碑刻《麓山寺碑》,这个一千多年的石碑仍大部分保存完好。麓山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年),初名“慧光明寺”,为竺法崇所建;自此湖南始有佛寺,故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唐朝初期改名“麓山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时,麓山寺殿堂全部被毁,唐宣宗大

  • 康熙瓷器,为什么这么火?看国内三大拍卖行成交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十二月令花神杯康熙瓷器到底好在哪?康熙时期的瓷器毫无疑问是古代艺术品市场里的硬通货,康熙瓷器从瓷质到画面再到釉色无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画面不像明代瓷器那么豪放,胎质也不像明代瓷器那么厚重,康熙瓷器可以说胎土很薄,胎质洁白细腻,胎质号称糯米胎,就是像糯米一样白糯,釉色素有紧皮亮釉之称,康熙瓷器也是市

  • 55句李商隐的诗词名句,带你了解他的美丽哀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爱情诗,李商隐的咏史诗也十分出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就是他的咏史名句。今天,一起来读一读李商隐的诗词名句,了解他的美丽哀愁!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

  • 千古第一情痴,元稹的诗与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元稹,中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也是最令人感伤的情人。他是《西厢记》里张生的原型,与莺莺有过一段缠绵缱倦的恋情。他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他和唐代两大女诗人刘采春与薛涛都有过一段未了情。他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而多情才子元稹到底是千古第一情痴?还是一个负

  • 李莲英“上色照”曝光:面露阴狠,一脸脓包,为啥还独受慈禧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其实太监这个群体在古代也是有官职的,一般情况下都被称作宦官,而宦官这个群体频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应该就是明清时期,可以说明清时期宦官的权利和对政治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比如在明世宗时期,由于世宗沉迷仙道,所以那时就出现了秉笔太监和司礼监太监协助皇帝批阅奏折,甚至内阁首辅严嵩有事都要和这些人商量。事

  • 火烧圆明园背后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马勇《百科知识》在北京西北角有一组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与附近相连的长春园、绮春园(又称万春园)组成“圆明三园”,占地5000亩,规模庞大,气势辉煌,融合了东西方各式园林风格,被中外园林学家一致判定为世界园林艺术巅峰之作,是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的典范,为“万园之园”。然而遗憾的是,这

  • 曾国藩:耐烦之人必成大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PART01耐烦之人必成大器 淮军创建之初,李鸿章推荐的三个人才,前来拜见曾国藩。曾国藩没有立即接见他们,只是站在暗处悄悄地观察着。半个时辰过去后,曾国藩发现,那三个人当中,已经有两个人等得不耐烦了。其中一个东张西望,看屋内的摆设;另一个虽规规矩矩地站在庭院里,却神色焦急。只有一个人,神态自然。

  • 西安挖开唐代公主墓,墓中发现超级奢华的凤冠,墓志铭却让人心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据考察,这片古墓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座古墓的主人竟然是一位女性。要知道在古代重男轻女的社会里,能拥有这样庞大墓群的女主人身份一定不一般,在考古家们长时间的取证下,终于查清了这座古墓的女主人:李倕。她是唐朝的一位公主,是李世民的第四代孙女。所以这让考古家们十分兴奋,因为这

  • 北洋军阀曾经十分勇猛,为何后来却变得不堪一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北洋军阀在历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当初他们能够击败清军,并且让人闻风丧胆,足以见得在全盛时期,北洋军阀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可即便如此,后来北洋军阀还是被国共两党合作击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北洋军阀,在遇到国共两党的军队之后,立即变得不堪一击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北洋军阀如此不堪一击呢?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