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蔺相如为什么说秦王不守信,他守信了吗?

蔺相如为什么说秦王不守信,他守信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42 更新时间:2024/1/16 2:34:46

[var1]

先来理一下故事的框架:

听说赵王得到一块宝玉,想要讨要,假意说愿意用十五座城市换宝玉;赵王明知有诈,但是惹不起秦国。

蔺相如认为,赵王不给宝玉,是赵国理亏;而如果赵国愿意用宝玉换城池,秦国不愿意给城池,那么秦国理亏。因此蔺相如主动请命前往秦国

到了秦国,发现秦王果然不愿意给城池,蔺相如表示不给城池,那么自己就要把宝玉带回,如果秦国抢夺,自己就抱着宝玉一起撞在柱子上。秦王被吓住了,表示愿意交换城池,并斋戒沐浴五天,以示尊重。

蔺相如派人化妆,带着宝玉从小路逃回赵国。五天后,告诉秦王,你们秦国一不讲信用,所以我已经派人带着宝玉回赵国了。现在要玉没有,要命一条,要杀就杀。秦王一想,杀了蔺相如也拿不到玉,反而伤了双方感情,不如放他走吧。

[var1]

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一开始就认为秦王不讲信用,不可信。那么,当时秦国作为战国中最强的国家,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不讲信用的国际形象呢?这可能和秦国的历史有关。

首先,秦国地处西方,一直被东方六国视为蛮夷。而在商鞅变法后,秦国打破了贵族垄断制,平民凭借军功也可以做官,因此秦人好战,闻战则喜,经常对东方六国发动攻击,使六国畏惧秦国。六国人既看不起秦国,又害怕秦国,心理认为秦国不通华夏礼仪,出尔反尔是经常的事。

其次,在数年前,秦王约楚王在武关会面,结果秦王扣押了楚王。这在诸国之间引起了极坏的影响,秦国不讲信用的名声算是彻底打响了。

而蔺相如在面见秦王,将宝玉交给秦王后,发现秦王只是和大臣嫔妃观赏宝玉,丝毫不提城池的事,因此蔺相如断定秦王不会守信。

不过从后面的故事来看,蔺相如也不是一个守信的人。

[var1]

秦王答应在斋戒沐浴五天后,进行城池和宝玉的交换,可是当晚蔺相如就派人偷偷的把玉璧送回赵国。五天后告诉秦王,玉我已经送回去了,现在就我一条命在,想要你可以拿走,这就有点耍无赖了。

我们回头细看这个故事,发现里面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蔺相如或许不像课本里描述的那么有勇有谋

首先,在秦国向赵国要和氏璧时,蔺相如为什么说赵国不给玉,就理亏呢?这很不合逻辑,就像有一个人用一件东西,换我的一件东西,我不愿意换,这也合理,怎么我就理亏了呢?

其次,到了秦国后,蔺相如看到秦王不愿意交割城池,就抱着玉璧,要和玉璧一起撞柱子,秦王表现的很害怕。这就让人很看不懂了,玉和人都是赵国的,撞也就撞了,秦国最多就花点功夫打扫卫生,没有其他损失,秦王为什么会容忍蔺相如如此无礼呢?说是因为秦王爱惜宝玉,怕宝玉损坏,这有点不可信,作为一个有为的君主,秦昭王在位期间破齐残楚,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怎么会在意一块小小的石头呢?

第三,当晚蔺相如就派人带着和氏璧走小路回赵国,要知道这里是秦国的都城,防卫森严,对于外来使者,监视肯定也很严格,如果被发现了,把玉截回,那么赵国不就白白损失了吗?

第四,当秦王斋戒沐浴五日后,蔺相如突然告诉秦王,玉我送走了。这不是自找苦恼吗,这是在戏耍秦王,难道他就不怕因此惹怒秦王,引起战争吗?

[var1]

所以,从上面来看,蔺相如或许是一个爱国者,且可以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外交家。之所以完璧归赵有一个好的结局,是因为秦国要顾全大局,此时六国刚刚合纵破齐,按照战略部署,下一步就是要打残楚国,这个时候还不是大规模和赵国开战的时机,只是借着和氏璧的缘由,试探一番赵国罢了。

完璧归赵之后,秦国果然开始对赵国下手。不久就攻占了赵国的石城,后来又消灭了赵国两万多兵力,二十一年后,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四十万人被坑杀。秦国先后完成了对齐、楚、赵的打击,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兵锋。完璧归赵61年后,秦国攻灭齐国,六国一统,这块宝玉还是落到了秦王手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浅谈清朝八旗军的各个军种,你知道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最后的八旗军,广西狼兵vs八旗军,八旗军和绿林营

    骁骑营,八旗军兵种之一。即骑兵,又是清代禁卫军之一,是八旗的骨干和精锐,起于皇太极天聪年间所设的阿礼哈超哈营。顺治时成为制度,以骁骑营为八旗都统的直属部队。所辖有马甲、领催(从马甲中挑选,管理册籍和俸饷)、匠役(弓箭、马鞍、铁具等匠工),兵员均从本旗下各个佐领所属人丁中挑选。汉军八旗骁骑营另设有炮甲

  • 商鞅的六句话,充满法家的冷酷,却直指人心!清醒的人生必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据说商鞅写了《商君书》。当然,历史上对这本书是否是商鞅所写,还存在争论,一般认为,商君书是后人根据商鞅的思想言论,经过多年的编辑而成。好玩的国学精选商鞅的10句话,在冒着寒光和冷气的话语中,直指人心发人深思。1.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

  • 太平天国战败后10万女兵去哪了?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1851年初洪秀全等人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参加起义的“拜上帝教”教徒大多举家从征,不过行军打仗时,若众人都以家庭为单位生活、行动并不合适,因此洪秀全在起义之初就订定一系列军纪, 其中一条就是“别男行女行”,将家庭拆分,以性别、年龄编入队伍,之后还实行“男女分馆”,将男性、女性集中在不同的住所,如果私

  • 孔子为什么说老子像龙呢?如何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问道老子【扬扬说老子】"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今天,二月二龙抬头,我想起一

  • 民国时期,新婚夫妇刚结婚,便被战场冲乱,10年后他已成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将军四段婚姻,抗日时期中日婚姻,民国时期结过几次婚

    就在晚清开始,中国便处在了一个风雨飘摇的时刻,战争从未间断过,百姓们都被陷入在了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可以改变现状,多少中华儿女为了保卫国家离开了年迈的父母,新婚的妻子与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抛下了一切走向了革命道路,有的人等来了挚爱的亲人,有人却等来了一把黄土。是的,战争就是如此,他能够给

  • 夷陵蜀吴之战十分激烈,这对魏国来说是个好机会,曹丕为什么不去做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夷陵之战是刘备与孙权之间的一场战斗。爆发的原因是关羽的北伐。关羽北伐之初,路上势如破竹。结果,孙权攻打荆州,关羽战败被杀于麦城,吴、蜀结仇。之前东吴和蜀汉结盟,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胜利,现在双方分道扬镳,曹魏显然乐见其成。那么面对孙权与刘备的激战,曹丕为何不这样做呢?夷陵之战爆发时,刘备也

  • 为何清朝民间的麻城杀妻案能惊动雍正?这案子有何特殊复杂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麻城杀妻案官员怎么处置,历史上的麻城冤案真相,麻城涂如松杀妻案结果

    这桩杀妻案之所以能惊动雍正,还在于案件真相极为复杂,罗生门事件频出,地方官在审理上发生严重分歧,以至于最后闹到了雍正这里,由雍正亲自过问。雍正十三年(1735年)湖广总督喜塔腊·迈柱给雍正上奏折弹劾湖北巡抚吴应棻任内出现冤假错案,同一时间湖北巡抚吴应棻也给雍正上了一道奏折,内容是弹劾湖广总督迈柱任内

  • 孔子高徒的命运:子贡、管仲、荀子、孟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的命运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他的生活和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但他本人却没有留下任何实质性的成就。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孔子奉行“仁”,讲究以仁治天下。孟子的命运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他的生活和思想受到了政治、宗教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他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他的思想被认为是

  •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能理解,但他为何要屠杀广大无辜平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晚清名臣,湖南人,在镇压太平天国战事中,因功升迁至总督、大学士,位极人臣。为了政治需要,满清把曾国藩吹嘘为“半个圣人”,彷佛树立一个乖就有肉吃的奴才典型。其实笔者想说,中国的圣人是完美的先哲,曾国藩不要说够不够格,连给先哲提鞋都不配。圣人三标准“立功、立言、立德”,都没做到,唯一做到的立功,

  • 是巧合还是被诅咒?乾隆立谁当太子谁横死,竟让嘉庆捡漏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嘉庆与时新,嘉庆通宝100万以上图片,嘉庆子孙世系图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长,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他的一生可谓是顺风顺水的,小时候被爷爷宠爱,父亲继位后他又被密定为太子,雍正驾崩后为他攒下了大批家业。以致他登基后,不仅可以尽情的挥霍游玩,不但没有玩物丧志,还玩出了“康乾盛世”。不过他也有一件烦心事,而且这事还挺让人难以想象的,那就是